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知识及安全预防措施

  • 格式:docx
  • 大小:41.78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辐射知识和安全预防措施

●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

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减少放射性

污染,可穿雨衣、戴墨镜、洗淋浴 3月11日发生的日本9

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截至昨天下午,当地有190名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最高时辐射达到1015微西

弗/小时。根据日本政府目前披露的信息,只是有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

核辐射,未造成对人体的急性放射性伤害。广东放射医学

专家表示,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

要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并及时淋浴,清除核

污染。医学指导/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

华主任医师特别提醒 --内外兼防

核辐射防护原则 --内外兼防杨宇华强调,发

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

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一、体外照射的

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

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

或降低照射强度。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避开

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

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

射性碘,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

慎用。远离核辐射详细操作指南: 1.进入空

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2.

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

性污染。 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

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

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

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核能外泄:内外照射可伤人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主要

发生在核电站,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剂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造成生物伤亡。广东

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华主任医师指出,核泄漏发生后,

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

起内辐射,而γ(伽马)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

外照射伤害。福岛核电站泄漏后,周边测得的辐射量昨天

已降至100微西弗/小时以下,不到致死或者严重致病的当量剂量。

“人不可能乖乖地一直待在原地接受辐射。”杨宇华指出,由于地震

发生后,当地政府已迅速组织撤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害程度。急性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短时

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

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

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

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其中,核辐射引起

的全身外辐射损伤主要发生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

症状有所缓解。严重的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经

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而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

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

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不过,外照射多见于核电站

工作人员。体内污染引起的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除非摄入量很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国外发生的

核辐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现为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

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也越大。 4000毫西弗/次辐

射可致死“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

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

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

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对日常

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

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

对人体无影响。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核燃料中的有效成分是

铀-235,铀-235同样也是原子弹中的核炸药,那么核电站会不会像原

子弹那样爆炸呢?专家指出,绝没有这种可能性!这是因为,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约为3%,而核炸药中的铀-235含量高达90%以上。核燃料引不起核爆炸,正像啤酒和白酒都含有酒精,白酒因

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则因酒精含量低不能点燃一样。

1、什么是放射性

1896年贝克勒尔在研究轴矿的荧光现象时发现轴盐矿发射出类似

X射线的穿透性辐射。两年之后,法国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先后发现了另

外两种可以从矿井中发射光线的新元素--钋和镭。居里夫人称这种能

自发释出射线的性质为放射性。

2、什么样的核辐射?

辐射分为两类。一类是电离辐射,这是指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X和中子等射线。这些射线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使物质电离(即原子或分子获得或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根据粒子的带电状态,

电离辐射可分为带电粒子辐射(如α、β、粒子)和不带电粒子辐射(如中子、X和γ射线)。另一类是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声辐射、热辐射和低能电磁辐射。

3、α、β、γ、中子和X射线的特征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