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歌词的教学意蕴——从“歌词小达人”看背唱歌词的教学妙用
- 格式:pdf
- 大小:236.19 KB
- 文档页数:2
苏少版音乐五年级上册《唱:理解多好学习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唱:理解多好学习歌》这首歌词富有深意,旨在让学生理解学习的真谛,体会学习的乐趣。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易于学生接受和传唱。
本节课将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美妙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学习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较强。
他们好奇心旺盛,喜欢通过参与活动来感受和体验。
在歌曲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唱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歌曲的学习和演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唱:理解多好学习歌》的歌词和旋律。
2.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体会学习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歌词理解2.歌曲旋律的把握3.唱歌技巧的运用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学。
2.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4.小组合作法:分组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歌词、图片、视频等。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教学示范等。
3.乐器:钢琴、吉他等。
4.教学道具:卡片、海报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唱:理解多好学习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朗读并理解歌词的意义。
同时,教师对歌词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让学生跟随琴声唱歌。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唱歌姿势,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唱歌技巧。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练习唱歌。
随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表演,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学习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学习?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新学堂乐歌”的教学研究——以苏少版为例发布时间:2023-04-06T17:54:13.09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1月作者:翁佳倩[导读] “新学堂乐歌”是由谷建芬老师为古诗词谱曲而成,将音乐与诗词完美地相结合,其旋律遵循诗词的律动,唱起来朗朗上口。
能够激发当代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兴趣,并从多方面对儿童产生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列举苏少版中三首较为典型的“新学堂乐歌”——《春晓》《村居》《游子吟》,分析“新学堂乐歌”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探索“新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
翁佳倩江苏无锡连元街小学【摘要】“新学堂乐歌”是由谷建芬老师为古诗词谱曲而成,将音乐与诗词完美地相结合,其旋律遵循诗词的律动,唱起来朗朗上口。
能够激发当代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兴趣,并从多方面对儿童产生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列举苏少版中三首较为典型的“新学堂乐歌”——《春晓》《村居》《游子吟》,分析“新学堂乐歌”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探索“新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学堂乐歌谷建芬古诗词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01-022-011.“新学堂乐歌”概述1.1“新学堂乐歌”的发展说到“新学堂乐歌”不得不说起“学堂乐歌”。
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文艺的号角远不止一次地为中华民族激昂吹响,而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文艺更是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为唤起民族之魂大声鼓呼,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唱响之一,莫过于中国“新音乐”的发端——“学堂乐歌”。
20世纪初,“学堂乐歌”在中国新式学堂中被正式确立,以一种“外曲新编词”的新的音乐形式,呼吁中国青年热爱祖国。
“学堂乐歌”占据了笔者国近代音乐教育历史中较为重要的地位。
《忆江南》音乐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音乐3、课时:1课时4、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课件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积极的态度参加演唱和表现歌曲,表达出对江南的热爱和赞美;2、通过视、听、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3、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歌曲《忆江南》的歌词取自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诗的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
曲作者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通过视、听、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
教师准备:利用“百度”的搜集反映江南景色的图片与视频,以及有关《忆江南》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唱”是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结合歌曲内容,教学中以“唱”作为理解歌曲的重要手段,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五、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观看《忆江南》朗诵视频:【视频导入】利用【百度视频】之“古代名篇——忆江南”导入新课。
/v?word=%D2%E4%BD%AD%C4%CF%C0 %CA%CB%D0&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oq=%D2%E4%BD%AD%C4%CF&f=3&rsp=5/v_show/id_XNDYzMzgwOA==_rss.html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非常美的诗歌朗诵,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2、简介作者:师:你知道这首词吗?它的作者是谁?(生回答)师:你们真棒!白居易的家住在北方,他一生在很多的地方做官,但是他觉得最美、最好的地方还是江南,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回到陕西洛阳写了三首《忆江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首《忆江南》,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起来慢慢欣赏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七个小兄弟》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re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 mi。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 三个音。
探究过程: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1、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师:请?它出现了几次?(2)请你跟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
师:唱到那一句时你觉得困难?那位同学来帮帮他?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多数学生唱不准的地方由教师来教。
(3)引导学生唱歌曲的第一段。
老师认真听学生讲课,并给他们指导。
“唱”四分休止符时,可以用手势代替。
(4)学会唱两三段歌词。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第二,音乐游戏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do re mi分别在三座小房子里,部分同学分别戴上do re mi三个音的头饰,当听到教师弹奏自己所带音符时,唱出唱名并跳到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小房子里,谈下一个音跳出房子。
教师开始弹奏的速度要慢,逐渐加快速度。
三、演唱歌曲1.在重新演唱的过程中,演唱形式可以不断变化:以团为单位或领唱一起唱,派团内代表演唱。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3、进行歌词创编四。
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乃哟乃》一、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快乐的doremi》,感受音乐热烈欢快的氛围。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内容:研究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询问过程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1、初听歌曲1 / 21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2、听歌曲学生可以低声唱歌和移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语文歌曲通过歌曲学习语文知识与韵律感语文学习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如何让语文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话题。
近年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逐渐流行起来——语文歌曲。
语文歌曲通过婉转动听的曲调,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使得学生们在愉悦的音乐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语文知识与韵律感。
本文将探讨语文歌曲的优势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语文歌曲进行学习。
首先,语文歌曲具有独特的韵律感。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韵律的艺术,而加入了语文内容后更能突显出歌曲的韵律之美。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通过以古诗词为歌词的歌曲,学生们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古典文化的韵律之美,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而对于较为枯燥的文字解释,语文歌曲则将其转化为了形象化的歌词,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歌曲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记忆力。
众所周知,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记忆性。
当我们听到一首歌曲时,旋律和歌词往往会在脑海中反复回荡,潜移默化地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通过将语文知识融入歌曲中,学生们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词汇时,可以通过编写简单易懂的歌词,将该词汇的意思和用法巧妙地融入歌曲中,这样一来,学生们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词汇,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语文歌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是一门涉及文字、修辞和表达的学科,而音乐则是一门涉及声音和旋律的艺术形式。
二者结合,既能够帮助学生们领悟语文知识,又能够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
通过欣赏和学唱优秀的语文歌曲,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不同音乐风格、不同歌词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此外,教育界也开始意识到语文歌曲的教学潜力,许多学校和教师纷纷尝试将语文歌曲引入课堂。
比如,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歌曲,通过学唱歌曲和讨论歌词的方式来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这种方式能够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使得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
同时,在课外辅导或复习阶段,语文歌曲也可以成为一种有趣的辅助学习工具,帮助学生们复习和记忆课堂所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集锦15篇)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1教学内容:唱《划船歌》听《沃尔塔瓦河》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划船歌》,能运用音乐力度变化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在演唱过程中能体验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
2、通过欣赏《沃尔塔瓦河》,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主义情怀与作品产生共鸣,音乐视野得到开拓,加深学生对祖国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力度变化,唱出歌曲的摇曳感,把握歌曲的意境。
2、在欣赏中,体会将无限深情融入到江河大海,形象地体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课前三分钟放歌曲录音)师:今天的音乐课,让我们坐上小船,荡起双桨,唱着优美动听的歌去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二、教唱《划船歌》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简介印尼的风土人情)2、复听——理解歌曲内涵师:听着这欢快的旋律,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唱一唱,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小船要驶向哪里?船公们心里在惦念谁?3、歌曲学唱??解决附点节奏教师范唱无附点的感觉,让学生体会,哪里不一样?学生唱一唱歌谱,然后再唱词。
?处理重点乐句师:在这段旋律中,你能找出表现小船在湖面上起伏比较大的乐句吗? ?解决换气,了解弱起特点教师与学生讨论后,标出换气记号,简介歌曲的弱起特点。
学生再唱一唱④歌曲细腻处理,情感升华师:小船由远处慢慢地向我们划来,越来越近。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提示:唱两遍,第一遍用怎样的力度来表现?。
学生按要求明显地做出声音力度的对比。
师:你听,发生什么事情了?呼呼的北风向小船吹来,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呢?面对北风的来袭,船公们不畏艰险,奋力向前划行,这句我们以怎样的力度来唱?f学生把这两句唱一唱师:请你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
这句为什么要重复出现?教师小结,学生唱一唱学生完整地演唱《划船歌》三、欣赏《沃尔塔瓦河》师:每一条河流都有一支动听的歌,让我们随着印尼划船的歌声,再划向沃尔塔瓦河——去感受捷克的“母亲河”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1、分段欣赏片段一:师:你听,这段音乐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沃尔塔瓦河?片段二:师:接下来,沃尔塔瓦河又呈现出怎样的景观?哼唱沃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师:其实,作曲家在写这首乐曲时,是这样来描述沃尔塔瓦河的,让我们来朗读一遍作曲家是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来谱写乐曲的?(学生朗读,发言)简介作曲家——斯美塔那2、完整聆听(当听到主题旋律的地方,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或举手示意)2、聆听合唱《沃尔塔瓦河》师:斯美塔那用丰富的音乐语汇讴歌了祖国的'光荣历史,抒写了祖国美丽的河山。
大班歌唱活动《颠倒歌》教学反思(精选8篇)大班歌唱活动《颠倒歌》篇1本次开展的活动《颠倒歌》曲风诙谐、风趣,带给孩子们一种不同的情感体验,是孩子们喜欢的作品,能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一研、二研活动中,我们课题组发现本活动的难点是对歌词的掌握,幼儿如果没能很好地理解、掌握歌词,对后面的学唱环节与“对歌”游戏环节都有影响。
因而,我们根据前两次活动中的不足,再次对《颠倒歌》这一活动进行了梳理。
首先在本次的活动中更注重幼儿的倾听,在幼儿倾听活动过程中配合ppt范唱歌曲,借助ppt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再用图谱来梳理记忆歌词。
其次每次的倾听环节都让幼儿带着问题来倾听,并提针对性的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这样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帮助理解、记忆歌词;幼儿有充分的倾听机会和学唱时间,有了利于幼儿掌握歌曲。
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富有激情,能积极主动地发言,思维活跃,对歌曲中的动物颠倒对应的关系理解掌握得很好。
会大胆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最后在三研试教活动中还发现最后一句没有图谱的支持,幼儿对歌词的记忆也不是很好,因而在三研活动中给最后一句加上的图谱。
这样的设计是让幼儿在充分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熟悉歌曲,为后面的学唱环节做好了铺垫。
所以,三研活动中孩子们学唱效果不错,幼儿能连贯演唱歌曲就为后面的“对歌”游戏环节打下了基础,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在本次活动中,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关注集体参与的同时也关注幼儿的个性参与。
活动中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强烈,在游戏中表现得兴致高涨,尤其与听课老师互动的环节更是充分激发了孩子的斗志。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1。
由于担心幼儿对歌词掌握不好,在理解、记忆歌词环节运用的较长时间进行引导,导致整个活动的时间偏长,建议小组对歌环节可以省略。
2。
讨论环节的“你觉得这首歌曲里哪只小动物发生颠倒的事情最有趣?”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集体演唱这一单句,幼儿的表现出的兴趣很高,但教师这一环节给幼儿表现的时间不多,建议在幼儿对歌曲掌握不够好时,教师调整策略引导幼儿学唱歌曲时,如果能将利用图谱学唱改成“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集体演唱这一单句”,学唱形式上增加了趣味性,相信效果会更好。
吟唱古诗品意韵乐意浓浓诗悠悠作者:李镝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03期【摘要】吟唱古诗词歌曲,是少年儿童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扇窗口。
本文将研究视角聚焦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在该类体裁作品不足的现状条件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古诗词歌曲的“教”与“学”。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诗性激发拓展创作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承载着中国美学的独特意韵,镌刻下灿烂的华夏文明。
从祖先动人的诗歌集成《诗经》中继承衣钵,中国古诗词的发展走过一段“诗乐一体、相得益彰”的阶段,而后二者渐趋分离,一种新的创作形式——为诗词谱曲,登上历史舞台并一直沿袭至今。
吟唱古诗词歌曲,是少年儿童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一扇窗口。
面对好诗今犹在的丰厚财富,触动笔者将研究视野聚焦身边的资源——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录的古诗词歌曲,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古诗词歌曲的“教”与“学”。
一、审视:小学音乐教材中古诗词歌曲的“缺失”现象教材,是教师展开日常课堂教学的依据。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坚持认为:“教材的好坏对于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应始终用一种批判的眼光去选择歌曲.看待教材,只有最好的音乐才能用于教育。
”教育无小事,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必须在充分考量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甄选。
从儿童通过语文课教学所掌握的为数不少的古诗篇目,反观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笔者看到的是:古诗词歌曲在数量上严重不足。
小学古诗词歌曲多集中于中年段,与普通儿童歌曲不同,古诗词歌曲因自身句法的精炼、押韵,具有独特的音律之美。
苏教版音乐教材择取的古诗词歌曲兼有五言和七言,读解这些诗句,如《游子吟》传达的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小儿垂钓》散发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气息、《长歌行》蕴藏的珍惜青春年华切莫虚度光阴的哲理性内涵等,皆在诗词文本上体现出作者基于儿童情绪、认知的缜密思考。
尽管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数量较少,但曲调大多出自擅长写作这一类体裁歌曲的名家之手,如谷建芬、廖乃雄、戴于吾。
苏少版音乐五上第八单元爱的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的人间》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人间处处有爱的美好景象,通过歌曲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能力有一定提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感到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爱的人间》这首歌曲,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
2.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感受人间处处有爱的美好。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高音部分,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2.理解歌曲的内涵,感受爱的力量。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老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老师学唱。
2.互动法:老师与学生互动,一起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美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教学示范。
3.钢琴: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歌曲《爱的人间》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然后老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老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地欣赏一遍。
在欣赏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高音部分,并简要讲解高音的演唱方法。
3.操练(10分钟)老师先为学生示范演唱歌曲的高音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唱。
对于演唱有困难的学生,老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高音难关。
4.巩固(5分钟)老师学生进行小组演唱,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巩固所学。
同时,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5.拓展(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中表达了哪些爱的情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爱的力量。
6.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中的高音演唱方法和爱的情感表达。
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三年级语文《让我们荡起双桨》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让我们荡起双桨》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成长的经历为主题一篇课文。
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问题研究 舒展歇词的教学意蕴 ——从“歌词小达人’’看背唱歌词的教学妙用 陶涛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摘要:分析了学生离开音乐书就唱不了歌的教学现象,通过“我是歌词小达人”的创新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歌词的方法,让记 歌词变得轻松有趣,培养学生的歌词理解力、记忆力和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教学活动的功效。 关键词:歌词:方法;音乐;记忆
就像人们用了手机之后很少再有人去背电话号码了一样,很 少有人去记歌词了。随着卡拉OK、KTV的普及,唱歌变得轻松简 单,但是视听设备的先进,弱化了我们的记忆功能。学生也是如此。 笔者在一些公开教学活动中多次看到这样的现象:课前,教师为了 让学生放松,都会提议大家一起唱唱歌,可往往学生很少能完整、 准确地演唱一首课本中曾经学过的歌。纵观现在的音乐课,上至国 家级的优质课,下至我们自己的日常课,老师往往只教会学生“视 唱”,而没有教会学生“背唱”;抑或是只注重大家一齐唱,很少关注 学生个别演唱。平时的音乐课中,老师对学生记忆歌词没有要求, 再加之现在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学生不能将书带回家,完整背唱歌 曲就更是难上加难。最终导致了学生平时学了很多歌曲,但到了期 末,没有一首会背唱的,也没有一首唱得完整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节目,深受 启发。《我爱记歌词》结合了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娱乐方式——卡 拉OK和风靡欧美的歌词记忆游戏,选取中国各个年代脍炙人口 的流行经典歌曲,规则简单到只有一条:“谁能唱对歌词”,唱对最 多者,就是当场比赛的冠军。我想到了将节目中的一些环节用在音 乐课上,开展了“我是歌词小达人”的活动,改进音乐活动的形式,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达到使学生轻松背唱歌曲的效果。 一、分类记忆。把歌词描绘的形象与音乐表现结合起来理解 音乐教学应该“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抓住课堂时间,提高 教学效率。教材中每首歌曲的歌词,有的似一段散文,有的像一首 小诗,平仄有致、韵味十足。长期积累下去,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的提高很有好处。歌词是内容、声韵、节奏、意境四“美”的统一 体。因此,在歌曲教学前,有感情地朗诵、吟咏歌词;细致地分析、理 解歌词;深刻地体会、品味歌词,一环也不可少。常言道:“说得比唱 得好听”,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学生自 然而然地就会把歌词描绘的形象与音乐表现的形象结合起来理 解,展开“音乐想象”。这种深入浅出的理解,对于学生记忆歌词起 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将本学期音乐教材中的歌曲进行了一 次梳理,主要从歌词的内容来分类:故事型、直观型、节奏型、审美 型、创意型等。大概地进行了分类之后,我再根据不同类型的歌曲 运用讲故事、律动、游戏、简笔画、多媒体等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 进行教学,有效地辅助学生记忆歌词。 二、聆听吟唱。把音乐背景和歌词表达结合起来记忆 “音乐是一门因重复而呈现价值的艺术”,“音乐学习的基础是 音乐记忆,音乐记忆是音乐学习的必要条件”。歌曲教学过程中,我 十分注重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的养成。因为只有听得正确了,才能 唱得准确,多听、多想、多体会,也就加深了音乐的记忆,从而准确 无误地记住歌词。 “音乐是听觉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 因此,每首新歌在教授中,我总是充分挖掘其“听”的各种元素: 1.音乐背景,弥散记忆 课前的导入,我就一直播放歌曲的伴奏音乐,在歌曲伴奏的背 景中进行师生交谈来导入新课。不经意的背景音乐,其实就是有意 识的音乐记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利用音乐的弥散性,让学生在不 知不觉中就熟悉了歌曲的旋律。通常来说,等导入结束,学生正式 欣赏歌曲时,学生都能或快或慢地听出刚才的背景音乐就是这首 歌!这样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小胜”的喜悦感,为后面的歌曲学习 开了个好头。 2.聆听范唱,目的明确 一首新歌,每一次聆听,我都会提出聆听的要求——听什么? 怎么听?要求和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音乐元素,层层递进,层层深 人。如,在教学歌曲《我的家在E1喀则》时,第一遍聆听的问题是:歌 曲的情绪、速度以及风格是什么?第二遍的问题是:你印象最深的 是哪一句或反复听到的是哪一句?第三遍轻声哼唱后的问题是:你 已经学会了哪一句?还有哪一句有困难?……通过一次次反复地聆 听,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歌曲各个音乐元素所表达出的音乐语汇。 这样的聆听和感受,才能真正地做到将音乐“听进”心里,何愁记不 住歌词呢? 3.心中默唱,效果明显 对于新歌,学生是迫不及待地想跟着唱出声来,可往往学习的 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通过一个阶段的试验,我发现:在聆听时, 可让学生跟着范唱张嘴但不发出声音地“唱”,这样不仅可以让学 生随时调整自己与范唱之间的误差并不受他人的影响,还有利于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受”。 歌曲学会之后,怎样让学生巩固熟练歌词呢?运用不同的演唱 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分角色唱、分组唱、表演唱、心里默唱、接口唱、 做游戏唱、边做声势边唱等等,通过不同的演唱方法,避免了学生 产生厌烦感。 三、日积月累,把词曲同步和课前积累结合起来记忆 我校有个非常好的教学传统——每节课正式上课前都有“小 预备”,授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小段时间进行自己学科的“课前积 累”。开学初,我就在每个班物色了一名能力强、音准较好的“小老 师”,每次音乐课前的“课前积累”带领全班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歌 一】67— 问题研究 新课程NEW CURRICULUM 曲。运用人的遗忘规律,课前用“滚雪球”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日 积月累,让所学歌曲“不离口”。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此 项活动都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 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于是我就利用音乐课的时间,将检查 歌曲演唱与招聘“小老师”相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之 后,我和“小老师”们还逐步改变了“积累”的形式、方法。“小老师” 们可以起个头,带领大家齐唱歌曲;或是点名独唱、小组唱;或是 “小老师”和其他学生对唱、接口唱;或是边唱边表演……通过多 样、多变的实践形式,不仅增强了对歌词的记忆,更增强了学生对 音乐表现的自信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竞争激励,让“我是歌词小达人”深入学生心 扎实的歌词教学、踏实的日常练习,都为学生较好地记忆歌词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时问的反复练唱,学生容易产生厌烦 和懈怠。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引进了竞争机制,通过竞赛来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对自己演唱的要求。 1.阶段性比赛 一个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我就会安排一次比赛。这种阶段性的 比赛包括PK赛、挑战赛,比赛形式为个人赛。先进行PK赛,分两 次进行。每个组按顺序选派5名学生参赛(下次比赛再选派其他学 生),采用“淘汰制”,产生本轮的“课冠军”。两次比赛结束后,再由 两名“课冠军”进行PK,最终产生名“单元蔻军”。在下一次单元 PK赛进行之前,所有学生都可以向“单元冠军”发出挑战,参加挑 战赛。如,挑战者挑战成功,则“单元冠军”要由挑战者取代。 开始阶段,比赛的评委是由我来担任的。赛前我会向全体学生 宣布比赛的规则、评判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每个 学生唱完之后,我也会有目的地进行评价,教会学生如何去听别人 的演唱,从哪些方面判定。一段时间过后,我尝试着让学生组成“大 众评审团”,对参赛学生的演唱进行评判,培养学生的听辨、判断能 力,我只是在学生意见发生分歧时,从中进行协调。 2间关性比赛 学期过半的时候,针对每个学生之前的实际情况,我又设置了 “闯关性比赛”,以此来激发一些前期表现不佳的学生。根据所学歌 曲的难易程度设不同的分值,由这部分学生自行选择,教师结合学 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给予一定的建议。在这部分学生演唱的过程中, 我会引导“大众评审团”更多地关注别人的优点,让所有的学生都 对自己充满信心。此项比赛的最终获胜者将获得“闯关英雄”称号。
3.合作性比赛 前两项比赛的获胜者只是少数学生,还有更多的学生怎么办 呢?除了“单元冠军”和“闯关英雄”之外的学生,按组别组成参赛小 组参加“合作性比赛”。这项比赛,比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比 的是整齐、协调。学生在组队准备的时候,还很有创意地为小组起 名字、设计参赛口号等。此项比赛的最终获胜的小组将获得“金牌 小组”称号。 4.终结性比赛 学期结束前,举行“我是歌词小达人”期末总决赛。这项比赛, 将聚集8位“单元冠军”进行PK,分自选歌曲赛、抽签歌曲赛、接 唱歌曲赛,每项进行积分。采用8进4、4进2、总冠军三轮晋级 赛,积分由我和“大众评审团”的两部分组成,最终决出总冠军并 颁发“奖牌”。 效果与启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对背唱歌曲有明确 的要求:每学年最少能够背唱4~6首。通过“我是歌词小达人”的活 动,我的学生每学期能够背唱的歌曲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中 的要求。一个学期“我是歌词小达人”的系列活动,学生积累了十余 首优秀、好听的儿童歌曲。这是我当初设计活动的初衷,但是现在 看来,学生收获的更多:在活动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会了审美, 树立了自信,培养了合作,同时也磨炼了挫败的意志。 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演唱作为最基本 的一项音乐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是学生走进音乐、获得 音乐审美体验的一把“金钥匙”。背唱歌曲不仅有助于减少歌唱中 的失误,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歌曲中解放出来,当眼睛不用注视歌谱 时就会更加集中精力,能更好地注意到音准、节奏等表现要素,全 身心地投入到诠释音乐、表演音乐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音乐表现 力。不断地背唱歌曲还可以使之变成学生自己的演唱经验并在实 践中不断提高,使自己的演唱不断完善。学生背唱歌曲,让学生有 能力使用歌唱的方法去自信地展示自我,用歌唱的方法去与人们 沟通交流,培育乐观、自信的精力面貌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我是歌词小达人,好歌唱不停;我是歌词小达人,好歌伴我行! 参考文献: 倪文才.不能一唱了之:关于歌词教学的一流意见[J].语文教 学通迅,2007(05). ・编辑郑淼
窖 船妇窖 窜 逝娃出 毫 姑 妇业音 夸 业夸 窖 j 誊业j 坐业 } j j jk坐 业 jk (上谯茅166夏) (二)小组竞赛制度 1.实施原因 以往的竞争往往把学困生拒之门外,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了学生之间的隔阂。不仅如此,学生之间的“等级”意:识也就此产 生。因此,开展良性平等竞争非常有必要,应该向学生提供均等的 机会,并促进全班学习氛围的形成。 2.实施过程 采取学习小组竞赛制,将全班学生按平时的分数分组,优等生 和学困生混合搭配分为一组,通过平时作业成绩和每周的考试分 数进行评比。以平均分的高低评出冠军并发放一些奖励,如,铅笔、 橡皮等物质奖励,另外,我还大胆的发放了“免作业卡”的权利给得 分最高的三个组中分数最高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 学困生在“利益”的诱惑下努力学习,而那些还没有行动的学困生 也在优等生的督促下,按时完成了每次作业。值得指出的是,优等 一168一 生在接受“免交作业一天”的奖励的同时,利用自习课或课问更加 努力地帮助学困生学习英语。可见,小组竞赛对学困生的学习产生 一种动力,也加强了集体向心力,会在班组内形成一种良好的你追 我赶、你帮我助的良好氛围。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 的。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克服存在于他们学习过程中 的各种心理障碍,因材施教,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通过种 种方法,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那么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不仅会有较 大的提高,而且对他们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将起到重要的 作用。 参考文献: 赵景欣.儿童心理理论不同方面的发展及其与同伴地位、亲社 会行为之间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oo4(04). ・编辑郑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