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
- 格式:doc
- 大小:13.55 MB
- 文档页数:86
數字中國分類導航數字商品交易免費建站雲計算免費空間免費域名免費推廣創業大舞台當前位置: 首頁 > 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 print按此返回打印解說中國古代書籍裝訂形式(圖)| [<<][>>]裝訂(bookding)是書刊印刷的最後一道工序,書刊印刷在印刷完畢後,仍是半成品,隻有將這些半成品用各種不同的方法連接起來,再採用不同的裝幀方式,使書刊雜志加工成便於閱讀、便於保存的印刷品,才能成為書籍、畫冊等,供讀者閱讀。
我國書籍裝訂形式,自古至於有許多形式:1.簡和策簡和策是我國最早的讀物。
公元前,把文字寫在狹長的木片上,稱為木簡,寫在竹片上稱為竹簡,統稱為簡,如現今的“頁”。
把文字寫在較寬的竹莖,木板上,稱為牘。
將簡或牘用絲、草或籐編排串連起來,就成為一篇文章,稱為策,策的含意與現今的“冊”相似。
策便成為我國最早的書籍裝訂形式(圖1)。
圖1 早期裝訂──策2.卷軸裝以前寫在絲綢織物上的書,稱為縑帛或“帛書”,帛書上可以依文章的長短剪載下來。
卷成一卷,稱為卷裝,或把上下兩邊粘在木軸的表面,卷成一卷,就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圖面,稱為卷軸裝,收藏時卷起來,閱讀時可將掛線扣在牆上,軸拉著帛書攤平。
如文章很長,可以分成多卷,現在有的書籍稱“上卷”、“第一卷”等是由卷軸裝延伸出來的,卷軸裝具有我國民族獨特的藝術風格,如圖2。
圖2 卷軸裝3.經折裝卷軸裝幀的文章,在閱讀和加工,保存時不太方便,便產生了折本形式。
經折裝幀就是將一張長幅的書頁按一定的規格,向左右反復折疊成一個長方形的冊子,再在其前後兩面裱上硬紙板作為封面和封底,閱讀時隻要把它拉開。
就成為一本書的形式。
這種裝幀最初用於佛教經典,故叫經折裝(圖3)。
圖3-經折裝4.旋風裝旋風裝是由經折裝演變而來的,經折裝幀是前面一頁和最後一頁分開的,如果把經折裝的首頁與末頁粘連在一起,閱讀時翻開,遇風時中間的紙頁飛起,猶如旋風,保存時合攏,成為一本書(圖4)。
古籍线装书装订方法
古籍线装书的装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材料:需要准备纸张、线、针和竹签等工具。
2. 折古书页码:根据古籍的版面和排列顺序,按照指定的页码把书页折好。
3. 印口处理:把书页的印口用竹签抻开,使得每页之间有一定的缝隙。
4. 钤线:用糸线把书页钤在一起,采用“双线钤”或“单线钤”方法,使得书页紧密固定。
5. 翻边:钤书后把书脊两边的书页向外翻折,固定在书背部分。
6. 挑板:用竹签把书背挑弯,凸出来形成一条中心线。
7. 衬纸:把书背部分用纸板衬起来,使得书脊更加牢固。
8. 打磨和裱角:把书的外侧和角落打磨平整,裱上绸布或厚纸,美化并保护书籍。
9. 装帧:根据古籍的特点和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装帧方式,如粗活、单闩、双闩或封面等。
线装书装订方法
1、把打印好的小册子对折起来,一个对折叫做一台,一本书可以分为好多台,这里我把5张A4纸对折成一台,厚度比较合适,可以根据纸质的不同,尝试把不同张数的纸对折为一台。
2、把每台折页均匀的打上六个小孔,以方便穿针。
对了,还需要折叠两个“蝴蝶页”,也叫“衬页”。
我用的的厚一些的纸,比较结实,也都打好孔。
3、以蝴蝶页为最下面一台开始穿线。
像图示一样,留出一个绳套,装订下一台的时候,针线需要穿过这个绳套。
末尾要留出一段线绳。
4、像图示穿线一样,装订下一台。
5、把线绳拉紧,在末尾打结,这样两台折纸就装订紧了。
6、打结之后穿入第三台,像前面一样穿线,但是从孔里穿出后,要穿过下面两台之间的锁线处,在穿回孔里,像下图这样。
7、每台都装订好后,到末尾线绳穿出以后,穿过下面两台之间的锁线处,然后打结,再穿过下一台的锁线处,再打一次结,就可以了,如果书籍比较厚,可以以此类推,多打几次结。
8、装订好以后,先下图一样,涂抹白胶,沾上纱布,再沾上和纱布同样大小的衬纸。
9、等胶水干了以后,可以用壁纸刀,把书边裁切整齐。
如下图▼
10、接下来准备硬纸板和牛皮纸,准备制作硬书壳,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布料和皮革来制作书皮,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制作自己喜欢的风格,当然前提是比较结实、耐用。
11、涂上白胶,将书皮和硬纸板粘结实。
12把前后蝴蝶页跟书皮粘贴牢固,大功告成。
13、书的封面,是一个发挥想象力的地方,开动大脑,做出你最喜欢的风格吧。
用线装打孔的装订方式
线装打孔的装订方式是一种传统的书籍装订方法,主要使用在中国古代的书籍装订上。
以下是具体的步骤:
1. 首先,将纸张按照预定的大小和数量进行切割和整理。
2. 然后,将这些纸张叠放在一起,用夹子固定住。
3. 接下来,使用打孔工具在纸张的边缘均匀地打出一系列的孔。
这些孔的数量和位置取决于纸张的大小和厚度。
4. 然后,将这些打好孔的纸张放在一个特制的木质模板上,通过模板上的孔位来保证每一张纸的位置和方向都一致。
5. 接着,使用一根细长的线穿过每一页的孔,然后将线的两端打结,这样就将所有的纸张紧紧地绑定在一起了。
6. 最后,可以将这个线装书的封面和背面用硬纸板或者其他材料进行加固,以提高书籍的耐用性。
这种装订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而且可以自由地增减页面。
但是,它的缺点是书籍的耐用性较差,如果线断了,那么书籍就可能散架。
装订书的几种方法【线装本4】【线装本diy:1. 准备纸张,对折压平】【线装本diy:2. 剪三条长度相同的织带或布条(目的是加强纸本牢固度,可选) 5月29日补注:织带不用也可;书脊需要做成圆脊的话则保留织带。
】【线装本diy:3. 如图所示,在纸背上作记号(穿针装订用)注:书背左右两边还有两列记号,拍照拍早了。
】【线装本diy:4. 开始穿针装订,一帧一帧来】【线装本diy:5. 第一帧。
注:缝的时候,可以先按这一帧纸上的标记,用针把几个孔穿好,这样的话针从书页里边儿往外面缝时就方便。
】【线装本diy:6. 头两帧】【线装本diy:7. 如果只是按正常走针顺序装订,恐怕帧与帧之间过散,不够牢固,因此尝试往上一帧走针(只走一道,然后继续下回到本帧),使这一帧与上一帧相关联】【线装本diy:8. 往下一帧走针前,最好都先跟上一帧的线打个结,或者绕一下后再往下缝,目的同样是为了保持与上一帧的关联】【线装本diy:9. 前面是从右往左走针,当缝完一帧后,进到下一帧,就开始从左往右行针,这个顺序的针迹示范如图。
要注意:这时候返到上一帧去时,因为要求织带正面过一道线,故而这里的上一帧中间织带位置上要来回两遍走针,然后再绕回下一帧】原地址查看【线装本diy:10. 这样上下帧关联着缝完,线头打结(注:我用的是普通缝纫线,如追求牢固度,可选用钓鱼线或专门的装订线等)】【线装本diy:11. 初步装订后,内页一观】【线装本diy:12. 用白乳胶在书脊粘上纱布】【线装本diy:13. 粘上书签条补注:这一步和下一步之后,还需要往书脊上粘一条带子或纸条,忘记上图了。
】【线装本diy:14. 两头粘上保护带(纸本上面是我用的白胶,文具店有售。
最好买小罐装的白胶,用起来方便)注意:由于两头粘了东西,中间显得缺了一块,最后粘封面时会有影响,所以我觉得最好是用一整条保护带直接粘在书脊上,保持书脊的平整,最后的成品会比较美观。
线装书的装订方法线装,顾名思义是用线进行装订,是用线把书页连封面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边的装订形式。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
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
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
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
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古籍板式及术语二、结构特点传统的线装书的封面、封底和书籍内页的尺寸相同,传统的线装书是横着放的,书脊就是书的内页纸张所自然形成的厚度。
线装书不单“字大如钱”,不损目力,而且好翻阅,阅读时,摊开自然,张合自如,而且很牢固。
今天的一些古旧图书市场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线装书,书页已经发黄、残缺了,但是装订线还是很结实。
传统的线装书的装订程序是繁杂的,今天的线装书很多都根据设计的要求有所改良。
三、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线装书的形式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
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四、线装书的订联形式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1、四目骑线式;四孔、六孔的穿线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2、太和式;3、坚角四目式;3、龟甲式;4、唐本式;5、麻叶式;6、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四、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自己装订手工书步骤: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中式线装装订方式之前讲过的几种本子,总要几张纸对折在一起成为一组内页,如果想自己在家打印做一本书,排页码和正反页对应的问题就会让人十分烦恼。
但今天要说的中式线装就很适合自己做书,每一页都是独立的,逐张打印然后按顺序排进去就好啦。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嗯,其实之前讲的经折装也可以啊”,是啊,可是页数比较多的话,一页一页的粘起来毕竟不如这样直接订好来的方便嘛。
那我们开始吧。
材料:内页纸(55g蒙肯纸)、封皮纸(75g云龙纸)、线工具:美工刀、钢尺、牛骨折纸刀、铅笔、灰板、夹子(2个)、锥子、针1.先把要做成书的内容打印出来,单面打印即可,裁好。
封皮与单张内页同样大小,封皮裁两张。
我是裁成A5大小了,做出的本子大约是A6。
如果做空白的本子,省略打印就好啦。
2.将内页和封皮逐张对折,按顺序排好。
这次的特殊之处在于,折痕是位于书口的,而不是书脊。
3.书口(折痕一边)对齐,然后裁齐书脊、天头、地脚三边。
4.取最后一张内页画打孔的位置。
先距书脊1cm画线,线上距天头地脚各1.5cm做标记,剩余部分三等分后标记两点。
5.用两块灰板和夹子固定好全部内页,上面的灰板小一些,露出上一步中标记的位置,底部的灰板则要与标记处重叠,打孔时起到保护作用。
6.锥子与内页平面垂直,用力打孔,穿透所有内页即可。
打孔时可再垫一块灰板平衡夹子的厚度。
如果内页太厚难以穿透,可以借助锤子。
7.以第一页为标尺给封面打孔,最后一页为标尺给封底打孔。
封皮都是由外向内打孔。
8.打好孔的封皮和内页按顺序叠在一起,准备穿线。
线长有4倍本子高度就足够了。
如果用双股线的话,线长用7倍本子高度就可以。
9.下面是具体的走线过程。
先从3号孔由内向外穿过封皮,留足够长线头。
10.线在3号孔绕书脊一圈,线头收进本子内。
11.从同一侧穿进2号孔。
12.在2号孔绕书脊一圈。
13.再从同侧穿进1号孔,再绕书脊一圈。
14.绕天头一圈,再次穿过1号孔。
15.再从同侧穿入2号孔。
精美线装本(内附制作流程)线装又称古线装。
线装书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
到了明代才正式出现了线装本的册页书。
其中不少古旧线装书,非常珍贵。
烟中一线来时路。
极目送,归鸿去。
第四阳关云不度。
山胡新啭,子规言语,正在人愁处。
忧能损性休朝暮。
忆我当年醉诗句,渡水穿云心已许。
暮年光景,小轩南浦,同卷西山雨。
自制线装书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份陶冶情趣的好方法,现将步骤分享如下:1,古籍版式及术语2、排版3、裁纸关于纸张,以A4为例,当然线装本A3纸为最佳,四尺宣可裁12张(297×210mm),三尺宣可裁10张。
裁切成A4大小后,余料不要丢弃,留一点后面备用。
4,打印宣纸薄软,逐页打印。
若打印机卡纸,加一张普通复印纸衬底即可。
5,摺页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圆框标记以版框作为中缝折页标准线,称为“白口子折”,透光折叠使前后页版框重合,中缝压平。
另一种方式是以方框标记的鱼尾作为折页标准线,称为“黑日子折”,这个其实不是很好折,若做上下双鱼尾,比“白口子折”要快且方便。
6、折好的册页。
此时栏口必定是不齐整的,先用重物压平待裁。
7,齐栏手工书要做到齐栏比较麻烦。
按裁切标记用美工刀逐页裁好,比如我裁天头一边,裁好后以天头和中缝两边为准,可以撞齐达到齐栏,其它两边待钉线前用切纸刀切齐。
若无切纸刀,在步骤2中添加三边裁切标记,逐页裁好,达到齐栏并且三边切口为最后的成品书书口效果。
8、纸捻我见过的一些线装自制都没提到过这个步骤。
大约是因为纸捻隐藏的比较好,所以很多人不知道线装书中有纸捻。
纸捻是元代创新的助订方式,其实是挺关键的步骤,固定已齐栏的书页不移位,加强牢固度,便于之后的裁切和钉线。
穿入纸捻加入扉页后,夹好齐栏的书页,计算好最后裁切的位置以及钉线的孔位,在书脊和钉线孔之间,上下离书口三分之一处,垂直打两孔。
将裁纸所剩余料,揉搓成两个线状纸捻,自孔中穿过整个书脊压平纸捻。
将多余的部分剪去,捻端展开粘牢,重物压平9、粘面封面用瓷青纸、连史纸或厚点的蓝宣。
用线装订书的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用线装订书这个超有趣的事儿!
要想用线装订书,那可得一步步来。
先把书页整理整齐,这就像给士兵列队一样,得整整齐齐的。
然后在书脊上间隔合适的距离打孔,这就像给书脊安上小窗户。
接着,把线从第一个孔穿进去,从中间的孔穿出来,再从下一个孔穿进去,如此反复,就像在书脊上绣了一朵漂亮的线花。
哎呀呀,这里可得注意啦,孔别打歪了,线也别拉太紧或太松,不然书可就不漂亮啦!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不能忽视呀!就像盖房子得根基稳,装订书也得稳稳当当的。
打孔的时候小心别伤到手,拉线的时候也得悠着点,别把线弄断啦。
只要咱们小心操作,就一定能让书稳稳地装订好。
那用线装订书有啥好处呢?应用场景可多啦!比如你自己做了一本手工相册,用线装订多有意义呀!或者你想把一些珍贵的资料整理成册,线装订就能让它们更长久地保存。
它的优势可不少呢,比起订书钉,线装订更环保,而且更有质感,让人感觉特别温馨。
我就见过一个小伙伴,他把自己旅行的照片和故事用线装订成了一本小册子,哇塞,那效果简直太棒啦!每次翻开那本书,就好像又回到了那些美好的旅行时光。
所以呀,用线装订书真的是一件超棒的事情!它能让我们的书变得独一无二,充满故事和情感。
大家都快来试试吧!。
书籍装帧!用线“装一装”,DIY一本特立独行的书(附教
程)
科技时代给我们更多便利
也改变了阅读的习惯
但并未让我们遗忘纸本的美好
实体书册的封面设计装帧内文排版备受欢迎
“线装”是一个其结构牢固成为保存重要古籍的装订方法
线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麻叶式”,如同麻叶般的走线方式
“龟甲式”,走线方式如龟甲纹样般
日式“大和缀”
收藏孔洞的“和式缀”
科普特式线装,属于无缀绳可以平躺展开
技术上至今还无法完全靠机器完成
在书籍风貌上能够彻底展现手工温度
法式线装,显眼的交织成为法式线装的特色可以明显感受到缝线的魅力
加上裱褙布面重叠交错
让线与书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华丽
在书背外错落的出现也成为画面设计的一部分
利用线装作为表现的创作
挑战织法色彩与布面材质交错应用
教程
剪三条长度相同的织带
开始穿针装订,一帧一帧来
这样上下帧关联着缝完
用白乳胶在书脊粘上纱布
两头粘上保护带
用重物压实兼塑形,准备封面
千万不要以为这样就结束了人类的创造力永远无限
尤其对于手工爱好者而言
刺绣能够在书本中使用
还能用在书本的缝制
借用不同颜色的,打造成与书本相类似色系还能借机绣上暗藏的标语
想起了小时候妈妈用针线为
被我已经翻得稀烂的书本而缝起来的背影
密密缝起来的书边从美观和牢固度上即使连机器也比不上
细节控的你,内心一定舒服极了吧。
线装: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
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
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
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
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一、线装书的形式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
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
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
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
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
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
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自己装订手工书,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及古代线装书装订方法图示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 2014-11-17 / 卡路里/ 20344℃猜你喜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线装是书籍装订的一种技术。
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演进的最后形式,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
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
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
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
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
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自己装订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书步骤线装书装订方法图解古代线装书装订方式一、线装书的形式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
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起来。
线装书的订联形式有很多种,即:a四目骑线式;b太和式;c坚角四目式;d龟甲式;e唐本式;f麻叶式;g四目式。
唐本式和四目式订联方法基本相同,坚角四目式是在四目式的基础上对书角加固的一种改革形式,以上三种都是常用的订联形式。
二、线装书加工工艺线装书加工工艺分为线装书加工和书函加工两部分。
线装书加工工艺流程如下: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
理料。
即将印刷页一张一张地揭开、挑选、分类,再逐张按栏脚和图框将其撞理整齐,这种操作叫“捐书”。
页张理齐后,用单面切纸机把书页裁切成所需的大小。
折页。
线装书折页是以中缝前日为标准,将单面印的书页的白面向里,图文朝外对折,折缝就是前口,一般书页折缝处印有“鱼尾”标记,作为中缝折叠标记,称为“黑日子折”,把版框作为中缝折页的标准线的,称为“白口子折”。
折页后书帖栏线整齐,鱼尾栏宽度一致,折缝压实无卷帖。
配页。
线装书的配页操作与平装书的配页基本相同,线装书页薄,纸质软,除用一般平订的拣配方法外,还常用撒配。
撒配时,按页码顺序将同一页码的书帖排列成梯形后,将其叠放在一起,然后从一头抽出书帖,就是一本配好的书册。
配好后的书册版面排列整齐,无错帖、无卷帖,撞理整齐。
齐栏。
将理齐后的书页散开成扇形状,并逐张将书页前口折缝上的鱼尾栏整齐的操作称为齐栏。
齐栏前应先将书帖前四折边刮平服整齐,防止齐栏时书页拱翘。
齐栏后的书册,栏线垂直、不乱栏、顺序正确。
打眼穿纸针。
配页齐栏后的书册,经理齐检查无误后,进行打眼穿纸钉,以保证书页不移动,并栏线整齐。
纸针眼打两个,上下位置在书册长各1/3处,距书脊6~9mm。
打眼垂直、无扎裂、扎豁书册,针眼直径以能入针穿线为准。
纸打用料与所订书册纸质相同,并用竖纹。
纸针要挺括、牢固、直径与针眼相符合。
切书。
将粘好封面、封底、配好页的整套书册沿口子闯齐、放到三面切书机的切书台上,对准上下规矩线切书。
切好的书册应刀口光滑、平整美观,压书的力量应适当,以免裁切后本册表面出现压痕。
包角。
为保护书角,使其不散。
不折、坚固耐用,在穿线前将书背上下两角用缤或绢包住称为包角。
包角的位置在书册最上和最下第一针眼处,并与线痕、切口呈垂直状。
包角用料为细软织品,用适当粘剂,折角整齐,包角平整牢固、自然干燥。
复口。
将封面三边(或前口一边)的勒口与衬页粘接,将勒口盖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固性,保持外观的整齐。
穿线订书。
线针眼一般为四个,上下位置根据订缝形式定,与书脊距离为13~18mm。
用线为60或42支纱6股蜡光白线或相同规格的丝、麻线穿过眼孔,将书页订牢。
穿线用双线,依不同的穿线方法,入线要正确,拉线紧度适当。
书册穿线后平整牢固,双股线并列排齐,无扭线、交叉、重叠、分离线,线结不外露贴签条。
在封面上贴书名签,签条的位置对书籍的造型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是粘在封面的左上角,离天头和前口各约8~12mm。
印书根。
线装书通常是平放在书架上,为了便于查找,还要在地脚的右边印上书名和卷次。
线装书订线方法图示一、四眼订线法1.1穿线方式图1、穿线方式(一)图2、订线方式(二)1.2穿线方向图4、穿线方向(3-2)图5、穿线方向(3-3)二、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图6、六针眼订法和八针眼订法图书缀订的方式与步骤作者:杨时荣(台湾)摘要:在图书修复装订的过程中,配合选用正确的缀订方式,是足以影响图书往后延长保存年限的重要因素。
本文内容便是以图书各种缀订方式作为论述范畴,并以文字、图片相辅说明,使复杂的图书缀订走线更能简明呈现而让人了然易懂,对图书典藏者及爱书人在处理图书装订及维謢工作上而言,是有正面效益的。
关键词:图书维护;图书装订;图书保存;图书修复;图书缀订;科普特装订一、前言图书文献以绳线缀订防止散落,其法起源甚早,在中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文字尚未发明前,人类以实物来表达思想之时期,云南地区便有景颇族人,会将情人所熟悉之各种树叶,以花线捆扎包成一束防止散落,送给对方以表达爱慕之意,并作为定情信物。
继实物表达时期后,人类又发现可利用代表实物之图画来传达思想,日久之后,图画乃逐渐蜕变简化,而成固定形式之图案符号,是人类最原始之象形文字。
有了文字就必须要有书写材料,在殷商时,人们是以龟甲兽骨作为书写材料。
「甲骨文」又名「契文」,是殷代一种档案文书,在龟尾右下方,常可发现刻有「册六」、「纶六」、「丝六」等字样,此字样乃龟版编号,其作用在排列有序,龟甲中央有孔,以韦编贯穿其间,可防龟甲散乱,此与后代册叶以线缀订亦有同功之妙。
至春秋战国时代,竹木简盛行,当时人著书立言,多以此为书写材料,每当一篇写毕,便用丝、麻、皮质料之绳,将「简」缀编成一长幅,图书基本形制因而产生。
到隋唐时,因纸张发明,进而影响中国图书装帧形式之演变,此时卷轴、叶子兴起,取代竹木简,惟仍难脱绳线缀编之窠臼,陈祚龙《敦煌学要钥》中,便以近代由敦煌石室中,所发掘之唐代诸多实物,考证当时图书装帧形式云:「如为卷子则于其上加一丝绵细带(成五彩细带),以便捆合;如为册子则多以线订合(以线由叶子中间缀订各叶成册)」。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也记载:「作书册粘叶为上,久脱烂茍不逸去,寻其次第足可抄录。
屡得逸书,以此获全。
若缝缋,岁久断绝,即难次序。
初得董氏《繁露》数册,错乱颠倒。
伏读岁余,寻绎缀次,方稍完复,乃缝缋之弊也。
」。
按「缝缋」之意,所指是以针线连续缀订书背。
在敦煌遗书中,所呈现之缝线方式,一般有三种,一为书叶较厚,对折后折缝沾粘集在一起作书背,后因沾粘处脱落,再用麻线缝住,此种缝法随意性很大,没有规律,有仅缝一点,也有缝上下两端,还有整个书背用线缀订,在中国大陆、英国、法国国家图书馆所搜藏之敦煌遗书中都有发现,此可说是线装书籍的雏形;二为书叶较薄,对折后折缝集在一起作书口,加上封面纸,与书口相对一侧,打三眼订线,其特征除三眼外与明清之线装书没有多大区别,可说已完全具备线装书的特征;三为书叶较厚,几张集在一起,对折成一帖,数帖集中在一起,以折缝处作书背,用麻线反复穿联缀订,若依《墨庄漫录》所记载「岁久断绝,即难次序」而言,以上装帧形式应就是「缝缋装」。
缝缋装在中国古代唐朝时期,虽然只是短暂的流行,但是随中外文化相互交流,中国书籍缝缋方式,很可能便是藉由此传到日本、中亚和欧洲,而彼此影响书籍的装订方式,例如:日本的「和式缀订」,及西方书籍的「锁线缀订」,都还能找到早期中国缝缋装和埃及科普特装订的部份影子。
宋代时,由于卷轴装的舒展不便,而缝缋装订又与当时书籍印刷方式无法配合,缝缋装订乃逐渐失传,粘叶方式之蝴蝶装因而盛行。
直到明代,以线缀订方式复又盛行,但与订背方式的缝缋装并不相同,自明万历之后,迄至清末三四百年间「线装本」,完全取代中国图书装帧形式。
科普特装订﹙CopticBinding﹚是欧洲早期的一种图书装订方式,其在公元第二或第三世纪时,系由住在埃及早期的基督徒科普特人,利用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地毯的技术及缝针,所创造出的一种缀订技术,早期应用于纸草纸文献的装订;接着羊皮纸的广泛利用,取代了纸草纸后,科普特装订仍然接续被使用,直到今天纸张主导了印刷的年代,这个装订方式仍在世界各地被人们所使用(注1)。
至于改良后的西洋订背式锁线装订﹙虽类似但不同于科普特装订型式,可能受缝缋装影响之缀订型式﹚,于明代时,便已进入中国,当时利马窦、金尼阁等从欧洲带来用皮面装订的西洋印本,纸白如蚕,两面印刷,有的还烫金带铜钩,盖有教皇纹章,士大夫如顾起元、李日华等见之后,诧为惊奇,但是对中国书的装订,并没有产生丝毫影响(注2)。
至清末鸦片战争前后,西洋石印、铅印输入中国,书籍报刊风起云涌,在社会上引起剧烈变化,西洋式的锁线装订才渐被采用(注3)。
以下便就中西式书籍,在缀订走线之种类与方式上,进行研究说明。
二、唐代缝缋装的基本走线方式缝缋装是在每帖书叶折缝处连缀,为阶梯式缝法。
若以四帖四眼为例,首先由第一帖折缝内部第一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一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中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二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中穿出,再穿入第四帖第三眼中,有如上阶梯;然后再由第四帖第四眼穿出,再穿入第三帖第四眼中,再由第三帖第三眼穿出,再穿入第二帖第三眼中,再由第二帖第二眼穿出,再穿入第一帖第二眼中,有如下阶梯,如此反复上下阶梯式缝法,直到两条线头相遇打结。
详见图示。
图一:缝缋装缀订方式﹙一﹚图二:缝缋装结线方式﹙一﹚图三:缝缋装实物﹙一﹚图三:缝缋装实物﹙一﹚图四:缝缋装实物﹙二﹚图五:缝缋装实物﹙三﹚三、中式线装的基本走线方式中国线装形式,是经长时间发展改进而流行,可谓是古本图书装订中最进步、实用及美观,依其缀订方式,又可分为以下数种:1、宋本式缀订法又称「四针眼法」、「四目缀订法」,是一种较简单且普遍的装订形式。
其四眼位置之确定,是先以书本尺寸来考虑「天地角」之距离,待天地两角针眼位置确定后,再将中段部分,以两针眼分三等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