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影评

  • 格式:docx
  • 大小:23.09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父》三部曲观后感

《教父》三部曲讲述的是意大利黑手党在美国的故事,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真实”,没有过度的浮夸,没有傻叉的摆酷,没有无敌的身手,更没有美女帅哥离奇的爱情,所有故事的发展,顺理成章,却又悬念迭起,出人意料。

《教父》全片可分为“康妮的婚礼”、“洛杉矶之行”、“教父被枪击”、“迈克尔救父”、“刺杀警长和索洛佐”、“逃亡西西里”、“桑尼被杀”、“迈克尔归来”、“父权交接”、“教父之死”、“复仇大行动”等十一场大戏。在这十一场大戏中,导演科波拉通过匠心独运的镜头语言、视听组合,不仅精妙绝伦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勾画出扑朔迷离的多重人物关系,亦通过丰富的视听细节,在暗示人物命运以及烘托叙事气氛、推动叙事情节等方面,达到了“于无形中显波澜”、“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佳效果。《教父》的成功,不仅是美国好莱坞“黑帮片”的成功,更是其镜语体系自“经典好莱坞”、“《公民凯恩》”以来的又一次飞跃。十一场大戏,十一场迥异不同的镜头运用,不仅构建起“新好莱坞”的镜语新系,亦显示出导演科波拉非凡而卓绝的影像天赋。

三部电影都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叙述方式,只有第二部采用了两段时间同时叙述的方式,展现了柯里昂家族的兴起和落寞(麦克杀了自己的亲哥哥,妻子的离去,不得不说是一种落寞)。

第一部,主旋律应该是复仇,讲述麦克是怎么从一个好学生,成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黑手党教父。麦克开始时是不打算沾手家族的事业的,父亲也不想让他进入这个圈子,但当父亲因为拒绝投资毒品生意,而遭到报复,两个哥哥一个冲动,一个愚蠢,他不得不决定要亲自为父亲报仇,巧妙的利用警察与毒枭的亲密关系,表现出了他的智慧,沉着,与冷静。他与警察和毒枭会面并射杀他们的那一段,堪称经典,不在于他的枪法多么好,动作多么酷(不像某些国产影片),而是那种紧张的气氛,足以令人窒息,整个过程很简单,但是导演故意把这一段拉得很长,让演员在这冗长,而又不允许有任何多余表情的时间和空间里,只能通过眼神透露一点点内心的紧张,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一段没有激情的飞车场面,而是一个简单的突然掉头,摆脱跟踪;没有火爆的机枪扫射,而是普通的左轮手枪塔塔两声;没有人群惊声的尖叫,而是一种无声的诧异和恐惧。但是,他的复仇并没有结束,当他不动声色,顺理成章的接替父亲的位置之后,便迅速地解决了另外几大家族的头目,但是,

他这样做的目的,以及走上这条路的目的,不单单是复仇,更多的应该是他想保护自己的家人,这在后面两部续集中,都有所提及。

第二部,主要叙述的是麦克的父亲是如何流浪到美国,并创建了克里昂家族,以及麦克复仇过后,又面临到的报复。在这一步中,主要表达的是父子两走上这条路的不情愿,他们都不是一开始就想走这条路的,而是社会的逼迫,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保护,面对无理压迫的一种反抗,然而黑道毕竟是黑道,在这种不是你吃了我就是我吃了你的环境中,他们更需要格外的坚强,以至于冷血。麦克的父亲希望的是平静,哪怕自己的儿子被别人杀害,也要同各大家族讲和,这是一个年老者的智慧,冤冤相报何时了,他深明这个道理,并且毅然地执行了。然而麦克的年轻气盛,他选择的自我保护的方式则是杀戮,他们都很想做个普通人,可惜无法回头,身边的各种压力,迫使他们走下去,因为他们只要稍微软弱一点点,受到伤害的就是自己的家人。最后,他甚至杀了自己的哥哥,在片尾总是那么凄凉。

第三部,讲的是麦克年老之后的事,他后悔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很想改变,却无力回天因为他而死去的人,越来越多,最后一个,则是他的女儿,不得不说这是他多年罪行的一个极大地讽刺,虽然他拼了命地坚强,尽自己的全力去保护家人,然而总是会百密一疏,在他终于淡然放下大权的时候,女儿却被杀自己的刺客意外杀死,就在他觉得一切都该结束了,他剩下的日子终于可以放松一下的时候,老天给了他一个最大的讽刺,一步错步步错,悔改往往都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

通过对全片十几个大段落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科波拉在处理全片上,有一个基本的核心思想,这就是“对比蒙太奇”的使用。“对比蒙太奇”的思想,不仅存在于主题性的揭示和挖掘上,也存在于结构性的对比和碰撞中;不仅存在于人物的塑造和刻画上,也存在于色彩和视觉效果的追求上;不仅存在于镜头的运用上,也存在于画面和声音的处理上。总之,“对比蒙太奇”的思想构成了《教父》的全部,也是解读《教父》这部影片的关键之关键,而其所有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也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因此,“对比蒙太奇”亦可视为全片最为重要的艺术手法。

很显然,科波拉的“对比蒙太奇”思想受到了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影响,非常注重在“对比与反差的冲突”中,寻求新的意义与内涵。但又与爱森斯坦所特别强调的“镜头之间的冲突”理论不同,科波拉并无意于追求镜头与镜头之间所引发的新变化,反而更多强调了自经典好莱坞以来所一直延续下来的“缝合理论”。也就是说,科波拉并非追求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断裂和碰撞,而是仍时时着眼于叙事,着眼于叙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所以,科波

拉对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的吸收,是将它更多引入到了影调、色彩、空间、人物、叙事结构、叙事主题等等的追求之中。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我们看到,内层和外层的建构,是首先基于色彩、影调等的视觉效果的分别,进而建立起了叙事结构的两个层次。而内层与外层的冲突,又引发了情感伦理、教义信仰等等的挖掘和探讨;再比如,教父科里昂与毒枭索洛佐的性格冲突,是通过一种“后续提前”和“延后回答”的方式来完成的,这一个提前和一个延后,并非完全来自于镜头的安排,而是在叙事序列的“冲突”中显现出来的。

因此,科波拉无疑是在追求一种有意识的控制,他把蒙太奇理论和经典好莱坞的缝合理论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在叙事和主题层次,他更多强调“冲突”;而在镜语和接受层次,他更多强调“连贯”。因此,在两人或多人对话场景,我们就会经常看到“正反打镜头”的使用。尽管有时一些正反打镜头更像是“正反切”手法的使用,但科波拉显然无意破坏他对经典好莱坞的传承和延续,总是在微调的基础上对它加以运用和发挥。当然,如果说科波拉完全遵循了经典好莱坞的镜语体系又是不完全的。正如在第一大段的分析中我们所看到的,科波拉打破了经典好莱坞所经常使用的“全—中—近—中—全”的景别顺序序列,而是经常有意“破”之。在全片开篇的第一个段落中,画面景别的使用,则是以博纳塞拉的近特写镜头开始,慢慢拉至一个全景的景别,而就在博拉塞纳走上前,我们满以为会切换时,镜头竟仍保持不变。科波拉这种有意为之的镜语体系的创新,在后面的好多场景中,都被经常性使用,譬如汤姆从洛杉矶回来后,直接以教父的近特写开始,由此再进入一个全景系列。当然,科波拉的吸收是全面的,在对经典好莱坞“破中有收”的同时,他还自觉地对以《公民凯恩》为首的景深镜头的语系进行了合理的吸纳。譬如汤姆被索洛佐劫持后,被安排在了一个极其狭长的封闭空间里,光影的暗色调处理,增强了悬疑感和真实感,同时,画面前景的保卫和后景处的汤姆和索洛佐之间,被“景深化”了,由此无形当中增强了对汤姆的压迫感。尽管科波拉这样运用,多少带有“戏剧性”的追求,但完全保持景深现实感的统一的这种做法,显然是来自景深镜语体系的。所以,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波拉在《教父》一片中的基本特色:在镜语系统,他有意识打破经典好莱坞所惯常使用的景别顺序系统,而自觉吸纳了其“正反打”的缝合系统和自《公民凯恩》以来被巴赞所极力推崇的“景深”镜语体系;而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主题开掘等方面,则又自觉吸收和运用了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此外,科波拉另一独到的魅力,在于他运用镜头的暗示能力。在前面的段落分析中,我们不止一次看到他在这方面的自觉运用。譬如,在第一段中对迈克尔和凯的镜头暗示,干净利索的正反切,无形中将两人隔开了,而中间唯一的一次正反打镜头,也是对他们分而又合的一次短暂提示,但最终的分离,却是在镜头的暗示中被“注定”了的。当然,“上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