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人教版音乐第五单元拉卡拉卡(共14张)
- 格式:pdf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14
七年级下册音乐学案第一单元春之声1.《春节序曲》:管弦乐合奏、李焕之作曲。
B段主题乐谱需要识谱。
采用中国民间锣鼓问答节奏。
常见的音乐发展手法有:重复《黄河船夫曲》、模进《玫瑰三愿》、鱼咬尾《青春舞曲》、起承转合、同(合)头换尾、换头合尾)B段音乐主奏乐器: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2.《渴望春天》:莫扎特作曲,6/8,弱起节奏。
歌曲灵动欢快,表现了对春天的真诚期盼。
请判断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
歌曲主题需能够识谱。
2.《春游》:中国第一首三声部合唱歌曲,李叔同词曲。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注意合唱谱的记谱方法。
4.《春之声(圆舞曲)》:奥地利浪漫乐派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作曲,该作品的演奏形式与拍子分别为( )()。
5.《春天来了》:雷雨声作曲,采用福建民歌《采茶灯》作为音乐主题素材。
高胡、扬琴、筝三重奏。
能够准确辨识三种乐器的音色。
6.《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
乐曲具有浓郁的新疆音乐风格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表现新疆人民欢欣酣畅的生活情趣。
练习:1.根据指定节拍、为歌曲片段划分小节。
2.为以下歌曲片段填上恰当的音符。
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1.《小鸟,小鸟》,二声部合唱歌曲,弱起节奏。
歌曲为( )拍,旋律运用了休止符,表现小鸟飞翔的灵动形象。
2.《百鸟朝凤》:山东民间乐曲,唢呐独奏(唢呐的音色需要准确听辨)。
注意乐谱中装饰音的运用。
乐曲生动的描绘出百鸟和鸣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3.《天鹅》:大提琴独奏曲(需要准确听辨大提琴音色),选自组曲《动物狂欢节》,由法国浪漫乐派作曲家圣-桑作曲。
6/4拍。
4.《蜜蜂过江》:朱践耳作曲,管弦乐合奏,选自音诗《纳西一奇》(九年级下册欣赏过另外一首《母女夜话》)。
注意感受音乐中如何描写蜂群飞舞的形象。
5.《蝴蝶》:钢琴独奏,挪威民族乐派音乐家格里格作曲。
这首生动的钢琴小品,描绘了蝴蝶穿过花丛、起落飘忽的形象。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请标出以下乐器分别属于八音分类法和民族管弦乐团的哪一类乐器。
七年级下册音乐书赣美版电子书第一单元春之声唱歌渴望春天欣赏春节序曲唱歌春游听乐赏画春之声听乐赏画春天来了选听新疆之春编创第二单元飞翔的翅膀唱歌小鸟,小鸟欣赏百鸟朝凤欣赏天鹅欣赏蜜蜂过江选听蝴蝶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欣赏春江花月夜欣赏二泉映月选听小放驴选听行街演奏打击乐合奏第四单元神州音韵(二)唱歌凤阳花鼓欣赏赛龙夺锦欣赏姑苏行欣赏斑鸠调编创选听幸福歌选听洞庭鱼米乡选听赤兔嘶风选听将军得胜令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唱歌桑塔•露琪亚欣赏劳特布鲁嫩的约德尔欣赏优雅欣赏弗拉门戈欣赏卡林卡欣赏拉卡拉卡欣赏哈卡•马努马努选唱剪羊毛演奏学吹竖笛第六单元荧屏之歌唱歌音乐之声欣赏你是这样的人欣赏《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选唱月亮河欣赏悍牛与牧童选听心依恋我的音乐网页记谱法常识(复习)人声分类与演唱形式发声练习乐器常识第一单元进行之歌一二三四歌歌唱呼吸的基本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拉德茨基进行曲西洋管弦乐的主要乐器婚礼进行曲第二单元影视金曲长江之歌辛德勒的名单旋律(曲调)眺望你的路途穿越竹林第三单元天山之音青春舞曲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第四单元美洲乐声红河谷拉库卡拉查凯皮拉的小火车化妆舞会第五单元小调集萃无锡景沂蒙山小调一根竹竿容易弯桃花红杏花白龙船调小放牛。
《哈卡·马努马努》教案
教学内容
1、认识:《哈卡·马努马努》。
2、欣赏《哈卡·马努马努》,感受舞曲表达的音乐情绪。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欣赏《哈卡·马努马努》中,感知舞曲表现出的各种音乐情绪。
2、学生能乐于参与欣赏、演唱、演奏、律动等活动,并且与同伴交流实践后的感受和见解,分享学习过程
3、通过音乐的欣赏以及学习和理解,希望能够对这种独特的民族舞蹈有更多的掌握。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自主学习、体验与合作学习等方式,在信息交流、听、唱、奏、演等多种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这一体裁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三、知识与技能:
能用歌唱、演奏、舞蹈、指挥等方式表现舞曲《哈卡·马努马努》。
教学重点
欣赏《哈卡·马努马努》,感知舞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
能用歌唱、舞蹈、演奏等手段表现自己对音乐心情的体验。
教学准备
一、教具准备:打击乐器、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二、学生预习:自主查寻、收集关于“哈卡·马努马努”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边欣赏音乐边介绍马克萨斯群岛。
通过背景音乐和文字说明,使同学们掌握一些有关其的文化。
二、初步了解哈卡·马努马努
通过文字叙述,简单了解哈卡·马努马努。
三、讲述《哈卡·马努马努》的音乐内容
对节奏、速度、力度、节拍以及体裁进行了解。
四、回答问题以及小组探讨问题
说明:拓展质疑,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卡林卡》教案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美丽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在乐曲简单的曲调下所蕴含的音乐魅力。
教学过程: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谈谈这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这首曲子的旋律在逐渐强,而且两种音乐情绪情绪交替其中。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作品:1、仔细聆听《卡林卡》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2、介绍《卡林卡》的创作背景。
卡林卡(俄语:Калинка;英语:Kalinka),俄罗斯著名民间歌曲,以其合唱形式最为著名。
“卡林卡”的俄文意思是“雪球花”,用来形容姑娘之美丽。
所以歌曲内容无非是谈情说爱,而且此曲的旋律比歌词更简单,但却是了不起的创作,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合唱形式。
3、简单歌曲特点。
歌曲以合唱队的轻声慢起开始,然后节奏逐渐加快,音量持续增强,同样的乐句不断反复,一直进行到热火朝天的时候,随即飘扬而起一段优美而节奏自由的抒情独唱。
独唱尚在进行时,合唱声部又悄悄进入,继而再以加快的速度搅得风生水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循环不已,欢快激昂与抒情沉静交替,有着非凡的感染力。
三、音乐活动1、听听动动教师播放歌曲,和同学们一起乐句的体验活动:听音乐拍节奏。
2、听听唱唱教师再次播放俄罗斯歌曲《卡林卡》,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最后师生一起学唱歌曲共同感受这首独具风格的俄罗斯民歌。
重点让学生学会控制速度的变化,可以先拍后唱。
学生学唱歌曲时,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乐句间的连接进行演唱。
四、小结。
《拉库卡拉查》教学设计【教材】: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拉库卡拉查》【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感受、体验墨西哥音乐,通过作品《拉库卡拉查》让学生感受墨西哥民间舞蹈的快乐意境,树立热爱生活和积极了解世界民族文化的思想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肢体的律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来感受音乐。
并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探究与合作,引导学生感受墨西哥音乐的独特魅力。
3、知识与技能:能够通过体验学唱歌曲《拉卡库拉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并通过聆听由黎锦光改编《拉库卡拉查》学习变奏曲式的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表演和欣赏,充分领会墨西哥音乐的鲜明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变奏曲式的特点。
【教材分析】:《拉库卡拉查》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美洲乐声》内容,这是一首民间舞曲风格的墨西哥民歌。
“拉库卡拉查”在这里借用作为墨西哥一种民间舞蹈的名称。
这首歌曲是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风格,从歌声中我们仿佛听到人们跳踢踏舞的脚步声,仿佛看到男女翩翩起舞的情景。
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速度稍快;旋律以分解和弦进行和级进相结合为主。
旋律波浪起伏,错落有致;节奏为连续的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相结合,疏密相间,性格鲜明,恰当地表现了人们欢愉的心情和活泼的性格。
歌曲结尾处的呼喊声、拍掌声,更加渲染了歌舞的热烈欢快气氛。
【学情分析】:《拉库卡拉查》是一首民间舞曲风格的墨西哥民歌,歌曲短小且欢快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轻松,所以在体验歌曲的同时我还学生欣赏由黎锦光改编《拉库卡拉查》,让他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欣赏与体验来分析乐曲,并通过学习到的变奏曲式知识来进行创编。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小型打击伴奏乐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们交往,小组协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卡林卡》教案课程类型:以欣赏为主的音乐欣赏课教学目标:1、能够乐于欣赏美丽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在乐曲简单的曲调下所蕴含的音乐魅力。
教学过程: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乐曲片段,让学生谈谈这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这首曲子的旋律在逐渐强,而且两种音乐情绪情绪交替其中。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二、欣赏作品:1、仔细聆听《卡林卡》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奏形式是什么?2、介绍《卡林卡》的创作背景。
卡林卡(俄语:Калинка;英语:Kalinka),俄罗斯著名民间歌曲,以其合唱形式最为著名。
“卡林卡”的俄文意思是“雪球花”,用来形容姑娘之美丽。
所以歌曲内容无非是谈情说爱,而且此曲的旋律比歌词更简单,但却是了不起的创作,原因就是其独特的合唱形式。
3、简单歌曲特点。
歌曲以合唱队的轻声慢起开始,然后节奏逐渐加快,音量持续增强,同样的乐句不断反复,一直进行到热火朝天的时候,随即飘扬而起一段优美而节奏自由的抒情独唱。
独唱尚在进行时,合唱声部又悄悄进入,继而再以加快的速度搅得风生水起,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循环不已,欢快激昂与抒情沉静交替,有着非凡的感染力。
三、音乐活动1、听听动动教师播放歌曲,和同学们一起乐句的体验活动:听音乐拍节奏。
2、听听唱唱教师再次播放俄罗斯歌曲《卡林卡》,请学生随着伴奏音乐朗读歌词。
最后师生一起学唱歌曲共同感受这首独具风格的俄罗斯民歌。
重点让学生学会控制速度的变化,可以先拍后唱。
学生学唱歌曲时,一定要模仿教师的范唱语气及乐句间的连接进行演唱。
四、小结。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5单元欣赏《卡林卡》教案1课题:欣赏《卡林卡》。
课型:歌曲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的学习,掌握两个声部的歌曲演唱方法。
2、过程与方法:感性体验和理性知识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俄罗斯歌曲的旋律特点。
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够加入歌词演唱歌曲。
2、对歌曲的情绪进行把握,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材分析:《卡林卡》,英文名《Kalinka》)是一首著名的俄罗斯民歌,是黑海一带广为流传的为婚礼舞蹈伴唱的歌曲,因此这首歌既有舒缓的歌唱旋律,也有欢快热烈的跳舞节奏,富有浓郁的哥萨克风格。
在俄罗斯的民间诗歌和歌曲中,雪球花通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女性,雪球花和马林花则是姑娘和小伙子爱情的象征。
因为“雪球花”的俄文是“卡林卡”,所以这首《雪球花》也叫做《卡林卡》。
这首歌曲热烈欢快,充分表现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渴望。
教学方法:视听唱结合的方法教学。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介绍俄罗斯民歌特点前苏联民歌富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其歌词多是颂扬理想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人有一种坚定的信仰和目标。
听他们的歌,会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的生活,并用双手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许多歌曲也歌唱爱情、歌唱友谊。
告诉人们要互相友爱。
这些歌曲感染着我们的群体,激励着我们去为理想而奋斗。
二、欣赏俄罗斯民歌卡林卡。
三、听唱法学习歌曲。
四、体会俄罗斯歌曲的风格。
五、继续讨论,搜索相关资料。
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