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海洋学导论-课程大纲2020版-田永军
- 格式:docx
- 大小:15.33 KB
- 文档页数:6
海洋学导论教学大纲《海洋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40 学分:2.5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面向专业:水产养殖学课程代码:B4900003先开课程:高等数学、物理等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杨宁审定人:付国庆潘庆杰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黑体小三号)一、说明(黑体四号)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海洋学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开发利用海洋的知识体系。
《海洋学导论》是一门研究和阐述海洋学基本理论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重点介绍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加客观的了解海洋,从而形成保护海洋的意识,为以后利用海洋资源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黑体小四号)(内容,宋体五号)本课程从地球科学系统看海洋科学体系,以海洋科学体系为主线,系统阐述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主要成果。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海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黑体四号)要求列出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并在每章内容后列出重点、难点、建议教学方法和思考题等(内容,宋体五号)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地球科学1.地球科学体系2.海洋科学定义、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第二节海洋科学的发展史1.海洋科学的发展史2.中国的海洋科学发展史本章重点:地球科学包含的学科、海洋科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特点本章难点: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1.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是什么?2.海洋科学研究有哪些特点?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4学时)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1.地球的宇宙环境2.地球的形状、圈层结构3.地球的起源与地质时代第二节海与洋1.地表海陆分布及海洋的划分2.海水的起源与演化第三节海底的地貌形态及海底构造与大地构造学说1.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岸带、大陆边缘、大洋底2.构造学说: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第四节海洋沉积1.滨海沉积2.大陆架沉积3.大陆坡-陆隆沉积4.大洋沉积第五节海底矿物资源1.海底矿物资源:砂矿、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磷钙石和海绿石等本章重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海洋的划分、海底的地貌形态、海洋沉积本章难点:海底的地貌形态、滨海沉积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思考题:1.海与洋的特点2.海洋沉积物质、沉积环境的种类及滨海沉积的种类3.三角洲形成的条件、按形状及水动力分类。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_、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海洋与渔业法规》是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也是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历史演变和基本内容(即内海、领海、毗连区、群岛水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海峡、公海、海洋环境污染和科学研究等);渔业法规的概念和特点;我国渔业立法简史和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的立法背景和基本内容;水产捕捞业法律制度、水产养殖业法律制度、我国主要渔业法规和规章的基本内容;我国与海洋邻国之间签署双边渔业协定的背景、基本内容等。
Tliis cotuse is a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marine fishei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an optional course for the nuijor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lie course mainly includ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basic contents (such as iiitenial waters、tenitorial waters, contiguous zone, archipelagic waters, continental shelf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chaimeL higli sea and so on) of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the legislath-e backgiound and basic contents of Fisheries Law of the peopled Republic of China、and the background and basic contents of bilatei'al fisheiy agi-eements signed between China and its maritime neighbors.2.设计思路以《海洋法》和《渔业法》为主线,阐述海洋和渔业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从渔业资源保护、渔业资源利用、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渔政管理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依法治渔、依法兴渔的现代法治管理意识,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管理渔业全过程的技能。
水产养殖专业导论提纲第一篇:水产养殖专业导论提纲水产养殖业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是利用养殖水域,采取改良环境、清除敌害、人工繁育与放养苗种、施肥培养天然饵料、投喂饲料、调控水质、防治病害、设置各种设施与繁殖保护等系列科学管理措施,促进养殖对象快速生长发育,最终获得鱼类、虾蟹类、贝类与棘皮动物、藻类及两栖类与爬行类等水产品的生产事业。
是水产业(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营方式:粗放型、集约型。
粗放型养殖水域的基本条件较差,面积较大,苗种放养密度稀,一般不施肥、不投饵、主要依靠天然肥力与饵料生物进行生长发育,人工调控与管理措施简陋,单位水体产量与产值较低。
集约型养殖水体的基本条件好,面积或体积较小,苗种放养密度大,人工施肥与投饵,养殖对象主要依靠人工肥力与饲料进行生长发育,通常采用电力、机械、电了等现代化技术措施调控水环境条件,单产与产值较高,是一种高投入与高产值的水产养殖业。
水产养殖学定义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阐述水产养殖动植物生物学特征,科学总结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以及棘皮动物、两栖类、爬行类等养殖生产先进经验和科技成就,综合比较、阐明水产养殖生物学原理及其关键技术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是水产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可选择其中2~3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具备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附件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学I 课程大纲(理论课程)英文名称(参考国际国内通用名称): Oceanography【开课单位】海洋环境学院【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必修【学时数】64 (理论63 实践 1 )【学分数】 4备注:课程模块为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或工作技能;课程类别为必修或选修。
一、课程描述本课程大纲根据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或制定。
(一)教学对象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及修读要求1、教学目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达到的目标)知识:课程结束后学生将熟悉和掌握与海洋有关的最基本的现象、概念、理论、观测手段,了解海洋科学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应用的最新进展,了解海洋能、海洋灾害和海洋污染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海洋知识,了解海洋在国防、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学生可以较为全面认识海洋。
作为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可以应用在海洋课程里学到的海洋基础知识,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技能:学会绘制海洋要素各种分布图,包括垂直分布图、断面图和大面分布图。
态度: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建立海洋国土意识,建立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激发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学习自主性。
2、修读要求(简要说明课程的性质,与其他专业课程群的关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和技能等)《海洋学》课程定位:是海洋科学和海洋技术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海洋科学入门课程,是进入高层次海洋研究的基础。
该课程的性质是以物理海洋学为核心和纽带,有机结合海洋化学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等学科中的相关内容。
是一门内容宽泛、重点突出、概念准确的海洋科学入门课程。
该课程以课堂授课为主,要求以浅显易懂、清晰准确的语言,描述海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
该课程是海洋科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其他海洋科学专业课程的先导课程。
是以下专业必修课海洋调查、海洋要素计算、卫星海洋学、近海区域海洋学等课程的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初步掌握海洋鱼类、虾类、蟹类等经济动物资源种群划分、年龄、生长、繁殖、食性、洄游、分布等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通过各领域最新研究实例,进一步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行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fundamental theory and study method on fisheries resources biology including stocks identification, age and growth, breeding, food, im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etc. The fish, shrimp, and crab are related target species with the fish as the focus. We hope that students can follow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is field all over the world by the theory and some case studies learning, and get professional basis for the fisheries related job.2.设计思路:本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渔业生物学的视野、学科思维和方法论,从而认识、研究和解决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所涉及的海洋资源与环境基础科学问题。
课程内容的选取基于学生掌握了普通动物学和鱼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课程内容以渔业资源种群生活史为核心,在了解中国近海渔业资源与环境背景基础上,为渔业资源种群动态评估与科学管理提供重要的生物学参数与科学参考,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渔业海洋学是一门注重渔业科学、生态学和海洋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也是当今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
本课程主要介绍渔业海洋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包括重要经济价值、商业性开发的鱼类生活史中的物理和生态过程、海洋环境变化与渔业资源的关系、渔场的形成机理和渔情预报技术、气候变化引起渔业资源变动、人类活动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渔业资源在海洋食物网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渔场海洋学上的应用,以及我国与世界上主要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情况等方面。
Introduction on Fisheries Oceanography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hat includes fisheries science, ecology and marine science, which is also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fisheries. This course will introduce the life history of some commerci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fish species and its related phys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and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formation of fishing grounds and its prediction technology, climate-induced stock fluctuation,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fisheries and food webs in the ocean,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fisheries oceanography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fisheries- 6 -resources in China Seas and global oceans.2.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渔业海洋学角度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的内在机理。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鱼类学是研究鱼类分类、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的学科。
本课程分鱼类形态学和鱼类分类学两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鱼类外部形态、鱼类内部构造(包括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循环、尿殖、内分泌器官等)、鱼类分类。
Ichthyology is the subject that investigates the taxonomy, morphology, physiology, ecology,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of fish.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morphology and taxonomy. The contents for teaching of the course include external morphosis, inner structure (skeleton, muscle and organs of digestion, respiration, circulation, excretion, reproduction and endocrine), taxonomy.2.设计思路:本课程涉及鱼类形态学和鱼类分类学两个方面的内容。
鱼类形态学主要研究鱼类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
鱼类分类学主要研究个别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鱼类形态学是学习鱼类分类学的基础,因此在课程编排上遵照先形态后分类的原则。
鱼类形态学部分按照由外及内的原则编排,即先了解鱼类的外部形态(体形、体色、头部器官、皮肤、鳞、鳍),再了解内部构造(骨骼、肌肉、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尿殖、感觉、内分泌等器官和系统);鱼类分类学部分按照鱼类进化由低等到高- 5 -等的原则编排,即由低等的圆口纲和软骨鱼纲,到高等的硬骨鱼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以水产养殖学科国际前沿领域、发展动态为导向,基于我国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问题,以水产健康养殖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中心,综述在遗传育种学、海水养殖病害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养殖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Gu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frontier field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aquaculture discipline, based on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aquaculture industry, the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bas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application. We introduce the status and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genetics and breeding, marine aquaculture disease science, animal nutrition and feed, aquaculture ecology and so on.2.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主要讲解水产养殖前沿科技进展,与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水产动物病害学、鱼类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程群关系密切,学生应具备这些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第一章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进展:海水养殖动物优良品种培育、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分子遗传育种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进展: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和生物利用率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养殖动物健康和品质性状形成的营养代谢机理与调控、养殖动物的免疫应答唤醒机理研究和高效免疫增强剂的开发、无公害渔用饲料的配方研究和配制、使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二、课程目标本课程以视频为主,介绍了水产养殖专业的特色与现状、国内外水产养殖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水产养殖专业理论与产业实践结合的重要性等基本知识。
能够坚定学生服务“知农、爱农、学农”的信心,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增强按照自己兴趣选择专业及今后择业或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同时,通过了解我国水产业在世界渔业中的地位与贡献,结合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增强学生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献身水产为国争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通过线上教学和线下专题交流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五、学时分配各章节的学时分配如表4所示。
六、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方法1.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课程最终成绩使用(百分制);课程最终成绩构成比率:平时占50 %,,期末占50 %;平时成绩包含课程思政实践和网上4问答题在线专业,课程思政(占5%),网上作业(占45%);期末成绩由课堂互动、课堂讨论、小论文组成。
七、教学资源八、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需要对每一个课程目标(含思政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用以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算法如下:1、使用教学活动(如课程思政实践、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单元测验、课堂讨论、互动、阅读报告、大作业等等)成绩或期末考试部分题目得分率作为评价项目,来对某个课程目标进行达成情况的定量评价;2、为保证考核的全面性和可靠性,要求对每一个课程目标的评价项目选择超过两种;3、根据施教情况,评价项目可以由教师自行扩展,权重比例可以由教师自行设计;4、对某一个课程目标有支撑的各评价项目权重之和为1;5、使用所有学生(含不及格)的平均成绩计算。
●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计算公式如下(参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分目标一共有4个):δi=αi*A/100+χi*B/100 (i=1-4)●其中:A、B分别对应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平均成绩(百分计);各考核环节分目标权重系数如下表:分目标序号平时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αi期末考核分目标权重系数χi 目标1 0.5 0.5目标2 0.5 0.5目标3 0.5 0.5目标4 0.5 0.5●注: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各占5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渔业海洋学是一门注重渔业科学、生态学和海洋科学等多学科交义研究的学科,也是当今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
本课程主要介绍渔业海洋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包括重要经济价值、商业性开发的鱼类生活史中的物理和生态过程、海洋环境变化与渔业资源的关系、渔场的形成机理和渔情预报技术、气候变化引起渔业资源变动、人类活动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渔业资源在海洋食物网中的地位,信息技术在渔场海洋学上的应用,以及我国与世界上主要渔业资源的分布和开发情况等方面。
Introduction on Fisheries Oceanography is ail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hat includes fisheries science, ecology and maiiiie science, which is also a hot topic ill the field of fisheries. This course will iiitioduce the life liistoiy of some commercially and ecologically important fish species and its related physical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ii-omnental variation and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fbnnation of fisliing grounds and its prediction technology, climate-induced stock fluctuation,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fisheries resources, the fisheries and food webs ill the ocean, the application of iiifonnation technology ill fisheries oceanogiaphy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 in Cliina Seas and global oceans.
2. 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开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从渔业海洋学角度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的内在机理。
本课程为海洋渔业系本科生专业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渔业资源与环境、渔场变动与海洋过程、气候变化与渔业资源变动、人类活动与渔业资源变动及渔业海洋信息技术。
本课程设计思路如下:在绪论章节,通过介绍我国渔业资源开发现状,从国家权益角度出发,以国际渔业资源谈判等为案例,引导同学们树立和践行“渔权即海权”的理念;笫一章为渔业资源与环境,主要介绍我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主要渔业资源分布及其变动、海洋环境状况及变化悄况,使学生增强海洋环境与渔业资源保护意识;第二章为气候变化与渔业资源变动,重点讲解气候变化对鱼类产卵场变动、早期生活史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渔业生态系统结构转变,使学生们系统地认识气候变化影响渔业资源变动的内在机理,树立气候变化背景下渔业资源合理开发、保护的生态文明理念;第三章为渔场变动机制,介绍渔场的形成、变动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
渔场预测可助力渔业资源的高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第四章为人类活动与渔业资源变动,介绍人类活动(尤其是捕捞活动)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使学生树立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文明理念;第五章为渔业海洋信息技术,主要介绍在进行渔业海洋学研究中采用的一些信息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数值模型等。
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可助力我国渔业资源的拓效探捕,引导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精神。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海洋环境科学导论、海洋资源与环境概论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L1标是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和加深渔业海洋学领域的基本理论以及国际前沿动态,了解渔业资源变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及渔业生态系统转变的内在机理,以及一些信息技术在渔业海洋学领域的应用悄况,可以更好地开展渔业资源变动的环境影响机制、渔场分析、渔情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使学生们初步具备进行渔业海洋学这一交义性学科的研究和思考模式。
深化“渔权即海权”的意识,深刻认识渔业资源开发与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关系;同时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论述,培养学生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文明理念。
到课程结束时, 学生应能:(1)掌握海洋学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关键物理过程(锋面、涡旋、混合等)、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变暖效应等;
(2)了解我国主要渔业资源的变动情况,掌握渔业资源变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
(3)掌握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下渔业资源变动及渔业生态系统转变的内在机理,能够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4)了解信息技术在渔业海洋学领域的一些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5)通过查阅、研究相关文献,针对实际的渔业问题开展小组研究讨论,并通过口头报告或书面研究报告形式提供研究结果;激发同学深入理解渔业海洋学这一交义学科所涉及的内容。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讨论、小组作业展示以及市场调查报告总结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作业。
这些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邮件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提交。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统计软件应用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
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进度安排
五.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主要参考书
[11海洋科学导论冯士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 环境海洋学李凤岐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
[3]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陈新军等海洋岀版社2014年10月第二版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 : A.闭卷考试B.开卷考试C.论文D.考查E.其他(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2)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
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
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立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