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与趋势
- 格式:docx
- 大小:18.79 KB
- 文档页数:7
第3讲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我国的长江流域)细化课标探究线索素养要求1.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掌握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2.理解流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
3.理解流域的综合治理措施。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从不同河段分析流域存在的问题及综合开发措施。
2.地理实践力:调查身边的河流,判断其存在的问题,评价对其开发利用的措施。
3.人地协调观:河流开发利用以人地关系协调为前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材内案例]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1.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1)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侧,是B密西西比河支流——C俄亥俄河的支流。
(2)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地理特征地形上游为山地丘陵,中游为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季和早春常发生大范围的持续降雨河流水文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主汛期是12月到次年4月中旬资源丰富的水能资源、煤炭和石油资源①早期开发:河流的开发利用限于航运。
②后果:由于长期的过度垦殖,加上滥伐森林和经常性的暴雨,导致本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大面积荒芜,农业生产条件相当恶劣。
2.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1)综合治理①流域治理核心: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②长远方案: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性开发。
③梯级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力资源,提高防洪标准。
(2)产业发展①工业建设:利用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形成相对完整的基础工业体系;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②农业开发:因地制宜,全面发展。
种植业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发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生产林业是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产品综合利用效益高畜牧业以养禽、养猪为主,发展迅速渔业兴建大量水库,促进渔业发展(3)环境保护工作3.今天的田纳西河流域4.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1)设置专门的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2013年第5期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No.5.2013(总第147期)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Guizhou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P.C(Serial No.147)国外湖泊水污染跨域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吴湘玲,叶汉雄(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武汉430071)摘要:湖泊水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国际上公认湖泊水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效果的,一个是日本的琵琶湖,一个是北美五大湖。
我国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型环境污染阶段,水资源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水污染、水短缺、水浪费三种现象并存。
考察国外湖泊水污染治理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三方面启示:单纯依靠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不足以防治水污染,非营利组织是湖泊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主体,合作协调机制直接影响湖泊水污染治理效果。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跨域治理;多元治理主体;信任合作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81(2013)05-0077-05水污染防治对于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
由于水污染防治涉及多个主体、多个区域、多个领域,湖泊水污染防治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
数十年来,世界很多国家都致力于治理湖泊水污染,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由于发展情况不同,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湖泊水污染治理起步早,措施多,效果比较好;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对湖泊水污染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基本上处于初始阶段。
本文对日本的琵琶湖、北美五大湖区水污染治理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治理经验,得出对我国湖泊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一、国外湖泊水污染治理经验(一)日本琵琶湖琵琶湖(Lake Biwa)位于日本本州岛中西部地区的滋贺县,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为东京、大阪等近畿都市圈的1400万人提供生活生产用水,被称为“1400万人的水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急速推进,城市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污水、日常生活废水大量出现,导致琵琶湖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琵琶湖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9篇第1篇示例: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小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重点流域水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改善和保护重点流域的水环境质量,我国自2015年起实施了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小结,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工作成效从2015年至今,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效。
一方面,一大批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先后启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二方面,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水环境管理体系。
社会各界的参与度也大大提高,形成了一股整治水环境的强大合力。
二、存在的问题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治理项目的实施进度不够快,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影响了整体治理效果。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对于环保工作投入不够,环保督察力度不够大。
三是一些企业和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根除。
四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不够顺畅,缺乏统一的水环境治理标准和考核体系。
三、发展方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未来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提高政府部门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加大对水环境治理项目的投入和环保督察力度。
二是完善管理体系,建立起统一的水环境治理标准和考核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四是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创新环保技术和设备,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够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清洁美丽的水环境。
希望未来的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由于过度利用已经日益匮乏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资源出现匮乏,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脆弱。
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世界性的问题。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一旦出现了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讲,很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以维系。
建立节水型社会,强调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球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短缺地球上的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而且储量相当之大.我们为何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广义的水资源与狭义的水资源之分。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地球虽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但他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
现在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的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当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的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利用的水资源很有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的地下水。
大部分能够利用的水位于远离人类的地方.使水得利用成为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二)水资源的分配问题水资源的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的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总的来说包括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我国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的差别充分体现了水资源的不均匀性。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区.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仍在增加。
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的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利用的水相当之多。
为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
河流流域是一个地理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有关。
河流流域的综合开发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规划和协调开发。
本文将从治理到维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河流流域综合开发的教案。
一、河流流域的治理与维护河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水资源,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河流流域遭受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环境和生态失衡现象严重。
河流流域的治理和维护非常重要。
河流流域的治理应当从源头开始,加强水源保护和监测。
同时,加强河道治理,防止河道淤积和污染,保护河流的自然生态环境。
要建立健全河流流域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 pollution、森林保护、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等方面的协调。
同时,要加强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重建,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能源、可再生资源和生态旅游等,推动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河流流域的水资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但是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水资源的保护,防止因一时的利益而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
在河流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保持和提高河流的水质、水量和水供应稳定性,不断提高水资源的效益;二是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强化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协调利益关系的基础上,防止出现过度利用或滥用等问题;三是推广现代化的水处理技术,提高水的质量和效益,降低用水成本,促进节能减排和环保效益。
通过以上多种措施,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为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河流流域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地表覆盖和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而土地利用的改变又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水务管理系统分析摘要:当今全世界都面临严重的水危机,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关系到贫困、可持续发展乃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问题。
联合国组织近两年来一再强调大城市水资源是世界水资源问题中的重点,而管理又是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核心。
从国内外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模式看,各种形式都有,尤以流域为单元统一管理为好。
从管理体制上看,城市水管理政出一门,水质水量并重是发展趋势,城市水务一体化管理是国际水管理的潮流。
关键词:水危机水务管理经验分析一、水务管理水务管理:是城市水工程规划设计、城市水工程运营管理、城市水资源与节水、水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城市防洪与减灾以及城市水文规律分析等的与水有关的管理。
二、国外城市水务管理2.1管理体制如今的水行政管理模式有两种模式被很多业内人士所推荐:一种是水市场模式,一种是水协商模式。
这两种模式分别建立在美国西部的成功经验和法国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美国的水市场模式是依据于个人财产权,而法国模式强调共同协商。
美国水资源开发管理依照国会制定颁布的法令进行。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由联邦政府机构、州政府机构和地方机构三级负责。
地方水管理机构实际上是一些经济实体,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运行,与政府机关没有直接隶属关系。
在政治体制上,美国实行私有制,因此联邦政府对水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水权的管理上,至于供水配水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市场自发地调节和民间机构的运作。
水权作为私有财产在美国可以自由转让,在转让程序上类似不动产的转让。
近年来在美国的水交易市场上出现了一家Water2Water公司,旨在建立一个透明的和公正的水市场中枢,买方和卖方都能在这里进行各种类型的水交易,使水这种最宝贵的商品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它是一个灵活机动和“形式自由”的市场,它能满足各种规格的买方和卖方的要求。
另外,在西部还出现了水银行(WaterBank)的水权交易体系,将每年来水量按水权分成若干份,以股份制形式对水权进行管理,方便了水权交易程序,使得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环境综合治理概述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概述⼀、国内外发展概况1.1 国外发展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开始重视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早期的流域治理仅限于防洪、供⽔、航运等单⼀⽬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剧增,⼈类对流域⽔资源利⽤和⽔环境破坏的强度不断加⼤,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逐步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进⼊20世纪90年代,以流域协调发展为⽬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科学家的重视,强调全流域⾃然与⼈⽂各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实现流域协调发展⽬标的前提和条件。
1.2 国内发展⾃2015 年“⽔⼗条”发布以后,⼗九⼤⼜将⽣态⽂明建设提升⾄千年⼤计,我国⽔环境治理⾏业进⼊了政策密集发布期。
⽬前⽔环境治理理念已经从传统的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思路,转变为“源头减排、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过程防控⽔污染的治⽔模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将成为未来的主旋律。
从⼤环保到⼤⽣态,流域治理⼯程是复杂的系统⼯程:流域综合治理并⾮单纯的环保⼯程,⽽是涵盖内容更⼴⼤的⽣态⼯程,细化来看,⼤致可分为截污⼯程、⽣态治理修复⼯程、清淤⼯程、引⽔补⽔⼯程,以及流域治理后的⽔质在线监测、运营管理等。
⼆、基础概念2.1 流域治理概念流域治理区别于传统的“点源污染治理”理念,是通过介⼊⼀个流域整体的⽔污染治理业务,形成上下游污染同步治理的格局。
按照流域规模⼤⼩,可分为跨省流域治理、跨市(县)流域治理以及跨街乡镇的流域治理。
⽔环境综合治理系统2.2主要术语(1)⽔环境:以⽔域为核⼼,包括⽔体、沿岸⼀定范围内的⼟地、植被、地形地貌、⼈类建筑等诸多要素的⼀个⽣态景观体系。
它既有⽔体、植被、⼟壤等⾃然因素,也有建筑物、⼈类活动、⼈⽂景观等社会因素。
(2)内源污染:指进⼊⽔体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物作⽤,逐渐沉降⾄湖泊底质表层,当累积到⼀定量后再向⽔体释放的现象。
(3)点源污染:指有固定排放点的污染源。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郭高飞(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城乡环境分院广东广州511458)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这一过程当中人们只关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却忽略了对环境破坏的问题,尤其是人们日常所需的水资源,目前正面临着污染严重和匮乏的情况"现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为了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国内外一些学者也做了多年的研究,然后提出了相对应的理论与对策°文章从河道治理模式和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模式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提出个人的见解°关键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引言城市化进程加快进程中各领域都有着明显的改善,但是它们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却很大,而且有部分行业也会排出一些污染水资源的物质,导致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逐渐凸显出矛盾,那么目前如何对污水进行治理和保护也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类共同的任务"在此其中工业废水、农业药物残留、餐饮污染以及雨水所携带的污染物等都能够对水源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人为对河道与水源的破坏,这就使得流域水环境的破坏程度日益严重"1河道治理模式1.1国内河道治理模式如在对域水治理的上也出多理论措施,虽然说在我国的水治理上起到了支持效果,但污染的问题一直都没有彻底解决,这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污染源逐渐扩大,而且一直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是治理的方式一直没有太大进展,而且水环境的生态系统被破坏以后它们也失去了自我修复的功能"我国目前在河道的治理方式上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将污染源截住,然后调查水源的污染情况,再针对性的治理"根据水源所述的区域和附近的工程建筑,把河道当中的污染源头找到并断开与水源的联系,然后再将河道当中的一些污染物清除,并对其进行优化,以此来改变河道中水源的清洁度,从而逐渐恢复流域水环境生态"第二种是推行严格的政策来达到约束,并全面实行监督管理"在治理河道的过程当中推行更加严格的法律制度并合理宣传,让人们知道污染水源的严重性,以此提高环保意识"并且在整个流域水环境当中进行全面检测,一旦发现污染体或者是污染源立即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第三种是根据污染源和水质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0在发现污染源以后,利用Mike#Efdc等软件将污水中的污染趋势进行模型构建,然后再去决定治污的措施"主要是先把工业、农业以及生活等因素所产生的污染体分析出来然后进行治理,然后是根据模型所分析出来的结果,对于河道当中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整治修复"就比方说Ef+c这一技术就能够在检测到污染物以后分析出污染的时间和污染程度趋势,从而为修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总体上来讲我国目前在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当中利用模型进行预测能够提高治理的效果,而且也能分析出污染源头,这对于水域生态的治理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叫1.2国外河道治理模式国外在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方面起步相对较,而且针对于湖泊与城市的河道流域都有长时间的研究,在实践当中能够证明的是水域的修缮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一些国家在治污上提出的是生态治水理念,也就是根据流域的自然变化然后使用有效的方式帮助其回复生态环境,这样有利于河道流域提高自治的能力,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健康"(1)欧美一些国家在对水源的污染上提出了相关的法律政策,然后以此来制止并约束人们对水源的污染破坏0(2)对于城市当中河道的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在长期的努力下也能使水域当中的水源逐渐变得更清澈而且污染也会逐渐减小"(3)以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污水治理模式,也就是鼓励一些民间的企业加强对水源的保护和治理,并利用宣传手段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的是国外流域水环境治理重在以法律作为保护,而且通过约束和自然治理为主,这样就能实现一个全民保护水资源的社会现象02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模式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单方向的进行治理的话是无法达到有效控制污染的,反而会相应的消耗大量物资和资金"所以,在总结国内外治理措施的基础上,以此作为借鉴我国的流域水源治理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这相比于单一的治理模式综合治理集成技术有着以下几个优点0(1)能够将排水的系统优化,然后及时的处理与改善,并秉承着海绵城市的理念降低污染的源头,从而逐渐减少水源的污染程度"(2)以生态修复为宗旨,用曝气增氧和微生物活化等方式营造绿色水体景观,然后使水源逐渐恢复自我修复功能"(3)在后期的经营管理当中保持水源的干净与持久改善叫2.1控源截污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分为三个,首先是点源污染"主要是由污32水通过诸多排水口进入流域的,原因是在排水口当中的防污网格系统不完善,再加上雨水的冲袭和滴漏等情况就导致网格当中存在着大量的污染物,而且地域污染源的能力也有所降低"治理的措施是对排水的系统进行检查,然后不断增加截污设备,将污染在没有进入流域之前就抵挡在外,以此来保证流域的水体不受污染"其次是面源污染,城市当中在降雨的过程中雨水沾带着许多污染物体会流入到河道或者渗透到地下,这样就会对水源造成污染"对于这种现象有效的治污方式就是建设海绵城市,通过对雨水的净化来实现污水治理"最后是内源污染"由于污染物在河道当中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基本上都形成了固体然后沉入河道底部形成淤泥,这样很容易引起河道的二次污染,并给治污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利用抽取污泥的设备将其清理出河道,然后再对水域进行合理的修缮,以此来改善水域的污染问题"2.2人工净化工程流域水环境当中的污染逐渐积累,在河道超过一定的负荷以后,自身的修复能力就无法将污染净化或者分解,那么水源就会遭到破坏,严重的还会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并出现缺氧、黑臭以及营养退却等不良现象"那么这种情况就需要人工对其清理,通过换水、曝气增氧以及微生物活化等方式来净化水源,并回复生态系统,增强水域的自我修复功能"换水工程就是将流域水环境当中的水换掉,然后把污染物体冲刷到下游,以此来净化整个河道当中的水源,也就是人工将污染物清除"其二是曝气增氧,在污染水体中因为溶解氧含量的能力比较低,人工将这些对于水域有污染的微生物进行降解,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措施增加水源的溶解能力"其三是微生物活化系统,由于微生物对于河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这需要加入一些本无微生物的活化剂,使它们能够快速的将这些造成污染的微生物溶解,这样就能有效的恢复水域的生态系统%2.3生境构建与生态系统恢复生境构建是目前对于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治理措施,在对生态恢复的河道治理过程中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一般情况下,水域在受到污染以后,其中的植物群落就会在水体当中以挺水、浮水以及吸附等方式起到作用,这样就能将河道当中的污染物有效的溶解,从而提高水域的营养成分,对于提高流域生态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0而在此其中沉水植物就是能够净化水源的重要方式0日本的环境优良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名,他们的政府就是利用天然湿地或者人工湿地的植物来净化或者过滤水体,并结合上生态浮岛的技术,以此来制造出更多的生物在水域当中生存,这样不仅给水生物一种适宜的生存空间,而且也能够逐渐的增加水源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保证水源的生态功能"水生物当中最多的就是鱼类和一些浮游生物,而且鱼类又可以分成更多的种群,它们的最大作用就是提供观赏性,而且能够对于水中的一些腐烂食物进行啃食,这样就能避免二次水污染的情况出现0而低栖类动物则可以将水中的一些动物或者植物腐烂的机体进行降解,这能够起到过滤和沉淀水中杂质的作用,同时也是建设城市中水域环境的重要基础0除此以外,在建设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时也能够使这些生物在此其中生存并互相依存,从而避免生态系统功能衰退的情况出现铁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也影响着人类的历史文明进程"改善方法如下:(1)兴修水利,多修水库,多修调水工程,如:我国目前进行的三大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改善南北水资源的分布0(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尤其是深层的地下水,拓宽水源,提高农业生产灌溉率,这项措施在沙漠和戈壁农业生产中得到运用广泛,解决了靠天吃饭的制约0(3)大面积植树造林,增加土地森林覆盖率'通过保护森林;保护绿地、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来保护水资源环境"改善自然生态环"(4)采用人工降雨、人工降雪,解决局部地区的降水量分布,增加陆地降水量,增加缺水地区降水量,增加水资源的保存和供应总量0(5)开发海水淡化技术,拓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6)采用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利用率"结语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发展迅速的过程当中,人为对于水源的破坏也随之而来,这不仅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建设,而且也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在对流域环境的污染治理基础上,必须要以生态修复为核心,然后控制好造成污染的设施,并提高水中微生物的数量,以此来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就能够逐渐恢复水域的生态平衡,从而使其有能力自我修复"除此之外,我国也应当大力发展综合治理集成技术,这对于水域的治理也有着很明显的效果"参考文献[1]孟凡林'李鑫•蒋家河矿四位一体瓦斯治理集成技术卩]•煤炭技术,2020,39(07):107-109.[2]吕兆海'冯耀东,牛风雪'刘兴龙,靳亚军'祝振洲,叶文清.金家渠煤矿多污染物有效处置技术集成及应用[J].中国煤炭,2020,46(03): 74-83.⑶李传扬,樊艳霞'赵江'张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集成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9(01):43-46+106.[4]邓正宇,汪凯,周其健,薛文坤,陶啸.蓄水区地质灾害勘察治理集成技术系统研发[J].四川建筑,2018,38(05):105-108.作者简介郭高飞(1984.8-),男!汉!湖北天门,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水环境治理技术"33。
国外水环境发展历程目录前言................................................................................................................................ - 1 -一、发达国家城市水污染治理模式................................................................................ - 1 -1、美国:命令控制管理模式...................................................................................... - 1 -2、欧洲:综合流域管理模式...................................................................................... - 2 -3、日本:多部门协调治理模式.................................................................................. - 3 -二、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发展........................................................................................ - 4 -1、发展趋势............................................................................................................... - 4 -2、经验借鉴............................................................................................................... - 4 -3、欧洲水环境流域治理的主要政策....................................................................... - 5 -三、西方国家水污染治理:战略、体制、方法............................................................... - 6 -1、水资源管理的战略............................................................................................... - 6 -2、水资源管理体制................................................................................................... - 8 -3、管理手段............................................................................................................. - 10 -(1)管理的政策与立法 ....................................................................................... - 10 -(2)行政和经济手段 ........................................................................................... - 11 -(3)管理技术 ....................................................................................................... - 11 -(4)思想方法及水资源管理中社会公众的参与 ............................................... - 12 - 附:国外主要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 - 13 - (一)莱茵河跨界水污染治理............................................................................... - 13 - (二)五大湖跨界水污染治理............................................................................... - 13 - (三)多瑙河跨界水污染治理............................................................................... - 15 - (四)田纳西河跨界水污染治理........................................................................... - 16 - (五)泰晤士河跨界水污染治理........................................................................... - 16 - (六)波河跨界水污染治理................................................................................... - 18 -前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水污染将成为21世纪大部分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且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
国际瞭望6 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发展趋势刘登伟1,李 戈2(1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21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北京 100053)摘 要:从分析当前世界国际河流管理面临的问题入手,梳理国际河流管理的历程,总结和探究当前国际河流开发和管理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当前国际河流在开发上,朝着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管理上,国际河流委员会的职能逐步增强,国际组织逐步介入国际河流相关事务中,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趋势非常明显,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应用;在合作上,由单一目标向多目标发展,合作内容日益丰富,合作协商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方式;此外,国际水法也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
关键词:国际河流;开发管理;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 V2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1408(2010)0520069206收稿日期:2010203203作者简介刘登伟(—),男,辽宁人,博士,工程师。
1 引 言水资源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基础战略资源,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现今全球约有1/6的人口(超过10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安全水。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类对水资源的消耗速度不断增加。
联合国预测,2025年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将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2050年全球多达3/4的人口可能受缺水的影响。
世界上大约有263条国际河流(W o lf,1999年,2001年)。
据1978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提交的《国际河流登记》,国际河流的流域面积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47%,全球约有40%的人口生活在国际河流流域内,有44个国家至少80%的土地面积位于国际河流流域内。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的背景下,国际河流水资源可能成为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因素。
2 国际河流面临的形势211 世界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国家和地区性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十条:盘点国外五大治理案例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全国地下水质量极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70%左右。
京津冀区域丧失使用功能(劣于V类)的水体断面比例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中国水环境治理大幕开启,我们先了解国外城市水体综合治理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牛津和剑桥校际人力艇比赛在伦敦泰晤士河水道上进行。
CFP 图一、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一)水环境问题分析泰晤士河全长402公里,流经伦敦市区,是英国的母亲河。
19世纪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河流两岸人口激增,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河,沿岸垃圾随意堆放。
1858年,伦敦发生“大恶臭”事件,政府开始治理河流污染。
(二)治理思路及措施一是通过立法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对入河排污做出了严格规定,企业废水必须达标排放,或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
国内外城市河道整治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城市河道整治是指通过对城市内部的河流、湖泊等水域进行治理、恢复、更新,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的过程。
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城市在河道整治方面有着不同的做法和成果。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国内、外城市河道整治的历史、现状和趋势。
一、国内城市河道整治的历史、现状和趋势1. 历史:在中国,城市河道整治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利用,为城市内的河流整治奠定了基础。
具体来讲,北方民间古典水利工程设计方案的许多精华也流传到南方,如太湖流域水工李之仪修建的卢浮贡堤,晋惠公修建的晋春池都成为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20世纪初,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河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污染和破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城市河道整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
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将河道分段整治并利用其周边的景观资源进行绿化。
2. 现状:目前,中国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同城市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例如,昆明将“两江四湖”作为景观资源整治,天津采用了“海绵城市”理念,杭州从大运河中汲取经验,建设了“钱塘江十四桥景观带”。
城市河道整治的主要目标是修复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环境,提高生态效应。
同时为了达到高水平的目标,少数城市要大规模动员村民,整合资源等。
3. 趋势: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未来城市河道整治将面临更高的要求,如更好地满足城市功能需求、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增强水资源保护等等。
原先的治理目标不再是追求“有利于民生”而是生态文明、美丽的中国。
城市河道整治的趋势之一是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确保城市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利用高新技术,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降低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将成为大势所趋。
二、国外城市河道整治的历史、现状和趋势1. 历史:发达国家城市的河道建设和整治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
从市场机制到合作治理:国外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变迁王资峰
【期刊名称】《晋阳学刊》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国外流域水环境管理研究历史悠久,经历了从早期推崇市场机制发展到后来重视行政控制机制,至今天对合作治理模式的肯定.这表明,流域水环境管理这一公共物品可以有多种提供方式.每个国家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究竟适于采用何种方式,与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状况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任何割裂管理体制与社会关系的做法都存在偏颇之嫌.
【总页数】6页(P18-23)
【作者】王资峰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45.5
【相关文献】
1.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构建--国家重大水专项在辽河流域的探索与实践 [J], 孟伟
2.实施太湖流域综合治理与管理改善流域水环境 [J], 叶建春
3.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经验及启示 [J], 范兆轶;刘莉
4.水环境与水资源流域综合管理体制研究 [J], 余璐
5.流域智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基于武汉市南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 [J], 周俊兆; 马斯璐; 黄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与趋势
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国家就开始重视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但早期的流域治理仅限于防洪、供水、航运等单一目标。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剧增,人类对流域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破坏的强度不断加大,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逐步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流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管理者和科学家的重视,强调全流域自然与人文各要素的综合治理是实现流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前提和条件。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发展的历程
以流域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为目标的治理阶段
工业革命发生后,西方国家工业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资源需求激增导致水资源短缺现象严重,协调水资源供需一度成为流域治理的重要内容。
随着科技进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自20世纪30年代起,逐步开始了以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洪水灾害治理、航运、发电和旅游等为目的的多目标统一规划。
在这一阶段,世界各
主要国家相继建立不同形式的流域管理机构,以求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水资源。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建立及发展大致代表了国际上流
域治理这一阶段的发展历程。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具有政府
职能但运行灵活、兼具私人企业组织优点,开始全权处理流域水
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如控制洪水、改善航运条件、水能发电、恢复植被和控制水土流失等。
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田纳西流域已开发了1050km的航运水道,同时成为美国水电生产能力最大的流域,同时,流域内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农业生产
更为合理,森林植被明显恢复。
以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为主要目标的流域一体化治理阶段
20 世纪50年代后,人口数量和经济迎来了新一轮激增,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严重。
而且许多国家、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进行的一些流域开发工程项目,使得流域问题更加严重。
1972年,著名的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类环境宣言》,强调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水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促使流域治理由单纯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向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方向倾斜,
各国的流域治理大都增加了水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并颁布污染控制与环境保护相关法律。
以人类生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流域水环境治理新阶段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理念: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至此,人们认识到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以流域为单元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综合治理。
英国Gardiner 正式提出以流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理念,使得以流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流域综合治理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广泛兴起。
国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
从水资源协调利用到单一污染控制再转向协调发展的综合治理
国外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首先经历了水资源综合利用阶段后;然后进入由于大规模水资源开发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加强污染治理和水资源保护的阶段;现在国外流域水环境治理基本由以水污染综合防治,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为目的的治理转变为协调性的流域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
从单纯重视河流自身转变为对整个流域区域的治理;从单一规范流域水资源逐步演变为统筹考虑流域内所有环境资源要素,从流域系统整体功能进行流域治理,强调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经济、环境、社会问题的角度进行流域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
从政府强制主导到政策企业家利益合作
在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各方之间,存在频繁的利益博弈。
流域水环境系统是一个涉及生态、经济、社会、政治等多变量的复杂系统,并非全部的政策资源都为政府部门所掌握,政府通过强制性的主导无法对诸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因此在水环境治理的机制中,改变单一的依靠政府强制主导的供给型方式,转向利益合作为主的需求型方式,实现各方利益和目标的一致,完善水环境的治理。
政策企业家指的是有较强的掌握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并对公共政策过程发挥作用和影响的个体和组织。
这些可
能横跨公私部门的政策企业家们,影响公共决策过程的动机也并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愿意投入自己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声誉以及金钱,来促进某一主张以换取表现为物质利益、达到目的或实现团结的预期未来收益。
另外,由于水环境治理与技术紧密关联的性质,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家在一些水环境的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荷兰的案例研究指出,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在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中均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对水环境的治理做出了潜在贡献。
在莱茵河流域的治理过程中,Auen 河漫滩生态研究所与莱茵河管理办公室共同制定了相关规划和标准。
这类集体组织的优势来自于不同成员通过各自的战略影响治理结果,积极开发和测试新想法,使得政策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这本质上是对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相关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结果。
通过政策企业家利益合作的机制,进一步优化了水环境治理决策的质量和实施的有效性。
此外,以政策企业家为典型的外部个体和组织的加入,促进了治理机构的柔性化改造,这种创新型的治理机制,对于流域水环境这类特殊的治理对象,显得格外重要。
治理实施: 从一元行政管制到多维网络治理
流域水环境治理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治理模式能够解决所有维度上的问题,为了提升治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效率,有必要对治理的实施方式进行变革。
对此,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从一元行政管制到多维网络治理的转变。
澳大利亚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变革,形成了政府、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多元治理网络。
这种网络治理模式对澳大利亚水环境治理的成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澳大利亚的经验来看,流域水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网络治理结构。
各级政府之间存在张力,既有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又有讨价还价和制衡的关系,形成了相互协调配合的纵向的多层次水环境治理网络。
政府负责规划项目的制定,在具体的实施方面会授权于企业。
政府在水利设施的建设、城市污水的处理、技术的开发和改进都有赖于企业。
通过授权于企业,企业的咨询和技术改进助力水环境治理,在水环境治理上可致力于一致目标。
社区通过参与和介入,政府与社区也相互协调配合,致力于一致的行动和行动水平的提升。
政府与公众建立较成熟的合作伙伴关系。
社区行动会获得企业的支持,二者的利益取向是可以一致的。
多维网络治理与传统一元行政管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在治理过程中构建了从顶层到基层的实施链条,将治理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利
益相关者。
更为重要的是,多维网络治理将能够促进治理政策的自我实施。
在这种治理结构下,治理也不再是从各自目标出发的强制性执行,而是从网络整体利益出发的自发性协同。
协同效应促使各方通过合作博弈的开展,分享合作利益,并从网络的全局视角自我履行合约。
所有这些趋势适应了新环境下水环境治理的需要,显著提升了水治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