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 格式:docx
- 大小:42.14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能力提升1.下列各项中,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示的现象相同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大花生的后代中有小花生C.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D.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2.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A.母牛产下小牛B.马与驴生下后代骡C.种瓜得瓜D.一对双眼皮夫妇生出一个双眼皮孩子3.下列哪项是遗传现象?()A.父亲和儿子都患有蛔虫病B.母亲和子女都爱喝饮料C.父母与孩子都没有感冒D.父母与孩子都有酒窝4.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羊的黑毛和狗的白毛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5.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B.鸡的玫瑰冠和单冠C.兔的黑毛和直毛D.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西瓜的红色果肉和黄色果肉B.西瓜的短蔓和长蔓C.西瓜皮的有条纹和无条纹D.甜西瓜和薄皮西瓜7.如果改变生物的某个基因,最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A.生物的某个性状会发生改变B.生物的性状会全部改变C.生物会出现许多新的性状D.生物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8.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经一系列培养培育而成的。
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确定9.同一株水毛茛上,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B.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10.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转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D.人的性状都可以转移给病毒1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科目 生物 教学年级 八年级 讲课人
教材分析 这节课通过观察、比较一窝兔子的图片,概括出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有关性状、基因、遗传物质的传递等内容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比较复杂、抽象,但遗传和变异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又是生命延续与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通过对比课本P25、P26图片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活动二观察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的图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学生通过分析萝卜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形成的差异说出生物的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遗传和变异现象并不陌生,对于性状和相对性状也是比较熟悉,但是要用生物学术语说出性状,相对性状,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还需要更深入的学习。本节课通过学生观察与父母性状的相同和不同,让学生更能体会遗传和变异的普遍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连续性;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能力目标: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等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用生物学术语说出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通过分析实验用生物学术语准描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难点: 1.用生物学术语说出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通过分析实验用生物学术语准描述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设计理念 从宏观的遗传现象(性状)入手,逐步向微观的基因深入。课前学生进行家庭中眼皮性状的调查课上进行交流,对性状的含义有个感性认识。上课时教师也尽量让学生多举一些性状方面的例子,尤其注意区分相对性状。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产生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出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通过我国的转基因的视频录像,增进一步了解转基因技术。
7.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一母生九子,子子各不同”,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不同”指的是()A.外表B.基因C.性状D.基因和性状2.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不同的是()A.龙生龙,凤生凤B.母亲色盲,儿子也是色盲C.老鼠生儿会打洞D.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3.遗传学家把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都称为性状。
下列属于同一性状的是()A.番茄果皮的红色和黄色B.人的有耳垂和双眼皮C.月季的粉色和玫瑰的粉色D.狗的黑毛和猫的白毛4.有人构想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基因“嫁接”到人的基因组里,人就会像植物那样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现这种构想的生物技术最可能的是()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组织培养D.试管婴儿5.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胰岛素转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B.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本来就具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C.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D.将人工合成的结晶牛胰岛素转移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二.填空题(共5小题)6.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基因是。
成对的基因有之分。
7.性状:生物的所有特征通称为性状,它包括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8.表现型是与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比较稳定,表现型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9.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命现象是的遗传作用。
10.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而不是性状。
三.解答题(共5小题)11.如图是超级鼠培育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在转基因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一胎所生的超级鼠个体较大,而普通鼠个体较小,这是一对,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是。
(2)在生物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而不是。
(3)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是。
(4)研究者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普通鼠的而研制成功。
A、卵细胞B、受精卵的细胞质中C、精子细胞中D、受精卵的细胞核中(5)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有、、、等。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设计和反思寿宁四中詹云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能力目标:调查自己与父母的性状(眼皮、耳垂、食指与中指长度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和地位:“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本节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对本节的教学,教师也应按着这样的思路设计。
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本节既复习前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按理说,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对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早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因为在七年级生物(上册)第56页“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中有“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叫基因”的相关内容,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0页“动物与生物反应器”中也有“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的相关内容。
然而,由于“基因”是微观层面的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还是太抽象了。
如何能将“抽象” 化为“直观”,将是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不同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
难点:理解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课前调查本课学习之前,教师布置五项调查作业:1:自己有无耳垂?与自己的父或母是否相同?2:自己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与自己的父母是否相同?3:自己的舌能否卷曲?与自己的父母是否相4:自己的大拇指能否向外弯曲?与自己的父母5:自己是何种血型?与自己的父母是否相同?板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2、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二、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叫生物的性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思维导图和知识要点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父方:AA精子A受卵Aa母方aa 卵细胞a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人,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2)实验材料:选择的是具有明显相对性状且闭花受粉的豌豆。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6.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 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N,体细胞的则为2N,如人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是23对(46条),在精子和卵细胞都是23条。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1/2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控制性状。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统计好的家庭成员性状调查表。
教学器材:(1)准备同学熟悉的性状、相对性状的图片资料,做成ppt文件。
(2)和学生内容顺序一样的性状调查表。
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
(3)转基因作物、动物、食品等图片资料。
教师: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是一张母子的合影,请同学们找找看,孩子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什么地方不像妈妈?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妈妈,有些地方不像。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板书,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师: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双眼皮、肤色、脸型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
(板书,第一节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状)(将“基因控制”四个字的位置先空出来不写)教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性状?学生:观察性状调查表,回答问题。
教师:(老师出示投影片,是与学生一样的调查表)通过你的调查表,看看你都是在哪些性状上像爸爸或妈妈?我们简单地来统计一下,只要你像任何一个家长的就可以举手。
眼皮像爸爸或妈妈的举手,耳垂像的举手…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举手。
教师:(老师把统计的人次写在投影片上)从这些数据中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像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遗传是普遍的。
其他生物有没有遗传现象?学生:有,比如说狗的后代还是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都是遗传。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厦门六中何俊DNA 聚合酶解旋酶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解旋酶核糖体DNAmRNA多肽链DNA复制转录翻译复制转录翻译信息流DNA→DNA DNA→mRNA mRNA→蛋白质动方向请设计一幅概念图,描述DNA、RNA、蛋白质等物质间信息流动的关系。
例如:DNA RNA蛋白质1957年,克里克--中心法则阅读P68资料分析,思考以下问题:通过这些材料,你认为,克里克的中心法则应做那些修改???DNA RNA蛋白质基因→蛋白质→性状转录→翻译?生命活动的主要载体结构成分运输功能调解作用催化作用防御机能阅读P69第二段,解释为何豌豆会出现圆粒和皱粒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蔗糖不能合成淀粉淀粉含量低,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正常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蔗糖能合成淀粉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得饱满基因型酶代谢过程表现型控制酪氨酸酶形成的基因异常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不能转化成黑色素缺乏黑色素表现为白化病控制酪氨酸酶形成的基因正常酪氨酸酶正常合成酪氨酸能转化成黑色素表现正常基因型酶代谢过程表现型白化病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基因通过控制酶代谢过程合成来控制,以达到控制生物体性状的目的。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正常血红蛋白结构正常正常红细胞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变化血红蛋白结构发生变化红细胞呈镰刀状基因型蛋白质结构表现型囊性纤维病跨膜(CFTR)蛋白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黏液清除困难,细菌繁殖肺部感染基因型蛋白质结构表现型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否表现型一定相同同个植株上的叶片形状不同长翅果蝇幼虫长翅果蝇25℃35~37℃残翅果蝇环境小结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形状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形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生物体形状。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一、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两部分内容。
中心法则是生物学的核心规律,“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是对三者关系的总结。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⑵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⑵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
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心法则的理解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难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四、 学情分析
在初中生物课以及前三章的学习中,阐述的都是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学生对蛋白质在其
中的作用并不很明确。教材中的几个实例也都是着眼与此,与前面的遗传因子等遥相呼应,
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三者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述、举例、演示、启发与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探索相结合。
2、 学案导学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㈠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㈡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问〗水中的叶比空气中的叶要狭小细长一些,这两种形态的叶,其细胞的基因组成应是一
样的。为什么叶片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而叶片却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形态?
㈢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发展
引导学生阅读P69资料分析,小组内讨论交流,尝试根据提供的实验证据,分析最初的
中心法则的不足,并作出适当的修改;鼓励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阐述中心法则的基
本内容。
〖提示〗1.没有。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
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
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3.尝试归纳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如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70,
〖问〗1、如何用中心法则来解释豌豆的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与人的白化病的形成
有何相似之处?两个例子中的蛋白质都属于哪一类物质?并尝试用基因、蛋白质、性状画出
概念图。
2、囊性纤维病的形成中,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是酶吗?能否再举一个相似的例
子?(可提示这种蛋白质叫做结构蛋白)也用概念图画出三者的关系。
3、对比两个概念图,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问题,小组内交流,教师要适时与学生互动,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产生的疑
问,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然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一类是类似豌豆的圆粒与皱粒、白化
病和侏儒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
性状;另一类是类似囊性纤维病、镰刀型贫血症等实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结构蛋白的合成,
从而直接控制性状。以上分析综合如下图。由此可见,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
成来实现的。)
探究活动三: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影响因素
教师可演示果蝇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
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等资料,对人身高的研究资料,并组织
学生讨论影响人身高的因素还有那些;学生阅读P70的细胞质基因的资料,来丰
富对基因控制性状的认识;教师最后进行归纳:
(1)一个基因能决定一种性状,但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的控制(如人的身高)。多因一效与一
因多效
(2)基因控制性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
生物体的性状。
㈣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本节主要内容,当堂检测,及时反馈纠正
㈤发导学案,布置预习:这节课后请大家先预习第三节-遗传密码的破译,并完成课后延伸
拓展作业。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九.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发展的过程。除教材原有的资
料外,还需要进一步参考相关资料,选出利于学生思考和理解的进行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