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的随笔5篇
- 格式:docx
- 大小:33.31 KB
- 文档页数:10
第 1 页 共 10 页
教师教育的随笔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第 2 页 共 10 页 教师教育的随笔5篇
本文是最新发布的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5篇的详细教师随笔范文参考文章,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摘抄给大家学习。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严密的结构。本店铺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1
托班的自然角里种了辣椒、迷你椰子树、萝卜等植物,还有用干果自制的水果娃娃、小金鱼和小乌龟等。这些都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刚开始,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老师,这是我带的红红的辣椒。”“这是我带的南瓜宝宝。”“这是我带的金鱼。”……可是,过了几天,孩子们的热情渐渐淡了,慢慢地,自然角里几乎见不到孩子们的身影。自然角就在门口的走廓上,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自然角,我经常会利用进出门的机会,与孩子们共同讨论自然角的动植物。可在孩子们的眼里,我总是很难捕捉到那激动的目光。
为什么寄宿幼儿园的托班幼儿对自然角不感兴趣呢?是不是这些材料投放的时间太长,幼儿不喜欢了?还是托班幼儿不善于观察,对动植物失去了兴趣?怎么才能让托班幼儿喜欢自然角,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呢?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游戏化的一日生活”这一幼儿园活动原则,我们将游戏与生活自然结合,对自然角的创设和活动形式进行了调整。
第 3 页 共 10 页 首先,我们带领孩子共同搜集透明的大号废旧可乐瓶,请家长将瓶子截成两半,取下面的部分,在开口的两边打两个小孔,再用粗的棉线将两头系上,成了一个透明的、带把儿的小桶。接下来,我们请孩子们用各种带漂亮图案、花纹的材料,装饰成自己喜欢的瓶子娃娃。孩子们抱着装饰好的瓶子说:“它是我的白雪公主。”“它是我的小兔菲菲。”“它是我的皮皮熊。”对瓶子宝宝爱不释手。
接着,我们引导家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春季,选择便于幼儿种植和易于观察的植物,如萝卜、土豆、蒜头、洋葱、姜、绿豆、黄豆等;还有动物,如小蝌蚪、蚕宝宝,金鱼、小乌龟等。这些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明显,更能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引导幼儿喜欢观察,学会观察。
这样,孩子们每天都在热切地关注着自己和伙伴的植物宝宝,在自然角每天都有新发现。保辰的草坪种下第二天就有点发芽了,那一点点的小芽让伙伴们很是兴奋。保辰说:“看,我的宝宝长出头发啦。”杰瑞拍手直乐:“我看到了,绿绿的,细细的,真好看。”可他看看自己的植物宝宝皱着眉头说:“我的宝宝怎么还没发芽呢?它还在睡觉吧!”
过几天,豆豆的大蒜长得好高,高得都耷拉下来了,他乐呵呵地说:“我的蒜宝宝头发最长了,像我妈妈的长头发。”琪琪说:“来来的大蒜还没有发芽。”我说:“为什么来来的大蒜不发芽?”杰瑞说:“肯定是来来忘记给它浇水了。”这几天,来来就爱拿着蒜宝宝去逛,拿它当汽车开,却老忘浇水,当他听到杰瑞的话后,马上拿起
第 4 页 共 10 页 水壶去浇水,可是水喷不出来。琪琪过来说:“我来帮你吧。”琪琪不停地拉动喷水壶上的活塞,再一压喷嘴,水就喷出来了。来来说:“让我来浇水吧!”来来开始自己动手浇水了。第二天,来来的大蒜也发芽了,来来拿着蒜宝宝不停地找好朋友说:“看看,我的蒜宝宝发芽了,我的蒜宝宝发芽了。”过几天,杰瑞的萝卜也发芽了,杰瑞高兴得手舞足蹈。
课间户外活动,孩子们喜欢带着自然角的“宝宝”去散步,孩子们会小心翼翼地一手提着自己的“宝宝”,一手扶着栏杆,慢慢地下楼梯,连平时走路最爱摔跤的小朋友都走得特别小心、特别稳。下了楼梯,孩子们边走边给自然角的宝宝介绍幼儿园的好风景,再找个有阳光的地方,让自己的“宝宝”晒一晒,接着便高高兴兴地去玩自己的游戏去了,游戏结束后,孩子们总会开心地把“宝宝”带回班。
每天午餐后,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带着自然角的“宝宝”散步的环节,孩子们特别期待这个活动,吃完饭,洗漱完毕,立即就来照顾自然角的“宝宝”了,主动浇水,带着自然角的“宝宝”散步,给自然角的“宝宝”讲讲走廊里的画,说说自己的开心事儿,还有告诉“宝宝”自己的小秘密等等。
北北在照顾自己的水葫芦时,指着边上的豆芽问我:“龙龙的豆芽宝宝没人照顾,我来给它浇浇水吧!龙龙为什么不来呀?”我说:“龙龙生病发烧了,谢谢你照顾也的豆芽宝宝哦!”“呵呵!”北北笑着,认真地照顾龙龙的豆芽宝宝,对着豆芽宝宝温柔地说着:“豆芽宝宝,龙龙的病明天就会好的,他就会来看你的,今天我来给你浇浇水吧。”
第 5 页 共 10 页 北北在照顾豆芽的同时,也学会了关心小伙伴。
周五离园的时候,孩子们都要回家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说:“我们要休息两天,这两天自然角的“宝宝”在这里多寂寞呀,也没人照顾它们,那该怎么办呀?”冉冉说:“我要把它带回家,在家照顾它。”于是,孩子们都说:“我也要把宝宝带回家,要好好爱它。”“我也要照顾好我的植物宝宝。”这样,一到周末,孩子们都会带着自己的“宝宝”回家,同时我们也引导家长去关注孩子对动植物的关爱,鼓励家长多倾听孩子的述说。
记得有一次,渐渐在快到家的路上,想到自己的金鱼宝宝忘带回家了,坚持要回园拿。奶奶说:“今天有事情,明天拿吧。”渐渐说:“不行,我的小金鱼会寂寞的,它会想我的,它也会饿的。”奶奶只好带着他来园拿小金鱼。
开心是我班分离焦虑最明显的孩子,自从他带着自己家的小仙人掌人园后,他的情绪就稳定多了,一来园就会主动地把仙人掌宝宝送到窗台上,老师们也会主动地与他和“宝宝”问好。开心很自然地回应老师,然后跟爸爸说再见,接着便开始在幼儿园度过愉快的一天。
由此看来,在创设托班自然角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特点,投放多变性、拟人化的材料,让幼儿始终感到自己是自然角中各种动植物的主人。通过自然角的创设,我进一步学会了关注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兴趣,注重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让每一位幼儿都成为活动的主人!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2
第 6 页 共 10 页 在我的印象中,蜗牛是怕水的,大班教材《乌龟与蜗牛》中,蜗牛不是依靠乌龟才顺利渡过了小河?但是今天聪聪带来的一只蜗牛,彻底改变了我的认识。
早晨,聪聪很神秘地让我看他的彩笔盒:“啊,是一只蜗牛!”随着我的一声呼叫,其他孩子立刻围到了聪聪跟前。“谁帮你捉的?”“蜗牛没有毒吗?你敢用手拿吗?”“快看,它遇到危险把身子缩到壳里了。”“它身上有黏糊糊的东西,我以前也捉过。”“它是好的,坏的?”孩子们的小脑瓜里还真是装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一连串的为什么脱口而出。我也随口说了一句:“哎呀,你们看,蜗牛身上可真脏,满身都是泥。”聪聪立刻接着说:“没事,我给它洗洗澡。”孩子们立刻来到盥洗室,放水给蜗牛洗开了澡。给蜗牛洗澡?那还不把蜗牛给淹死?我的脑中闪过一丝疑问,但我没有制止孩子们的行为,不管怎样的结果,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总会有价值。
孩子们很认真地洗着,我发现,蜗牛在水中慢慢地伸出头,一点儿也不怕水。我以前的认识错了吗?教材中的故事也错了吗?
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我立刻上网查找,找到了一个视频:把蜗牛放在水里,蜗牛把头和尾巴缩进壳里,它的身体就沉了下去;过一会儿,蜗牛伸展四肢,又浮了上来,一会儿,蜗牛慢慢靠近水盆边缘,慢慢地爬了上来。应该说,蜗牛确实不能算会游泳,可蜗牛,也并不怕水!
我让聪聪把蜗牛放到了大水池里,鼓励他们过一会儿再来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孩子们果然就有发现了:“老师,蜗牛虽然不会游
第 7 页 共 10 页 泳,但是它能浮在水面上,最后漂到水池边,从池壁上爬出来……”
呵呵,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试试,就能有新的发现。看来,我真的要多向孩子们学习,而不是光凭经验去判断。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3
自由活动时,我带着几个孩子到花坛边散步。孩子看看四周的花朵,听听悦耳的鸟鸣声,闻闻泥土的香味,好不惬意!突然,瑶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喊一声:“快来看哟,这是什么呀?”我过去一看,那小家伙驮着重重的壳,头顶一对触角。“哦,它就是蜗牛嘛!”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小蜗牛!原来是小蜗牛啊!”几个孩子都兴趣盎然地围了过来。另外一头.陆老师也带着几个小朋友散着步呢,发现了“蜗牛”,忙警告大家:“千万别去摸它,它是钉螺!”“它不是小蜗牛吗?”这下孩子们可有点摸不着头脑了。究竟是钉螺还是蜗牛呢?我赶忙仔细看:那个小生物虽然和蜗牛一样有壳,有触角,可它那如同甜筒般尖尖的壳我却忽略了……
回到教室,我仔细回想刚才的事情,脸上火辣辣的。由于自身科学知识匮乏和观察能力欠缺,竟差点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幼儿。“为什么自己没有好好想想蜗牛的形状呢?就算不知道它是哪种动物,也可以查清楚资料再告知幼儿,怎么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呢?”我真为自己的毛躁感到懊悔。
又过了几天,饭后散步时间,我们再一次来到小花坛。灵灵指着一条色彩鲜艳的虫子问我:“老师,它长得好奇怪啊,是什么虫子呀?”这一次,我跟孩子们一起,埋头观察了好久,最后说:“我以前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