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获得野生的蘑菇种子杨树蘑学名:柱状田头菇栽培杨树菇的栽培方法和其他木生食用菌相似,有段木栽培的代料栽培两种方法。
段木栽培目前很少采用,代料栽培和平菇、金针菇代料栽培相似。
由于杨树菇菌丝生长慢、抗逆性差,目前都是采用熟料袋的方式,生料栽培尚未见到成功的报道。
一、栽培材料:选用适合杨树菇生长的阔叶树,如杨树、柳树、榆树、枫树、小果榕、小叶榕等的木屑作为主要栽培材料。
近来用棉籽壳、玉米芯制作培养基也得到很好的效果。
杨树菇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而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很强。
为了提高要树菇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在主要栽培材料中必须加入适合的有机氮源,如新鲜的米糠,麸皮、豆饼粉、花生饼粉、茶子饼粉等。
二、培养料配方:(1)杂木屑52%、棉子壳26%、麦麸19%、粮、石灰各1%;(2)?棉子壳52%、杂木屑26%、麦麸19%、粮、石灰各1%;(3)棉子壳87%、麦麸11%、碳酸钙2%;(4)杂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碳酸钙2%;(5)杂木屑68%、麦麸29%、碳酸钙2%、红糖1%;(6) 甘蔗渣68%、米糠30%、碳酸钙2%;(7)棉籽壳34%、蔗渣34%、麦麸30%,碳酸钙2%。
三、栽培季节和场所选择: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空气湿润,气候温和,非常适合杨树菇的生长。
如果有足够的发菌室,一年四季均可袋栽。
在自然条件下最好选择在出菇温度20~25℃的季节栽培,即栽培季节在春季(2月接种、4月出菇)或秋季(8月接种、10月出菇),如室内有条件加温,冬季也能栽培,?在寒冷的冬季,不加温顺气温过低未能菇,到来年气候回暖时仍会出菇。
凡明亮、通风和近水源的栽培房、仓库、空房都可以作为要树菇的栽培场所。
人防工事和石山区的山洞,常年气温比较恒定,更适合常处栽培。
也可在大田用木竹和遮阳网、薄膜搭建大棚栽培杨树菇。
四、配料与装袋:原料要新鲜,无霉变,无虫害。
配料时在水泥地均匀地按配方加入各种培养料,拌均匀。
棉籽壳不容易用水浇湿,需提前8~10?小时用清水调湿,堆成一堆充分预湿。
如何选择适合的食用菌栽培方法食用菌是一种富含营养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其栽培方法种类繁多。
选择适合的食用菌栽培方法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方法,并提供选择方法的建议。
一、农艺栽培法农艺栽培法是一种传统且广泛应用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农艺栽培法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环境条件,利用菌床或培养基培养食用菌。
常见的农艺栽培法包括平菇、香菇和杨树菇的栽培。
1. 平菇栽培平菇是一种适合在菌床上栽培的食用菌。
栽培平菇,首先需要准备好菌种,可以购买商业上已经培养好的菌种。
然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菌种接种到菌床中。
保持菌床的湿度和通风,同时控制温度,一般在25-28°C下栽培。
在适当的时间内,平菇就能够生长和成熟。
2. 香菇栽培香菇是一种以混合菌种为主的食用菌。
栽培香菇需要准备好培养基,一般使用秸秆和麦麸等材料作为基质。
将培养基装入菇袋,接种好菌种后,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
温度控制在15-23°C,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香菇就能够生长和收获。
3. 杨树菇栽培杨树菇是一种以木屑为基质的食用菌。
栽培杨树菇需要准备好木屑和菌种。
将菌种接种到装有木屑的袋子中,然后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25-30°C,湿度保持在70-80%。
在适当的时间内,杨树菇就能够生长和收获。
二、培养箱栽培法培养箱栽培法是一种相对简单易行的食用菌栽培方法。
通过使用培养箱,可以方便地控制栽培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常见的培养箱栽培法包括草菇、金针菇和平鲜菇的栽培。
1. 草菇栽培草菇是一种适合在培养箱中栽培的食用菌。
首先准备好菌种和培养基,将菌种和培养基放在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2-28°C,湿度保持在85-90%。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草菇即可生长和成熟。
2. 金针菇栽培金针菇是一种耐低温的食用菌,适合在培养箱中栽培。
准备好菌种和培养基,将其放入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12-20°C,湿度保持在85-90%。
珍稀食用菌白色杨树菇栽培技术
蒋德俊;常键;陈燕
【期刊名称】《当代蔬菜》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白色杨树菇又名白色茶薪菇、雪莲菇等。
菇形美观,味纯清香,口感佳。
子实体富含菊聚糖、菌蛋白、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等,具有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等功能。
主要源于野生,近年来在福建、江西、安徽、河南等地有种植,市场前景广阔。
2001年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内乡、邓州等县引种成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2页(P20-21)
【作者】蒋德俊;常键;陈燕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473056;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473056;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47305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珍稀食用菌--杨树菇 [J], 宫志远;于淑芳;曲玲
2.野生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J], 邓世豪
3.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J], 邓世豪
4.青河县杨树菇栽培技术 [J], 吐尔逊·那吾尔孜拜
5.杨树菇栽培技术 [J], 晏忠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4年11月防 护 林 科 技N o v .,2014第11期(总134期)P r o t e c t i o nF o r e s t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N o .11(S u m N o .134)文章编号:1005-5215(2014)11-0110-02收稿日期:2014-08-25作者简介:刘红民(1979-),男,陕西蒲城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杨树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刘红民(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 羊肚菌是高级营养补品,食疗显著㊂属低温㊁高湿型真菌,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杨树林下㊂经研究,羊肚菌适宜的温度是菌丝为20~25ħ,菌核为15~20ħ,子实体为5~18ħ,湿度一般保持在75%左右,郁闭度0.7左右㊂文章论述了羊肚菌菌种的制作过程和杨树林下栽培方法㊂关键词 羊肚菌;杨树林下;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 759.8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3601/j.i s s n .1005-5215.2014.11.049 羊肚菌(M o r c h e l l a e s c u l e n t a )隶属羊肚菌科羊肚菌属,又称羊肚菜㊁羊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㊂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㊁粗脂肪26%㊁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㊂因此,有人认为是 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 ,并有 素中之荤 的美称[1]㊂由于它功能齐全,香味独特,食疗显著,目前在国内㊁外售价很高,在西欧国家十分紧俏,需要量很大,价格更高[2]㊂由于野生资源十分有限,因此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有广阔的市场㊂1 栽培羊肚菌的林地选择羊肚菌属低温㊁高湿型真菌,在辽东的自然条件下,多生长于杨树林下,所以选择林地树种极为重要[3]㊂通过5年来的栽培试验证明,杨树林下生长的羊肚菌明显多于其他林下㊂1.1 林地选择在人工杨树林或天然杨树林中,选择8年生以上,坡度在10ʎ左右,郁闭度在0.7左右,背风向阳的杨树林地㊂这样的林地既能及时通风排水,又能保持相应的湿度,便于人工浇水,调节羊肚菌生长所需要的温㊁湿度㊂1.2 土壤土壤的p H 值要求在6.5~7.5,中性或微碱性土有利于羊肚菌生长,一般在石灰岩㊁腐殖土和沙质混合土里均能生长㊂1.3 地面条件在自然林地采集中发现,在郁闭度过大的阴暗处及过厚的落叶层中,羊肚菌很少出菇,即使有少量的出菇,品质也很差㊂地面上只有少量的腐枝落叶,空气中有足够的氧气渗透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条件㊂1.4 温㊁湿度羊肚菌生长期长,除较低气温外,还需要较大的温差刺激菌丝分化㊂一般菌丝生长温度为20~25ħ,菌核形成温度为15~20ħ,子实体形成发育温度为5~18ħ㊂湿度一般保持在75%左右㊂因此栽培时间在10月前后为好㊂1.5 林地处理林地选好后,每年春季小草欲发芽时,利用林地里的枝叶,在杨树林内摆均烧地,但一定注意要地面火,最好不起火苗,避免烧荒时火苗烧烤树干,努力让地面烧匀增加温度,这样能使腐枝落叶内的虫卵烧死,同时也起到了地面杀菌作用,又能给林下增加足够的碱性物质㊂秋季8 9月也用同样的方法再焚烧一遍,通过两次地面焚烧处理,完全适宜了羊肚菌栽培前的地面处理工作㊂2 菌种制作2.1 优选种源羊肚菌的种源采集均以野生种源为主,在每年的5月前后,在野外的杨树林下偶有羊肚菌出现,在羊肚菌出现时选择个体大㊁质量好的羊肚菌作为菌种,如在野外发现种源体后做好记号,注意观察羊肚菌的孢子体发育情况,等到羊肚菌网窝内有粉状物质出现时,说明该孢子体已经成熟,开始采集保存,但注意不要碰坏羊肚菌的软组织,以防感染霉烂㊂2.2一级种制作首先准备好无菌箱和高压锅,确认无菌箱消毒无菌后,用高压锅把马铃薯和广口罐头瓶一并装入高压锅内,待马铃薯充分蒸熟后,打开高压锅,及时把高压无菌的广口罐头瓶和马铃薯同时送入无菌接种箱内,尽量避免在空气中停留,防止空气菌类感染,待少凉后,用消过毒的双手伸入无菌箱内把马铃薯一掰两半,用手指捏出马铃薯内物质,放入广口罐头瓶(把马铃薯皮放到一边,等工作完成后一次取出),做成马铃薯泥,铺平广口罐头瓶底2~2.5c m 厚即可(有多少个羊肚菌,制多少个瓶)㊂做完后拿来选好的羊肚蘑菌种,用消过毒的小木棍横穿在羊肚菌腿上,头向下,腿朝上吊在广口瓶的瓶口上,羊肚菌头距离马铃薯泥约1c m㊂大约在9.5d的时间,羊肚菌的一级菌种即可制成㊂2.3二级菌种制作用以上的制作方法把马铃薯和广口罐头瓶高压消毒,同时在高压锅内消毒杨树下腐殖的杨树叶作为培养料,用70%的马铃薯泥和30%的杨树叶腐殖土拌均匀后,装满广口罐头瓶,再用木棍在瓶中从上至下穿到底部,直径2~3c m,这时再把一级菌种从瓶中取出,从上至下切出4~8个长条块,把其中的一块镶入二级瓶中,靠严贴实即可㊂放入弱光之处, 41~42d二级菌种即可制成㊂2.4三级菌种制作用75%木屑㊁20%麸皮㊁2%杨树烧成的木灰和3%杨树下腐殖土(含水量保持在60%),拌匀后装入高压锅内消毒(也可装入瓶内消毒)㊂消毒后装满瓶,中间用木棍穿至3/4的位置,直径大约2c m,这时把二级菌种取出从上至下切8块,再从中间横切一刀,计16块,这时把其中的一块装入三级菌种瓶内,用木棍贴实封严即完成,这时把已完成的三级菌种放置在消过毒的室内促使菌丝生长,室内温度一般保持在20~25ħ,室内日照以微弱的散射光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发育生长㊂3栽培方法根据羊肚菌喜湿㊁阴暗㊁低温等特性,10月栽培条件基本成熟,一般野外自然条件下在焚烧过的杨树林下没有污染的林地不需消毒,在林地内用铁耙或镐整地,刨开土层5~8c m深为好㊂这时把三级菌种掰成拇指大的小块,均匀地撒在刨过的地面上,然后再用铁耙将地面的腐殖土翻压在菌种上,压平后再盖一层阔叶树叶,树叶不能过厚,不露出地面为好,在其上每隔80~100c m排列,压一趟薄草帘,以保湿保温,在其上面适当洒水,保持一定的温㊁湿度,以利安全越冬,这是获得栽培成功的关键㊂次年早春季节小满后雨水较多,湿度较大,加之温度合适,则菌丝体生长良好,形成菌带,这时进入杨树林内,在没盖草帘的空趟上,排列踩踏,踩断菌丝体,在菌丝体断面处易形成菌核,在菌核上出现晶亮的小水珠,几周内5~18ħ时刺激羊肚菌子实体形成,从小水珠中间形成子实体原基凸起,后来慢慢升高长大,长到米粒大时就可辨出实体轮廓,可以看清菌柄和菌冒特征,成熟时每天要进行采收,前后需采收1个月㊂薄草帘下的羊肚菌菌丝因没人工断丝,又在草帘下保持着基本恒定的温㊁湿度,温差相对小,一般情况下不出菇,等到秋天10月,种羊肚菌前打开草帘,适当清理一下种植场地,再加盖一层阔叶树叶,如果湿度觉得不够再适当洒些水,为防止人或牲畜进入践踏及破坏,周边拉起警戒线或用树枝遮挡,以确保安全越冬㊂第2年小满前,用以上同样的方法踩断菌丝体,这时候要给菌核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刺激羊肚菌子实体生长,通过1年多的菌丝发育,成熟的子实体生长比第1年多而旺盛,能更好地获得产量增收,多年采集㊂4采收及保存羊肚菌一般出土8~9d便生长成熟,成熟标准不论个体大小,主要从色泽上区分,一般可见到羊肚菌网盖充分张开,由硬变软,说明生长成熟,即可采收,如不及时采收,就会很快被虫腐,留下病体躯壳,影响品质,羊肚菌采收时要按大小分级装筐晾干,保持完整,用密封塑料袋盛装,以防霉变和虫腐,可长时间保存㊂参考文献:[1]王波,鲜灵.人工栽培羊肚菌的鉴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3(5):1988-1991[2]赵琪,康平德,戚淑威,等.羊肚菌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10(1):266-269[3]黄国学,崔瑞业,李佩福,等.辽宁羊肚菌的分布及人工培育技术初报[J].辽宁林业科技,1998(1):41-42111第11期刘红民杨树林下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树林种植香菇完整教学有效利用资源树林种植香菇完整教学香菇林地高效栽培技术一、栽培场地栽培场选择在树龄6年以上饿速生杨树林下,林地面积越大越好。
地势较高,排水方便,近水源,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
周围5km内禁止有化工厂、农药厂、养殖场等企业,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二、菇棚建造沿林木纵行搭建菇棚。
可以采用发菌、出菇“一场制”,最好能实行“两场制”。
树木行间距在5m以上时,每两个树行搭建一座菇棚。
棚长40~50m,宽8-10米以上。
用水泥立柱及竹竿搭建而成,顶高2.5m~3.0m。
用水泥立柱及竹竿搭建而成,顶高2.5m~3.0m。
棚顶覆盖薄膜,膜上覆盖遮阳网。
距棚顶0.8m处再悬挂一层遮阳网避光降温。
三、喷雾设施采用喷雾装置可以发挥降温、增湿的作用。
可以采用地上喷雾或空间喷雾两种设施。
地上喷雾采用直径5cm、上有许多微孔的喷雾带,价格较低,喷雾宽度3m左右。
空间喷雾采用直径2cm的水管,上面安装旋转喷头,喷雾较前者均匀,价格较高。
四、栽培技术(一)培养料的选择1.杂木屑主要采用栓皮栎、麻栎、苹果、鹅耳枥等硬杂木树种。
要求木屑颗粒粗细5㎜左右,新鲜、干燥,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块、无异味、没有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2.麦麸、白糖、石膏无霉、无虫,不结块。
越新鲜越好。
(二)栽培袋采用一端封口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要求封口平整,不允许有“漏封”,封口线到底边距离5-10mm。
规格为15cm×50~55cm×0.004~0.005cm。
要求袋子厚薄均匀,无微孔、无气泡等瑕疵,抗拉强度高。
生产原料中不含回收塑料。
(三)菌种新乡市林地香菇生产的当家品种,根据出菇方式不同选择不同的品种。
反季节立式栽培适宜品种为灵仙1号和931-9,覆土栽培为南山1号和香菇18,越夏栽培适宜品种为808。
反季节栽培品种适宜于12月~翌年3月制棒,5月~9月出菇。
越夏栽培品种适宜于2-3月制棒,6-8月越夏,9-12月出菇。
绿色产业NIVEK MOIV4*OLI/t I'O K K S T R V杨树林下大球盖薛撒播栽培技术李树文1潘国强2李继东2郭海涛2郭立忠21.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2.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榆沟治沙造林场欠豫盖银 IS tro p h a ria ru g o s o a n n u la ta ),孩品名为赤松茸,别名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酒红 大球盖菇、裴氏球盖菇、裴氏假黑伞,属于担子菌 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
大球盖菇子实 体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是 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新 菇种,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
林 下栽培大球盖菇具有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和土地资源 的优势以及为林户创利增收的经济效益,同时具有 保护环境、充分利用林荫优势的生态效益,实现生 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以林促菌、以菌养林” 的良性循环模式。
该技术为北方地区尤其是寒冷地 带杨树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的规模化、规范化及 其种植效益的精准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菌种大球盖菇菌种保存于山东省青岛农业大学农业 应用真菌实验室;栽培种生产于山东省济宁市常生 源菌业有限公司。
栽培地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黄榆沟林场。
4月26日开始种植,5月13日种植结束。
林 地占用面积103亩,实际种植面积40亩。
三、栽培技术1. 林地选择和整理(1) 林地选择选择郁闭度为0.3〜0.4的杨树林,通风良好, 排灌便利,靠近水源或可以打井,土壤腐殖质丰厚。
(2) 林地整理林地四周开排水沟,沟深10〜15厘米,宽 20〜40厘米;清理林地内枯枝便于人工操作;地面 撒生石灰,每平方米50〜100克,用于消除病菌和 虫害。
2. 原料堆场及拌料场地准备原料应于前一年秋收后筹划订购和收集。
原料 堆场以砂石地面或者绿植地面为宜。
原料堆放时以3 层最好,最高不高于5层,原料(含水量13%)总量 300吨,北方地区初春干燥少雨,可放在户外,但要 远离火种,设置隔离带。
茶树菇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管理茶树菇俗称茶薪菇、杨树菇等,学名Agrocydecylindracea(DC.)Gillet,其味道鲜美,脆嫩可口,清香而无异味,营养丰富。
据报道,该菇蛋白质含量较高,为29.51%(干品),粗脂肪0.16%,粗纤维0.06%,碳水化合物46.22%,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主。
茶树菇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l7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7.94%;矿物质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Zn79.3微克/克,Fe79.2微克/克,Cu18.9微克/克,Mn25.2微克/克,Mg3021微克/克,Ca3607微克/克。
中医学认为茶树菇性平、甘温,有祛湿、利尿、健脾胃等功效,是美味珍稀食用菌之一,也是当今宴席和酒家最受青睐的菌类菜肴。
我国人工栽培茶树菇始于1972年,1990年江西广昌县较大面积人工栽培成功并进行了规模生产。
近年来,茶树菇生产量快速上升,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03年全国产量9.2万吨,2016年全国产量达到71.3万吨。
一、生长发育所需条件1、基质营养条件茶树菇属木腐菌,但利用木质素的能力较弱。
而蛋白酶的活性比平菇强10倍,在培养基中加入各种适合的碳源和氮源,如棉籽壳、玉米秸粉、米糠、麸皮、大豆饼粉、花生饼粉、茶籽饼粉等营养成份,能显著地提高菇体产量。
2、环境条件温度茶薪菇属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温度6~30℃,最适温度25~27℃;原基分化范围广,10~30℃均能发生子实分化,以18-24℃为好,17℃以下出菇比较困难,10℃以下不能出菇。
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基含水量宜在60%左右,生长较快,反之则慢。
子实体形成时,相对湿度85%,能促进子实体的健壮发育。
光线光线能抑制茶树菇菌丝生长。
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时,需要500~1000勒克司的光线刺激,菇体有明显的向光性。
在代料栽培过程中,可以像金针菇栽培那样,采用套纸筒的办法,获得菌盖小、菌柄长的产品,通气茶树菇属好气性菌类。
菌中珍品——杨树菇栽培技术
曾佩玲
【期刊名称】《食用菌》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杨树菇Agrocybe aegerita,又名柱状田头菇。
原为野生食用菌,在世界上分布于日本、欧洲、北美洲,我国自然分布于福建、贵州、台湾和云南,在广西分布于三江、融水、蒙山和昭干一带。
1987年由原广西科学院龙达坤副研究员等人经两年驯化,培育出的新一代食用菌珍品,并于1995年与南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台作,进行生产性栽培获得成功,成为广西乃至全国能进行小批量生产的独家单位。
杨树菇被列为国家九五星火计划发展项目,出口的拳头产品,是新一代高档珍稀食用菌。
杨树菇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其口感极佳,上市后,深受群众青睐。
据我站近3年的袋装栽培测定:每菇房(约15m~2),可容纳4000个栽培袋,一年栽培2~3次,年可产鲜菇600kg,鲜菇市场价20~30元/kg,年产值1.2~1.8万元,折合年收入800~1200元/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是一项占地少,成本低,效益高,农村致富的优高农业项目。
【总页数】2页(P)
【作者】曾佩玲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微生物实验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
【相关文献】
1.野生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J], 邓世豪
2.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J], 邓世豪
3.青河县杨树菇栽培技术 [J], 吐尔逊·那吾尔孜拜
4.杨树菇栽培技术 [J], 晏忠诚
5.珍稀食用菌白色杨树菇栽培技术 [J], 蒋德俊;常键;陈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树菇代料栽培技术
别士平;万诗科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01(000)011
【摘要】@@ 杨树菇,学名Agrocybe cylindracae (Dc.ex Fr.)Maire,又名柱状田头菇,柳菌.自然条件下,杨树菇于春秋两季多发生在杨树、柳树、榕树、小叶榕等枯干、伐桩及地上. 杨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口感极佳,既是新一代高档的珍稀食用菌,又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菌,在市场上倍受消费者的青睐.据测定,杨树菇的子实体含有丰富的多糖体和麦角固醇,多糖的含量为6.63%,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较强的抗肿瘤作用,麦角固醇的含量为1.46%,它还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化工原料,可作为功能性食品和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别士平;万诗科
【作者单位】河北荆门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河北荆门市人民政府蔬菜办公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
【相关文献】
1.野生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J], 邓世豪
2.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J], 邓世豪
3.青河县杨树菇栽培技术 [J], 吐尔逊·那吾尔孜拜
4.杨树菇栽培技术 [J], 晏忠诚
5.杨树菇的栽培技术 [J], 宋爱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树菇高产栽培技术
阮海东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00(000)007
【摘要】杨树菇又名柱状田头菇、茶薪菇、茶树菇、柳松茸、柱状环锈伞。
杨树
菇自然条件下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人为条件下也能周年栽培。
它盖肥柄脆,气味香浓,尤其菌柄口感极佳,常食用具有降血压、降胆固醇之功效,其干子实体入药可治胃冷、肾炎水肿、小便不利等疾病,疗效甚佳,是近年来食。
【总页数】1页(P11)
【作者】阮海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90.4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杨树菇人工栽培技术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4年第11期
杨树菇属低温型食用菌,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为15~
20℃。春季栽培一般在2—3月制袋,4—6月出菇;秋季栽培一般在8—9月制袋,9—10月出
菇。
一、栽培料配制
配方一:杨树木屑60%、作物秸秆20%、麸皮10%、玉米粉8%、石灰粉2%;配方二:
阔叶木屑80%、麸皮10%、玉米粉5%、石灰粉2%、石膏粉2%、蔗糖1%;配方三:棉籽壳
80%、木屑18%、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配方四:玉米芯粉40%、棉籽壳
40%、木屑15%、饼肥粉3%、糖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
二、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
发菌期一般需40~50天,可据此推算接种日期,最好选择出菇期正处于温度在15~25℃
的季节。栽培方式可袋栽,也可箱栽,目前栽培多采用袋栽。
三、栽培措施
1.袋式栽培:袋式栽培一般采收4~5批,第二潮菇开始会形成较多的单生原基。如果不
疏蕾,所供给的养分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子实体很小就会成熟开伞。一般在原基长到
0.3~0.5厘米时疏蕾,每袋只留5~8朵粗壮的原基。第三潮菇采收完后,及时补水,采用压
注法,每袋补水约50毫升,将袋口封闭,剪开袋底掉头出菇。采用木屑为主料进行栽培时,
生物效率一般在70%左右;棉籽壳基质的生物效率一般在80%左右,商品率一般在80%左
右。
(1)制袋接种。采用17厘米×13厘米×0.005厘米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常规装料,当
天灭菌,高压保持两小时或常压100℃恒温保持5~8小时,趁热出锅,在接种箱(室)内冷
却至25~28℃时接种。
(2)发菌及出菇管理。接种后及时搬进室内堆叠或直排培养,注意防止高温烧菌。接种
后3天为萌发期,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5℃左右;5天为生长期,室温以22℃左右为宜;10~
15天为旺盛期,疏袋散热;经过20~25天培养,菌丝基本满袋。将长满菌丝的菌棒运至出菇
场,脱去袋皮平植到出菇大棚后覆土1.5厘米,棚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即可。一般原基形成
后5~7天即可采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采收及后期管理。菌盖直径4~6厘米时为收获适期。采收时,轻轻握住菇柄基部扭
转拔下,预防盖柄断离。头潮菇出完后,减少喷水量,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如果10天后还没
有出二潮菇,则扒去一薄层菌料,以刺激菌丝扭结。
2.其他出菇方式:
(1)脱袋出菇法。可增加出菇面积,提高出菇率,菌块四周均可形成新原基。一般在现
菇蕾后脱去塑料袋,使菌块完全暴露在外。若菌块原基分布不够均匀、局部过密时,进行疏
蕾,使幼菇获得足够的营养,长成朵形较大的优质菇。
(2)半脱袋覆土法。能提供充足的水分,不会造成培养基质干燥,覆土不但能有效防止
培养料水分散失,还有刺激现蕾的作用;喷水时,泥土不会沾到菇体,菇脚也不带土,保证了
菇品的质量。开袋时去掉棉塞、环套,剪去高于料面5厘米上的塑料袋,同时用锋利刀片在菌
袋中部割1圈,去掉下半部的塑料袋,然后直立排放在畦面上。每袋相隔2~3厘米,中间用
沙壤土填充。
(3)卧袋码垛出菇法。空间利用率高,栽培容量大(平均每平方米栽100袋),管理采
菇方便,但是长出的子实体菌柄细长且因趋光而弯曲。菌盖颜色较浅。产品形状不佳。接种后
的菌袋横码在地上或层架上,层数或堆高视气温而定,气温高时堆要低,气温低时堆宜高。待
菌丝满袋达到生理成熟后,拔掉棉塞和套环,尽量把袋口撑开,打开门窗,进行空气和水分的
调控。
(新疆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邓世豪 邮编:83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