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 格式:xls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1.什么情况下应该申请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以下情况应该申请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一、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以下简称《外管证》)。
”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相关制度和办理程序的意见》(税总发〔2016〕106号)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改进《外管证》开具范围界定。
纳税人跨省税务机关管辖区域(以下简称跨省)经营的,应按本规定开具《外管证》;纳税人在省税务机关管辖区域内跨县(市)经营的,是否开具《外管证》由省税务机关自行确定。
”第四条规定:“异地不动产转让和租赁业务不适用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相关制度规定。
”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明确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相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38号)第一条规定:“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向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第七条规定:“本公告自2018年7月5日起施行。
国税机构和地税机构合并前,上述事项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新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制度的通知》(税总发〔2017〕103号)的规定执行。
”二、业务前提1、纳税人登记状态为正常;2、纳税人不是跨区税源登记;3、纳税人办理过CA证书。
三、功能节点网上税务局——我要办事——税务登记——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四、操作步骤登录网上税务局,点击右侧“我要办事”中的“税务登记”菜单,点击“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后的[办理]按钮,进入办理页面。
2、下拉列表出经营方式,可多选。
3、下拉列表选择纳税人跨区域经营地行政区划。
6、输入合同相对方企业名称。
7、选填合同对方纳税人识别号。
点击[下一步]按钮,提交当前数据并继续办理。
(如仅保存未提交,则下次进入该表单时,前次保存内容可选择回显自动带出,无需再次输入)第二步:上传附件并签名。
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规定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更名为“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
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作为现行税收征管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和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法定事项,也是落实现行财政分配体制、解决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税收收入及征管职责在机构所在地与经营地之间划分问题的管理方式,对维持税收属地入库原则、防止漏征漏管和重复征收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该项制度的管理实质,将其更名为“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
[1]纳税人跨区域经营前不再开具相关证明,改为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再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改向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附件1)。
纳税人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内跨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是否实施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自行确定。
[2]取消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的固定有效期。
税务机关不再按照180天设置报验管理的固定有效期,改按跨区域经营合同执行期限作为有效期限。
合同延期的,纳税人可向经营地或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办理报验管理有效期限延期手续。
[3]实行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信息电子化。
跨区域报验管理事项的报告、报验、延期、反馈等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在机构所在地和经营地的国税机关之间传递,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之间,经营地的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之间均要实时共享相关信息。
[4]自2018年7月5日起,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向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附件1)[5]自2018年7月5日起,纳税人跨区域经营合同延期的,可以向经营地或机构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办理报验管理有效期限延期手续。
[6]自2018年7月5日起,跨区域报验管理事项的报告、报验、延期、反馈等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在机构所在地和经营地的税务机关之间传递,实时共享。
“外管证”变“报告表”, 跨区域经营必看根据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新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制度的通知》(税总发〔2017〕103号), 为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 “外管证”再次优化升级了——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制度, 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变化一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更名为“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
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作为现行税收征管的一项基本制度, 在落实现行财政分配体制、解决跨区域经营纳税人的税收收入及征管职责在机构所在地与经营地之间划分问题的管理方式, 对维持税收属地入库原则、防止漏征漏管和重复征收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该项制度的管理实质, 将其更名为“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
变化二申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改为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纳税人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不再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改向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填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
纳税人只需要凭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或加盖纳税人公章的副本复印件即可办理跨区经营, 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宁波的纳税人敲黑板啦, 宁波市内跨县区经营的不需要报告, 出了宁波就要跟宁波国税部门打招呼啦!变化三将报验管理“固定有效期180天”变更为合同执行期限。
取消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的固定有效期, 税务机关不再按照180天设置报验管理的固定有效期, 改按跨区域经营合同执行期限作为有效期限。
合同延期的, 纳税人可向经营地或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办理报验管理有效期限延期手续。
变化四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实现信息电子化。
跨区域报验管理事项的报告、报验、延期、反馈等信息, 通过信息系统在机构所在地和经营地的国税机关之间传递, 机构所在地的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之间, 经营地的国税机关、地税机关之间均要实时共享相关信息。
宁波的纳税人敲黑板啦, 这些办理工作以后可以逐步通过网路走, 根本不用你跑马路, 忒方便了。
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报验办理大麦目录1.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报验及反馈业务流程 (2)1.1实现省内、或跨省电子开具 (2)1.2未实现省内、或跨省电子开具 (3)2.业务办理和原《外经证》的比较 (4)3.常见问题 (5)2017年9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创新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制度的通知》(税总发〔2017〕103号)文件将“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更名为“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新业务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优化《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相关制度和办理程序的意见》(税总发〔2016〕106号)文件规定比较,进一步优化了办理流程,带来了实际业务办理的一些变化,下面就该业务和大家分享几点理解1.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报验及反馈业务流程1.1实现省内、或跨省电子开具1.2未实现省内、或跨省电子开具2.业务办理和原《外经证》的比较3.常见问题1.那些经营活动需要按照跨区域涉税事项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报告、报验、反馈?以下经营方式的经营活动需要销售货物类——“批发”、“零售”、“批零兼营”、“零批兼营”销售劳务类“加工”、“修理修配”建筑业服务类“建筑安装”“装饰修饰”异地不动产转让和租赁业务不适用跨区域涉税事项管理相关制度规定。
(税总发〔2016〕106号)2. 企业异地不动产转让和租赁业务在预缴增值税时,需要怎样办理?企业异地不动产转让和租赁业务向不动产所在地国税填报《增值税预缴税款表》,在首次办理时,国税机关会进行相关的税源登记,目前有两种模式(跨区税源登记或组织临时登记)。
3.“一合同一报告”仅适用于建筑安装经营方式为货物劳务类的(“批发”、“零售”、“批零兼营”、“零批兼营”“加工”、“修理修配”)和“装饰修饰”时仍然是“一地一证”。
4.经营地企业所得的缴纳向国税缴纳还是地税缴纳?建筑企业总机构直接管理的跨地区设立的项目部,应按项目实际经营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总机构向项目所在地预分企业所得税,并由项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预缴。
税务跨区域报告模板
简介
税务跨区域报告是指企业在境外和国内不同税收管辖区域开展业务时,需要向中国税务部门提供的报告。
为了规范报告的形式和内容,在此提供税务跨区域报告模板。
报告模板
一、企业通用信息
1.企业名称:
2.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3.地址:
4.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5.联系电话:
二、跨境经营活动信息
1.所得税收起点:
2.所得税适用税率:
3.预缴所得税额:
4.所得税已缴纳金额:
5.贸易伙伴国:
6.销售额(境外):
7.销售额(境内):
8.来源于境外的财务费用:
9.境外交易发生地点:
10.服务类型:
11.知识产权使用情况:
12.技术转移情况:
13.研发支出情况:
三、关联方信息
1.关联方名称:
2.与上述企业关联的方式:
3.关联交易发生额:
4.相关方资产总额:
5.关联方负债总额:
6.关联方净资产总额:
7.与关联方交易的方法(合同、口头交流等):
8.其他需说明的关联交易信息:
注意事项
1.报告内容需真实、准确、完整,附上相关财务报表和证明文件;
2.报告需在中国税务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
3.报告中有涉及境外的交易,需按照相关规定向境外国家税务机构申报。
结语
税务跨区域报告模板旨在规范企业在境内和境外开展业务时需要向中国税务部
门提交的报告。
企业应当认真填报,保证报告真实、准确、完整,避免出现漏报、误报的情况。
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企业跨区域经营成为常态。
然而,不同地区的税务制度和政策差异巨大,给企业带来了跨区域涉税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税收风险,企业需要及时报告跨区域涉税事项。
本文将探讨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的重要性、内容和报告方式。
一、重要性及时报告跨区域涉税事项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报告能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各地区的税务规则和政策,使其在跨区域经营中更好地做出决策。
其次,报告可以协助企业合规经营,遵守各地区的法律法规和税务要求,避免可能产生的税收纠纷和处罚。
最后,报告还可以提升企业在税务机关中的形象和声誉,树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内容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首先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注册地址、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其次是涉及的具体事项,比如公司设立、股权转让、合并收购等。
接下来是涉及的地区和国家,以及相关税务政策和法规。
报告还可以包括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以及针对跨区域涉税事项的优化建议。
三、报告方式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方式。
其中,常见的报告方式包括:面对面沟通,即企业代表亲自与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和报告;书面报告,即将报告内容以书面形式提交给税务机关;电子报告,即通过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向税务机关提交报告。
不同的报告方式各有优劣,企业可以综合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四、实施难点和解决方案企业在实施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时可能面临一些难点。
首先是语言和文化差异,不同地区的税务机关可能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方式。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请专业人员进行翻译和协助的方式,以确保沟通的准确性。
其次是对各地税务规则和政策的理解和遵守。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团队或与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提升对税收法规的了解和风险识别能力。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税务政策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获取有关信息。
五、总结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企业了解和遵守各地区的税务规则和政策,提升合规经营能力。
附件2
跨省(市)迁移涉税事项报告表
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局:
我单位()纳税人识别号(社会信用代码)()由于住所、主要经营场所变化,从省(自治区/市)市(地区/盟/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区)乡(民族乡/镇/街道)
,变更到省(自治区/市)市(地区/盟/自治州)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市/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属于跨省(市)迁移,需要变更主管税务机关。
我单位声明:此涉税事项报告是真实、可靠、完整的,并且已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结住所变更登记;未处于税务检查状态;已结清税(费)款、滞纳金及罚款;已缴销发票和税控设备;不存在其他未办结涉税事项。
办税人员:
证件号码:
联系方式:
申请单位(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