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应用探讨——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99 MB
- 文档页数:8
文化产业案例分析----磁器口第一篇:文化产业案例分析----磁器口磁器口古镇园区(古民居产业园区)民间艺术创意产业街打造中国历史名街一、简介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
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
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
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
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被赞誉为“小重庆”,是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
磁器口是重庆市沙坪坝区一个古镇的称谓。
1998年磁器口古镇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7年被命名为中华美食街、新巴渝十二景、重庆市首批创意产业基地。
为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2009年,专门成立了磁器口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委会。
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发展目标是通过古镇打造,加强与红岩联线、歌乐山生态保护带的协作,将园区建成集红岩文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沙磁文化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经济圈。
规划建设面积包括古镇核心区、控制区和协调区,歌乐山烈士陵园。
园区目前已开发古镇核心区,包括佛、道教文化、码头文化、茶馆书艺文化、饮食文化、抗战文化、民间手工艺文化、文博等二、发展环境1、交通环境2、商业环境3、人文环境三、沙磁文化磁器口古镇是沙磁文化发源之地,与津(江津)沙(白沙)文化区、成都金牛(金牛坝)文化区、北碚文化区并列为中国大后方四大文化区之一。
沙磁文化区的创建,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是现代教育史上高举爱国、民主、科学、进步旗帜的一座丰碑,也标志着沙坪坝作为文化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发扬光大。
我希望沙磁文化能够带动重庆文化的发展,让重庆真正成为重庆文化区,甚至是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文化圈。
描述: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对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介绍,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磁器口古镇以后的发展提供一...【摘要】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是一把双刃剑,既要延续城市的文脉,又要给该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对磁器口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介绍,就其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为磁器口古镇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一、前言重庆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西北部,东临嘉陵江,背靠歌乐山,距沙区中心仅3公里。
古镇始建于公元998年宋真宗咸平年间,清朝初期,因盛产和转运瓷器,得名磁器口,是中国唯一位于大城市都市核心圈的历史文化古镇,是嘉陵江下游历史著名的商业码头。
古镇保存着老重庆的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是老重庆的缩影,也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传统历史街区。
其中核心区域的磁正街、横街与黄角坪巷的历史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磁器口古镇具有典型的巴渝沿江山地城镇建筑风格。
街区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形成若干个曲径通幽和富于转折变化的小街巷。
街巷的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
古镇的建筑大多是明清建筑风格,有小天井四合院建筑,有穿斗木壁结构的小青瓦民居,有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院落,也有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
各种建筑相连成片,构成独特的山地沿江城镇建筑景观和风貌。
二、磁器口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一)保护整治前存在的问题解放后,由于主要交通从轮船转变为机动车,以及航运码头的变迁,磁器口的区位优势逐渐消失,加上产业不发达,经济慢慢落后,社区便逐渐衰败下来。
到90年代,磁器口附近仅有几个濒临破产的工厂,而居住其中的也多是收入较低的弱势群体。
至此,它已经丧失了交通枢纽、小型工业和手工业企业驻地、工商业等城市功能。
由于长时间的萧条,街区的物质性衰败也随之而来。
传统街巷空间的形态特征分析及其现代化传承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摘要:街巷是中国传统居住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对街巷的保护和更新,深入对街巷内涵的挖掘,本文通过对街巷空间的研究,试图寻找出这一传统空间的特征并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之道。
关键词:街巷;外部空间;场所;尺度及比例;磁器口改造在我国历史规划中,“街--巷--院落”是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模式,街巷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但城市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居住形式正在被逐渐取代,我们的城市空间越来越多的向西方建筑--(围合)广场的形式转变,居住空间越来越硬性,远不如街巷空间的功能多用,情感柔性亲切。
一.街巷概念在古代,街巷都有道路的意思,但有区别,涵义不尽相同。
李劲松《园院宅释》:“巷:小于街的房间道,胡同。
”本文中街巷的概念:是住宅与大街联系的通道,是居民生活的舞台,与中国传统的城市格局和居住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街巷与空间尺度的基本关系1、从空间形态看街巷与院的关系“外部空间主要是借建筑体而形成的”(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巷是借住宅而形成,其从外部包围着住宅,也被住宅从两侧面围合。
巷与住宅存在着图底反转,通常将巷视作住宅间联系的通道,但借助图底反转,亦可把巷视作街坊的内院——邻里共同拥有的院子。
2 、街巷空间的尺度首先是功能,在古代城镇人行与车行界限模糊,街道气氛融洽;而今路面有了人行、车行、自行车道等划分,设障碍或绿化分隔,交往频率低,街巷空间功用限于街区内部使用,交通量小,尺度适应慢节奏的传统邻里生活。
其次是行为和情感的需要,不同的空间尺度对人的视觉和心理产生迥异的影响。
这些感受将影响到人们在空间中的行为趋势。
此外,历史原因亦是重要因素,封建等级制度曾深深影响着城镇的道路尺度,“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都城大小不同其道路宽度不同三.以磁器口为例分析1、历史背景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沙坪坝区童家桥,嘉陵江畔的千年古镇。
昔日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城市公共空间实习报告———以重庆市磁器口古镇为例【摘要】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有人为建造的公园、道路停车场等。
从根本上说,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
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度,因此,城市决策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无不对其给予特别关注。
通过对重庆市磁器口古镇公共空间的调研与认知,首先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公共环境问题,探讨了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一步对城市传统街区的更新模式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传统街区空间格局点轴系统产业结构对策旅游1绪论1.1调研地点重庆:解放碑商务商业中心、南滨路、杨家坪步行街、观音桥步行街、磁器口;成都:宽窄巷子、春熙路;1.2调研背景本次实习的调研报告选择重庆市磁器口古镇的城市公共空间为重点研究对象。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面积1.5平方公里,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
在重庆市城市功能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该区的城市公共空间是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丰富的古文化,因而具有非常好的研究价值。
1.3研究的意义与必要性在全国上下古镇保护与开发的浪潮中, 作为重庆市主城区两个必须重点保护的历史街区之一, 磁器口古镇保护与开发具有其成功之处, 出现了复兴局面, 但也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如何保证复兴后的古镇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与制定新的模式和策略, 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4研究目的通过对重庆古城镇公共空间现实的分析与研究,了解磁器口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划者的角度去思考与分析问题,加强一些涉及规划方面问题的考虑方法与解决途径,创造一种更加合理、更加舒适和更加高水平的城市公共空间。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理论学习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
重庆地域文化解读之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特色——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摘要】以重庆磁器口传统街区为例,分析重庆山地传统聚居空间环境的特色。
【关键词】磁器口、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特色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地区性是山地自然地理要素、经济技术要素和社会文化要素的综合反映,并具体表现为其环境构成的地域文化特色。
发掘和研究山地传统聚居环境的地域特色,对于保护山地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山地建筑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器口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东濒嘉陵江,南北为两条溪沟环绕,用地面积36公顷。
其发展历史已有1800余年,明朝逐步形成了水陆交汇的商业码头,清末民国时期达到极盛。
解放后,因为陆路交通的发展,磁器口逐渐衰落,现存形态与格局基本为清末民国时期的遗存。
它是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街区(1996年被列为市级保护街区),是山城传统聚居环境的典型代表。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磁器口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特色突出地表现在其整体空间结构、平面格局、街巷空间、建筑空间、建筑形态等方面。
1.1 树枝状的平面格局受复杂地形地貌的影响和制约,山地聚居环境的平面发展格局不可能采用平原地区的格网状或环状向四周均匀发展,而是根据用地条件采用树枝状,即以一条或二条主要街道为骨架(树干),两侧巷道呈枝状拓展,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树枝状街巷格局,它能够灵活适应地形地貌的复杂变化。
主要街道承担着交通组织、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一般占用地形相对平缓、景观条件较好的用地,巷道是社区组织的基本单元,依用地条件灵活伸展。
磁器口街区背靠歌乐山,面向嘉陵江,中部马鞍山自西向东蜿蜒伸展,区内地形起伏多变,地面高差达60m,南边和北边两条溪沟环绕街区交汇于嘉陵江中,街区外围尚有凤凰山和金碧山形成对街区的二次环抱之势。
山水相间,山环水抱,形成了磁器口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
街区的结构布局以自然山水环境为基础,依山就势,街道与建筑沿嘉陵江及两条溪沟环绕马鞍山呈台梯形分布,形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形态,并有机地附着于自然环境形态之中,与自然山水的三维空间结构浑然一体,山)水)城交相辉映,相生相息,构成了磁器口山地风貌的特色。
城市步行系统与历史文化遗产课程: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题目:浅谈城市中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系统的设计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浅谈城市中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系统的设计【摘要】步行交通系统在今天越来越受到城市规划者的重视,而历史街区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特别适于采用步行系统。
本文结合案例将论述历史街区推广步行交通的意义、浅谈步行系统和城市交通的结合策略、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结构组织方式、历史街区步行空间界面设计要点。
【关键词】历史街区 步行系统 设计策略 【Abstract 】Nowadays, city planner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 because of historic district's own character, it is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pedestrian traffic system.With some case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historic district pedestrianization, strategy to intergrate pedestrianization and city traffic, structure of pedestrianization space in historic district, main points of pedestrian space interface design in the historic district.【Key words 】 history district, pedestrianization , Design strategy一. 历史街区推广步行交通的意义。
瓷器口现状的调研报告一、基本现状1.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磁器口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辖区1.8万人,面积1.5平方公里.东濒嘉陵江.南北为两条溪淘环绕,用地面积36ha。
瓷器口的交通系统分为车行和人行两部分,而以人行为主,车行系统主要是和城市相连的道路系统。
2村落布局它以两条主要街道― ― 磁正街和横街为骨架。
42条巷道垂直于磁正街和横街向马鞍山脊和潢沟边缘呈枝状发展,形成特征明显的树枝状平面格局.其中山脚用于旅游观光发展,山上为民居。
3村中古教育系统有一翰林院,为原清末孙氏一家在此办学授课,曾考中三个举人,另有二学生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故有“一门三学子,五裹两翰林”之说。
4.经济状况瓷器口属古镇,旅游业发达,手工制商品业为镇内的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街道两侧布满商店,其中商店主要分为四类:吃店、饰品卖店、休闲店以及画店。
吃的又主要分为茶楼、饭店及特色小吃,比较出名的是毛血旺、千张、麻花、鸡杂等。
饰品卖店营业以民俗风情小饰品为主。
画店则以国画描摹为主。
4.风气镇中居民以茶楼为主要的休闲场所,纸牌、麻将为辅助的休闲娱乐活动。
民风趋向于商业化,当地居民以手工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方式,没有现代教育系统,几乎完全以旅游景区的形式存在。
5.历史概况磁器口古镇(原名龙隐镇),位于重庆城西14公里的嘉陵江畔。
自明、清时期以来磁器口古镇名扬巴蜀大地。
昔日这里是一个热闹非凡的水陆码头,为嘉陵江下游物资集散地。
那经千年不变的浓郁纯朴的古风,令其成为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磁器口,以出产瓷器而得名。
在1918年地方商绅集资在青草坡创建了新工艺制瓷的“蜀瓷厂”,瓷器质地很好,品种繁多,名声渐大,产品远销省内外。
渐渐地“磁器口”名代替了“龙隐镇”。
现已发现古窑遗址20余处。
6.未来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将在磁器口重点开发突出重庆传统特色的餐饮业。
政府部门计划将在瓷器口开发温泉项目。
同时加大对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营造旺盛的人气,扩大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磁器口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机制探究作者:唐彬桐范峻豪邓妍孜来源:《公民导刊》2018年第11期始建于北宋时期的磁器口,是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我市确定的28个传统风貌片区之一。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数据显示,2017年磁器口古镇游客接待量达1086.14万人次。
而2018年以来,磁器口的人气更旺了。
今年端午节三天假期共接待游客19.36万人次,日均游客接待量达6万余人。
然而,在旅游业火爆的同时,磁器口的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挑战,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同时,传统建筑老化、损坏情况也十分严重。
依河而建的磁器口,地理位置独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城市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却成为了城市的排污场,污染日益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
依傍着“一江两溪”的磁器口,对河水的污染尤其严重。
重庆市水质监测部门的资料显示,整个主城区嘉陵江段的水质良好,但局部岸边水域污染较为严重,出现了大小不等的岸边污染带,尤其是在磁器口汇流处。
特别是旅游旺季,古镇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基础设施的超负荷运行直接造成了古镇环境的脏乱差。
根据问卷调查,磁器口的环境污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磁器口由于商业化程度太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污染;磁器口人流量太大,且没有限流措施和劝导、监督机制,再加上垃圾桶摆放不合理,造成游客随手丢弃垃圾现象十分普遍;磁器口存在卫生死角,在游客较少的区域存在垃圾无人清扫的情况。
此外,古镇商家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由于游客流量太大,商家忙于招揽生意而无暇顾及环境保护问题;商家对古镇环境的治理侧重于面子工程,“各人自扫门前雪”,卫生死角几乎没有清理;政府部门制订了古镇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但商家执行落实不到位。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古镇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不断加大投入,但是仍然未能满足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
排水设施落后,污水直接排入江中,水污染对古镇磁器口的环境负面影响巨大;餐饮设施分布不够合理,多与其他商业类型混合布局。
第41卷第11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 No. 11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6年11月Nov.2016DOI:10. 13718/ki.xsxb. 2016. 11. 018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应用探讨----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①王敏菡,周建华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400716摘要: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中公共环境设施的实地调研,从公共设施的造型、色彩、质感以及尺度入手,了解公共 环境设施的一般应用方法.针对磁器口古镇中的标识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照明设施、道路设施以及休息设施这六大类公共环境设施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一般历史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提供参考,使得历 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全面的展示街区乃至城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关键词:公共环境设施;历史文化街区;磁器口;地域特色中图分类号:TU984. 1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 - 5471(2016)11 -0107 -08历史文化街区是指历史留传下来的因社会、文化因素集结在一起的有一定空间界限的城市(镇)地域,它以整个的环境风貌体现着它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示着某个历史时期城市的典型风貌特色,反映了城市历 史发展的脉络[1].历史文化街区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能够传达城市特有的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是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景观最直接和最便捷的了解途径,它能直接体现一个城 市的文化特色,并影响人们的体验.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公共环境设施已经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就像是城市的家具,能够体现城市的细节,展示城市的品味.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空间景观要素之一,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形象构筑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文化街区有着独有的历史风貌和 文化特性,其中的公共环境设施不仅要与街区的氛围协调统一,更应尊重和表现出原有的地域性历史特色,使得公共环境设施在实现其自身功能的基础上,能与街区建筑一同反映出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风米.本次研究的基地为重庆磁器口古镇,千年古镇磁器口是老重庆的缩影,1998年磁器口古镇被国务院确 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2010年人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又人选中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古镇 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地 理位置优越.作为重庆市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重庆的名片之一,磁器口古镇具有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化.漫步磁器口,能够在层层的石阶、木质的门楣、曲折的巷道中感受到历史在这里的沉淀.古镇中的公 共环境设施丰富并独具特色,充分体现出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文化氛围.1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要素构成及应用原则古今中外,成功的公共设施设计总是给人以一种明确的基本感受,除了必须具备尽可能完善的使用功 能外,还应恰如其分地反映出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精神,让人们能从中体悟到较之一般知觉更丰富、更深刻的心理感受[2].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要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公众需求,它的功能、数量、耐久性、舒适性和文化的特殊性都是设计要考虑的.而且每个城市因历史文化的不同,公共设施的设计也①收稿日期:2015-10-15作者简介:王敏菡(1991-),女,浙江天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与规划设计研究.108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第41卷会从造型、色彩、质感、尺度等方面体现出差异.1.1造型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造型应贴合城市文化及地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域的公共环境设施产 生雷同.公共设施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环境中具体的、可感受的实体,其造型可抽象为点、线、面、体4个基 本要素[3].通过这4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多种组合变化,公共环境设施的造型更加的丰富多变.而个性化的公共环境设施造型更能令游人印象深刻,驻足品味.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它是一种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符号元素,同时蕴含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因此,公共环境设施的造型设计需要选择具有城市特色的传统元素,并结合点、线、面、体4个 基本造型元素,在满足公共环境设施功能的基础上,完成最终符合时代特色的造型形式.根据现代的设计手法,这些传统造型因素在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可分为:借用处理、衍化处理和重组处理等.1.2 色彩色彩是视觉表现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们在正常状态下观察物体时,首先引起视觉反应的就是色彩,其 次才是形状、质感等.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中,色彩可以营造特有的气氛和创造意境,同时也是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能清楚的展示造型的个性,能反映环 境的性格倾向,将振奋娱乐、平和安详或宁静休闲的环境感受传递给游人.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定位是从街区整体景观来考虑的,其中公共环境设施的色彩不仅要统一于街区的 色彩,而且应积极发挥自身颜色的对比效应,使色彩与外在的造型、质感等形式要素相协调,处理好统一 与变化的关系,做到统一而不单调,对比而不杂乱.1.3材料质感材料是实现人工物体的重要途径,公共环境设施无论其功能简单或复杂,最终都需要通过其外观造型 来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实用实体.公共环境设施材料质感的设计变化能够引起人们视觉以及触觉感受的变化.在材料品种的选择上,因其功能以及性质的不同,可以相互补充搭配.一般的木材、石材、金属和塑料 等材料都是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常用的.在公共环境设施的应用中,不仅要了解和认识材料的 特性,还应关注材料成型的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工艺,不同的加工方法会带来外观与感觉上的差异.常见的工艺技巧例如:锻造工艺、铸造工艺、焊接工艺、编织工艺、喷砂工艺等,丰富了公共环境设施的外观表现[4].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的自身形象需要与周边的环境契合,因此,当公共环境设施的造型已 经满足了功能后,其表面的质感设计可使公共环境设施形态更加真实、含蓄、丰富.质感设计最终是要将 各种材料有规律的组合以达到形、色、质的完美统一.1.4尺度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环境设施尺度要根据现状而定,它的比例尺度与它在街区中的位置以及与 街区的空间关系相关.人的视角是决定比例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景观设施的空间位置要根据环境、建筑 的空间结构进行安排,保证人们视线的可达性和通透性;同时要考虑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分析人的最佳视 线角度.尤其是尺度较高的导向标识,其位置的设计应使其整体处于最佳观赏角度范围之内[5].公共环境设施是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公共环 境设施的长度与宽度,整体与局部以及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设施的色彩、材料、质感和图案的组织,要 把握好所处位置、体量大小与设计理念、形式风格的统一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营造舒适美观的视觉形态.2磁器口古镇公共环境设施的应用分析本文中公共环境设施主要是指硬质公共环境设施,是为人们提供展示、休息、景观照明以及装饰等功 能的设施,包括信息标志、座椅、路灯、景观雕塑、垃圾箱、铺地和种植容器等.这些元素可以分为标识设施、服务设施、景观小品、照明设施、道路设施和休息设施.第U期王敏菡等r历史文化街区公典琢境设施.应.用_探:讨——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109' 2.1标识设施磁器轉又名龙隐镇,清年间因盛产和转运瓷器而得名“磁器口'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e T日里千人拱人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如今这里依旧富有商业气息,各式各样的牌坊,店名、门牌以及招牌令古镇在现代中又邀響古朴的文化.底蕴.磁器口中每个商铺的门店招牌为清一色的木质招牌,或金或红的©名阴刻宁其仿照以前码头时代的状态,让窄街变得有序又充满时代之感.有些招牌上还刻有一些中_传统纹样,与老街两侧林立的古建筑相互呼i t,尽显历史的沧桑(图1).有一些隐于小巷的商铺,不仅店名独特,店名的造型也别具一格,有手工制作的以竹材为主的竹灯笼,在材质上与周围的石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竹子斑驳的颜色与石材的灰色也形成了色彩上的碰撞,细雨中被浸湿的竹子i仿佛向人们宣告着这条小巷的悠长历史.有的店家用最简朴的门牌迎合周围古朴的环境,泛黄的木板或纸板上随手写下店名挂在门图1i t i i o n店招牌R s没有过多的裝饰,却能恰如:震分地与历史街K完業融合.值得一提的是磁器口中的牌坊,磁器口:人P的牌坊,黑色的瓦片下,牌坊前后雕刻着'脊龙、.IS虎、朱 雀、玄武四大神鼻,牌坊石质坚硬细腻,浮雕更加生动,也更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图2). '不论是石牌坊或是 木牌坊,简洁的柱体、具有中囯传统纹饰的夹柱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瓦片,完美地把现代与传统结合在一起,石材的灰色与木材的暗红相得益彰》金色的文字让人过目不忘(图3).2.2服务设施磁器口古镇中的服务设施以中国的传统风袼为主,结合现代的一些造型.方式,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 的设施景观.古镇中的垃圾箱造型统一,借鉴了中国传统歇山顶的设计,顶部是瓦楞状,而箱体外观则是中式古典 风格,形式上提取了古代的窗格图案*侧面印有磁器口的标志.不管是在色调还是造型上^都能很好地融人周菌的建筑氛■中(图4>.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指示标牌也;t服务设施的童要组成部分,磁器口中的指示牌种类繁多,有如古镇人 P处古典廊亭设计的导视牌,与周围统一的风格、统一的色调,质朴而不突兀<图5),也有利用原色木质简 单组合成的道路指示牌,活动的木板导视,还有做旧的铜质的旧宅标识,都带给人一种原生的质感,材质 本身颜色的协调搭配,体现出历史文化街区中式的古朴美;同祥的道路指示牌,古镇中还有枭一种“活泼M 的造型,类似于活动的木板导视,围绕着木色调进行颜色的变化,每家店名都清晰明了,与周围环境融为 一体.相同的功能却有不同的表达,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反而充猶惊喜〈图6).古镇中的宣传广告栏最一大特色,宣传磁器口影视作品的广告栏造型独特,中式的斜屋顶造型,泛白 的广舎底色和作为背景的青砖墙,既达到了广而舎之的作用,又体现了古镇的经历风雨的历史感(图7).11Q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tp://xbbjb.swu* 第4=1卷另有宣传古镇民间艺术的图片墙,以中国传统木质花窗图案为背最5结合现代艺术设计,将古镇的民间文 化艺术有序的铺展开来,供游人了解(图§).在钟家院f i旁则立了一个木质的古代婚嫁凤俗讲解的m传栏,沿用古代亭廊造型设计,将婚嫁的过程用浮雕表现在木牌上,细部的处理体现了设计者的匠心,整体的造 型与钟家院的古建高的契合(图9).图1磁器_口道路指示牌图7 磁器口影,.视作品广告輊2.3景观小品历史文化街区中的景观小品由于环境氛围的不同,通常利用雕塑来表达重要的事件或人物,雕塑或抽 象或具象,但都具有很强的人情味,与周围环境一致.古镇中的《华子良”、“修鞋匠' «磁器口更夫”、“磁器口故事”和‘‘磁器口商贩”都属于具象雕塑,他们 有的来自于历史,有的则是日常生活场景的定格,注重从环境自身引据.这些雕塑的尺度与常人相近,或 完全写实,或根据雕塑主题局部加以夸张、变形.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平M化、市井化的环境氛围造就了这 些栩栩姐生的情景雕塑,铜质的雕塑在经历了时间的打磨后,更沉淀出份历史的厚:重感(图10).在磁器口,细到一砖一瓦甚至每一株植物都与环境和谐搭配,每一盆远看相同的树钵近看却有各不相 同的细节.圆形的石质树钵随意的放置在吉镇的街道两侧,树钵上的浮,雕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植物第n 期王敏菡,等: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应用探讨—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i n “梅、兰、竹、菊”还有“荷”(图n ).在不同的街道上树钵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方形的石质树钵上雕刻着各 种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造型类似方鼎,质朴的造型,隐约的裂痕,都能让人感受到树钵的年代感(图12). 在小巷中,还有将陶罐改造成树钵的,斑驳的罐体,老旧的颜色,可是却是植物良好的生长空间(图13), 虽然树钵风格各异却依然让人感觉赏心悦目.图10 磁器口雕塑 图11 磁器口圆形树钵其他种类的景观小品还有用来养鱼的石缸,石缸四面雕刻着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缸口为圆润的花瓣 形状,结合缸中色彩鲜艳的观赏鱼和背景中一株海芋,形成了古街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图14).商铺前摆放 的四轮车铁艺花架造型别致,个性而不夸张,颜色低调,给小巷增添了生气(图15).最后要提的就是作为 磁器口标识之一的雕塑作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该作品将磁器口老街的景象立向构图,使游客能以 全新的视角品鉴古镇,在造型底部有满载瓷器,泊靠江岸的木船、石梯码头等元素,凝练了昔日的繁华,再 现了古镇的遗韵(图16).中国的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以及古镇的历史在景观小品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图12 磁器口方形树钵图13 磁器口陶罐树钵图14:磁器口水景小品图15 磁器口工艺小品图16 磁器口广场雕塑2.4照明设施在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中,夜晚的灯光效果可以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的环境气氛并增加安全感.磁器口 古镇夜间照明主色调为黄光系,通过光影对比以及色彩搭配体现出古镇的文化底蕴.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街11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第41卷边的路灯,路灯主要为一种造型,结合中国传统式样,类似于古代的宫灯,简洁大方统一于周围环境(图17).还有在古镇的中心区域,照明亮度指标较高,主色调强化黄光,结合暖白光,灯笼灯饰与相邻区域建 筑呼应.在古镇的正街,两侧的建筑立面不做多余的装饰照明,强化古建的细节和个性,以装饰灯具、店铺 广告牌和内透光等方式达到统一(图18).夜间的照明可以让游人重新领略古镇当年华灯初上,熙来攘往的 繁荣景象.2.5道路设施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道路设施包括铺装、路缘石、路障等,这些道路设施应能表现和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所特性,使得各类建筑与公共环境设施良好的结合,又有鲜明的个性.古镇中的巷道铺砌的大部分为青石板,坚硬、耐磨,并且完好地体现了“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石 板对古镇来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场所特征,颜色和质感都表现出了其历史文化的场所感(图19).富有 文化特色的道路设施还有井盖,磁器口的井盖具有磁器口特有的标志,并用小篆书写了井盖的用途,历史 性与地域性兼容,让原本与环境格格不人的井盖巧妙地融合在青石板中,变成古镇的一部分(图20).在古 镇的周边有一些挡车石球,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路障,它汲取了中国传统的吉祥纹样,刻有鲤鱼图样,将传统的造型元素与现代功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图21).道路设施中的雨水篦子在磁器口古镇中也变成了 石质的古钱币造型,简单的线条让雨水篦子变得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化,从细节处与作为商业重镇的磁器口环境相呼应(图22).图17 磁器口街灯图18 磁器口夜景图19 磁器口青石板路_.:涵*图20 磁器口窨井盖图21 磁器口广场挡车石球除了磁器口古镇中的青石板铺地,在周围还存在着其他材质的铺地,并且利用传统纹样丰富了地面空间,云雷纹浅色地砖成为了分隔地面铺装的分隔条,莲花纹和一圈卵石铺地也强调了磁器口古镇的风格特 色,铺地的整体色调和周围仿古的建筑和谐统一(图23).在铺地上还有一个亮点在于利用不锈钢边框和金 属铭牌将磁器口历史文化名人的足迹刻在了广场地面上,简洁而有韵律感的白色线型,方正而清晰的金色 铭牌,都在潜意识里引导人们关注那些在磁器口留下印迹的名人们(图24),现代设计与历史的结合,表现 了如今的历史文化街区不但注重历史同时也吸收新的文化与时俱进.第n 期王敏菡,等: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应用探讨—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113图22磁.器口雨水篦子 图2=3:_磁器口广场铺装2. 6休息设施在历史文化街区中,行走和休憩是游人最多的两种行为方式,因此休息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创造高质 量空间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提供适当的座椅供人们休息.作为古镇中的休息设施,同样首先要考虑到人 的生理要求,其次就是在形式上要吸收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周围建筑的特有元素,在色彩和材质上应选择与 历史文化街区韵味相融的,这样才能与整个街道相互衬托.磁器口古镇中的休息设施并不完善,数量较少,主要是用青石和防腐木打造的普通的座椅,在两块青 石上雕刻有传统的纹饰(图25).在广场上还有一种与其类似的座椅,材料主要是由青石和铸铁构成的,青 石采用了菠萝面加工,铸铁表面为防腐木色喷漆,这种座椅依然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另外有一种木质 长椅位于磁器口人口处,颜色鲜艳,围绕树池而建,属于树池坐凳的一种,由于有植物的遮挡,此处的座椅 利用率较高,可供游人驻足休息(图26).这3种休息设施的颜色与质感和环境相似,细节也能体现出地域 特点,但实用性有待提高,古镇应根据不同的人流量增加或减少休息设施.古镇中还有一些较为特别的坐凳,例如石质坐凳,圆形如鼓状的坐凳烘托了古街淳朴的气氛,灰白的 颜色和缺失的一角石头更显历史的真实,随意放在街边,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地方(图27).图24:磁器口广场装饰铺装图25 磁器口休息坐凳图26 磁器口入口坐凳传统符号元素在磁器口古镇公共环境设施中的应用十分的普遍,图27 磁器口老街坐凳因为它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精髓,在现11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第41卷代生活中,它更起到了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6].在公共环境设施上我们看到的是传统符号元素的凝炼与再生,运用借鉴、移植、改造等设计手法使街区中各个构件的形态直接反映城市风貌.公共环境设施通过对 传统元素形态上的提取,图案上的传承、色彩上的沿用以及神韵上的把握更加强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特点,满足人们对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需求.从整体上来说,磁器口古镇的公共环境设施在色彩上与环境统一,在材料的选择与表达的元素方面都偏重于应用乡土材料和巴渝文化,表现了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公共环境设施的养护缺乏,如休息设施等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许多设施被闲置,损坏,无人管理,针对这些情况,在古镇 的改造更新中应该注意结合实际,遵从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实用性、整体性、人文性以及大众参与性等基本原则,令公共环境设施成为古镇文化的一部分.3结 语通过对古镇的调研以及对历史文化街区内公共环境设施的分析,说明在满足公共环境设施基本的设计 原则后,其地域性原则、文化性原则和可持续原则也在体现一个街区或一个城市的历史和地域性特色方面 发挥重要的作用.与环境相匹配的色彩、材质、外形等,都是今后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要点.总体来说,磁器口古镇的公共环境设施较为丰富,科学地利用了重庆本地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 资源,尊重历史文化街区应有的地域性和文脉性.这些公共环境设施在设计时不单单考虑到它们的功能性,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他们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是否可以成为与游人交流的一种媒介,表达和传递更多 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内涵.参考文献:[1]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谭巍.公共设施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4]胡凯.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5]何灿群,周玲.人体工程学与艺术设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6]潘莹.景观设施在重塑城市历史商业街区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On Applied Discussion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in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A Case Study in Ciqikou, ChongqingWANG Min-han, ZHOU Jian-huaSchool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 rchite cture,Southwest U 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historica l and c u ltu ra l blocks in public environm ental fa cilities design and applicatio n o f research,fro m m od eling,c o lo r,te xtu re and scale of public facilities have been studied to understand common design m ethod of public environm ent fa cilitie s.F or m agnetic device m outh of ancient tow n fa c ilitie s,service fa c ilitie s,landscape ske tch,lig h tin g,road fa cilities and rest the six categories o f public environm ent facilitie s as w e ll a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research have also been give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 r the general public environm ental facilities design of h 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make the public environm ent fa cilities in the h isto ric conservation area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ization of basic functions can be more comprehensive display blocks and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 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 ity.Key words:public environm ental fa c ilitie s;h isto ric conservation area;C iq ik o u;regional characteristics责任编辑潘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