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方法简介
- 格式:pdf
- 大小:70.01 KB
- 文档页数:2
采油操作知识点总结图
1. 采油概述
采油是指利用各种工艺和设备,将地下储层中的原油或天然气开采到地表,进行处理和加工,最终输送至市场。
采油作业包括勘探、钻井、生产等环节。
采油设备有油气分离器、
泵浦、管道、储罐、控制系统等。
2. 采油地质勘探
在采油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确定油气藏的位置、规模及地质构造,采集地震资料,
进行测井等工作,为后续勘探、开发工作打好基础。
3. 钻井工程
钻井是指利用钻机将井眼打通地层,以取得原油或天然气。
其中包括井眼设计、选材、钻
井液、井壁稳定等。
4. 生产工程
生产工程是采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包括油气的开采、采油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油气的
处理与储存等。
5. 采油工艺及设备
常见的采油工艺包括常规采油、增产采油、提高采收率、深水采油等,相关设备有抽油机、螺杆泵、离心泵、压裂设备等。
6. 采油环境保护
在采油过程中,需要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污水、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合理利用
资源,降低对生态的破坏。
7. 采油安全生产
采油作业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必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
教育培训,确保生产安全。
8. 采油新技术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如水平井、油藏增采技术、智能化设备等。
以上为采油操作的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蒸汽吞吐采油技术简介一、蒸汽吞吐采油机理1、加热降粘作用由于稠油对温度非常敏感,当向油层中注入250℃-380℃的高温高压蒸汽和热水后,油层中与其接触的流体和骨架被加热,原油的粘度急剧下降,原油流向井底的阻力相应减小,油井的产量随之增加。
2、加热后油层弹性能量释放油层加热后其骨架体积、流体的体积膨胀,在弹性能和气体的作用下,原油在油层中容易流动,使油井增产。
3、开采过程中吸收余热油井注蒸汽后回采时,随着近井地带被加热的原油不断流向井底,地层深部原油随之向加热的地层区域内进行补充,在流经加热地层的区域后原油的温度上升,粘度下降,减少了流动阻力,使油井增产。
4、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油层解堵作用油井在开采过程中,油层内的轻质成份首先流入井筒被采出,伴随着油层温度的下降,油层中的蜡质、胶质、沥青质就会在油层孔道中形成凝结,堵塞油流通道,注蒸汽后就会使堵塞物融化或裂解,改善了油层渗透率,对油井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蒸汽吞吐采油的选井条件影响蒸汽吞吐采油效果的主要参数有原油粘度、油藏深度、油层纯厚度、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
三、蒸汽吞吐采油井施工工艺要使蒸汽吞吐采油施工顺利进行,应对井筒质量进行验证,对井筒内的液体及残渣进行清理,对油层进行处理,增加油管及环空内的隔热能力,解决油层套管、技术套管、表层套管受热变形不统一的矛盾,解决注蒸汽施工过程中管柱因受热和降温引起的伸缩问题,解决井口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注汽问题,解决油层出砂问题,解决射孔孔眼导流能力问题,解决放喷及举升问题,解决井筒保温问题。
1、井筒内的清理:下笔尖实探人工井底,有砂用清水冲砂,若冲不动采用螺杆钻冲至人工井底,若螺杆钻钻不下去,采用打铅印的方法检查套管内落物的情况及套管的变形情况,最后用80℃以上的热水洗井,清除套管内的有机物。
2、检验井筒质量:用与套管匹配的通井规通井、用刮削器刮削套管、用封隔器配合地面泵车对套管试压,套管试压压力为25MPa。
采油原理
采油是指通过一系列工艺方法将油藏中的原油从地下提取出来的过程。
采油的原理主要涉及地质勘探、油藏评价、井筏、井控、采油方法等多个方面。
首先,地质勘探是采油的前提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确定油藏的大小、分布、构造特征等信息,进而进行油藏评价和决策。
油藏评价是确定油藏的物理性质和储量分布的过程。
利用地震勘探、测井、岩心分析等方法获取地下油藏的信息,以评估储量大小和开发潜力。
井筏是在地下钻井的过程中,通过钻井液的作用,将钻孔壁上的细小碎屑以及其它杂质沉积在孔底,以保持钻井的稳定。
井控是指通过各种工艺手段,控制钻井液的性质和造施,以维持钻探中的平衡状况。
目的是通过控制钻井液的密度、黏度、流变性质等,以防止油气逸失和井喷事故的发生。
采油方法是根据油藏的类型、深度、特点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工艺手段将油藏中的原油提取出来。
常见的采油方法包括自然流动采油、人工提升法、注水法、压裂法等。
自然流动采油是指油藏能够自行通过地下压力将原油推到地面,无需进行额外的提升措施。
人工提升法包括抽油机和抽水泵等设备的使用,通过对井口施加压力,将原油从地下提取到地面。
注水法是在井口处将水注入到油藏中,以增加地下压力,推动原油的流动。
压裂法是通过注入压裂液,打破油藏中的岩石,以增加储集岩层的渗透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综上所述,采油的原理包括地质勘探、油藏评价、井筏、井控、采油方法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油藏中的原油提取到地面。
三次采油方法进展一、三次采油简介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入水、气,给油层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用化学的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油。
又称提高采收率(EOR)方法。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注表面活性剂;注聚合物稠化水;注碱水驱;注CO2驱;注碱加聚合物驱;注惰性气体驱;注烃类混相驱;火烧油层;注蒸汽驱等。
用微生物方法提高采收率也可归属三次采油,也有人称之为四次采油。
二、三次采油的内容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驱、气驱、热力驱和微生物驱。
其中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气驱包括CO2 混相/非混相驱、氮气驱、烃类气驱和烟道气驱等;热力驱包括蒸汽吞吐、热水驱、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等;微生物驱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
四大三次采油技术中,有的已形成工业化应用,有的正在开展先导性矿场试验,还有的还处于理论研究之中。
1 化学驱自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化学驱达到高峰以后的近20 多年内,化学驱在美国运用越来越少,但在中国却得到了成功应用。
中国的化学驱技术已代表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聚合物驱技术于1996 年形成工业化应用。
“十五”期间大庆油田形成了以烷基苯磺酸盐为主剂的“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技术,胜利油田形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无碱二元复合驱技术。
目前,已开展“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天然气”泡沫复合驱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
化学驱油目前存在着 3 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首先,从改善油水的流度比出发,除使原油降黏外,相应的办法是提高驱油剂的黏度,降低其流度,应用此原理开发了聚合物溶液、泡沫液等驱油法。
其次,从改善驱油剂的洗涤能力以及岩石的不利润湿性出发,开发了活性水驱油法。
再其次,就是介于前两种之间的化学驱油法,称为碱性水驱,利用碱性水与原油组分就地形成活性水剂而改善润湿性或就地使原油乳化。
三次采油方法、应用条件及文件综述石油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开采难度会逐步加大,因此提高石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而且是整个工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次采油技术是中国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稳定老油田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三次采油的简介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油层原始能量进行自喷开采,一般采收率仅为5%一10%,我们称之为一次采油(POR)。
这是油田开发早期较低的技术水平,一次采油使90%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被留在地下。
随着渗流理论的发展,达西定律被应用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表明油井产量与压力梯度成正比关系。
这使人们认识到一次采油造成原油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油层能量衰竭,从而提出了以人工注水(气)的方法,来增补油层能量,保持油层压力开发油田的二次采油方法(SOR)。
这是当今世界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使油田采收率提高到30%~40%,是一次油田开发技术上的飞跃,但二次采油后仍有60%一70%剩余残留在地下采不出来¨I2 J。
国内外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逐步认识到制约二次原油采收率提高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新的三次采油方法(EOR)。
三次采油指油藏经过一次采油(依靠油层原始能量)、二次采油(通过注水补充能量)后,采取物理一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和改变气一液、液一液、液一固相问界面作用,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2.三次采油的分类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混相法、热力法和微生物法等。
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化学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碱(Alkaline)驱、聚合物(Polymer)驱、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驱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碱一聚合物复合驱(AP驱)、碱一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复合驱(ASP驱)或表面活性剂一碱一聚合物复合驱(SAP驱)。
三次采油技术简介发布时间:2022-07-15T06:28:38.60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5期3月作者:翟立军欧阳彬赵亚峰刘彦飞杜佳佳李萍萍[导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次采油的基本知识、产生背景、基本原理、主要的驱油方法以及在一些油田的应用效果,并对三次采油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推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翟立军欧阳彬赵亚峰刘彦飞杜佳佳李萍萍华北油田公司苏里格勘探开发分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300华北油田公司二连分公司内蒙古锡林浩特 026000华北油田公司河北储气库分公司 065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次采油的基本知识、产生背景、基本原理、主要的驱油方法以及在一些油田的应用效果,并对三次采油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和影响推广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
关键词:三次采油热力驱化学驱混相驱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球能源需求自然水涨船高,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1-12月石油进口量达51298万吨,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供应受到很大的限制。
实践研究发现,一次采油技术的采收率仅为15%左右;二次采油技术要优于一次采油技术,但是采收率也比较低,只能达到25%~40%左右;国内多数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综合采收率仅为32%左右,意味着仍有六成以上的石油“滞留”地下。
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极大促进石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次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蒸汽吞吐的高速发展时期。
50年代后期,蒸汽在南美洲委内瑞拉首次用于重油开采,从此在世界范围内打开了重油这个资源宝库。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化学驱的发展达到高峰期。
80年代,美国化学驱项目数从1980年的42个剧增至1986年的206个,但到1988年却快速降到了124个,造成化学驱发展变缓的原因主要是化学注剂比热采和注气的成本高,且化学驱后对地下情况认识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简介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用于解决油井堵塞问题的高效采油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井堵塞的问题日益突出,导致产能下降,影响采油效果。
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对井口施加负压,在短时间内解决堵塞问题,恢复油井产能。
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负压吸引和排泥,通过对油井施加负压,将堵塞物(如砂粒、泥浆等)吸附并排出油井,从而恢复油井的通畅性。
该工艺技术主要包括井口负压装置、负压控制系统和排泥系统等组成。
井口负压装置是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的核心设备,其作用是生成负压力,并对井口进行密封,保证负压力的稳定施加在油井上。
负压控制系统是负责控制负压装置的工作状态,调节负压力大小和施加时间等参数。
排泥系统是负责将吸附在油井中的堵塞物排除,以保持油井的通畅性。
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相较于传统的采油工艺有许多优势。
首先,该工艺可以迅速解决油井堵塞问题,恢复油井产能。
油井堵塞会导致产能下降以及采油效率低下,而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采油效果。
其次,该工艺操作简单,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投入,减少了采油成本。
同时,该工艺对环境友好,减少了油田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
许多油田在采用这种工艺技术后,取得了较好的采油效果,解决了堵塞问题,提高了产能。
同时,该工艺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油井堵塞,如砂堵、泥浆堵等。
尽管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在解决油井堵塞问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局限性。
例如,由于油井来源复杂,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在应对不同类型的堵塞物时可能效果不尽相同。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
此外,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对设备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
总的来说,负压解堵采油工艺技术是一种高效解决油井堵塞问题的采油技术。
它通过施加负压力,将堵塞物吸附并排出油井,恢复油井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