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国际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316.00 KB
- 文档页数:57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睡眠障碍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统一的分类和诊断依据。
该标准由多个国际医学组织共同制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和使用的睡眠障碍分类体系。
睡眠障碍是一类涉及多个方面的疾病,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异态睡眠等多种类型。
这些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还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如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因此,对睡眠障碍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诊断至关重要。
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睡眠障碍的分类:根据睡眠障碍的性质和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异态睡眠等。
2. 睡眠障碍的诊断:通过详细的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睡眠障碍进行准确的诊断。
3. 睡眠障碍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4. 睡眠障碍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降低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和复发率。
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睡眠障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为医生提供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
其次,它为科研人员提供了统一的研究标准和方法,有助于推动睡眠障碍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最后,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睡眠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总之,国际睡眠障碍分类标准是一个重要的医学标准,对于促进睡眠障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该标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医生和患者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推动睡眠障碍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失眠的分类定义原因诊断评估和治疗睡眠障碍的国际分类通常包括11大类,共88类型。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临床常见类型之首。
失眠1.按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1)入睡性失眠:就寝后经30分钟,甚至1~2小时还难以入睡。
(2)睡眠维持性失眠:睡眠表浅、易醒、多梦,每晚醒3~4次以上,醒后不能再度入睡,每晚觉醒期占15%~20%的睡眠时间(正常人一般不超过5%)。
(3)早醒性失眠:表现为时常觉醒、晨醒过早,离晨起时间还有2小时或更多时间就觉醒,且再次入睡困难或不能再次入睡。
2.按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1)一过性失眠:指偶尔失眠。
(2)短期失眠:失眠持续时间少于3周。
(3)长期失眠:失眠存在时间超过3周。
3.按病因可分为五类(1)躯体原因:过度疲劳、疼痛、咳嗽、心源性或肺源性气急、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心悸、各种原因引起的尿频等均可导致失眠。
以时常觉醒为主。
(2)环境因素:生活环境改变,如上、下夜班,乘坐车船、航空旅行的时差、寝室中的噪声或亮光均可影响睡眠。
一般短时间内能适应。
(3)精神因素:兴奋、焦虑或恐惧等常易造成短期的失眠,以入睡困难为主。
抑郁症患者睡眠中易醒、早醒。
24小时脑电图发现睡眠中可见觉醒期明显延长。
(4)药源性:有些兴奋剂如咖啡、茶、酒、麻黄碱、氨茶碱等均能引起失眠。
(5)特发性失眠:是指于儿童期起病的失眠,患者终生不能获得充足的睡眠。
失眠的定义失眠(Insomnia)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的质和量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如疲劳、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
失眠有两个基本因素:①正常睡眠被扰乱;②睡眠扰乱对患者白天的活动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失眠的表现形式多样,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实(觉醒过多)、睡眠表浅(缺少深睡)、早醒和睡眠不足。
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最多见。
入睡困难多见于青壮年,而早醒则多见于老年人,睡眠维持性失眠则多见于躯体疾病。
失眠的病因1.躯体因素①脑部疾患累及与调节控制睡眠各期有关的脑部结构,如下丘脑前部、丘脑、脑桥和中缝核等,影响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的发生而引起失眠;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脑炎特别是脑退行性病变等脑部疾患;②其它躯体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经期、更年期等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及其引发的各种症状:疼痛、瘙痒、耳鸣、心悸、气短、尿频等均可引起失眠;③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宁腿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失眠症状。
2024年1月第11卷第1期January.2024,Vol.11,No.1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33睡眠障碍的ICD 10疾病分类编码探讨颜建新(福建省永春县医院病案管理科,永春,362600)摘要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的ICD 10疾病分类编码,分析其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福建永春县医院病案管理科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198例临床资料,根据ICD 10疾病分类编码将其分为4组:G47 3、G47 2、F51、G47 8。
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并发症等。
结果:睡眠呼吸障碍组49例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睡眠质量最差;睡眠 觉醒节律障碍组患者36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多与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因素相关,睡眠质量较差;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组72例以中青年女性为主,与心理因素相关,睡眠质量一般;其他睡眠障碍组41例年龄、性别分布均匀,与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疾病相关,睡眠质量一般。
结论:ICD 10疾病分类编码能够反映睡眠障碍的不同特点,应根据个体化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关键词 睡眠障碍;ICD 10;疾病分类编码;临床特征;治疗效果StudyonICD 10DiseaseClassificationCodingofSleepDisordersYANJianxin(DepartmentofMedicalRecordsManagement,YongchunCountyHospital,Yongchun3626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ICD 10classificationcodeofsleepdisordersand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ICD 10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therapeuticeffectandprognosisofpatients 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98patientswithsleepdis ordersadmittedtotheMedicalrecordManagementDepartmentofYongchunCountyHospitalinFujianProvincefromJune2021toJune2023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 anddividedintofourgroupsaccordingtoICD 10diseaseclassificationcode:G47 3,G47 2,F51andG47 8 Theage,sexandcomorbiditiesofallgroupswerecompared Results:Thesleepapneagroupconsistedof49middle agedandelderlymen,whoweremostlycomplicatedwithcardiovasculardiseasessuchashypertensionandcoronaryheartdisease,andhadtheworstsleepquality;36patientsinthesleepawakeningrhythmdisordergroupweremainlyyoungandmiddle agedmales,mostlyrelatedtolifestylehabits,workpressure,andotherfactors,resultinginpoorsleepquality;the72casesofnonorganicsleepdisordersgroupweremainlymiddle agedandyoungwomen,whichwererelatedtopsychologicalfactorsandhadaveragesleepquality;41casesofothersleepdisorderswereevenlydistributedinageandgender,relatedtoneurologicalorendocrinesystemdiseases,andhadaveragesleepquality Conclusion:ICD 10diseaseclassificationcodecanreflectthe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fsleepdisorders,andreasonabletreatmentplanshouldbemadeaccordingtotheprincipleofindividual.Keywords Sleepdisorder;ICD 10;Diseaseclassificationcode;Clinicalfeatures中图分类号:R256 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24.01.010 睡眠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质量的异常,包括睡眠过多、不规律、不连续等。
麻醉科医师在睡眠医学中的作为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明显加快,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逐年升高。
国际上针对睡眠障碍的诊断有3套标准:睡眠障碍国际分类(ICSD)、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
目前,使用最多的标准为ICSD3,将睡眠障碍分为7大类,包括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高达27%,在我国,《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表明,10年来中国人人均睡眠时间从2012年的8.5h缩减到2021年的7.06h,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入睡困难成为困扰国人的主要问题之一。
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由此导致的病假、事故和生产力的下降等也会给家庭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法律负担。
因此,睡眠障碍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麻醉科医师;睡眠医学;作为引言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和人民对睡眠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睡眠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生理功能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而由睡眠障碍所引发的生理机能紊乱及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临床医师日常工作所面临的重要内容。
因此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睡眠中心显得尤为突出。
健全,有效的睡眠医学中心不仅能满足日常睡眠检查的需要,更能协助各科医师把握各类患者睡眠状态,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及临床诊断。
一个合格的睡眠中心应该具备专业的睡眠医学管理人员,必备的仪器,合理的场地设置,完善的应急措施,多学科协助团队及规范化心理治疗,完整的随访系统等方面,来深入思考我国睡眠医学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1我国睡眠医学的发展现状近代睡眠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人们对人类脑电活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睡眠研究机构及睡眠研究学会。
我国睡眠医学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基础薄弱和当时环境的限制,起步较为缓慢,刚开始以基础研究和病例报道为主。
睡眠障碍证明报告1. 引言睡眠是人体恢复和重新充电的重要过程。
然而,有些人在入睡或保持睡眠过程中会面临困难,这被称为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可能导致日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本报告将详细讨论睡眠障碍的定义、类型、症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
2. 睡眠障碍的定义睡眠障碍是指人们在入睡、保持睡眠或获得充足睡眠方面的困难。
这可能导致日间功能受损,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疲劳、心情不稳定等。
根据国际统计分类(ICSD-3)的定义,睡眠障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失眠:包括入睡困难、保持睡眠困难、早醒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等。
•嗜睡:包括睡眠过多、突发性睡眠发作等。
•循环性睡眠节律障碍:包括睡眠-觉醒失调、时差综合征等。
•不良睡眠行为:包括睡眠恐惧症、睡眠相关疾患等。
3. 睡眠障碍的症状睡眠障碍的症状因具体类型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的睡眠障碍症状:3.1 失眠的症状•入睡困难:难以在晚上入睡。
•保持睡眠困难:多次醒来,难以重新入睡。
•早醒:早上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
3.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鼾声:伴有间歇的鼾声和呼吸暂停。
•氧气饱和度下降:血氧水平下降,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
•白天嗜睡:由于夜间睡眠质量不佳,导致白天频繁出现嗜睡症状。
3.3 嗜睡的症状•突发性睡眠发作:在白天无法控制地入睡,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
•睡眠过多:晚上睡眠时间正常,但在白天需要更长时间的睡眠。
3.4 循环性睡眠节律障碍的症状•睡眠-觉醒失调:睡眠时间和觉醒时间与日常生活不协调。
•时差综合征:由于时区变化导致的睡眠-觉醒模式的紊乱。
3.5 不良睡眠行为的症状•睡眠恐惧症:对入睡过程或睡眠环境感到恐惧。
•睡眠相关疾患:如夜惊、噩梦等。
4.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4.1 行为治疗•睡眠规律调整:建立统一的睡眠时间和起床时间,避免午睡和长时间床上活动。
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等睡眠障碍临床表现、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睡眠是人类的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将其分为7大类,包括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中枢性嗜睡症、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其他睡眠障碍。
失眠症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但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睡不着觉就叫做失眠。
ISCD-3要求诊断失眠必须包含三大要素:持续的睡眠困难+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出现相关的日间功能受损。
也就是说,不是客观原因让你无法睡觉,而是主观的持续性睡不着,并且影响了日常的生活。
ICSD-3将失眠分为3类:短期失眠、慢性失眠、其他失眠,特点总结如下。
表1:三大类失眠的特点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指睡眠期间的呼吸异常,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以发生。
按照目前ICSD-3的标准,睡眠相关呼吸障碍分为4大类: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障碍、睡眠相关低通气障碍、睡眠相关低氧血症障碍。
表2:4类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的诊断标准中枢性嗜睡症中枢性嗜睡症包括以日间嗜睡为主诉,并且排除了其他睡眠障碍作为原因的疾病。
中枢性嗜睡大致包括以下4种:(1)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表现为慢性日间嗜睡、猝倒发作、入睡前幻觉和睡眠瘫痪的临床综合征,应对患者采集全面的病史、睡眠史、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寻找发作性睡病的证据。
(2)特发性嗜睡:没有原因的主观嗜睡,症状类似发作性睡病,但往往没有猝倒发作。
(3)Kleine-Levin综合征也称为“复发性嗜睡症”,表现为反复发作严重嗜睡,伴随认知和行为紊乱,症状发作可以持续几天到几周,发作间期睡眠和行为正常。
(4)慢性睡眠不足:在现代社会中很常见,可能缘于工作需求、社会责任等压力,而导致的慢性积累性睡眠不足,包括睡眠时间的不足和睡眠质量的下降,导致患者的身心受到损害。
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睡眠障碍是指个体在睡眠时间、质量或睡眠行为方面出现异常的症状和体征。
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是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睡眠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睡眠障碍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ICSD-3)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
ICSD-3是由国际睡眠医学会(AASM)和国际睡眠研究学会(ESRS)联合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包括睡眠呼吸障碍、中枢性睡眠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不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抽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癫痫发作、睡眠相关的头痛、睡眠相关的心脏活动障碍、睡眠相关的循环障碍、睡眠相关的行为障碍等。
ICSD-3对于各种类型的睡眠障碍都有详细的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的描述,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而DSM-5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它对睡眠障碍进行了更多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描述,包括不同类型的失眠障碍、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相关的运动障碍、睡眠相关的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DSM-5对于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更多地考虑了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说更有参考价值。
除了ICSD-3和DSM-5,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针对特定类型睡眠障碍的诊断标准,比如对于睡眠呼吸障碍,国际上还有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的睡眠呼吸障碍诊断标准(AASM标准),对于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还有其他专业学会发布的诊断标准。
这些诊断标准都是基于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的,对于医生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结合不同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最终确定睡眠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睡眠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要进行睡眠监测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2018年5月第5卷第5期May.2018,Vol.5,No.5世界睡眠医学杂志WorldJournalofSleepMedicine555睡眠障碍诊断学DiagnosticsofSleepDisorders《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慢性失眠障碍的诊断标准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ICSD-3)DiagnosticCriteriaforChronicInsomnia美国睡眠医学会 主编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睡眠中心 高和,等翻译关键词 睡眠障碍;分类;慢性失眠障碍;诊断中图分类号:R749 7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 issn 2095-7130 2018 05 015 由美国睡眠医学会主编的《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三版)已经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方便临床医生使用,本文仅摘出部分内容作为临床医生参考。
1 慢性失眠的相关编码ICD 9 CM编码:307 42 ICD 10 CM编码:F51 01。
2 别名慢性失眠(ChronicInsomnia)、原发性失眠(PrimaryInsomnia)、继发性失眠(SecondaryIn somnia)、共病性失眠(ComorbidInsomnia)、睡眠起始和维持障碍(DisorderofInitiatingandMaintainingSleep)、儿童行为性失眠(BehavioralInsomniaofChildhood)、睡眠起始相关障碍(Sleep onsetAssociationDisorder),环境限制性睡眠障碍(Limit settingSleepDisorder)。
3 诊断标准必须满足A F:A 患者主诉,或由患者家长或照护者发现,以下一项或多项症状:1)入睡困难。
2)睡眠维持困难。
3)比期望的时间早醒。
4)在适当的作息时间拒绝就寝。
5)无父母或照护者干预时,入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