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经纬仪检定装置
- 格式:doc
- 大小:345.57 KB
- 文档页数:16
经纬仪检测报告概述经纬仪是一种测量地面上物体位置和方位的仪器,也是测量地球上某一点纬度和经度的重要工具。
本文档旨在对经纬仪进行全面的检测,包括使用方法、检测流程、结果分析等内容。
使用方法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使用经纬仪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在使用经纬仪前,确保仪器的各个部件完好无损,如支架、望远镜等。
同时,确认经纬仪所使用的标准,如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等。
2.设置基准:根据使用要求,选择一个参考点或基准点,使其与经纬仪望远镜准线上的十字线对齐。
通过调整望远镜水平,并使用调节螺丝来使十字线与基准点对齐。
3.移动仪器:根据需要,将经纬仪移动到需要测量的地点。
在移动过程中,保持仪器的稳定,并再次调整仪器的水平,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4.观测和记录:通过望远镜观测目标物体,同时使用经纬仪的刻度和坐标系统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和方位。
将观测结果准确记录下来,包括纬度、经度、方位角等信息。
5.结束使用:完成测量后,将经纬仪放置在稳定的位置,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流程经纬仪的检测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外观检查:检查经纬仪外观是否完好,包括仪器表面是否有损伤、脏污等情况。
同时还要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是否齐全,如支架、测量刻度等。
2.功能测试:检测经纬仪的各种功能是否正常。
包括调节螺丝的灵活性,望远镜的对焦性能等。
通过测试可以判断仪器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3.准确度测试:测试经纬仪的准确度。
可以通过与已知坐标点的对比来确定经纬仪的准确度。
并记录偏差值和误差范围。
4.稳定性测试:测试经纬仪的稳定性,包括测量过程中的抖动情况、仪器的固定性等。
通过测试可以评估仪器的抗干扰能力和测量精度。
5.可靠性测试:测试经纬仪的可靠性,包括长时间使用的稳定性、重复测试的一致性等。
通过测试可以判断仪器的使用寿命和信赖性。
结果分析经过对经纬仪的全面检测,得到了以下结果:1.外观检查:经纬仪表面无明显损伤,各部件齐全,外观良好。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天平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建标单位名称(公章)填写日期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目的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五、环境条件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十一、结论十二、附加说明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开展检定项目,给地方的企业计量器具检定带来方便。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工作原理: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用E2、F1等级标准砝码对天平的偏载误差、重复性、示值误差等进行直接测量,测量结果应满足检定规程的要求。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检定或校准机构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砝码F1 1mg-200gF1等级一年砝码E2 1mg-500gE2等级一年主要配套设备干湿温度计10-500c 合格无一年秒表0-15分一等506 一年天平328B 200 g○I30975 一年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计量标准器测量范围不确定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E2等级1mg-500g E2等级F1等级砝码1mg-200g F1等级五、环境条件序号项目要求实际情况结论1 温度(10-35)℃25℃合格2 湿度不大于80% 58% 合格3 磁场无磁场干扰无磁场合格456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上一级计量器具本单位计量器具工作计量器具E1等级砝码测量范围(0.001-1000)g不确定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δ=±(0.003-0.2)mg山东省计科院定度E2等级砝码测量范围(0.001-200)g不确定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δ=±(0.002-0.24)m g比对2F等(级)以下1mg-1000g±(0.06-3.0)mg机械天平3级及以下(0-200)g电子天平级及以下(0-1000)g天平检定装置的重复性试验记录试验时间测量值(g)测量次数2010 年6月 16日2011 年6月13日2012 年6月23日2013 年6月9日年月日试验条件用100g E2等砝码对同一级电子天平进行重复测量1 100.0005 100.0003 100.0006 100.00042 100.0003 100.0001 100.0005 100.00043 100.0004 100.0003 100.0005 100.00054 100.0003 100.0003 100.0005 100.00055 100.0003 100.0003 100.0003 100.00036 100.0003 100.0002 100.0007 100.00037 100.0004 100.0002 100.0005 100.00038 100.0003 100.0002 100.0004 100.00069 100.0003 100.0004 100.0005 100.000510 100.0005 100.0002 100.0004 100.0005y100.0004 100.0002 100.005 100.00041)()(12 --=∑=nyyy sniii0.00008 0.00007 0.00011 0.00010结论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备注试验人员天平检定装置 的稳定性考核记录考核时间测量值(g ) 测量次数2010年 6月16日 2011 年 7月 14日 2012 年 8 月 13 日 2013 年 9 月20 日 年 月 日核查标准用100g E 2等砝码对级电子天平进行重复测量1 100.0003 100.0006 100.0004 100.00072 100.0003 100.0003 100.0002 100.0007 3 100.0005 100.0002 100.0001 100.00054 100.0001 100.0005 100.0003 100.0004 5 100.0002 100.0007 100.0005 100.0006 6 100.0002 100.0006 100.0003 100.00067 100.0003 100.0004 100.0003 100.00068 100.0005 100.0004 100.0005 100.00079 100.0005 100.0006 100.0005 100.0005 10100.0005 100.0003 100.0003 100.0007 i y100.0003100.0005100.0003100.0006变化量1--i i y y0.0003 允许变化量 0.001 结 论 符合要求考核人员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 测量依据:JJG 1036-2008《非自动天平检定规程》(电子天平部分)。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3)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五、环境条件 (5)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 (7)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1)十一、结论 (12)十二、附加说明 (12)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该装置测量电计示值重复性考核: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 以本室pHJ-01输出-177.471mV 时,以本室HK -3C (编号H03L0155)为稳定被测对象,测得HK -3C 酸度计示值为:单位:pH序号 测量值X iU =X i -U 2 1 3.99 -0.005 2.5×10-5 2 3.99 -0.005 2.5×10-5 3 3.99 -0.005 2.5×10-5 4 3.99 -0.005 2.5×10-5 5 3.99 -0.005 2.5×10-5 6 4.00 +0.005 2.5×10-5 7 4.00 +0.005 2.5×10-5 8 4.00 +0.005 2.5×10-5 9 4.00 +0.005 2.5×10-5 10 4.00 +0.005 2.5×10-5 求和 39.95 0 2.5×10-4 求平均值3.9952.5×10-5s =1)(2--∑n X Xi=9105.24-⨯=0.0045pH。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经纬仪、水准仪检定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建标单位名称填写日期目录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五、环境条件………………………………………………………………………………(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八、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 十一、结论…………………………………………………………………………………( ) 十二、附加说明……………………………………………………………………………( )注: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2 数学模型2.1数学模型式中:当时,n=0;i<j时,n=1。
于是:R j=Y i-X j则多齿台的分度误差为:即式中:n-测量系列个数,这里n=24取分度误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的绝对值就是多齿分度台的最大分度间隔误差。
2.2 方差和灵敏系数方差:式中:u(a)—与读数值有关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s)—与多齿分度台有关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r)—与标准棱体有关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h)一与回零误差有关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灵敏系数:3 不确定度来源(1)光电自准直仪的示值误差;(2)光电自准直仪的量化误差;(3)分度台的重复性;(4)正多面棱体平面度误差;(5)回零误差。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装置建立计量标准单位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计量标准负责人吴韬元筹建起止日期2005年9月说明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目录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四、环境条件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十、结论十一、附加说明附录一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配热电偶)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1概述1.1 适用范围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用于数字温度指示仪、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配热电偶)和温度巡回检测仪。
1.2 测量方法依据JJG617-1996《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按输入基准法进行测量。
1.3 测量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45%RH~75%RH。
1.4 测量标准用2553标准直流电压电流发生器作为测量标准。
它的主要技术指标分如表1-1所示。
(0.02%读数+0.002mV)和±(0.02%读数+0.01mV)。
对应于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如表1-1。
1.5 被测对象配热电偶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和温度巡回检测仪(以下简称仪表)。
总的测量范围从-200℃~+1800℃,配以不同类型的热电偶,测量范围可以有多种;仪表的允许误差通常以±(a%FS+1b)表示,其中a可以有0.1、0.2、0.3、0.5、1.0几种,FS为仪表的量程,b为仪表的分辩力,以b=0.1℃和1℃为常见。
本次评定的对象为:①分辨力为0.1℃的仪表。
规格为T分度、测量范围(0~400)℃,最大允许示值误差Δ=±(0.3%FS+0.1)= ±1.3℃d②分辨力为1℃的仪表:规格为K 分度、测量范围 (0~1100) ℃,最大允许示值误差Δd =±(0.5%FS+1)= ±6.5℃1.6 测量过程a) 按JJG617-1996中“输入基准法”进行检定。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范本)
计量标准名称水中油分浓度分析仪检定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XXX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佛山市XXXX公司
填写日期2013-12-20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1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2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3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4 )
五、环境条件…………………………………………………………………( 5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7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8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9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0)
十一、结论 (11)
十二、附加说明 (12)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为适应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水中油分浓度分析仪的检定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一致,特建立水中油分浓度分析仪标准装置。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水中油分浓度分析仪标准装置采用直接测量方法,即用被检仪器测量标准溶液,将测出值和标准溶液的标准值直接比较,从而测出被检仪器的示值误差和重复性。
此方法符合JJG950-2012《水中油分浓度分析仪》检定规程的技术要求。
其原理方框图如下:。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经纬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名称经纬仪检定装置建立计量标准单位计量标准负责人筹建起止日期说明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目录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2)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3)四、环境条件 (3)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5)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6)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12)十、结论 (13)十一、附加说明 (13)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按JJG414-1994《经纬仪检定规程》,本套计量标准主要用于检定新制造、修理后及使用中的J2级、J6级及J30级的经纬仪。
以检定J2级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为例,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叙述如下: 沿经纬仪水平方向的圆周上,安置4~6个平行光管作为照准目标,用全圆方向观测法进行检定。
平行光管的布局应呈随机状态,夹角的角值为度、分、秒值分布。
J2级经纬仪需观测6个测回。
将经纬仪安置在检定台上,精确整平,整置水平度盘于零度起始位置。
照准部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以正镜位置照准目标1。
测微器两次读数,并取平均值L 1。
依次照准目标2,3,…,n ,分别读数,并取平均值L i 。
最后照准起始目标1,回零读数,取起始零位与回零读数的平均值为起始方向值。
将经纬仪望远镜翻转180︒,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分别照准目标1,n ,…,3,2,1,分别读数,并取平均值R i 。
上述作为一个测回,求出一测回观测结果。
整置水平度盘分别为30︒11',60︒22',90︒33',120︒44',150︒55'作为起始位置,重复第一测回的观测,依次求出第二至第六测回观测结果。
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按下式求得:[]()()1122---±=∑∑n m nV V μ式中:m ——测回数;n ——照准目标数。
本套计量标准主要由光学经纬仪测试台组成。
1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检定证书号光学经纬仪测试台CTJ-07 0~360︒0.5"上海第三光学仪器厂/ 990401WG021129主要配套设备2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1. 光学经纬仪测试台测量范围:0~360︒;最大允许误差:0.5";分划板格值:30".四、环境条件项目要求实际情况结论温度常温20℃合格3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上一级计量器具5308校准实验室高等级经纬仪0~360︒Δ= ±0.2"直接测量本单位计量器具扬州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经纬仪检定装置0~360︒Δ=±0.5"直接测量下一级计量器具扬州市各企事业单位经纬仪J2级、J6级、J30级Δ=±1.6"Δ=±4"Δ=±20"4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以检定J2级经纬仪为例,用被检经纬仪对某一目标进行重复观测并读取数据,重复检定10次,得以下数据:32︒58'25.7"; 32︒58'25.2"; 32︒58'25.9"; 32︒58'25.5"; 32︒58'26.2";32︒58'25.5"; 32︒58'25.5"; 32︒58'25.8"; 32︒58'25.3"; 32︒58'25.8".得:n=10;平均值y=32︒58'25.64".于是其重复性为:s()y=()112--∑=nyynii=0.30"该数值小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4.2.3)中引入的单次测量标准偏差s=0.53"。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合格。
5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以检定一台稳定的J2经纬仪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来考核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检定时间与数据如下:时间2002.2 2002.3 2002.4 2002.5次数1 0.8"0.7"0.8"0.8"2 0.7"0.6"0.8"0.6"3 0.7"0.6"0.6"0.8"4 0.6"0.7"0.7"0.7"平均值0.7"0.65"0.73"0.73"上表中,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0.08",小于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U95=0.36")。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合格。
6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1 测量方法:依据JJG414-1994《经纬仪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常温。
1.3 测量标准:光学经纬仪测试台。
1.4 被测对象:J2级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
1.5 测量过程: 以检定J2级经纬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为例评定测量不确定度。
将经纬仪安置在检定台上,精确整平,整置水平度盘于零度起始位置。
以正镜位置照准目标1,2,3,4,1,分别读数,并取平均值L i ;以倒镜位置,分别照准目标1,4,3,2,1,分别读数,并取平均值R i 。
则照准目标角值αi =()()[]0021R R L L i i -+-。
整置水平度盘分别为30︒11',60︒22',90︒33',120︒44',150︒55'作为起始位置,重复第一测回的观测,依次求出第二至第六测回观测结果。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 数学模型αji =()()[]0021j ji j ji R R L L -+- (1)式中:αji ——第j 测回第i 目标对0目标的夹角;L ji ——第i 目标第j 测回盘左读数; L j 0——第0目标第j 测回盘左读数; R ji ——第i 目标第j 测回盘右读数; R j 0——第0目标第j 测回盘右读数。
∑-=-==mj ji ji ji ji ji m V 11αααα (2) 式中:m ——测回数(m =6);ji α——第i 目标对0目标的夹角的平均值;V ji ——第i 目标第j 测回αji 的残差。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按μ下式求得:()()11121112--∑⎥⎦⎤⎢⎣⎡∑-∑∑±=====n m n V V mj n i ji n i m j ji μ (3)式中:n ——照准目标数(n =4)。
3 方差和灵敏系数7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1 u (αji )和u (αji )的传播系数c αji式(1)中,没有任何输入量具有值得考虑的相关性。
依()()i ni i cx u x f y u 2212∑=⎥⎦⎤⎢⎣⎡∂∂=, (4)有:()()()()()()()()()0202220202222j j ji ji j j ji ji ji R u R c R u R c L u L c L u L c u +++=α,由于L ji 、L j 0、R ji 、R j 0是等精度测量,故u 2(L ji )= u 2(L j 0)= u 2(R ji )= u 2(R j 0)= u 2(α);又c 2(L ji )= c 2(L j 0)= c 2(R ji )= c 2(R j 0)= ¼,所以,c αji =1()()αα22u u ji = (5)3.2 u (μ)和u (μ)的传播系数c μ为描述和书写方便,令(3)式中:∑∑=∑==n i mj ji V V 1212[]∑=∑⎥⎦⎤⎢⎣⎡∑==2121V V mj n i ji[]j n i ji V V =∑-=11则(3)式表示为:[]()()1122--∑-∑±=n m n V V μ (6)由(3)式得:()()()()12211222121122112--⎪⎪⎭⎫ ⎝⎛∂∂++⎪⎪⎭⎫ ⎝⎛∂∂+⎪⎪⎭⎫ ⎝⎛∂∂=mn mn u u u u ααμααμααμμ 其中:[]()()μαμn n m V nV 1111111---=∂∂ [][]()()[]2211112112211112μαμn n m V V nV V n --+-=⎪⎪⎭⎫ ⎝⎛∂∂[]()()μαμn n m V nV 1111212---=∂∂ [][]()()[]2211122122212112μαμn n m V V nV V n --+-=⎪⎪⎭⎫ ⎝⎛∂∂[]()()μαμn n m V nV j ji ji 11---=∂∂ [][]()()[]22222112μαμn n m V V nV V n j j ji ji ji --+-=⎪⎪⎭⎫ ⎝⎛∂∂8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μαμn n m V nV m mn mn 1111---=∂∂-- [][]()()[]22121221112μαμn n m V V nV V n m m mn mn mn --+-=⎪⎪⎭⎫ ⎝⎛∂∂--- 将以上各平方项求和,经严格演算得:()()()()[]⎪⎪⎭⎫⎝⎛-∑∑-----=1111111222V V n n m n n m c μ必须使:[]∑∑22V V n ≥1否则:[]nV V ∑-∑22<1 使(6)式无意义,所以:()()[]⎪⎪⎭⎫⎝⎛-∑∑--111122V V n n m n >0因此,按 ()()1112--=n m c μ处理是可以的,则:()()151111=--=n m c μ (m=6,n=4)所以:()()()()αααμαμμ22222151u u c c u c u u ji ji c =⋅⋅=⋅== (7) 4 计算分量标准不确定度u (α)的主要来源是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和被检经纬仪的不确定度。
4.1 装置方面的影响估算的不确定度分量u 1(α)由于多目标平行光管法测量μ值时,是用它们在4个方向上模拟无穷远目标,一般认为在检定μ值的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所以:u 1(α)=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