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能谱成像的临床应用-瑞金医院林晓珠
- 格式:ppt
- 大小:70.08 MB
- 文档页数:78
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林晓珠;杨燕萍;董海鹏;施卫平;缪飞;陈克敏【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06(21)5【摘要】目的:探讨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技术参数的优化.方法:采用16层CT对49例胰腺正常的患者进行胰腺CT灌注扫描,根据扫描时间分辨力和层厚的不同分为2组.第1组采用扫描时间1.0 s、层厚5 mm进行扫描,并采用0.5 s/10 mm进行重建;第2组采用层厚5 mm、扫描时间0.5 s进行扫描,并采用10 mm层厚进行重建.所有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测量各种扫描条件下胰腺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相同的时间分辨力(0.5 s),不同层厚(5 mm和10 mm)的重建图像,各灌注参数的测量结果,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样层厚(5 mm)时,1.0 s时间分辨力重建图像上MTT值高于0.5 s时间分辨力图像上的测量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F和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多层CT胰腺灌注成像,时间分辨力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参数之一,采用0.5 s的时间分辨力优于1.0 s.【总页数】3页(P439-441)【作者】林晓珠;杨燕萍;董海鹏;施卫平;缪飞;陈克敏【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657.5【相关文献】1.胰周脏器恶性肿瘤时胰腺的多层CT灌注成像研究 [J], 张喜荣;黄小华;董国礼;张小明;敬宗林;郭静2.多层CT脑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J], 郑彩端;郑书刚3.胰腺血管的多层CT血管成像双期扫描技术初步研究 [J], 郭献忠;刘再毅;严志汉;余苔痕;叶彩儿4.多层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J], 景国亮5.多层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J], 景国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脏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替代传统CT平扫成像可行性研究潘卫星;米玉成;樊树峰;陈盈;朱华勇;陈邦文;林晓珠【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3(023)007【摘要】目的评估肝脏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替代传统CT平扫成像的可行性,比较传统三期肝脏CT扫描与省略了平扫后肝脏增强能谱CT扫描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41名临床怀疑肝脏疾病的患者采用CT (GE DISCOVERY CT750HD)常规肝脏平扫及能谱双期增强,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师用双盲法在噪声、伪影(1~4级)、病灶检测能力等方面对虚拟平扫与传统平扫进行主观评价,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平扫和虚拟平扫的噪声和伪影;以临床或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用x2检验比较常规平扫与虚拟平扫病灶检测的敏感性,对比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的特异性.由这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虚拟平扫的接受程度予以评分(1~4级),1、2级认为达到诊断标准,利用配对t检验对比两位放射科医师对虚拟平扫的接受程度.利用配对t 检验对比肝脏能谱CT增强双期扫描成像与常规肝脏CT三期扫描成像患者的X线吸收剂量.结果虚拟平扫平均噪声为2.08±0.66,常规平扫平均噪声为1.10±0.3;P <0.01;虚拟平扫平均伪影为1.56士0.35,常规平扫平均伪影为1.45±0.28,P>0.05.常规平扫、虚拟平扫的诊断敏感性为65.67%、62.69%,P>0.05.两种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两位放射科医师对虚拟平扫的接受程度平均分别为1.23±0.48,1.18±0.45,P>0.05,两位放射科医师对虚拟平扫的平均接受程度介于完全接受与接受之间.能谱CT双期成像患者平均吸收剂量为(15.51±8.56)mSV,常规肝脏CT三期扫描患者的平均吸收剂量为(19.50±4.08)mSV,P<0.01,能谱双期增强扫描较常规三期CT扫描患者平均减少X线吸收剂量21.09%.结论能谱CT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相比,伪影程度相仿,有相似的病灶检测能力,虽然噪声相对较高,对有丰富经验的放射科医师来说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影响诊断的质量,因此宝石能谱CT虚拟平扫可替代常规CT平扫,从而减少患者的CT扫描次数,同时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总页数】4页(P1041-1043,1048)【作者】潘卫星;米玉成;樊树峰;陈盈;朱华勇;陈邦文;林晓珠【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 371000;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 371000;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 371000;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 371000;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 371000;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放射科浙江台州 371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R814.42【相关文献】1.肝脏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替代传统CT平扫成像可行性研究 [J], 王洪洋;2.CT能谱成像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评估结肠癌的可行性研究 [J], 田士峰;刘爱连;汪禾青;刘静红;刘义军;孙美玉;李烨3.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在尿路造影中替代常规平扫的可行性研究 [J], 张进;李小虎;余玲;束宏敏;刘斌4.双源能谱CT虚拟平扫替代常规平扫评估食管癌的可行性研究 [J], 郑星星; 冯峰; 丁勇生; 李月玥; 李瑞5.能谱CT平扫单能量成像不同能量值对肝脏图像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J], 王利;邱晓晖;吴志军;邱明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谢环环;林晓珠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1
【摘要】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进展快、预后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由于胰腺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发现时多已是晚期,仅有15%~ 20%的患者有手术机会.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多层螺旋CT(MDCT)检查是诊断胰腺癌及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其可以获得准确的解剖结构、肿瘤位置、大小及浸润情况,对评估淋巴结的转移也有重要意义,对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探讨MDCT对胰腺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87-91)
【作者】谢环环;林晓珠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3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J], 王冬青;戴俏武;夏成芳;殷瑞根;赵亮;彭卫斌
2.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J], 周之怀;沈龙山;刘三春;单连强
3.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J], 唐上坤;刘丽萍;罗祖光;何伟明;梁伟
4.多层螺旋CT在胰腺癌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黄余平;张洪桢
5.多层螺旋CT和MRI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J], 秦俭;修志刚;何俊;赵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胰腺癌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可行性研究房炜桓;李旭东;张静;潘自来;陈克敏;林晓珠【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在淋巴结转移评估中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行术前CT能谱成像检查且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155例患者.CT增强扫描采用能谱扫描(GSI)模式,期相取动脉晚期(AP)、门脉期(PP)采用标准算法重建图像,层厚分别为1.25mm和5mm.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应用MaZda软件通过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OI)的方式提取病变的纹理特征,通过特征选择方法选出最具判断胰腺癌是否淋巴转移的纹理特征.方法包括Fisher系数(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互信息(MI)及上述3种方法的联合法(FPM).用不同分类统计方法判断胰腺癌是否存在淋巴转移,结果以判错率形式表示.结果:特征选择方法中,3种方法联合法(FPM)选择的纹理特征判断胰腺癌是否淋巴结转移的判错率最低,为20.65% (32/155);分类统计方法中,非线性判别分析(NDA)区分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判错率低于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能谱CT图像各序列中,动脉晚期5mm层厚(5mm AP)图像的纹理分析判错率最低,但各序列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腺癌能谱CT图像纹理分析可作为术前评估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辅助工具.【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9(025)002【总页数】5页(P141-145)【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淋巴结转移;能谱CT成像;纹理分析;特征选择【作者】房炜桓;李旭东;张静;潘自来;陈克敏;林晓珠【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北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北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北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北院放射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生存率低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能谱CT成像原理及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自从射线成像技术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之后,CT设备经历了巨大的进步与改善,已成为临床疾病检查与筛查的首选,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出现,成像技术及后期影像处理技术的发展,CT 已在临床疾病检查、筛查、诊断、定位与治疗等方面广泛应用。
CT成像原理主要基于单能量成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X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能谱成像技术支持等,不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定量分析,而且为疾病数据分析,资料保存提供有效支持。
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肿瘤定位诊断、靶向治疗、物质分离与鉴别等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与科研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
标签:能谱CT;体层摄影术;成像原理;临床应用Research on Energy Spectrum CT Imaging Principle and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ZHANG LeiDepartment of CT Imaging,Nanyang Central Hospital of Henan Province,nanyang,Henan Province,473000 China[Abstract] CT equipment has experienced enormous progress and improvement and has been the preference of the clinical disease examination and screening since the X-ray imaging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the medical field,which brings an enormous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emergenc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development of imaging technique and post imaging processing technique,C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disease examination,screening,diagnosis,location and treatment,CT imaging principle not only contributes to the disease diagno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but also providing effective support for the disease data analysis and data preservation mainly based on the monokinetic imaging,energy spectrum curve,effective atomic number,interaction between x-ray and matter and energy spectrum imaging technology support. And CT 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nervous system,urinary system,locomotor system,tumor location diagnosis,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physical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and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and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pplication.[Key words] Energy spectrum CT; Body section radiography; Imaging principle; Clinical applicationCT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72年第一台头部CT被应用于临床检查,之后扫描部位得到不断延伸,成像重要部件探测器也得到不断改进和进步,使CT影像更加清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大量疾病诊断依据[1]。
CT能谱成像在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赵雪松;缪飞;杨燕萍;林晓珠;徐学勤;严福华【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3(019)001【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行CT能谱成像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15例和小肠淋巴瘤13例,对间质瘤和淋巴瘤在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碘浓度值和水浓度值以及不同keV下的CT值进行比较.结果:间质瘤动脉期和门脉期的碘浓度值分别为(0.394±0.147) g/L和(0.573±0.220) g/L,均高于淋巴瘤,后者动脉期和门脉期分别为(0.089±0.012) g/L和(0.298±0.186) g/L (P <0.05);间质瘤的动脉期40~100keV的CT值和门脉期的40~60keV的CT值[分别为(204±122) HU、(145±78) HU、(110±50) HU、(88±34) HU、(74± 23) HU、(65±19) HU和(59±18) HU,(225±86) HU、(156±56) HU和(116±38) HU]均高于淋巴瘤上述期相和keV的CT值[分别为(158±44) HU、(112±30) HU、(84±25) HU、(68±21) HU、(58±19) HU、(51±18) HU和(46±18)HU,(170±45) HU、(121±34) HU和(91±27) HU] (P<0.05).结论:小肠间质瘤和淋巴瘤的CT能谱成像具有不同的特征,碘浓度值以及低能量keV可以鉴别两者.【总页数】5页(P38-42)【作者】赵雪松;缪飞;杨燕萍;林晓珠;徐学勤;严福华【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双源CT能谱成像在局灶性结节增生和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李丽;王小红;孙世元;张可名;王月琦2.CT能谱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赵立群;张祥林3.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J], 郭剑波4.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胃淋巴瘤及肠道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王颖5.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孙小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与临床应用优势韩文艳【摘要】当前,CT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诊断筛查手段,与常规CT技术相比,CT能谱可借助自身的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和能谱曲线等用于疾病诊断和定量分析,不仅能够提供常规CT所具有的人体解剖形态图,而且还可实现物质成分分析、鉴别,大幅度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可靠性。
本文主要分析了CT能谱成像的三大原理: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与定量分析、有效原子序数,CT能谱成像借助这三项原理和成像图像分析工具可用于临床诊断筛查,为了进一步阐述其与常规CT的区别,本文将结合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阐述其在成像、物质分离、小病灶检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优势。
%Currently,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has become a kind of important clinical diagnostic method. Comparedwith conventional CT technology, the CT energy spectrum can use its own single-energy images, base material images and energy spectrum curvesfor diagno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isease, which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human anatomical morphology map similarly to the conventional CT, but also realize the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 composition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diagnosi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three major principles of CT energy spectrum, including the single-energy imaging, material separ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 atomic number. By means of the principle and image analysis tools, the CT energy spectrum can be used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To further elaborate its differences from conventional CT, this paper also expounded the advantages of applicationof CT energy spectrum in imaging, substance separation, detection of minor lesions as well as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basic principles.【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90-91,94)【关键词】CT能谱成像;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与定量分析;病灶检出【作者】韩文艳【作者单位】房山区第一医院器械科,北京 10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7.39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问世,新型成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技术不断涌现,能谱CT能够生成101个单能量图像,而且还可进行物质分离和定量分析。
能谱ct成像临床应用CT(Computed Tomography)成像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高对比度的影像诊断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CT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一、 CT技术原理CT成像的原理是通过X射线在不同方向上对人体进行透射扫描,然后利用计算机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生成高质量的断层图像。
CT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二、 CT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1. 高分辨率:CT成像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细小的病变和解剖结构,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疾病情况。
2. 多平面重建:CT成像可以进行多平面的重建,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等,有利于全面观察患者的病情,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3. 高对比度:CT成像在组织和器官之间的对比度较高,使医生更容易地区分病变和正常结构,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4. 快速成像:现代CT设备成像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身扫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5. 低剂量辐射: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CT成像的辐射剂量得到有效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三、 CT成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 肿瘤检测:CT成像能够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边界,有助于评估肿瘤的生长情况和转移情况,为肿瘤的诊断和分期提供重要信息。
2. 外伤评估:CT成像对外伤患者的损伤程度和部位有很好的显示效果,能够帮助医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3. 冠脉造影:CT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心脏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情况,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病变程度和位置。
4. 脑血管病变:CT脑血管成像可以检测脑血管病变,如脑卒中、动脉瘤等,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
四、 CT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趋势1. 高精度显像:未来CT设备将进一步提高分辨率和对比度,实现更高精度的成像效果。
不同病理类型膀胱癌能谱CT成像特点的临床研究徐学勤;林晓珠;朱晓雷;严福华;陈克敏【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膀胱癌能谱CT成像特点.方法:20例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接受了能谱CT检查(男性18人,女性2人,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4岁).对病灶部位进行动脉和静脉期双期能谱扫描.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浸润性膀胱癌和乳头状膀胱癌两组,每组各10例.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中在不同keV单能量水平下病灶的CT值,碘基值,水基值及有效Z值.将两组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期两组病灶不同keV单能量水平下的CT值,碘基值,水基值及有效Z值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静脉期两组病灶在40~80keV单能量水平下的CT 值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浸润性膀胱癌的CT值高于乳头状癌;静脉期两组碘基值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两组病灶水基值及有效Z值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膀胱癌具有不同的能谱CT成像特点,有望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Purpose: To assess the 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GSI)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bladder cancer. Methods: Twenty cases of bladder cancer which were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were collected and dual phase scan (arterial phase and venous phase) with GSI mode by Discovery CT750 HD were undergone. One hundred and one sets of monochromatic images were generated. All cases were analyzed with GSI viewer.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CT spectral imaging were measured, including CT value from 40keV to 140keV, the value of iodine and water material and Effective-Z. Twenty cases were grouped into bladder papilloma or invasive cancer. All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Forstatistical analysis, student's t tests were used. Results: In arterial phas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ladder papilloma cancer and invasive cancer in all parameters (P>0.05) . In venous phase, the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T value from 40 keV to 80 keV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iodine material between two groups (t=-2.143, P=0.041) .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value of water material and Effective-Z between bladder papilloma cancer and invasive cancer group (P>0.05) . Conclusion: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bladder cancer have a different GSI CT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they are helpful to make the clinical preoperative therapy proposal.【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年(卷),期】2013(019)001【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膀胱癌;能谱成像【作者】徐学勤;林晓珠;朱晓雷;严福华;陈克敏【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膀胱癌是一种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在美国,其发生率占肿瘤病变的2%~6%,位列男性恶性肿瘤的第四位[1]。
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李卫侠;林晓珠;张静;陈克敏;柴维敏;严福华【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8(033)009【摘要】目的:分析CT能谱成像相关参数在肝细胞肝癌(HCC)与肝血管瘤(HH)中的差异,探讨CT能谱成像在HCC与H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HCC患者和13例HH患者(17个病灶)均行能谱CT扫描,获得动脉期和门静脉期的能谱系列图像.分别测量病灶在动脉期和门静脉期从40~140 keV每隔10 keV的单能量平均CT值、标准差(SD,即病灶的不均质性)、碘浓度(ICpp)及水浓度值(WCap,WCpp),并计算病灶能谱曲线的斜率(Sap,Spp)、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病灶碘摄取比值(IURpp)及碘浓度比(ICR).结果:动脉期40~140 keV能量段、门脉期40~90 keV能量段HH组的各单能量平均CT值均显著低于HC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门脉期40~100 keV能量段HH与HCC间的SD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且两者间IURap、IURpp、Sap、Spp、NICap、ICap、ICpp及IC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鉴别HCC与HH的最佳能谱定量参数为动脉期50 keV的平均CT值,阈值为106.87HU,ROC曲线下面积为0.898,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82.4%;其次为ICR,阈值为0.6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鉴别诊断两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2.4%.结论:CT能谱成像多参数分析有助于HCC与HH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动脉期50keV的平均CT值和ICR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总页数】6页(P882-887)【作者】李卫侠;林晓珠;张静;陈克敏;柴维敏;严福华【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核医学科;20180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放射科;20180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20002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814.42【相关文献】1.CT 灌注成像在肝脏局限性结节状增生和肝细胞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姜正岳;马振波;孔兰玉;朱莉;谢元忠2.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J], 朱芸; 孟炎3.能谱CT成像在肺结核与矽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朱怡; 刘荣荣; 刘静; 李敏4.超声及CT鉴别诊断肝硬化背景下肝血管瘤、肝细胞肝癌的临床价值探讨 [J], 胡菁;夏茂鑫;任艳5.CT能谱成像在肝细胞肝癌与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孙小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CT能谱成像的基础是一种叫做宝石探测器的新材料,通过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系数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图形,它使传统的单参数成像变为多参数成像[1]。
CT能谱成像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以提供多种定性和定量分析与多参数成像为最显著的特征,这种影像学技术对于现在乃至将来对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就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自从09年开始,CT能谱成像开始进入临床,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在各种疾病的诊断上已经广泛应用,并得到了一致认可,取得优异的成果[2]。
标签:CT能谱成像;原理;应用1.能谱CT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上世纪七十年代,CT技术首次被应用于临床领域,在那时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程,其经历了从非螺旋CT到螺旋CT、单排到多排、运行速度明显加快、分辨率愈来愈小等多次变革,现在CT技术可应用于全身。
近年来,随着CT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公司首次推出CT能谱成像技术,提供了确切的能量成像[2]。
2.CT能谱成像的基本原理2.1 X线的成像基础物质对X线的吸收与X线的能量变化有关,每一种物质都有一种关于X射线衰减的独特吸收曲线,并且每一种物质的X射线吸收系数都是由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共同决定的,所以X射线吸收系数决定了X线的衰减,而CT是通过计算物体对X线的衰减来成像的,因此CT能谱图像重建的过程是表示每个体素线性衰减系数的过程。
2.2 普通CT的成像基础CT 能谱图像重建是通过物理学,对X 线透射人体某断层的强度的监测,推算出衰减系数的分布图,从而实现断层能谱成像[3]。
有一种效应叫“硬化效应”,即X线是一种能量射线,其中混合着不同能量的射线,有高能量和低能量两种,当X 线照射人体的时候,X 线中能量低的射线首先被吸收,这种现象称为硬化效应。
这种效应成为了CT能谱成像的普通CT成像原理。
2.3 CT能谱成像的技术支持2.3.1 宝石探测器普通的探测器材料为陶瓷或钨酸镉,采用宝石作为CT能谱成像的探测器比普通的探测器有更多的优点,其稳定性更高,探测速度快,通透性良好,效率高,余晖效应低,区分能量射线的能力强,并且辐射损害减少百分之五,对于在放射科工作的医生来说优点突出。
能谱CT在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石明国;高剑波【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pectrum CT imaging technology, spectrum CT has been used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the disease among the whole body, especial y in the angiography. This method grea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clinical imaging diagnosis. Spectrum CT imaging as a advanced technology in clin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an choose the optima monochromatic image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diagnosis, 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angiography image quality without increasing the dosage of contrast agent.%随着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能谱CT已经应用于临床全身各部疾病的诊断当中,尤其是能谱CT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更显示出其卓越的优越性,这种精确的显示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临床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能谱CT成像作为一种最新应用于临床的成像技术,可以选择显示靶血管的最佳单能量图像来满足不同的诊断需要,为在不增加对比剂用量的前提下提高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6(031)007【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能谱CT;CT血管造影;单能谱成像【作者】石明国;高剑波【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陕西西安 71003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2;R814.43;R816.1从世界首台CT问世至今,CT发展已经经历了近四十多年的时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CT检查技术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完成了从单排螺旋-多排螺旋-能谱成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