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模块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6
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背景介绍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方面,如发动机控制、车身控制、安全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对汽车的性能、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程设计将针对一款汽车的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能够分析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3.能够了解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4.能够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
设计内容选择一款汽车选择一款汽车,比如本田雅阁,了解其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控制、车身控制、安全系统、信息娱乐系统等。
分析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学生需要分析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了解其基本概念和工作流程。
通过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和配合,为后续设计提供基础。
设计一个电子控制模块学生需要设计一款电子控制模块,以控制汽车的某一部分,如发动机的点火系统。
学生需要理解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并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和传感器。
同时,学生需要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
故障诊断和维修在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学生需要分析常见故障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设计故障诊断程序,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结论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各个系统之间的关联和配合,以及掌握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子控制模块的方法。
《汽车电子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374111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英文名称:Automobile Electronic Control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32/2 (讲课学时:26实验学时:6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应用。
使学生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正确认识电子控制技术对于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今后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控制工程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等,为本课程提供知识基础;后续课程,汽车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本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的作用;正确理解汽车电了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理解和评价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实践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7.2)2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用传感器、执行机构的概念及原理,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创新意识;了解有关的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政策和制约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车辆设计、制造及控制等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3.1、3.2、3.3、12.1)3了解汽车电控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工程实践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4.2)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五、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作业、自学、实验、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要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汽车运用技术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支撑学生掌握汽车电气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气与电子线路的识读方法,能够运用实车、维修软件和网络等相关资料完成基础的汽车电气与电子线路的检修工作。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电路的基本特点。
2、掌握汽车电源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起动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5、掌握汽车照明与信号组成及工作原理。
6、掌握汽车仪表与报警指示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7、掌握汽车辅助电子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8、掌握汽车空调系统基本组成、制冷原理及温度控制原理。
9、掌握汽车总线路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二)能力目标1、能识读汽车电源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2、能识读汽车起动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3、能识读汽车点火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4、能识读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5、能识读汽车仪表与报警指示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6、能识读汽车辅助电子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7、能识读汽车空调系统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8、能识读汽车总线路线路并完成实车检测。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和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表达沟通能力;3.培养良好的读图能力和相关资料的整理归纳能力;4.培养学生跟踪新技术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设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汽车电路的识读能力为目标,将课程内容精选分解成8个能力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系列的实践任务(共29个),每一个实践任务分解成1-6个知识技能点,形成了以模块化实践任务为骨架、以技能知识点为内容的实践导向结构化课程内容体系。
在教学设计方面,以任务为驱动,突出实践性、实用性、职业性,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设计理念。
实践导向的结构化课程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器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学分:3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10先修课程:汽车电子学适用专业: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工程防线)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讲述汽车传统电器设备和新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结构及应用知识。
主要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仪表系统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功能、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使用特性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等。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目录绪论第一章蓄电池学习目标第一节蓄电池的构造及型号第二节蓄电池的工作原理第三节蓄电池的特性第四节蓄电池的容量第五节蓄电池的充电第六节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第七节蓄电池的故障及其排除第八节新型蓄电池第九节智慧型蓄电池第十节汽车用42V电气系统第十一节电动汽车用电池测试题第二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学习目标第一节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第二节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第三节交流发电机的特性第四节新型交流发电机第五节电压调节器第六节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的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测试题第三章起动机学习目标第一节起动机的构造与型号第二节直流串励式电动机第三节起动机的特性第四节起动机的传动机构第五节起动机的控制装置第六节新型起动机第七节起动系的正确使用及检测诊断与维修测试题第四章汽车点火系统学习目标第一节对点火系统的要求第二节传统点火系统第三节电子点火系统第四节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ESA)第五节点火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测试题第五章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学习目标第一节照明灯及灯光信号的种类和用途第二节前照灯第三节车用电子式日光灯第四节光纤照明装置第五节转向信号灯的闪光器第六节音响信号测试题第六章电器仪表及显示系统学习目标第一节仪表板总成第二节常规电器仪表第三节汽车电子仪表与显示装置测试题第七章汽车车身电器装置学习目标第一节电动刮水器第二节风窗玻璃防冰霜设备及洗涤设备第三节电动车窗第四节电动后视镜第五节电动中央门锁第六节电动座椅第七节汽车防盗装置测试题第八章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学习目标第一节电子控制汽油喷射装置(EFI)第二节汽车电子控制防抱死制动装置(ABS)第九章CAN数据传输系统学习目标第一节 CAN数据传输系统第三节典型CAN数据传输系统第十章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教学要求:(一)概述1.了解汽车电器的发展及状况;2.了解汽车电器作为汽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重要性;3.掌握汽车电器的构成和分类、特点和使用原则;主要内容:汽车电器的重要性;汽车电器的发展状况。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主要学科专业课,本课程主要讲述汽车电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主要包括汽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及显示系统、汽车的辅助电器设备、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掌握汽车传统电器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汽车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了解现代汽车电器和电子设备的发展状况。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学时分配表
注:总学时超出(或少于)本大纲规定学时10%要另制定教学大纲。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课堂教学采用幻灯片或挂图教学手段,并辅之以课堂讨论、提问和复习等方法,约占总学时的80%;实验教学安排在对应的章节后进行,约占总学时的20%。
本课程为考试课。
期末笔试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课堂提问、小测验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总成绩的10%。
六、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检修》魏冬至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年
参考书:《汽车电气系统结构与维修图解教程》谭本忠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写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年。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1.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1.4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二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2.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要素2.2 传感器的作用与类型2.3 执行器的功能与类型2.4 控制单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2.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三章: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3.1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简介3.2 发动机燃油喷射控制3.3 发动机点火控制3.4 发动机排放控制3.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四章:自动变速器控制技术4.1 自动变速器概述4.2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3 自动变速器控制技术4.4 常见自动变速器故障与诊断4.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五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案例5.1 汽车ABS控制技术5.2 汽车SRS控制技术5.3 汽车TCS控制技术5.4 汽车BSM控制技术5.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六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6.1 故障诊断方法与工具6.2 故障诊断流程与步骤6.3 常见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维修方法6.4 故障案例分析与解决6.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七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7.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控制算法与控制器设计7.3 系统仿真与模型建立7.4 仿真软件的使用与操作7.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八章: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8.1 新能源汽车概述8.2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8.3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系统8.4 燃料电池汽车控制系统8.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九章: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9.1 自动驾驶技术9.2 车联网技术9.3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9.4 智能交通系统9.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0.1 综合练习题10.2 案例分析题10.3 小组讨论与报告10.4 实验操作与报告10.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重点解析本教案《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概念、组成、应用、故障诊断、设计仿真、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研究现代汽车的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构造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自动变速器和ABS和ASR系统及其他电子控制的相关知识。
它代表着现代汽车的新技术,是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知道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学科发展动态,比较系统地掌握发动机、自动变速器ABS和ASR等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学会相应的一般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具备初步维修电控装置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熟悉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5.培养终生学习的意识和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6.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树立专业信心。
8.学会查找资料和使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1.了解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3.掌握典型电控发动机的构造。
4.掌握电控汽油机的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5.熟悉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
6.初步具备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能力。
7.学会电控发动机资料查找和使用这些资料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8.初步掌握电控自动变速器的作用及分类。
9.掌握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10.学会电控自动变速器的的故障诊断。
11.了解ABS和ASR系统概述。
12.掌握ABS和ASR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13.了解ABS和ASR系统及其他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
二、学时分配建议—共两学期(80x2=160学时)(一)第一学期(二)第二学期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1 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发展1.2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概况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第一节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教学内容:1.燃油喷射技术的应用。
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是现代汽车制造业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汽车电子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重要标志。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对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能力,为其将来就业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内容题目设计一个智能启停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设计要求•设计控制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启停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
•电源管理模块:负责电量管理、电压检测和保护。
口令输入别打的123456。
•启停控制模块:通过测量车辆行驶状态、车速信息等,对车辆启停进行预测和控制。
•信号采集模块:采集车辆行驶状态信息,包括车速、油门位置、制动等信号。
•显示模块:将车辆状态信息、控制指令等进行显示。
•通信模块:传递车辆状态信息、控制指令等。
•调试要求:利用模拟器对上述每个模块进行仿真与调试,最终整合验证系统是否可以稳定运行。
•优化要求:从系统响应速度、能耗等方面考虑,对系统进行优化,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设计步骤1.系统设计与方案制定确定系统的功能模块和通信方式,编写控制代码。
2.模块制作利用硬件平台搭建电源管理模块、启停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显示模块和通信模块等各个模块,进行测试和调试。
3.模块调试对硬件模块进行仿真和调试,确保模块的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
4.系统集成与调试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进行系统调试,并对系统进行性能的调优和改进。
5.系统验证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结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制造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践训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汽车电器及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1.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1.3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二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2.2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3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三章: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3.1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2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3.3 发动机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3.4 发动机执行器及其控制3.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四章: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4.1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4.2 自动变速器控制策略与换挡规律4.3 自动变速器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4.4 自动变速器执行器及其控制4.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五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5.1 故障诊断方法与工具5.2 故障诊断流程与注意事项5.3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5.4 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5.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六章:汽车ABS系统6.1 ABS系统概述6.2 ABS系统的工作原理6.3 ABS传感器及其信号处理6.4 ABS执行器及其控制6.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七章:汽车空调系统7.1 汽车空调系统概述7.2 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7.3 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7.4 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与故障诊断7.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八章:汽车安全气囊系统8.1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概述8.2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8.3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策略8.4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维修与故障诊断8.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九章:汽车电子稳定程序9.1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概述9.2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工作原理9.3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控制策略9.4 汽车电子稳定程序的维修与故障诊断9.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章: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10.1 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10.2 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10.3 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控制策略10.4 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维修与故障诊断10.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一章:汽车网络通信技术11.1 汽车网络通信技术概述11.2 控制器局域网络(CAN)11.3 局域网络(LAN)与车载网络11.4 汽车网络通信技术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1.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二章:动力电池管理系统12.1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概述12.2 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12.3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12.4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2.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三章: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13.1 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概述13.2 直流电机驱动与控制13.3 交流电机驱动与控制13.4 电机驱动与控制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3.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四章: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14.1 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概述14.2 充电设施与充电模式14.3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控制策略14.4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14.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第十五章: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服务与市场发展15.1 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建设15.2 新能源汽车维修与保养15.3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趋势15.4 新能源汽车政策与产业环境15.5 学习目标与内容安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试行)!;《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Auto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108学时【实验学时】72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中职汽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72学时。
当今的汽车技术性能正在朝着更加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方向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工电子装备在车辆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现代汽车的使用、维护与检测人员应当向着机电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通过对《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理论和技能,其中包括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理论知识和运算基础,掌握磁路和电磁理论的知识,熟悉并掌握汽车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能掌握基本半导体元件的特点,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开关电路的特点及在汽车上的应用,了解逻辑代数和运算,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等。
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计算能力、实践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该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第一章:基本电路元件及直流电路(8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电路元件的检测及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达到能用基尔霍夫定律进行复杂电路(两个节点、2个网孔、3条支路)的计算。
了解直流电路的组成,认识电路的几种工作状态及特点,熟悉电路基本元件的特点;了解惠斯通电桥电路的平衡条件及测量电阻和温度的方法及几种特殊电阻的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1、电路的概念2、电流与电压3、电阻4、电阻的串联5、电阻的并联6、电容器及电容量7、电容的联接8、】9、欧姆定律10、电功与电功率11、实验内容(16学时)实验1.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4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普遍性的理解。
汽车电控技术教学大纲汽车电控技术教学大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便捷出行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电控技术作为汽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培养具备汽车电控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汽车电控技术教学大纲显得尤为重要。
一、导论在汽车电控技术教学大纲的导论部分,需对汽车电控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汽车行业的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同时,还应对学习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明确阐述,以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基础知识汽车电控技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设置基础知识模块,包括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传感器技术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对汽车电控技术的整体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汽车电控系统汽车电控系统是汽车电控技术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将汽车电控系统分为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等模块进行讲解。
每个模块都需要详细介绍其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排除方法,以培养学生对汽车电控系统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现代汽车电控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电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在教学大纲中,可以设置现代汽车电控技术模块,包括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
通过对这些前沿技术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汽车电控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为未来的就业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五、实践教学汽车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在教学大纲中,需要设置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实验操作、案例分析和实习实训等。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评估与考核教学大纲中的评估与考核模块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总结。
可以设置课堂测验、实验报告、综合考核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同时,还可以加入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考核要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
15级《汽车电控技术》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制定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电子运用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防抱死与驱动防滑系统、电子控制悬架系统、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巡航控制系统、电子控制安全气囊系统、电子防盗系统、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
为以后的生产实习和修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的任务好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如下知识: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点火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怠速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进气与废气排放控制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自诊断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电控发动机维修专用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各部件检测与维修;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工作过程和电路原理和检修;汽车巡航、导航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和电路原理和检修;汽车电子防盗系统的组成、工作过程和电路原理和检修。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含教学建议)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如下能力:熟练使用汽车维修专用仪器设备(汽车专用万用表、示波器、解码仪、发动机分析仪);能够看懂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图;能够分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
4、推荐教材及学时说明本课程推荐教材:《汽车电控技术》付百学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课程课时为114课时。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和要求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电控发动机的优点;2.了解电控发动机各控制系统的功能及主要控制内容;3.了解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分类;教学内容1.掌握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的输入信号;2.掌握电控发动机控制系统主要的执行器。
教学建议: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以适应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2.在电控基础概述中要讲清楚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并有机地串成运动副和机器的组成,进而由常见传动方式导入电控传动分类,为后面几章进行铺垫。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80,学分数:5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主要面向汽车类相关专业本科学生开设,是一门重要的电类技术基础课、必修课。
课程教学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是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奠定初始的、扎实且宽泛的电类知识基础;二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如“汽车电器”、“汽车电控”等)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以“汽车电子电路”为核心,涵盖如下几个部分内容。
1. 电工技术基础:重点包括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电测仪表及安全用电知识。
基本要求:掌握电路模型以及基本电路参数的概念、电阻、电容、电感等电路元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的定律基本内容;掌握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等直流电路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正弦量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了解RLC元件的交流电路、阻抗分析方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 模拟电子技术:包括常见分立元件及电路,重点介绍BJT及其应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要求:掌握BJT的放大作用、外特性,截止、放大、饱和三种状态、BJT基本放大电路的特点及应用、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等定义;掌握理想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特点及“虚断”、“虚短”概念;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在汽车专业中的应用。
3. 数字电子技术:包括数字电路抽象、Bool运算规则及基本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基本的时序逻辑电路、寄存器及存储器简介、测量及数据接口电路简介。
基本要求:理解数字与模拟信号、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应用,掌握数制和码制及其转换,“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运算和其他复合逻辑函数;掌握用波形图法分析数字逻辑电路的方法;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理解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的原理;理解触发器的应用;初步了解数字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
4.电力电子技术基本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及应用。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课程模块教学大纲
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
课程模块号:
课程模块教学时数: 64
学分数:4
制订或修订执笔人: 完成日期:
审核小组: 审核日期:
课程模块审批通过文件号:
第 次修订:
签发人: 签发日期:
有效期至 年 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课程任务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汽车技术应用与服务专业》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营销服务等技术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
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应用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电控技术的能力,
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为今后继续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先修课程模块
《汽车性能与测试》 C1B305A
《汽车技术基础Ⅰ》(上) C1B311A
《汽车技术基础Ⅰ》(下) C1B312A
《汽车技术基础Ⅱ》(上) C1D165A
《汽车技术基础Ⅱ》(下) C1D167A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了解典型汽车电喷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原理。
3)了解汽车电器性能指标的分析评价。
4)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故障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5)初步掌握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的调试、运行及维护。
2.能力目标
1)具备完成实验、实训的基本要求、将实验、实训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
果的基本能力。
2)具备查阅各种汽车电器、传感器与执行器功能表,并正确使用元器件及装置的基本能力。
3)具备独立撰写实验、试验报告等科技文件的基本能力。
4)初步具备读通并分析典型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5)初步具备根据典型系统原理图画出系统方框图的能力。
6)初步具备处理典型汽车电喷系统一般故障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讲授、实验和实习,使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熟悉现代化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2)掌握起动机、发电机、点火系统的结构、原理与控制电路;
3)熟悉典型车辆的控制电路;
4)掌握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防滑控制系统等新技术的工件原理、典型结构和特点;
5)具有新型电子控制技术装置的调试与诊断维修的一般能力。
1.教学基本内容
课题一 起动机
起动机的型式、结构、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
实验一 起动机结构、控制系统与试验
课题二 发电机
发电机的型式、结构、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与控制电路。
实验二 发电机与调节器的试验
课题三 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件原理
实验三 点火系统的试验
课题四 电子控制技术概论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汽车电控
系统的组成与各部分的功用。
课题五 传感器与执行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绝对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和氧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
应用场合。
实验四 传感器
课题六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与特点。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组成、结构与工作原理。K、KE、D、
L等典型系统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比较。
课题七 发动机点火及其它控制
点火与爆震控制、怠速控制、排放控制、进气控制等结构、工件原理。
课题八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
丰田TCCS系统、美国通用MFI系统、德国MONO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分析。
实验五 电控发动机的结构与故障诊断
课题九 自动变速器
自动变速器的组成与控制方式。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液压操纵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典
型自动变速器结构与工作过程分析
实验六 自动变速器
课题十 防滑控制系统
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组成、控制原理与控制方式。车速控制。驱动防滑与控制。典型制动防抱死
系统。
课题十一 行驶姿态控制系统
汽车悬架系统控制,巡航控制和安全气囊系统和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课题十二 汽车电子控制车辆诊断
汽车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方法,汽车电脑诊断的形式。
实验七 汽车故障诊断仪的使用和故障分析
2.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点火及其控制、自动变速器、防滑控制系统、行驶姿态控制系统。
2)教学难点
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检修、发动机点火及其控制原理、ABS的控制原理、汽车电子控制车辆诊
断等。
五、教学时数分配
表1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题 课时
课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习题 讨论
1 起动机 4 2 2
2 发电机 4 2 2
3 点火系统 4 2 2
4 电子控制技术概论 2 2
5 传感器 6 4 2
6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4 4
7 发动机点火及其它控制 4 4
8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 6 2 2 2
9 自动变速器 12 8 4
10 防滑控制系统 4 4
11 行驶姿态控制系统 4 4
12 汽车电子控制车辆诊断 6 4 2
机动 2
测试 2
总计 64 42 16 2
六、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实践教学项目及时间分配表
序号 课程实践教学项目 课时数
1 起动机结构、控制系统与试验 2
2 发电机与调节器的试验 2
3 点火系统的试验 2
4 传感器 2
5 典型汽油喷射系统及故障诊断 2
6 自动变速器 4
7 汽车电子控制车辆诊断 4
合计 18
七、学习评价
1.评价形式:
1)出勤;
2)阶段测试:安排两次
3)期末测试:一次,占70%
4)实践教学测试:安排三次讨论课
5)平时作业;每单元至少一次作业
2.教务处统一安排测试的课程评分结构
表3 评分结构表
测试成绩(%)
平时成绩比例(%)
期末测试成绩比
例(%)
出勤、作业、课堂检测和阶段测试 实践教学
100 20 10 70
表4 平时成绩评分规则
单元名称/学时 测试项目 单项 成绩 单元 成绩合计 阶段测试成绩/开、闭卷形式 总计(20%) 单元成绩+
阶段成绩
起动机/4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4
20
发电机/4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点火系统/4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电子控制技术概论/2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1 1
传感器与执行器/6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1 1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4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发动机点火及其它控制/4学
时
出勤、平时作业 1 1
6
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6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自动变速器/14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2.5 2.5
防滑控制系统/4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行驶姿态控制系统/2学时 出勤、平时作业 0.5 0.5
汽车电子控制车辆诊断/8学
时
出勤、平时作业 1 1
备注: 课堂检测的方法可分为:个别提问;课内小作业;个别发言等等。
八、建议选用教材或讲义及教学参考资料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冯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2000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实验指导书》(自编教材)
其它一些维修杂志、维修手册以及汽车新技术书籍
九、本课程所需仪器、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价格(元) 承担者 备注
1 发电机 汽车系 一组一台套
2 起动机 汽车系
3 汽车电器 实验台 汽车系
4 EQ1091、CA141发动机台架 汽车系
5 VAG1552 解码仪 汽车系
6 万用表 MF47 汽车系 每组一只
7 自动变速器 汽车系 每组一只
8 时代超人 发动机台架 汽车系
9 修车王 汽车系
10 传感器 汽车系 每组一套
十、课程教学和内容安排建议
本课程包括汽车电器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两大部分内容,内容多,课时紧。因此建议讲课时注
意:
1)根据授课内容详讲略讲相结合,力求突出重点,讲透要点,同时分散教学难点,把握好讲述
内容的理论深度。
2)应重视课堂练习与阶段测试,阶段测试采用开闭卷结合的方式。
3)注重应用,面向实践,结合汽车的相关电路进行分析理解,力求体现使用教材“保证基础、
加强应用、体现先进、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特色。
4)通过实物、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理论的理解,最好能结合汽车
实训中心现场教学。
5)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大纲中安排了较多的实验课时,希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