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的方法论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9
目的论及其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在英汉互译中,目的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概述目的论的基本概念、优缺点,并探讨目的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
目的论是一种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行为。
目的论有三大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策略;连贯原则是指翻译后的文本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忠实原则指原文和译文之间应存在连贯性。
目的论的优点在于它突出了翻译的目的性,缺点在于它可能忽视原文作者意图。
在英汉互译中,首先需要理解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这可以通过分析原文的语境、文体和语义来实现。
例如,在翻译一篇新闻报道时,译者需要了解新闻报道的写作目的是传达信息,因此翻译时应力求准确、客观。
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意思理解原文的目的是为了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
在英汉互译中,译者应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
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学术研究提供资料,那么译者需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信息和语言特征;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娱乐读者,那么译者可能需要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生动性。
在确立翻译目的后,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如,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文的形式和内容,那么译者可以选择直译的方法;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那么译者可以选择意译的方法。
在翻译实践中,目的论可以帮助译者提高翻译精度。
译者可以根据目的原则,判断哪些翻译策略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
例如,在翻译科技文献时,译者需要注重术语的准确性和语言的规范性;在翻译广告时,译者需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通过运用目的论指导翻译实践,译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提高翻译精度。
目的论在英汉互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理解原文的目的和意图,确立自己的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运用目的论指导翻译实践,译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的,提高翻译精度。
因此,目的论是英汉互译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
5.2定性方法定性方法的目的是在研究中帮助理解现象。
定量研究的重点是测量,隔离特殊现象用特定的工具进行测量。
这种特定的研究缺乏考虑,因为这种现象有较宽的条件设定。
定性的方法一直在社会科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人员研究社会和文化现象的重要方法。
其中例子包括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扎根理论等等。
采用定性方法研究最好的例子是对人类和社会的研究,研究人在生活文化环境中的动作行为。
比如说人们为什么会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他们这样做,往往是高度情境化。
定性方法被设定为研究在非常情况下为什么这种现象会发生。
要理解定性研究是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比作定量研究。
两者之间的最简单的区别在于,定量方法着眼于数字,定性方法专注于文本,最重要的是抓住人们所说的、所做的文字,以及人们所相信的、所经历的或者有记录的特殊现象、主题和事件。
定性方法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范围内研究现象实证调查的策略。
它们是有用的,特别是当边界现象和环境之间并不明显,或当你想学习一个深入特殊现象时。
它们非常适合于那些其中现象还没有完全理解,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或仍不断涌现的探索性研究。
他们也非常适合学习社会,文化或政治方面的现象(例如,涉及信息技术就在使用这种方法)。
相比于定量研究,定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哲学假设,对数据进行收集,以及用于分析技术和解释。
在下文中,我已经整合了一批特色的定性方法:•自然的环境:定性研究是在现场进行的,研究一种在它发生背景下的现象。
•研究者把定性研究作为一个重要工具:定性研究人员收集数据和信息本身(而不是通过“客观的”仪器),常通过面到面的相互作用,观察行为,学习文件,或者面试参与者。
•多个数据源:定性研究人员通常聚集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数据,从采访到文档的意见等等。
•归纳分析:定性方法强调数据自下而上的分析和积聚的图案,主题和理念融入到越来越抽象单元数据中来。
•专注于新兴的含义:定性方法侧重于研究参与者的学习行为,关注他们的意见或看法。
•进化设计:同时,定性方法之后的一般过程通常遵循渐进的研究,一个计划的研究计划,数据收集或分析可以展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的变化研究进展。
述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穆雷主编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xx年出版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主要介绍了翻译研究中主要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为入门研究者构建了关于如何进行翻译研究的蓝图,使其对翻译研究中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性地了解。
因此,为更 ___系统地读懂本书,以促使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局限性三方面出发,对《翻译研究方法概论》进行述评。
早在xx年,威廉姆斯和切斯特曼在其著作《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中,就针对翻译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然而,由于我国对研究方法的重要地位的忽视,使得我国长久以来几乎没有一本针对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探讨的书籍。
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其翻译研究的学习。
因此,为解决这一局面,以穆雷为首的将近8位国内的专家学者,于xx年出版了《翻译研究方法概论》一书,旨在为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为其真正踏入翻译研究这一广阔的大门铺垫道路,以促进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长足发展。
因此,为更 ___系统地读懂本书,以促使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局限性三方面出发,对《翻译研究方法概论》进行述评。
《翻译研究方法概论》总共由14章构成。
分别为“方 ___概述”、“形式逻辑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定性定量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翻译研究中的规定性和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语料库与TAPs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证实与伪证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翻译研究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翻译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课题与研究设计”、“文献情报与文献综述”、“问题与假设”和“研究计划、论文及答辩”。
对于这14章,学者曹佩升(xx)认为:全书还可再划分为三个部分。
重新认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一、本文概述卡特福德翻译理论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在翻译研究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重新认识和解析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现代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包括“对等理论”和“翻译转换”等。
接着,通过对卡特福德理论的深入分析,本文试图揭示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同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将探讨卡特福德理论如何与当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及如何在新的语境下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文章总结了卡特福德翻译理论对现代翻译研究的贡献,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卡特福德翻译理论概述卡特福德(J. C. Catford)的翻译理论在语言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语言学的翻译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这一理论主要基于对比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
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这种转换应基于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
在卡特福德的理论中,翻译被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型:直译(formal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
直译强调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形式对应,尽可能保留源语言的语法和词汇结构;而意译则更注重目标语言的自然性和流畅性,允许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言的形式进行调整和修改。
卡特福德还提出了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s)的概念,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异,需要进行的语法和词汇层面的调整。
这些转换包括层次转换(rank shifts)、结构转换(structure shifts)、类别转换(class shifts)、单位转换(unit shifts)和内部系统转换(intra-system shifts)。
这些转换类型有助于解释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译者在实践中进行恰当的调整。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翻译质量评估(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是指对翻译工作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质量水平和是否符合客户要求的程度。
翻译质量评估模式(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是一种用于评估翻译质量的框架或方法论。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DELTA模式。
DELTA模式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由西班牙翻译学者Hurtado Albir于2001年提出。
它基于四个关键标准——一致性(coherence)、准确性(accuracy)、得体性(adequacy)和流畅度(fluency),以评估翻译的质量。
首先,一致性指的是翻译文本内部的逻辑和语义是否一致。
译文应该能够准确地传达源文本的思想和意义,并保持文体和风格的一致性。
一致性评估可以通过检查语义、逻辑和文体方面的错误来判断。
其次,准确性是指译文是否准确地传达了源文本的信息和含义。
译文应该忠实地传达源文本的意思,并避免因为词语选择、语法或结构上的错误而产生误解。
准确性评估可以通过对比源文本和译文的内容来对比并判断。
第三,得体性是指译文是否符合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上下文背景,并能够满足读者的期望。
译文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和要求来确定翻译策略和译文风格,以确保译文在特定背景下的适应性。
得体性评估可以通过检查文化倾向、社会习俗和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来判断。
最后,流畅度是指译文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自然和易于理解。
译文应该以流利的语言和良好的语言连贯性来传达源文本的意思。
流畅度评估可以通过检查语法、拼写、标点和语句结构等方面的错误来判断。
在DELTA模式中,每个标准都有各自的评估维度和评分方法。
评估者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要求进行评分和评级,以确定翻译质量的好坏程度。
此外,DELTA模式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标来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不同领域和需求的评估要求。
功能翻译术语Acceptibility 可接受性Adaptation 改编;编译Adequacy 在功能翻译理论中,“合适”(德语:Adaquatheit)用以形容译本对翻译纲要所规定的交际目的而言的合适性。
它是与翻译行为过程有关的动态概念。
Adjustment 调整Agent 经纪人Appeal-focused Texts 感染型文本(德文Appellbetonte Texte)Appellative Function 感染性功能(德语为Appellfunktion):使用言语或非言语交际符号,以使接受者作出一定的答复或反应。
也称为“使役功能”或“意动功能”。
可进一步分为:说明、劝诱、命令、教学、广告等功能。
感染功能的效果取决于接受者的敏感性、应激性、经验视野和知识水平。
Appellative Texts 感染型文本Assignment 任务:委托给译者的职责,包括工作条件(时间、薪酬等)、原文和(更理想的情况是包括)翻译纲要。
Audio-medial Texts 听觉媒介文本(德文Audio-mediale TextP)Brief 纲要:用于定义翻译行为所服务的交际目的。
理想的翻译纲要明示或暗示以下信息:译文的预期功能、读者、传播媒介、出版时间和地点,必要的话,还包括创作译文或出版译文的动机。
Coherence 连贯(德文Koharenz)Commission 委托(德文Auftrag)Communication Load 传意负荷(又名Information Load[信息负荷])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交际翻译Compensation 补偿Contextual Consistency 语境一致[性]Conventions 常规:为人们所默认但不具强制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基于常识或建立在“期待”之上,即人们对特定场合中对于应该如何做的“期待”。
常规见于:常见文本类型或语篇体裁、一般的文体常规、习惯度量法、翻译传统等。
严复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
“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
这条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鲁迅在中国翻译史上,鲁迅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一些翻译观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翻译研究.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其译文也因为生涩难懂而遭到攻击.然而,鲁迅翻译思想中的"信"与"不顺"体现了近代中国翻译活动救亡图存的根本目的,代表了文化转型时期中国翻译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探索和研究的起点.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
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
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现代,翻译的重要性远迈前古。
中国新文学的兴起同翻译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重视翻译并大力加以倡导的人是鲁迅。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1. 引言•介绍张培基及其英汉翻译教程的背景和目的。
2. 基本概念•什么是英汉翻译?•英汉翻译的重要性•英汉翻译的难点和挑战•张培基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论3. 翻译准备•翻译前的背景研究•翻译所需的工具和资源•翻译的时间管理和计划4. 翻译步骤•理解原文•确定翻译目标和风格•转换句子结构和语序•翻译技巧和策略•校对和修改翻译稿5. 翻译质量控制•校对和修改的重要性•常见翻译错误及修改建议•翻译评估和反馈6. 结语•总结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的要点和价值。
注:此为模拟回答,实际的详细教程需要根据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的内容进行整理。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1. 引言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是一份由资深创作者张培基撰写的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英汉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本教程整理了张培基关于英汉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提供了详细的翻译步骤和质量控制方法。
2. 基本概念•英汉翻译:解释英语文本,并将其转化为中文的过程。
•英汉翻译的重要性:英汉翻译在国际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英汉翻译的难点和挑战:涉及文化差异、语言特点以及专业术语等方面的挑战。
•张培基的翻译理论和方法论:介绍张培基对翻译的理解和他独特的翻译方法。
3. 翻译准备•翻译前的背景研究:了解原文的主题、背景信息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翻译所需的工具和资源:介绍常用的翻译工具,如电子词典、翻译记忆软件等。
•翻译的时间管理和计划:合理安排翻译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 翻译步骤•理解原文:通过仔细阅读原文,确保对其含义和表达方式有全面的理解。
•确定翻译目标和风格:根据翻译的用途和目标受众,确定翻译的风格和方向。
•转换句子结构和语序:根据中文的语法和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和调整句子结构和语序。
•翻译技巧和策略:介绍一些翻译中常用的技巧和策略,如同义替换、意译和增译等。
•校对和修改翻译稿:对翻译的稿件进行仔细校对和修改,确保准确无误。
5. 翻译质量控制•校对和修改的重要性:强调对翻译稿的反复校对和修改,以保证翻译质量。
西方翻译理论西方翻译理论简介中西译论因其不同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习惯形成了彼此相异的译论体系。
西方翻译理论有着严格的方法论、精确的理论描述、细腻和定性定量的分析。
战后西方翻译研究更是欣欣向荣,翻译流派异彩纷呈,翻译大家层出不穷,翻译思想、翻译方法、研究角度日新月异。
译介和引进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成果,加强中西译论的交流与对话,无疑对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研究大有裨益。
正如奈达所说,翻译理论应“兼容并包,利用多种手段来解决翻译中的种种难题”。
积极地了解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沿革、现状与发展趋势,打破翻译研究的地域、学科、流派的限制,形成跨学科综合、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汲取一切译论的研究成果,这无论对初涉译事的后生或对有相当经验的译者应该说都不无裨益。
西方翻译理论也包括古典译论、现代译论、当代译论,尤其是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更是流派林立,如美国翻译培训派:策德内斯:创立培训班的前提、里查兹:翻译的理论基础、庞德:细节翻译理论、威尔:翻译的矛盾;翻译科学派:乔姆斯基:语言的“内在”结构、奈达:翻译中的生成语法、威尔斯:翻译的科学、德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趋势;早期翻译研究派: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利维.米科和波波维奇、霍姆斯、勒非弗尔、布罗克与巴斯奈特;多元体系派: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的瓦解、通加诺夫:文学的演变、佐哈尔:系统内部文学的联系、图里:目标系统;解构主义派:福科:解构原文、海德格尔:重新认识命名、德里达:系统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的影响、解构与创译。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大家包括奈达(三个发展阶段、对等概念、逆转换理论)、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翻译的界定与分类、翻译等值的条件与可译性)、威尔斯(翻译是一门科学、翻译是交际过程、翻译方法的定义与分类、文本类型与翻译原则)、纽马克(语义结构、翻译原则、文本类型与翻译方法)、斯坦纳(翻译是理解的过程、语言的可译性、翻译的步骤)、巴尔胡达罗夫(翻译的定义及实质、翻译理论的定位、语义与翻译、翻译的层次)、费道罗夫、,.科米萨罗夫的翻译理论、穆南(语言与意义、“世界映象”理论与可译性、意义交流与翻译、可译性与限度)、塞莱丝柯维奇和法国释意理论(释意的基本问题、翻译程序与评价标准、释意理论与翻译教学)。
专业的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要求翻译人员准确理解源语言的意思,并将其转换成目标语言,同时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实践中,翻译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翻译理论与应用,以确保翻译工作的质量和准确性。
一、翻译理论的重要性翻译理论是翻译工作者进行翻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
它通过系统化的研究和总结,提供了关于翻译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原则,为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翻译理论的研究对于促进翻译实践的发展和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翻译理论可以提供翻译准则和规范。
通过研究和总结,翻译理论可以确定翻译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忠实传达原文信息,保持语言风格的一致性等。
这些准则和规范可以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指导,确保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不偏离源语言的原意,并使得译文更加准确和通顺。
其次,翻译理论可以提供翻译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翻译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翻译理论可以通过研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翻译工作者提供选择和应用的方向。
比如,对于文学翻译,要求翻译人员在保持原文风格和美感的同时,做到与读者的沟通。
而对于技术翻译,要求翻译人员准确传达专业术语和信息。
翻译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翻译人员了解这些不同的要求,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最后,翻译理论可以促进翻译工作者的思考和创新。
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原文翻译成目标语言,更是一种复杂的交流过程。
翻译理论的研究可以促使翻译工作者思考翻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进而寻找新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这种思考和创新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并推动翻译领域的进步。
二、翻译应用的实践意义翻译应用是指翻译理论在具体的翻译工作中的实践运用。
翻译应用的实践意义在于将翻译理论转化为实际的翻译操作,从而提高翻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翻译应用中,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要求,灵活运用翻译理论中的知识和方法。
首先,他们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进行深入的文化和语言分析。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文本,并找到准确的翻译策略。
陪同传译escort translationAnalogical Form类同形式Pragmatic Approach语用途径Dynamic equivalence动态对等Service translation服务型翻译Voids空缺Parti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局部翻译理论Hermeneutic motion诠释步骤Kernel sentence核心句Serial translation序列翻译Diachronic perspective历时角度Illusory correspondence 假象等值Autonomy Spectrum自立幅度Exegetic translation诠释性翻译Extraneous form外来形式Interlineal translation隔行翻译Inverse translation逆向翻译Mimetic form模仿形式Participative receiver参与型接受者Particularizing translation具体化翻译Regulative translational conventions规约性翻译常规Repertoreme知识库要素Stylistic equivalence文体对等Terminology术语Transcription注音deviation norm偏差规范cognitive linguistic view on translation翻译的认知观equivalent effect等效servile translation硬译转移法transfer选词diction视点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辞格转换conversion of figures of speech变译variety in translation语段翻译textual translation诠释性翻译hermeneutic translation综合翻译composite translation弱势语言minor language诗意poetic quality七十子圣经Septuagint通俗本圣经Vulgateneologism新词Linguistic translation语言翻译Prague School布拉格学派Idiomatic translation地道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翻译Translation with reconstruction重构式翻译Vertical translation纵向翻译Information offer信息提供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Universals of translation翻译普遍特征Full translation全文翻译Source text源文本Operational model操作模式Contextual consistency语境一致Overtranslation超额翻译Matricial norms矩阵规范Analysis分析Pseudotranslation伪翻译Creative treason创造性叛逆archaism古语Absolute Translation绝对翻译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描写性翻译研究Prototext原型文本Refraction折射Term banks术语库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交际翻译理论Partial translation部分翻译,译要,摘译,Source tex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源文本取向翻译研究Interlinear translation逐行翻译Overt translation显型翻译Translatorial action译者行为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传意翻译;交际翻译Indeterminacy不确定性Abstract Translation摘要翻译Pivot language中枢语言Receptor language接受语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同声传译interlinear of translation逐行翻译Liaison interpreting联络传译Synchronic perspective共时角度Literal translation字面翻译;直译Transposition置换Conventions常规Gist translation要旨翻译Mapping图谱Verifiability可核实性Deconstruction解构主义Meta-language元语言Semantic disambiguation语义消歧Gener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普通翻译理论Phonemic translation音素翻译Redundancy冗余Selective translation选译Unbounded translation不受限翻译Community interpreting社群传译Competence能力Level shift层次转换Foreignization异化Polysystem theory多元文化理论Applied Translation Studies应用翻译研究Think-aloud translation有声思维记录Covert translation隐型翻译Hyperinformation超额信息Horizontal translation横向翻译Mutation变异Rhymed translation韵体翻译Transference迁移Expressive text表情型文本Pr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规定翻译研究Whispered interpreting耳语传译Exoticism异国情调权力话语power discourse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翻译Preliminary norms预先规范Target language目标语Diagrammatic translation图表翻译Transliteration音译语态转换conversion of voiceKeyword translation关键词翻译Instrumental translation工具翻译Overlapping translation重合翻译Faithfulness忠实inter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Naturalness自然性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引申extension世界语EsperantoPerformance运用有声思维法think-aloud protocolsRank-bound translation级阶受限翻译Obligatory equivalents必要对等语Architranseme (ATR)元译素Componential Analysis语义成分分析Source language源语文化竞赛论cultural contestRelay interpreting转接传译Phonological translation音位翻译词性转换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Gloss translation释词翻译苏美尔文明Sumerian civilization交替传译consecutive translationUndertranslation欠额翻译雅言lingua francaCorpora语料库复译retranslationRetrospective translation后瞻式翻译reader's response读者反映论Optional equivalents可换对等语documentary translation纪实翻译人机交互机器翻译interactive machine translation three likeness三似说译学方法论methodolog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Excluded receiver非目标接受者home's map of translation studies霍姆斯路线图替代法substitution标准语言lingua franka强势语言dominant languagehybrid translation杂合文本Explicitation明示mechanical/awkward translation死译增词法additionIntegral translation整合翻译省略法omissionecological turn生态转向text typology theory文本类型理论division/splitting分译翻译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 of translation Paradigmatic equivalence范式对等translation paradigm译学范式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on translation建构主义翻译观descriptive translation描写翻译学译文质量评定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subject of translation翻译主体resistant translation阻抗式翻译翻译腔translationese翻译共性translation universals钦定本圣经King James BibleClose Translation贴近翻译translatology翻译学literal translation plus annotation直译加注合译combination实数虚译fuzzy translation of numbers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关联翻译理论aesthetic function审美功能decision making in translation翻译决策translation ethics翻译伦理criteria of translation翻译标准aesthetic translation美译extratextual norm文本外规范memes of translation翻译模因version译本false friends假朋友翻译原型translation protocoltextual equivalence语篇对等Creative transposition创造性转换sociasemiotic school社会符号学派patronage赞助人西方语言occidental language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理论翻译学cultural turn文化转向论pure translation studies纯翻译学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接续传译Paraphrase释译Back Translation回译Thick translation增量翻译Realia独有特征Specification具体化Time-restrict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关于时域的翻译理论Hierarchy of Correspondences对应层级Operational norms操作规范Verbal consistency词语一致Pragmatic translation语用翻译the theory of textual equivalence翻译对等理论Translationese翻译体Formal equivalence形式对等Product-oriented translation studies成品取向翻译研究Imitation拟译Radical translation原始翻译Oblique translation曲径翻译Prospective translation前瞻式翻译Restructuring重组Formal corresponding形式对应Interlacing perspective交错角度Acceptability可接受性Comprehensive theory综合理论Transeme译素Signed language translation手语传译Class Shift词类转换Intra-system shift系统内转换Differance分延Semantic translation语义翻译Restricted translation受限翻译Unit of translation翻译单位TT目标文本Equivalence对等Writer-oriented machine translation作者取向机器翻译Primary translation首级翻译Abusive translation滥译Autotranslation自译Lexical translation词汇翻译Foreignizing translation异化翻译Metatext元文本Textual equivalence文本对等Total translation完全翻译Free translation自由译Transfer转移Negative shift负面转换Domestication归化Adjustment调整Grammatical transposition语法置换TL目标语言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归化翻译Expectancy norms期待规范Secondary translation二级翻译Adequacy充分性Initial norms初始规范Documentary translation文献型翻译Norms规范Professional norms翻译规范Pure language纯语言Bilateral interpreting双边传译Informative texts信息文本Skopos theory目的论Textual norms文本规范Compensation补偿Dynamic fidelity动态忠信Sight translation视译Problem-restricted theories of translation关于问题的翻译理论Rewriting重写Structure shift结构转换意译free translation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符际翻译Text typology文本类型学Adaptation改编Third code第三语码ST原文文本假象等值Illusory correspondenceCorrespondence对应Effort models用功模式Court interpreting法庭传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会议传译Resistancy阻抗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符际翻译Translatability可译性Accuracy准确Process-oriented translation theories过程取向翻译研究。
述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穆雷主编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xx年出版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本书共分为十四章,主要介绍了翻译研究中主要运用到的研究方法,为入门研究者构建了关于如何进行翻译研究的蓝图,使其对翻译研究中的主要的研究方法有了初步性地了解。
因此,为更 ___系统地读懂本书,以促使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局限性三方面出发,对《翻译研究方法概论》进行述评。
早在xx年,威廉姆斯和切斯特曼在其著作《路线图――翻译研究方法入门》中,就针对翻译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然而,由于我国对研究方法的重要地位的忽视,使得我国长久以来几乎没有一本针对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进行介绍探讨的书籍。
这不仅不利于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翻译专业的研究生开展其翻译研究的学习。
因此,为解决这一局面,以穆雷为首的将近8位国内的专家学者,于xx年出版了《翻译研究方法概论》一书,旨在为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介绍相关的研究方法,为其真正踏入翻译研究这一广阔的大门铺垫道路,以促进我国翻译研究事业的长足发展。
因此,为更 ___系统地读懂本书,以促使更为系统全面地学习翻译研究中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从内容与结构、特点和局限性三方面出发,对《翻译研究方法概论》进行述评。
《翻译研究方法概论》总共由14章构成。
分别为“方 ___概述”、“形式逻辑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定性定量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翻译研究中的规定性和描述性研究”、“实证研究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语料库与TAPs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证实与伪证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翻译研究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翻译研究中的宏观与微观研究”、“课题与研究设计”、“文献情报与文献综述”、“问题与假设”和“研究计划、论文及答辩”。
对于这14章,学者曹佩升(xx)认为:全书还可再划分为三个部分。
请预览后下载! 翻译中的方法论 【摘要】 翻译的艺术所依赖的,第一是译者对于原文文字及内容上透彻的了
解;第二是译者有相当的国文程度,能写清顺畅达的中文;第三是翻译上的训练;译者对于翻译标准及技术问题有正当的见解。此三者外,绝对没有什么纪律可为译者的规范,像英文文法之于英文作文。
【关键词】艺术 内容 训练
翻译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人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把一种语言,称之为“原语”,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称之为“译语”准确又完整地传递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正是有了翻译这门工具,世界各国说不同语言的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互相了解。在当今信息社会里,翻译起着重要作用。 翻译有两种形式:口译和笔译。口译是通过两种不同语言的转换来表达同一种意思,笔译则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文字的转换来表达同一种信息。口译和笔译的表达形式不同,但其性质是一样的,翻译过程有同有异。两者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合格的口译工作者同时也能胜任笔译的工作。培养口译人才,应当把口译同笔译训练结合起来,使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没有良好的笔译基础,口译能力很难提高。因此,应充分重视笔译训练,使之成为口译培训的一块奠基石,一个助推器。 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其目的都是要把别人的意思用译语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而不是译者用自己的话来代替别人的意思。翻译的这一性质,决定了从事翻译的人只能是“人云亦云”,充当“代言人”的角色,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随意篡改别人的意思。因此,翻译的成败得失,取决于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同原意保持一致不走样,这也是判断翻译好坏优劣的根本标准。 无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存在“理解”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理解英文往往会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难。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英语功底不足,而且还往往因为我们英语文化所知有限。因此,在做英译汉时,理解原文显得尤其重要。要真正理解英语的词,词组和句子的完整意思,不但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英语语言素养(包括对词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以及语法结构的把握),而且还需要我们能领悟到它们在具体文化语境中潜在的意义。不理解原文的意思,翻译就无从下笔。理解原文必须准确、透彻,否则译文就不可能达意。为了吃透原文,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前后段落甚至通篇文章来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以得出语句的确切意思,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失误。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原作的意思。一般而言,能够理解的就能够翻译出来;译不出来的多半是理解不了的内容。译得不好,只能说明译者的语言水平差,表达不到位。表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正确的理解未必产生好的译文,其关键在于译者的语言功力和翻译技能。英文和中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异。译者往往要摆脱原句结构的束缚,用符合译语习惯的句式来表达原语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请预览后下载!
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是互为相依存的。只有正确理解原文,用恰当的译语形式把原文意思清顺畅的表达出来,才算是完成了翻译的任务。 所谓翻译,说到底就是翻“意思”。当代美国翻译家奈达说得好:“Translation means translating meaning.”本文主要对翻译的方法进行论述。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正反反正译法,增减译法。
直译法 凡是译出货表达出原词,原句,原文的意思且忠实于原作的翻译方法(无论其译文表达方式,语序和原文是否相同),称为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最有效,最实用的,最简便的翻译方法。例如: (1)This offer does not comply with our requirements. 这个报盘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2)You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price but also the quality . 你应考虑的不只是价格而且还有质量。 (3)Smashing a mirror is no way to make an ugly person beautiful,nor it is a way to make social problems evaporate. 砸镜子不能使丑陋的人变漂亮,也不能使社会问题烟消云散。 (4)A car is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 车是一种交通工具。
意译法 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词汇、语法结构的表达方法。当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采用意译法。意译法是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译法。凡是译出或表达出原词、原句、原文的字面意思意外的意思或内容,或者是统一的引申、隐含以及“弦外之音”,且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方法(不论其表达方式,语序与原文是否相同),成为意译法。 在翻译实践中,绝对的直译或意译是不存在的。能直译的地方尽量直译,直译不通时采用意译。意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译文自然流畅即可。但是意译不是乱译,不可以将原文内容随意删改,或添枝加叶,译者必须深入加入译文,达到融会贯通,方能抓住要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 (1)Keep your shirt on! 直译:穿上你的衬衫! 意译:别激动嘛! (2)I can do nothing but tell lies . 直译:我能做任何事情但不说谎。 意译:我绝不会说谎。 (3)He is the last man I want to see. 直译:他是我想见的最后一个人。 请预览后下载!
意译:他是我最不愿见的人。 (4)Do you see any green in my eye? 直译:你从我我的眼睛里看到绿颜色了吗? 意译:你认为我是好欺负的吗? 从以上几个例子中不难看出,每个例句中的直译只是照字面翻译,没能把深层意思表达出来。而意译时意思表达清楚,语言流畅,更确切、更符合汉语习惯,所以优于直译。以下是汉译英的的几个句子。如: (1)我说话算话。 I give my word. (2)他们在戏弄我们。 They are playing cat’s paws with us. (3)我是一个无名小辈。 My name is nobody. (4)他一开口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He can hardly open his mouth without talking shop.
正反、反正译法 由于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言的表达习惯也不尽相同,英语和汉语均有从正面和反面来表达一种概念的现象。翻译时,英语或汉语从正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可以从反面来表达。英语或汉语从反面从反面表达的词或句子,译文可以从正面来表达。采用这种表达法不仅使语言生动流畅,而且效果更佳。那么,什么是正说和反说呢?英语词句中含有:“never” “no” “ not” “non-” “ un-” “in-” “im-” “ir-” “-less”等以及汉语句中含有:“不”“无” “未”“甭”“别”“休”“莫”“非”“毋”“勿”等成分的为“反说”,不含有这些成分的为正说。 1.英译汉正说反译法:英语从正面表达,汉语从反面表达。例如: (1)Excuse me . 对不起!(原谅我) (2)Wet paint ! 油漆未干!(湿油漆) (3)Apperance are deceptive . 外表是靠不住的。(外表是使人容易误解的) 2.英译汉反说正译法:英语从反面表达,汉语从正面表达。 (1)Never too old to learn . 活到老学到老。 (2)His story was nothing but lies . 他的那番话纯粹是谎言。 (3)There is no rule but exceptions . 凡规则总有例外。 3.汉译英正说反译法:汉语从正面表达,英语从反面表达。 汉语中有些词语是肯定的,但译成英语却是否定的。例如: 请预览后下载!
(1)他大有成功的可能。 He has no small chance of success. (2)某些药物疗效缓慢。 The effects of some medicine are not immediate . (3)这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It has given us not a little trouble . 4.汉译英反说正译法:汉语从反面表达,英语从正面表达。汉语中有些词语是否定的,但译成英语却是肯定的。例如: (1)我不能理解。 It’s beyond my understanding . (2)我不知道他来不来。 I wonder if he is comming . (3)我想不起你的名字来。 I’m at a loss in calling your name .
增减译法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代代相传,英汉两种语言在词语用法、句子结构和表达形式上有许多差异。翻译时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或者删去一些不需要译的词。采用这种方法能使译文通顺,而且更加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一、 英译汉的增词情况 1.增加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副词 (1)The crowds melt away.(增加动词) 人群渐渐散开了。 (2)The backwardness shocked me .(增加形容词) 那儿的落后状态让我震惊。 (3)I could knit when I was seven .(增加名词) 我7岁时就会织毛衣。 (4)All empty soul tend to extreme opinion.(增加动词) 所有空虚的灵魂都倾向走极端。 2.增加量词 在英语中表示“一个”时有“a”“ an”两种,而在汉语中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是我量词来修饰。 a novel 一部小说 a film 一部电影 a bike 一辆自行车 an experience 一次经历 英语中有些动词或动词名词,译成汉语动词时需要增加一些表示动作行为的来量词。 have a look 看一眼 have a quarrel 吵了一架 have a rest 休息一下 make a stop 停了一下 3.增加表示名词复数的词 汉语名词没有复数形式,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译成汉语时应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词表达复数。例如: (1) He looks at her big bright 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