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75
思修必背第四章内容(划线部分重点背)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必背重点1.道德的本质、功能与社会作用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内容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4.社会主义荣辱观5.个人品德、道德修养和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重点内容梳理1.道德的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从道德的总体社会功能来看,主要可分为两大方面,即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积极塑造自身的道德人格。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能够通过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惩罚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对其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第二,道德通过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发生影响,从而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三,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四,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五,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第六,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
在看到道德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的同时,也必须看到道德发挥作用的性质并不都是一样的。
“精彩教案”评比活动申报教案教学简况:授课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授课对象:高职高专大一学生学时安排:8学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道德及其产生过程,道德的本质以及作用。
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再此基础上掌握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终在实践中深入贯彻执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难点:本章节重点是道德的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难点是道德的本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为主,结合教学内容适当穿插讨论;采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章,知道了人生观、世界观,明白了如何创造人生价值,如何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从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3课时)一道德格言马丁·路德: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
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康德: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德谟克利特: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狄德罗: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二、道德两难有一群小朋友在外面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在停用的铁轨上玩其它的小朋友全都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的,火车来了(而且理所当然的往上面有很多小孩的,仍在使用的铁轨上行驶)而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因此你能让火车转往停用的铁轨这样的话你就可以救了大多数的小朋友;但是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的小朋友将被牺牲你会怎么办?(讨论)三、本章的中心问题:人为什么需要道德?人是否能够离开道德而得到幸福生活?四、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否出现道德危机?1、曾经理所当然的道德/不道德行为在现代面临了质疑:要不要拾金不昧?公车上要不要让座?可不可以说谎?2、道德危机的表现♦道德的权威危机——“偶像的黄昏”♦道德规范的危机——“底线道德”的突破♦道德价值的危机——道德相对主义♦道德信仰的危机——道德虚无主义五、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语义分析:古时候“道”和“德”是分开使用的,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章复习重点和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基本概念1.理想 p17 (14)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信念 P18(15)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3.共同理想 p124(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基本原理要点1.理想的类型 p18(15)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2.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p19~p21(16-17)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基本概念1.爱国主义 p34(28)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人们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民族精神p42(35)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3.时代精神 p45(37)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基本原理要点1.新时期爱国的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p38~p47(32-40)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p41~p42(34-35)人有地域和信仰的差别,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河南大学目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1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4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7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9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11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13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15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17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1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与参考答案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一、单项选择题1、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CA、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B、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C、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专业化、创新化的人才。
2、现代人才素质的灵魂是:AA、德B、智C、体D、美3、( C )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A、德B、智C、体D、美4、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必然趋势是:AA、多极化B、单边主义C、两极格局的形成D、一超独霸5、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智体美是缺一不可、统一存在的。
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A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6、时代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 D )居于核心地位。
A、艰苦奋斗B、自强不息C、团结统一D、改革创新7、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A、爱国主义B、人道主义C、科学主义D、革命英雄主义8、下列名言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民族的有:A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先天下之忧而忧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民无信不立9、( B )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A、德B、智C、体D、美10、( A )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
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荣辱观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D、爱国主义11、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B、迎接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历史使命C、粉碎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中国图谋的历史使命D、促进自身心理健康12、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CA、知识渊博B、品质高尚C、德才兼备D、知行统一13、独立生活意识是指:CA、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管B、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C、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D、天马行空独来独往14、( C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