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三讲之二
- 格式:ppt
- 大小:466.00 KB
- 文档页数:26
目录1.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 (2)2.论述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3)3.如何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11)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11)5.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2)6.什么是运动?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13)7.如何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13)8.什么是规律?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14)9.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4)10.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5)11.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15)12.怎样认识意识和思维模拟的区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如何运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理论说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的正确性? (15)14.如何理解意识的反作用? (16)15.试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6)16.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何在? (16)17.什么是联系?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17)18.什么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18)17.什么是事物的永恒发展 (18)18.如何理解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 (18)19.为什么说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9)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哪里? (20)2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及其科学体系?’ (21)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1)23.什么是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有何重大意义? (22)24.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如何理解矛屑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 (22)25.如何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鞠发展中的作用? (23)26.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3)27.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24)28.怎样理解具体事物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4)29.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它的意义何在? (25)30.如何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63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6)32.什么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把握这一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 (27)33.主要的矛后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27)34.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8)35.什么是事物的质、量、度? (28)36.什么是量变和质变?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29)37.什么是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29)38.什么是肯定和否定?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主要错误是什么? (30)39.什么是否定之否定——发展的螺旋式? (31)40.论述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31)41.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有何意义? (32)42.如何理解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 (32)43.论述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3)44.什么是原因和结果及其辩证关系?理解因果联系的辩证性质对于我们提高实践的自觉性有何指导意义? (34)45.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它对社会实践有何指导意义? (35)46.怎样理解可能性和现实性及其辩证关系?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35)47.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 (37)48.什么是现象和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如何通过现象把握本质? (37)1.论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2010级北京(兵器)班、上海(百联)班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学说史》教学大纲课程主持人:郝全洪第一讲前古典经济学时期(一)古希腊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及以前的经济思想二、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经济思想(苏格拉底学派)(重点)(一)色诺芬的财富观、分工论、价格论及财政观(二)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货币与利息思想和“理想国”(三)亚里士多德关于家庭经济、交易观点和货币利息的思想三、古罗马经济思想四、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思考题:1、简述色诺芬的主要经济观点。
2、柏拉图在社会分工、货币、利息方面提出了哪些观点?3、亚里士多德是如何区分“经济”和“货殖”的?4、试述古罗马思想家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
5、评述托马斯•阿奎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讲前古典经济学时期(二)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二、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异同(一)早期重商主义(二)晚期重商圭义(三)早期和晚期重商主义基本思想的共同点和区别三、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代表及思想四、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五、对重商主义的总体评价思考题: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经济观点?如何评价重商主义?2、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有哪些异同点?3、试述托马斯•孟的主要经济思想。
第三讲古典经济学时期(一)重农学派的经济思想一、布阿吉尔贝尔(重农学派的先驱)与重农学派二、重农学派的形成、体系和特点(重点)(一)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自然秩序思想(二)重农观点,反对重商主义(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农业发展开辟道路(四)重农主义者的理论和政策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又带着浓厚的封建外观。
三、魁奈——重农学派的领袖魁奈的主要理论观点:(一)魁奈经济学说的核心和基石——纯产品学说(剩余价值理论的源头)(重点)(二)再生产中的资本分析(三)再生产分析——魁奈的《经济表》(重点)(四)魁奈在经济政策上的主要主张四、杜尔哥对重农学派的发展杜尔哥的基本理论和主张:(一)对社会阶级结构理论的发展(二)对纯产品学说的发展(三)对工资和利润理论的发展。
第三讲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农耕经济体制的不断自我调节,中国数千年传统的自然经济呈现出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土地是农耕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是农耕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最显著标志。
远古时代,土地属氏族村社共有,劳动者在家长的率领下,在共有土地上共同耕耘收获。
夏、商、西周时期,这种原始的土地共有意识演变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小雅·北山》)的观念,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广大庶众“上无通名,下无田宅”(《商君书·徕民篇》),耕种国家的土地。
国家为实施对土地的分配管理和贡赋的收取,在地官司徒之下设有载师、闾师、县师、遗入、均人等职官,形成国家干预农耕生产的政治雏形。
这种国有土地不得自由买卖和私相接受,即所谓“田里不鬻”(《礼记·王制》)。
西周时期,土地经常由天子分封给各级诸侯、贵族,但从原则上讲,诸侯贵族只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周天子可随时把土地收回,或转赐别人,拥有土地的最终所有权。
“三代以上,虽至贵巨富,求数百亩之田贻子及孙,不可得也”(张英:《恒产琐言》)。
在土地国有制下,农业生产以集体劳动为主,殷墟甲骨文有“王大令众人日协田”的卜辞,“协”字在甲骨文中像三耒共耕,“众人”、“协田”是殷商时期盛行集体耕作制的反映。
《诗经》中的一些篇章,有西周前期集体劳动场面的生动描写,所谓“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诗·周颂·载芟》)、“率时农夫,播厥百谷……亦服尔耕,十千维耦”(《诗·周颂·噫嘻》)。
到西周后期,集体耕作的土地有了公田、私田之分,《诗·小雅·大田》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劳动者要先耕种公田,然后耕作私田。
孟子曾把这种集体耕作的田制称为“井田制”,并加以理想化的追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