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智慧园林大背景下的公园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智慧园林成为公园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的新趋势,为提高管理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园林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将探讨基于智慧园林大背景下的公园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分析其意义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一、智慧园林的意义和作用1. 提高管理效率由于传统的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工作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智慧园林的出现,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传感器设备,可以对园林绿化和养护管理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从而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园林绿化与养护管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 保护生态环境在过去的绿化养护工作中,由于管理不当或者缺乏监测手段,问题往往被忽视或者发现较晚,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而智慧园林的出现,可以通过对环境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快速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理,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 提升园林品质通过智慧园林技术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园林环境品质的需求,从而提升园林的景观价值和功能性。
在绿化设计方面,可以通过智能技术的辅助,更科学、更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和搭配,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在养护管理方面,可以通过智能设备进行精准化养护,保证园林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二、智慧园林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当前,我国各地智慧园林建设与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智慧园林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北京市通过在园林绿化管理中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智慧园林管理平台的建设,有效提高了园林绿化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上海市建设了园林绿化行业信息化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自动灌溉、智能垃圾分类、园林绿化设施的智能监控等功能。
广州市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环境数据进行分析,实现了对园林绿化环境的智能监测和预警。
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推动智慧园林的发展。
园林绿化建设是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城市生态建设中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花卉作为观赏性极佳的植物,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提高园林绿化效果的作用。
因此,花卉栽植和养护管理已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花卉栽植和养护管理展开深入分析,总结更有效的栽植技术与养护管理措施,可充分发挥花卉的效用,增强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
1常见的花卉栽植方式1.1花丛花群栽植花丛花群是城市道路两边常见的绿化花卉栽培形式,其主要依靠花丛、花群组成的图案提升绿化景观的观赏价值,而非通过凸显单株花卉的观赏价值。
因此,花丛花群栽培形式下,人们在绿化景观建设过程中,更注重花卉的成群生长,以及花卉所组成图案的视觉效果,由此使绿化景观更加简洁、大方。
此外,应选择花蕾较为繁盛、花茎不易弯曲的花卉品种,使其在开花时能够更好地组建花卉景观。
值得注意的是,此项栽植技术操作需使用大量的花卉,因此选种时需重点关注单株花卉的价格,保证栽植技术操作的经济性。
1.2花坛花卉栽植花坛花卉栽植技术是指需要砌筑、搭建花坛作为栽培空间的花卉栽植技术,此栽植技术在目前城市内园林绿化建设较常见,通常用于广场、公园等城市区域的园林绿化。
花坛这一栽培空间属于人造空间,其使用地点选择较为灵活,且支持人们通过调整花坛的形状、大小或外立面材质、颜色,使整体花卉绿化景观与周围建筑、绿化环境更加适配,增强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性。
为充分发挥此项花卉栽植技术的优势,需根据周围的环境设计花坛,使花坛花卉景观的轮廓造型与环境之间保持和谐的状态,提高技术应用效果。
考虑到大部分城市建筑都是规则的几何形状,在花坛设计中也应尽量使花坛的形状规则,而且最好对称、整齐地设计花坛轮廓,使花卉造景效果更佳。
1.3花台花卉栽植花台花卉栽植技术与花坛花卉栽植技术相似,也是通过人造花卉栽培空间实现花卉栽培的栽植技术。
但相较于花坛花卉栽培,花台花卉栽培的规模更小、整体效果更加精致,因此此项花卉栽植技术多用于空间较小的园林绿化中,如庭院景观、阳台景观等。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及管理措施1.种植选择:在进行园林绿化时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包括土壤、气候、光照等因素。
同时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和使用功能,确保植物能够生长健壮且满足景观设计需要。
2.植物养护:定期进行植物的修剪、摘花、除草等养护工作,保持植物的生长状态良好。
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合理管理其根系、茎叶以及生长点。
3.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植物是否有病虫害发生,对发现的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
选择合适的药剂和方法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安全性。
4.喷灌施肥:定期进行植物的喷灌施肥工作,确保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供应。
根据植物的需求和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用量进行施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5.土壤管理:定期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酸碱度,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合理利用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增加土壤养分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的生长环境。
6.环境保洁:定期清理园林绿化区域的落叶、杂草等杂物,保持景区的整洁和美观。
清理垃圾桶、公共设施等,并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确保游客的正常使用。
7.绿化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修绿化设施,如喷泉、人工湖、雕塑等,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观赏效果。
定期修剪修整,清洗灯具和喷头,确保设施的亮丽和耐久。
8.病害监测:建立园林绿化的病害监测系统,定期对绿化植物进行病虫害的检测和调查,掌握病害的发生趋势和分布情况。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防范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1.制定养护计划:根据园林绿化的规模和植物的特点,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明确养护任务和工作要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人员。
2.建立台账:建立植物台账、病虫害台账、养护工作记录等,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养护措施,方便查阅和总结经验。
3.培训人员:对园林绿化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养护技能和管理水平。
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和培训班,及时了解养护新技术和方法。
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探析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绿化效果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对于保证绿化的质量和永续性发展非常重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对于保证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效益至关重要。
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必要性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园林绿化健康发展和长期生存的前提条件。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面积逐渐扩大,形成了林木繁茂、花团锦簇的美好景象。
但是,城市园林绿化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绿化品种单一、植株缺乏保护、病虫害频发等,这些问题对园林绿化的资产价值和观赏价值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开展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活动,对于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的健康成长,提高园林绿化的观赏效果和品质,保护和维护环境生态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具有重要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原则包括:1、综合施策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应采取综合施策,对绿化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环境、气候、土壤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贯彻“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
2、调查研究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应首先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环境和气候特点,详细掌握绿地植物物种和数量、生长状况、生态环境、病虫害情况等信息,为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3、个性化养护园林绿化养护应根据不同绿化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态环境,采用个性化的养护方法,细致入微地对绿化植物进行营养管理、修剪、病虫害预防和管理等。
4、工程化管理园林绿化养护应采用科学管理方法,建立养护工程化管理模式,如养护巡查、养护记录等,对绿化植物进行全面养护管理,确保养护效果的持久和稳定。
5、科学技术养护园林绿化养护应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生态营养管理技术、环保药剂等,对绿化植物进行科学养护,提高养护效果。
实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需要遵循规范化、科学化、效益化的原则,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1、养护前的准备工作养护前应对绿化环境、气候、土壤等方面逐项检查,记录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生长情况,对植物的生长环境作出必要的调整,如增加或减少土壤含水量等。
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探讨与措施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的标准。
本文将探讨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措施,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的效果。
园林绿化工程具有很高的投资额和复杂性,因此需要进行养护监理工作,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不仅仅是对植物的养护,还包括对园林设施和周边环境的监督和管理。
只有通过养护监理工作,才能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监理制度:制定园林绿化养护的监理细则和标准,明确监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监理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全面监督和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工作。
2. 加强人员培训:对参与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植物养护、设施维修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 定期巡查和检测:定期组织对园林绿化工程进行巡查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巡查和检测工作应包括对植物生长情况、设施的完好性和环境的卫生状况等方面的检查。
4. 建立信息系统:建立园林绿化养护监理的信息系统,实时收集和记录园林绿化工程的养护情况。
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5. 强化合同管理:对参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承包商和监理单位进行合同管理,确保他们履行好合同中的义务。
合同中应明确工程的质量标准和养护要求,以及相关的监理要求和责任。
6. 加强沟通和协调:养护监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协作和配合。
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和执行养护监理工作的计划和措施。
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对于确保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监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巡查和检测、建立信息系统、强化合同管理和加强沟通和协调等措施,可以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监理工作的效果。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为人们提供优美宜人的环境。
探讨园林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园林养护管理是指对园林植物、景观设施进行保养和维护的管理工作。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的不断扩大和更新,园林养护管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园林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人员素质不高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一部分人员对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和管理缺乏经验和知识,导致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景观设施的维护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园林绿化的整体美观。
2. 设施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景观设施存在老化和损坏的情况。
比如园林假山、喷泉、雕塑等景观设施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出现了破损、褪色等现象,影响了园林景观的整体品质。
3. 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地方在园林养护管理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导致园林植物的种植布局不合理,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不足以满足植物的正常生长,导致园林植物频繁出现病虫害,严重影响了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
4. 缺乏专业设备园林养护管理中缺乏一些专业的植物护理设备,如高空修剪机、病虫害喷雾机等,导致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难以达到专业化水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人员培训园林养护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可以组织园林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景观设施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课程,提高园林养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2. 加强设施更新对于存在老化和损坏的园林景观设施,应及时进行整修和更新。
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园林景观设施的抗风耐候性和美观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3. 加强科学规划在园林绿化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应加强对园林植物的科学布局和植物选择,使其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品质。
5. 加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园林养护管理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园林养护管理的台账和档案,定期对园林绿化进行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园林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语园林养护管理是城市园林绿化中不可忽视的环节,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设施更新、科学规划、设备配备和监督管理,可以有效解决园林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品质,营造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的要点及养护管理措施郭春玲L i n y e y u a n y i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体量和建设规模显著扩大,为了更好的美化城市环境,大量园林绿化工程被建造。
园林绿化工程的建造能够起到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但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建设完成之后缺乏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有效养护和管理,使得林木种苗的成活率低下,诱发各种病虫害,严重影响到园林绿化的效果和建设的成功率。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和养护管理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提升园林绿化成功率有一定帮助。
一、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要点1、科学施肥林木种苗的养料和水分吸收都是依靠根部来实现的,所以做到科学施肥工作才能够确保林木种苗有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
在施肥过程中,应该结合林木的种类不同,生长发育不同,做到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应该将肥料充分的撒施到植物的根部,使植物的根部能够更好地吸取土壤当中的养分。
而针对某些根系相对较小,根系较浅的植物,应该适当增加施肥的范围,增加施肥深度。
秋季基肥事务过程中要确保所选择的有机肥腐熟发酵达到相应的标准,否则很容易引发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有机肥施肥主要以环状沟施肥为主,通过在树冠投影下开挖一个宽30cm 深40cm 的施肥沟,将有机肥和土壤混合均匀之后,均匀的施入到施肥沟当中回填土壤,保证土壤有源源不断的养分供给,满足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
在苗木进入生长发育关键阶段,尤其是进入6月到8月份之后,应该做好追肥工作,追肥主要以速效化肥为主。
结合苗木的生长情况,确定最佳的追肥量,然后将化肥撒播到树木的根部,或者进行沟施,施肥结束之后灌溉一次透水,提高肥效。
2、科学灌溉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环境所获得的水分并不能够满足机体的生长发育需求,需要人工灌溉,充分满足植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水分要求。
灌溉养护应该与植物的生长相适应,部分园林树木能够从土壤当中获取充足的植物,因此在干旱阶段只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补水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探讨
摘要:针对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几个问题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
主要包括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内涵以及目前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园林
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措施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城市
化进程加速和城市绿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园林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在城市园林建
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绿化养护的重要性,使园林绿化在
城市中能够更好的演绎,城市绿化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切实做好绿化养护工作
1、园林绿化的作用
1.1、改善生态环境
(1)改善城镇气候,维持空气碳氧平衡
空气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至关重要,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0.05%时,人
们呼吸就感到不适,达到0.2%,就会感到头晕耳鸣,心悸,血压升高。由于人
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幅上升,但绿色植物有其独特的功能,
即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排放氧气,调整空气碳氧平衡,改善地区空气质
量问题。
(2)吸附烟尘,滞缓风速,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因为植物的表面有绒毛,有的还可以分泌粘液,
能够拦截和过滤悬浮在空气中的烟尘,有的甚至还可以吸收分散有害气体,进一
步净化了空气。另外植物的树干,树枝和树叶,可以阻碍气流前进,滞缓风速,
避免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这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
用。
(3)减弱噪声植物可以用来厚厚的树冠和树枝来散射声音,而且植物的叶
与枝条轻而柔软,能吸收声波,有效地降低和减少现代城市中产生的噪声,如建
设工地施工、汽车鸣笛等。噪音能使人产生头晕,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
疾病,绿色植物则可以大大减少噪音污染。
(4)改善微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滕作用,可以降低城市温度,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绿色
植物具有很好的吸热作用。可消耗掉太阳辐射能量的60%~70%,因而可以降低
城市温度,另外植物可通过叶片蒸发大量水分,提高城市空气湿度。
1.2、改善社会环境
(1)打造城市形象
在城市建设中,景观设计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建设
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起着画龙点睛作用。另外城市景观
还可以柔化的城市建筑群僵硬轮廓,来丰富的城市环境空间的变化,从而深化建
筑环境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对环境的美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2)丰富人民生活,陶冶情操的作用
环境改变生活,合理的园林绿化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也可以满足大家的
生活需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而
且可以丰富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园林绿化建设的主题公园、文化广场成为人们
业余时间休闲娱乐的场所,引领人们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起到陶冶情操的
作用。城市园林绿化构成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主体。城市园林绿化是生物多样性的
主要载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适宜工作和居住的环境,为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提供了保障。园林绿化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不断
提高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没有城市的绿化就没有我们舒适的生活。
2、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环保绿化意识问题
不少人缺少必要的环保意识,参与园林绿化建设与保护的意识也很薄弱,对
园林绿化地带的环境管理规定往往视而不见,经常会见到随意践踏草坪、折花掰
枝等现象。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到园林的建设。
2.2 管理科学性问题
许多城市在园林的建设上,只注重形势,看重的是园林绿化工程的实施,却
忽略了园林建设后的管理工作,导致园林绿化无人看管,养护也不到位,因而造
成植物的枯黄和死亡。在养护方面,养护人员的养护技术含量很低,对新品种养
护也不科学。使部分园林绿化不能充分地发挥出自身的特点,达不到应有的绿化
效果。
2.3 设计创意问题
园林绿化除了简单的种树植草以外,还体现的是当地城市的文化特色,也是
当地城市景观的一处象征。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缺乏新意,许多园
林设计大都是广场草坪一片,喷泉泛滥;花园中远处一座亭;住宅小区楼前绿树
一片等等。设计者们往往按部就班不见新意。虽达到了绿化环境的作用,但千篇
一律,难以体现园林绿化的艺术性,使人感觉单调乏味。
2.4 种植合理性问题
土壤条件的良好是栽培好植物的主要关键,但理想的天然土壤很少,因此在
种植时应对土壤的养分和成分进行改良。部分园林绿化设计的工作人员对植物学
的知识了解甚少,知识注重设计规划,忽略了植物的生长特点。落叶树种和常绿
树种种植不合理。树木的种植密度高,导致植物成长中根连根,枝交枝,影响了
植物的生长空间;植物搭配不科学,春夏翠绿一片,秋冬便是满园枯败。季节性
植物搭配种植也不明显,绿化形式过于简单。
3.园林绿化养护的对策
3.1 加强养护工作的认识
在园林的绿化建设中,如果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就不能
得到充分的体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就不能得到体现,园林建
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实施良好的养护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绿
化效果。其生态、减灾等功能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很好的养护可以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参与支持园林绿化事业的热情,从而促进园林绿化建
设的发展。
3.2 园林规划设计与绿化施工
在园林建设中,园林规划设计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季候情况、植物生长条件,
不可盲目照抄其它园林设计实例,绿化改造中尽量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合理利
用自然条件,实现绿化形式多样化,营造符合植物生态的园林景观。为了达到设
计者的预想效果,实现园林规划设计意图,园林设计者要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和施
工人员充分交沟通。同时施工人员也应积极思考,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严
格按施工图进行绿化施工,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园林。
3.3 促进养护管理
要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理想达到效果,重视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因为体现
园林绿化的主体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有生命的植物则需要浇水、施肥和养护管理。
只有在全程中注重养护和管理工作,园林植物造景效果才能得以实现。这也使园
林绿化工程的建造成本能够降低,有限的植物材料资源也能充分得到利用。所以
园林绿化养护显得更加重要,只有精心养护,才能保持绿化成果,绿化的生态价
值和景观价值的意义才能得以体现。
3.4 提高管理养护水平
在植被的养护工作中,采用合适的灌溉方式,最好要有滴灌系统;植物生长
以软水为宜,雨水最佳,其次是河水、井水,最差的是常见的自来水,因此可以
用蓄雨水或自来水先晾再浇的方式来提高植物对水的良好利用。在雨季可采用开
沟、打孔、埋管等排水措施及时对绿地和树池排涝,防止植物因涝至死。合理施
肥,以基肥为主,配以追肥;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科学地进行整形修剪,以休
眠期修剪为主,综合运用各种修剪方法疏(疏剪)、放(甩放)、截(短截)、伤(包括
扭梢、环剥、折枝和拿枝等)、变(包括曲枝、拉枝、弯枝、压平等)。对管理养护
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只有持“园林绿化工”证才能上岗,真正做到按《园林绿化
养护等级质量标准》进行园林养护。
园林绿化生产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长效性。施工时间短而
管理时间是长期的。所以各项养护质量管理必须有长期的、全方位的督促和检查。
在实际养护管理中,管理的中心是各类植物,一段时间放松其养护管理,就会影
响整年的生长量,严重的则会死亡。为此苗木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是发挥三个效
益的重要保障。
3.5 养护资金的合理利用
市区所有绿地养护管理资金希望都可以被纳入财政预算当中。在实施工程
中,可参考周边城市的绿化养护费的使用情况,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按绿化养
护费的主要部分,如水肥费,人工费、机械费、病虫害防治费等,统一计算绿化
养护费用,由当地财政统一划拨。有了定额保障的养护资金后,园林管理处可以
将管辖的绿地养护权推向市场化,由园林养护专业资质的单位公开投标,养护经
费由园林管理处按照每月的考核质量等级来划拨绿化养护经费,使养护经费能够
得到更加合理的应用。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城市的规模逐渐扩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也随之增加,
而其中的园林绿化建设是一个标志着城市文明进程发展的关键。然而在园林绿化
建设中,养护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生态园
林的绿化实施,其中也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对园林事业的发展来说也
很重要。在园林的绿化工作中,做好植被的精心养护和管理,才能够使得它们健
康的成长,城市的绿化水平也就有所提高。现实社会中,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还
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注重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研究改进管理的科学策略,
是城市建设的必要课题。园林的建设不仅能够起到缓解人们生活环境的作用,还
能使人们更加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然而能否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关键在
于对绿化的养护工作。只有做好园林绿化的养护工作,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园林
环境,使其植被得到健康的成长。本文通过对园林绿化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
行探讨,解决园林在养护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 王梅.浅析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园林,2008(1).
[2] 吴利文.浅析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的基本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2008(10).
[3]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陈俊愉教授文选[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