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16.15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摘要:《金属工艺学》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教育改革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落后,教学内容单一化,且实践环节较为粗放,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课程教学要求。为了提升《金属工艺学》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金属工艺学;创新;讨论式

1金属工艺学教学现状分析

《金属工艺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及实践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广泛性、实践性及关联性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必须对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学习难度大。由于课程教学的内容较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及加工方法,还需要对零部件相关的概念、工艺性及加工原理进行学习,教会学生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由于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且较为繁杂,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增加。第二,各章节之间缺乏关联性。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以金属加工教学为主,其他部分教学建立在此基础上,且不同的章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各教学内容又是相互独立的[1]。学生在实际的学

习过程中,由于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能力不系统,要求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理清教学思路,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的串联,对于学生难度较大。第三,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对课程基础知识及课程实践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一部分课程内容需要在课堂上来完成,另外一部分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需要进入到车间及工厂等实训基地中完成。如何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运用到实际课程教学中,成为课程学习中的难点内容。第四,课程教学时间与内容的适应性。当前,国家的教育体制正处于改革阶段,《金属工艺学》课程面临着教学课时量减少的现状,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参与课程实践。但是在该种情况下,课程内容却未减少。高职未能做好课程统筹工作,并且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导致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成为当前课程教学实践中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2]。

2创新金属工艺学教学方法的对策

2.1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开展教学

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应结合课程实际学习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专业课程技能及相关知识点的有效了解和运用。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现状。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均为初中毕业生,自身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理化知识,在学习《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基本原理、

实验分析及得出结论方面,理论教学难度会大大下降。但是由于学生对工厂的运作模式了解不清,在实践学习上难度较大。首先,教师应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针对课堂中的重难点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进行问题分析时,教师应起到引导者作用,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根据学生的问题分析结果,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课堂问题更具形象性及生动性。通过对教学实践进行分析可知,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应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及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其次,将综合实验系统教学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金属工艺学》课程中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金属组织分析、硬度测试、力学性能测试及热处理等内容,以上实验的实施及开展需要在相关课程章节实施后进行,应保证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升各章节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参与该种实验,学生会出现难以有效理解金属成分、对热处理工艺了解不清及组织结构掌握不合理情况。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合理的实验题目,对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予以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强化学生对各章节相关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金属工艺学》课程讲解时,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材料拉伸试验时,列举了橡皮弯曲、弹簧拉伸等实例,教师应加大对物理学相关知识点的

运用,来帮助学生对材料塑性及强度等性能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及质量[3]。

2.2围绕课程中心,与其他学科建立紧密的联系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以金属加工方法及金属材料的介绍为主要内容,由于该项内容的历史较为悠久,且教学内容复杂,课程中不仅包含较多的抽象理论,又包含较多的实用性技术专业知识。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课程中心,与其他学科建立紧密的联系,例如,将电工、数理化、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原理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来,运用其他课程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对本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金属结构域结晶课程教学中,应与初中阶段化学课程中的原子结构课程内容建立紧密的联系,通过液体结晶将金工中的金属固体结晶引导出来。采用该种教学方法,摆脱了学生单一的课程学习方法,保证知识的整体性,确保各门课程之间能够实现相互渗透,彼此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强化学生对各课程技能的充分掌握[4]。再如,在汽车维修及汽车驾驶教学中,会涉及到大量的金属材料制造工艺、成本、节能、驾驶操作、安全方面的知识,是金属工艺学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涉及到的课程教学内容较多,且课程之间的联系较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造成了较大的限制,并且学生在毕

业后,也会出现对生产实践不适应情况,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金属工艺学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采用多学科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点理解能力及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2.3开展讨论式教学,为师生沟通提供渠道

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若教师仅是在讲台上一味的向学生讲解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好,很容易出现开小差情况,并且在课堂中还会出现瞌睡,进而影响课程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转变自身的角色,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自身作为课堂的客体,为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提供指导,以便能够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互动及讨论中来,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教师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以便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将讨论式教学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来,该项教学方法的实施及应用需建立在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并为学生设立教学主题,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师生互动采用小组讨论及案例分析的形式,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例如,讲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启发学生联想到电磁灶的应用,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这一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X射线照射人体到X射线照射金属内部组织的深层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