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歌辑录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7
陕西方言歌曲《陕西木有啥》唉咱大家吃好了没有?好咧。
.吃好了咱把喔家伙拿出来热闹一哈军校,啊,备马,啊,抬刀伺候.。
.喂儿.。
.【段落1】中国版图最中间陕北关中连陕南秦岭中间分界线一声秦腔吼破天陕西到底咋个向赶紧听我给你唱中华文明这发祥文化渊源时间长陕西其实木有啥始皇嬴政统天下唐僧译经大雁塔西游故事传万家名城名景扬中华百位皇帝埋地下炎黄二帝渭水源文人墨客誉华夏丝路从咱这出发向西横穿了欧亚昭君出塞别西汉幽思自叹弹琵琶贞观之治稳江山开元盛世商业繁科举制度贤能现文化包容后人赞西周初年把名起清朝正名叫陕西至今声名未曾变横跨秦川八百里周秦汉唐名天下辉煌成就耀中华革命精神代代传文脉深厚最文化【段落2】从东往西咱慢慢谝关中东头是潼关陕西的东门黄河边人间路止潼关险当年联军把皇帝撵一路狂奔来西安慈禧老佛爷进潼关关键时候得靠老陕再往里到韩城县史记之乡逛一遍鲤鱼摆尾跃龙门古城文庙包忘看党家村的四合院建筑瑰宝专家赞华阴旁边立华山华山论剑英雄传西岳庙藏宫殿要论年头始于汉帝王出行游玩处金碧辉煌你得看走到临潼骊山头烽火台上戏诸侯褒姒一笑江山丢倾国倾城满玉楼你说陕西木有啥我们都在这儿长大你说陕西木有啥五千年的故事厚厚一沓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寸土地都有时光一茬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座城市都有那文化一大把【段落3】秦始皇陵兵马俑屹立千年黄土中华清池,温泉宫贵妃醉酒在其中唐明皇,有情男三千宠爱为玉环比翼鸟连理枝长恨之歌肝肠断骊山脚下兵谏亭西安事变让内战停临潼过了是蓝田蓝田玉石迷人眼韩愈老汉说的颤雪拥蓝关马不前蓝田猿人百万年半坡遗址比他晚西安东边白鹿原小说电影话变迁老房老陕关中汉手里端着大老碗到西安你得听我谝八百里秦川正中间博物馆遗址随处见说多你可包木乱这里美食是一活摊凉皮肉夹馍最经典羊肉泡馍喋一碗让你尝尝撒叫颤西安话也有特点克里马擦不拐弯头叫撒好叫颤听不懂你赶紧念传【段落4】关中自古英雄汉增愣噌倔少念传高人都把姓名埋墙根蹲着谝闲传长安古乐调独弹距今一千三百年音乐里的活化石唐代宫廷最常见走两步咱逛咸阳大地原点可别忘biangbiang面要尝一尝有个口诀得会唱一点撩上天黄河两道湾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车逛咸阳推个车车逛咸阳逛咸阳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秦朝的宫殿叫阿房项羽一把火烧光昔日繁华一片荒咸阳一过到杨凌中国第一农科城特色产业真叫猛农业研究玩滴精往西路过法门寺皇家寺庙存舍利大唐国宝一大堆两千多件不是吹宝鸡自古称陈仓城市形象为凤凰民间工艺美术乡周秦文明这发祥炎帝故里青铜乡佛骨圣地周礼邦西府小吃你喋不完尝遍才知道撒叫香你说陕西木有啥我们都在这儿长大你说陕西木有啥五千年的故事厚厚一沓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寸土地都有时光一茬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座城市都有那文化一大把正月里来什么那个花花花开哟得开【段落5】东西谝完才一半从南往北继续谝最南头,有安康秦巴山的正中央南宋名将有王彦保卫川陕英雄汉乾隆四年万工堰造福人数几十万秦头楚尾有特点自然文化在巴山安康美景水蜿蜒境内千山争云端汉中文化最经典刘邦行宫古汉台诸葛亮长眠定军山张良庙外看神仙汉中沃野如关中四五百里烟蒙蒙黄云连天夏麦熟水稻变黄吹秋风汉水汉字汉文化代代相传耀中华蔡伦造纸惊天下如今捧书包忘他成竹在胸出洋县吉祥之鸟有朱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就在城固县韩信思想国无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都发生在秦岭山【段落6】安康往北到商洛秦岭山脉四周裹柞水溶洞西北绝金丝峡谷妙趣多楼观台依山伴水中国道教发祥地四季交替景色美天下福地是第一仙游寺名不虚传苏公藏书玉女垂帘弄玉萧史把恋爱谈乘龙快婿这相传再往里法王塔隋文帝在这设宝函大秦寺镇仙塔塔斜五百年很罕见重阳宫名宫观财神刘海这发源白居易,周至县官长恨歌他在这写完八水长安古诗赞巍巍秦岭山中来浩浩荡荡水连天典故文化一串串你说陕西木有啥我们都在这儿长大你说陕西木有啥五千年的故事厚厚一沓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寸土地都有时光一茬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座城市都有那文化一大把【段落7】过秦岭到西安兴教寺现眼前樊川八寺连成片佛教盛行把经念唐城墙曾一大圈只剩遗址变公园中国古都第一城世人皆知是西安大明宫唐禁苑唐朝世界最大宫殿西安碑林不是谝这里的文物都绝版八仙庵,道教寺院里面住着八位神仙钟鼓楼有群燕晨钟暮鼓报时间过了西安到渭南历史名人一活摊八百里秦川渭水穿泾渭分明自然景观华夏二字源渭南听了你可包冒汗仓颉杜康司马迁郑杨二姓这儿发源再往北上铜川耀州陶瓷是美名传香山景区花浪漫万亩林海纯天然药王山上孙思邈一生致力于中药照金圣火永照耀工农红军这落脚【段落8】再往北,说延安宝塔山下美名传党中央在这十三年缅怀精神忆当年腰鼓之乡安塞县民间艺术很精湛延安剪纸自古流传巧夺神工手艺赞如今的延安不一般革命精神代代传腰鼓秧歌舞地欢文化创新有路线轩辕黄帝陵在桥山年年清明把先祖看鲁艺旧址忆当年文艺青年的新阵线榆林的气候挺好耍一年温差大多风沙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神府的碳妹妹的秧歌聊得很哥哥的民歌肝肠断陕北的民俗有八怪白羊头巾头上戴洋芋当饭不当菜斜跨毛驴走地快从东到西把陕西看想唱的东西唱不完从南到北再逛一圈眼咕噜看也看不完你说陕西木有啥我们都在这儿长大你说陕西木有啥五千年的故事厚厚一沓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寸土地都有时光一茬你说陕西木有啥每座城市都有那文化一大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陕北民歌的根性呈现和灵性演绎不是陕北人,胜似陕北人。
对陕北民歌和陕北民间文化一直情有独钟。
有幸观赏了陕西榆林民间艺术团创作演出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使我眼前骤然一亮,心旌为之一震。
我以为最难能可贵的是,这台“秧歌剧”别开艺术新生面,为我们推出一个全新样式、全新形态的舞台新剧目。
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选取“米脂婆姨”和“绥德汉”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文符号为载体,以当代人的文化视野、审美视角,以传统文化的经纬线,编织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折射生活在黄土地深处淳朴百姓大爱永恒的感情世界、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开掘出既不同于《蓝花花》悲剧性爱情模式的戏剧主题,也不同于《三十里铺》红色爱情模式的戏剧主题。
全剧看罢久久走不出舞台上的那片萧瑟的沙蒿地。
不能不钦敬和感谢总导演陈薪伊、作家阿莹和作曲家赵季平、崔炳元、韩兰魁、李兴驰和舞美、舞蹈的设计者,共同演绎出一台流溢着黄土清香的全新样态、好听好看的“民族音乐剧”,奠基了一座艺术丰碑的新基石。
出于对陕北民歌、陕北歌舞的钟爱,出于与主创者多年特殊的感情,特别对作曲大家赵季平、实力派作曲家崔炳元、韩兰魁、李兴驰组成陕西最强势的音乐创作团队,共同来打造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音乐尤为关注。
毫不夸张地说,这台秧歌剧的音乐“纯似璞玉、美如天籁” ,是多年来陕北题材歌舞类剧目中很有文化品格、很有文化价值的一台优秀剧目。
作为全剧艺术灵魂的音乐,只有静心地咀嚼、赏心地品味、潜心地解读,才能悟出其中的艺术真谛。
纯似璞玉:陕北民歌的根性呈现作曲家赵季平曾这样表述自己音乐创作的轨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作曲家的创作源泉,当代音乐文化也是在这样的传统中延伸和创新。
”一语点到《米脂婆姨绥德汉》音乐创作的“生死穴位” ,道破了音乐取得成功的玄秘。
如果说上世纪80 年代初,赵季平为电影《黄土地》音乐创作的主题歌《女儿歌》、《黄土地放歌》,和对陕北原生态民歌点石成金的编配使用,是他对陕北民歌第一次成功地解读和演绎。
古代民歌《咏白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咏白发》原文及赏析【导语】:人见白发愁,我见白发喜。
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作者:未知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7日点击数:79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整理:贺基旭01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道弯里有几十几条船哎?几十几条船上有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哟把船来扳?我晓得那天下的黄河有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弯里有九十九条船,九十九条船上有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呀哎嗨哟哟把船来扳。
(贺玉堂编曲)02小放牛荒草滩我瞧见哟,牧童头戴个草帽哟,腰里紧的个草腰子,倒坐在那个牛背上,口里吹的个梅笛呀,口里吹的一个太平年呀吹的太平年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一个那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一石一斗一升一合一簸箕,丝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一锤,一个雀看见了,一个一头、一个尾,两个翅膀两条腿,两个眼眼圪瞪起,两个翅膀忽闪起,两个爪爪圪僦起,蹦、蹦的个芡一嘴,那一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号,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两个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两石两斗两升两合两簸箕,丝拉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两锤,两个雀看见了,两个头、两个尾、四个翅膀四条腿,四个眼眼圪瞪起,四个翅膀忽闪起,四个爪爪圪僦起,蹦、蹦的芡两嘴,那两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三个那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三石三斗三升三合三簸箕,丝拉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三锤,三个雀儿看见了,三个头、三个尾、六个翅膀六条腿,六个眼眼圪瞪起,六个翅膀忽闪起,六个爪爪圪僦起,蹦蹦蹦的个芡三嘴,那三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哟,哎嗨哟。
(雒翠莲编曲)03偷红鞋一呀更价里哎点明灯,高点上那个明灯呀看新人;新人不过十呀么十七八呀,小小的那个金莲哟半拃拃半呀么半拃拃。
陕西民歌陕西民歌,要紧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
陕西民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类艺术形式不断地彼此阻碍、融合制造、进展、流传下来的。
陕西民歌要紧分为陕北民歌、关中民歌和陕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本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要紧有信天游、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登山调”。
是陕北地域普遍流行一和种民歌行式。
其大体魄式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一样是上句起兴,下句点意,言简意赅,短小精炼。
歌词大多是即兴编唱,采纳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点。
歌词以七言为主,多用叠字、重字、重词。
如“兰格英英”、“白格生生”、“红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见一些不规那么的八字、九字及十多个字的唱句夹杂其中。
信天游的曲调大体上是单乐段,但其调式色彩与节拍安排却十分多样,能够表现出各类不同情调和意境。
大致可分为两种大体形态,一种节拍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种那么节拍规整,结构严谨,旋律较平稳,细致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陕西民歌小调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域各县,数量很多,题材相当普遍,大部份调曲比较固定,多为叙事体,如《揽工调》、《走西口》、《三十里铺》等。
其歌词多为分节,七言为主,采纳平腔演唱。
另一部份已有丝竹、冲击乐伴奏,向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进展,如清涧县的“道情”、米脂县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台”等。
小调大多语言质朴生动,曲调深沉优美,情绪刻划细致准确,篇幅较大。
陕北民歌小曲主若是流行于榆林城内的一种不化妆、不演出的坐唱歌曲。
它的形成至少能够追溯到明代。
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慢慢的渗入陕北本地山歌民曲,不断进展演变而成。
歌曲题材要紧采自市民阶级生活,以风花雪月、男女情爱、闺中思春、忠臣良将为内容。
喝词结构严谨,文辞富丽,也讲究平仄辙韵,文人创作气息颇浓。
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作者:未知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7日点击数:79雒翠莲《陕北民歌》专辑(二)歌词整理:贺基旭01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几十几道弯里有几十几条船哎?几十几条船上有几十几根竿哎?几十几个那艄公哟把船来扳?我晓得那天下的黄河有九十九道弯,九十九道弯弯里有九十九条船,九十九条船上有九十九根竿哎,九十九个那艄公呀哎嗨哟哟把船来扳。
(贺玉堂编曲)02小放牛荒草滩我瞧见哟,牧童头戴个草帽哟,腰里紧的个草腰子,倒坐在那个牛背上,口里吹的个梅笛呀,口里吹的一个太平年呀吹的太平年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一个那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一石一斗一升一合一簸箕,丝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一锤,一个雀看见了,一个一头、一个尾,两个翅膀两条腿,两个眼眼圪瞪起,两个翅膀忽闪起,两个爪爪圪僦起,蹦、蹦的个芡一嘴,那一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号,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两个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两石两斗两升两合两簸箕,丝拉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两锤,两个雀看见了,两个头、两个尾、四个翅膀四条腿,四个眼眼圪瞪起,四个翅膀忽闪起,四个爪爪圪僦起,蹦、蹦的芡两嘴,那两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呀。
鹞子叼么又来了,三个那大嫂来捣米,捣下那三石三斗三升三合三簸箕,丝拉拉拉倒在个碓臼里,乒儿乓、乒儿乓,乒乒乓乓捣三锤,三个雀儿看见了,三个头、三个尾、六个翅膀六条腿,六个眼眼圪瞪起,六个翅膀忽闪起,六个爪爪圪僦起,蹦蹦蹦的个芡三嘴,那三个尾巴乍格乍起哟,山桃花儿红来哟,一朵莲花呀,雀雀那飞在个枣树上呀,开一枝老莲花呀,丝拉拉拉山桃金钱梅花开哎嗨哟,哎嗨哟。
(雒翠莲编曲)03偷红鞋一呀更价里哎点明灯,高点上那个明灯呀看新人;新人不过十呀么十七八呀,小小的那个金莲哟半拃拃半呀么半拃拃。
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就不住你-----陕北信天游原词信天游大雁雁回来又开了春,妹妹我心里想起个人。
山坡坡草草黄又绿,又一年妹妹我在等你。
牵牛花开花在夜里,哥哥我有个小秘密。
日头头升起来照大地,看得清我也看得请你。
山丹丹开花羞红了脸,哥哥你让我咋跟你言?司马光砸缸就一下,豁出去告诉你我心里话。
黑夜里月牙牙藏起来,扑通通钻进了哥哥的怀。
云从了风儿影随了身,哥哥妹妹从此不离分。
圪梁梁光光任你走,一夜里三次你吃不够。
村东的河水哗哗地响,妹妹我快活的直喊娘。
花瓣瓣落下果子熟,要生个娃娃满地走。
眼一闭呀眼一睁,改革开放就刮春风。
树苗苗长高要直上天,哥哥你要进城挣大钱。
树叶叶落下只剩了干,哥走了我夜里长无眠。
烧开的水后有下锅的米,马配上了鞍后没了人骑。
晴天里打雷真真个怕,哥哥你在城里有了她。
一阵阵狂风一阵阵沙,妹妹的心里如刀扎。
黄河水它流走回不去,几回回哭得我快断了气。
大雁雁南飞秋声声凄,慌了责任田你富了自留地。
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么好的地方留就不住你。
桃符巾上约情郎,手执情郎同进房。
两情相爱,倒在象床。
解开罗带,麝兰喷香。
姐道:我侬抱子雪白倦情郎,盖子红绫被,好象一朵红云捧玉皇。
(肤白为美,红白对比强烈。
)栽花小姐瞌困来,半掩房门懒去开。
朦胧睡里,情人自来。
裙腰偷解,把奴弄乖。
小阿姐道:我觉来时只道巫山梦,再是前度刘郎今又来。
(春梦半醒)来时正是浅黄昏,吃郎君做到二更深。
鞭蓉脂肉,贴体伴君。
翻来覆去,任郎了情。
姐道:情哥郎弄个急水里撑篙真手段,小阿奴奴做个野渡无人舟自横。
(长达八小时以上,与其说是事实,不如说是愿望。
)郎多容貌中奴怀,抱住子中间脚便开。
擘开花瓣,轻笼慢挨。
酥胸汗湿,春意满怀。
郎道:姐呀,你好像石皮上青衣那介能样滑,为有源头活水来。
(正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
)船中阿姐共郎眠,郎要推时姐要颠。
朱颜衬脸,玉臂挽肩。
两情恩爱,扭做一团。
小阿姐道:开子篷窗排个风流阵,再是月中霜里斗婵娟。
陕西民歌赏析
陕西民歌是陕西省境内各种民间音乐的统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对陕西民歌的赏析:
1. 丰富的音乐风格:陕西民歌以其丰富的音乐风格而闻名,包括号子、山歌、小调等。
这些民歌通常以独唱或合唱的形式演唱,并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
例如,《信天游》是陕北地区的一种山歌,其曲调高亢激昂,富有情感,表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和豪放。
2. 地方特色:陕西民歌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陕西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例如,《蓝花花》是一首流传于陕西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歌,其歌词描绘了蓝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对爱情的追求和她的悲剧命运。
3. 强烈的叙事性:许多陕西民歌具有强烈的叙事性,通过歌曲传达历史故事、传说和民间故事。
例如,《孟姜女哭长城》是一首流传于陕西和河北地区的民歌,讲述了孟姜女为寻找丈夫范杞梁而来到长城,伤心哭泣的故事。
这首歌以其动人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词,深受人们喜爱。
4. 独特的演唱技巧:陕西民歌的演唱技巧独特,包括真假声结合、滑音、颤音等。
这些技巧使得民歌在演唱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三十里铺》是一首流传于陕北地区的民歌,其曲调悠扬、节奏自由,真假声转换和滑音、颤音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之,陕西民歌以其丰富的音乐风格、地方特色、强烈的叙事性和独特的演唱技巧,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之一。
民歌《小金刀》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小金刀》原文及赏析【导语】:小小金刀,带在奴的腰里,又削甘蔗,又削梨,又削南荸荠,哎哟!又削南荸荠。
探究性学习报告课题名称:陕南民歌与陕北名歌的差异课题组成人员:曹玮玮、陈俊行、肖天翔课题组组长:曹玮玮指导老师:黄河摘要:由于陕西的地理环境,沉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造就了陕西民歌的差异,举例对陕西南部民歌与陕西北部民歌的异同,做简单的叙述。
关键词:陕南民歌与陕北民歌谈及民歌,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陕西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秦岭又将陕西分为了三大自然区,北部为陕北高原,中部为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地。
陕北人受了黄土文化和内蒙游牧文化的影响,造就了陕北人的自由豪放,勤劳能吃苦的特点,陕北民歌也就显得旋律高亢而粗犷,情感豪放而热烈,结构自由而流畅等风格特征。
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现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水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
在这片神奇而秀美的土地上,生活着憨厚,勤劳而朴实的劳动人民,也造就了陕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征,特别是近几年来,陕南民歌飞速发展,逐渐与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陕北民歌而媲,成为陕西民歌中的有一支奇葩!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给人以一种山清水秀的感觉,从曲式结构上讲,陕北民歌中商调式和徵调式民歌较多,音程跨度较大,旋律起伏明显,陕南民歌除了五声调式外,它还有一种商调式转徵调式的民歌体裁,这是陕南民歌中的一大特色。
另外,级进的旋律连续发展,渐层上行或下移的手法将旋律修饰得细腻,丰富而华丽,曲风柔婉而妩媚;在演唱风格上,陕北民歌多以高腔带假声演唱,给人听觉上以粗犷豪放而苍凉的感受,有一种鲜明的空间感,扣人心弦;陕南民歌则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有一股清新的山野之风的感觉;还有,陕南民歌在演唱技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抒咏情绪。
陕南民歌是陕西省秦岭以南的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地域上大致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
古代民歌《三秦民谣》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三秦民谣》原文及赏析【导语】: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引文格式:曾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客家歌谣收集整理的学术史价值[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44(5):29-34.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客家歌谣收集整理的学术史价值*曾晓林(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客家文化研究的重要时期,客家歌谣的收集整理也是其中重要的成果,主要受到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的影响以及后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推动㊂有刊物阵地,有一批以粤东为代表的文学青年,其中李金发㊁钟敬文㊁罗香林等的成绩最大,有自己的搜集整理方法并加以研究,从资料学角度看他们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㊂关键词:客家歌谣;客家山歌;‘歌谣周刊“;‘民俗周刊“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7659(2023)05-0029-06早期客家歌谣的收集与整理是客家族群历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对它的回顾性研究有助于后人理解当时的客家议题㊂客家歌谣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是客家歌谣学术研究的基石与起点,自20世纪初期起一直持续至今,成果颇丰㊂作为早期的客家研究成果,20世纪上半叶客家歌谣的收集与整理具有代表性意义,当时进行客家歌谣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动因是什么,有哪些人参与,其调查与研究方法如何,当时的代表性成果现在如何去重估其学术价值,这些问题的再思考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的客家民间文学研究㊂一㊁北大歌谣运动与客家歌谣的收集整理北京大学歌谣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的序幕,影响所及后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歌谣周刊“也刊载了大量的客家歌谣;同时,钟敬文㊁李金发㊁罗香林等在其家乡广东客家地区作了大量的客家歌谣调查,朱自清等因给罗香林所辑的诗文集‘粤东之风“作序言也展开对客家歌谣的评论与研究㊂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教师刘半农㊁沈尹默㊁周作人等在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支持下,成立了歌谣研究会及歌谣征集处,专事收集各地民间歌谣,揭开了中国现代歌谣学研究新的一页㊂北京大学国学门所属的歌谣研究会具体负责歌谣征集,这一方面带动了当时高校知识分子与民间文艺爱好者的热情,深入各地进行民间歌谣的调查㊁收集与整理,采集了两万多首各地歌谣;另一方面又于1922年12月17日创办了‘歌谣周刊“,将收集到的歌谣进行整理并在‘歌谣周刊“上发表,后因 五卅惨案 发生,时局动荡,‘歌谣周刊“被迫停刊,截至1925年6月28日共出版了97期,每周一期8个版面;1936年4月至1937年6月,‘歌谣周刊“一度复刊㊂‘歌谣周刊“发表民间歌谣作品共计2600多首㊂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出版的‘歌谣周刊“原版现不易看到,所幸近年被整理出版‘民国歌谣集㊃北京大学<歌谣>刊载“㊂[1]就其中所刊的客家歌谣而言,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牛郎曾于1957年搜录出版‘客家民歌“[2](英文书名为 L o v e-s o n g s o f t h e H a k k a i n K w a n g t u n g ,直译为‘广东客家情歌“),此书纳入著名民俗学家娄子匡任总编的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第七辑(此书序号为第133本),由台湾东方文化服务社(T h e O r i e n t C u l t u r a l S e r v i c e)出版,从中可以更便捷地看出‘歌谣周刊“中客家歌谣的搜集整理情况㊂‘客家民歌“一书中收录的是流传于广东客家地区的客家山歌,按四句板㊁三句半板㊁五句板分为三辑,另有前言㊁客家方言释义及附录 客家山歌曲谱 ㊂四句板是七言四句为一首,与传统七言绝句相同,绝大多数的客家山歌也是这种形式;三句半板为2023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ɴ.5第五期J o u r n a l o f G a n n a n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p.2023*收稿日期:2023-03-21 D O I:10.13698/j.c n k i.c n36-1346/c.2023.05.00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7B Z W037)作者简介:曾晓林(1971-),女,四川自贡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客家文化与法人类学㊂第一句三字,后三句为七言,首句三字的功能相当于 起唱 ,大多为呼唤虚字如 唉哟嘞 ,也有不同情景的实字实意,如 问句哥 妹思量 心想妹 等,作 起兴 功效;五句板为七言五句,也称为 竹板歌 江湖调 乞丐歌 ,这在梅州客家地区较流行㊂以上三种类型是客家歌谣的基本形态,作者这样分类是合适的,体现了对客家歌谣合理的分类判断㊂前言部分 写在前面 系作者对客家山歌的学术评价及对本书的编辑说明,这也见出搜集者的编辑意图与学术理念㊂作者认为客家山歌与其他方言的民歌一样,是 农民的诗 ㊂ 农民 一词放在当时特定的二元结构论的社会背景下是与城市居民相对的群体,指城市之外的民众,并无不妥㊂客家人爱唱自己的山歌,这些歌经过时间的沉淀,不断在口头加工,千锤百炼,成为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口头文学作品,知识分子也爱听㊂书中所收大多为情歌,人们爱唱情歌,占的比重大,触景生情,有的生发爱恋,作者认为这些健康的情歌好比一团熊熊的烈火,它能鼓起人们求生的热情,给人们精神上无限的温暖㊂这也体现出包括情歌在内的客家山歌的功能价值㊂歌谣是口头艺术作品,作者注意到了客家山歌的唱法㊂一是用客家话唱,这样才有地方特点,也更能在当地流传;有的客家方言不一定都易理解,书中便附有长篇释义,包括这些方言在日常生活和山歌中的不同含义,如 妹 在客家山歌中则指所慕对象或情人;二是在客家地区,不同区县间有曲调的差别,这样客家山歌的风格多样,也表现演唱的丰富性;三是同一首歌尽管在不同地区演唱时客家话音调和唱腔有差别,但都能唱出来,也就是说可以率性而为,随心意及情境而唱,不求完美,具有 大众化 的可唱性及唱法的 个性化 特点㊂有关客家山歌的演唱节奏,作者认为七言四句的山歌句式中 二二三 音节是常态形式, 二五 四三 音节也有,但不顺口,演唱的难度大,只有少数熟练的歌手才能把控好㊂这些不同时期的客家山歌,因其歌谣演唱方言的不同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体现出客家民间文化的特色,又有其细致差别㊂作者牛郎喜爱客家山歌,书中的客家山歌曲谱大多由作者所记谱,这又在‘歌谣周刊“所载客家歌谣的基础上推进了一步,为之录谱体现出创作上的成果,同时又有其收录时所呈现的时代印记与独特价值㊂此书的收录㊁整理能让更多的同道演唱与研究客家山歌㊂不过,从学术角度上看也有遗憾,主要是所收录的山歌没有附录出现在其所在‘歌谣周刊“发表的期刊号与时间等信息,对进一步查正带来不便㊂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时期的客家歌谣收集与整理(一)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及所编刊物北京大学歌谣运动自1918年开始,在中国现代文学开启了新的篇章,民间文化得到重视,但因时局变化,‘歌谣周刊“于1925年6月停刊后,原有的主要成员如顾颉刚㊁董作宾等陆续南移,1927年11月,中山大学的傅斯年㊁罗常培㊁顾颉刚等商议延续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的传统,继续扩大民间文学㊁民俗学的影响力,决定由董作宾㊁钟敬文负责民间文艺作品的征集,并创办了刊物‘民间文艺“,在此基础上于1928年初成立了中山大学民俗学会(1928-1943年),核心成员以北京大学歌谣征集运动的力量为主,包括顾颉刚㊁董作宾㊁容肇祖㊁钟敬文㊁刘万章等㊂‘民间文艺“自1927年11月1日出版创刊号,至1928年1月10日共出版发行12期㊂创刊不久因稿件有些内容超出了民间文艺的范围,如宗教类㊁民俗类题材的稿件等,‘民间文艺“于1928年3月21日改刊名为‘民俗周刊“,因时局动荡,至1930年4月30日停刊;1933年3月21日复刊,短短3个多月后,1933年6月13日又被迫停刊㊂‘民俗周刊“屡计出版发行了123期㊂1936年9月15日按季刊方式复刊,实际上并不定期出版,于1943年12月最终停刊,期间出版8期(即2卷,每卷4期)㊂‘民间文艺“每期发表地方民间歌谣专题,计刊发33次,其中有20位作者收集整理的26个地方的歌谣,包括了客家地方的歌谣如‘梅县山歌“等㊂‘民俗周刊“前后158次发表各地歌谣㊂(二)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所编刊物刊载的客家歌谣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所编刊物资料可参见‘民俗典藏丛书“[3]以及‘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影印本(全十二册),[4]其中‘民间文艺“‘民俗周刊“‘民俗季刊“上所发表的歌谣专题已有整理本,此为陈书录主编㊁纪玲妹编的‘民国歌谣集㊃中山大学<民俗>刊载“,该书将这3份刊物所发表的歌谣按省份㊁分地域方式进行重新编排,原刊中的 客家歌谣 ,按编者的理解编入‘其他地区歌谣㊃客家歌谣“中㊂[5]原刊中客家歌谣有的没有标示出 客家 字样,有的冠以县市名,实质上是客家地区所在的歌谣㊂据目前客家研究界的学术观点,‘民国歌谣集㊃中山大学<民俗>刊载“中所收的客家歌谣除了已有标识为 客家歌谣 外的作品,一部分被编入各客家县的歌谣中,另一部分则是收录在非客家地区里的客家歌谣㊂民俗学会刊物中所收的标明为 客家歌谣 的有以下作品:1929年2月20日‘民俗周刊“第48期由0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钟敬文转录㊁朱彝尊所辑的‘送别“3首;1929年2月20日‘民俗周刊“第48期由钟敬文转录㊁黄遵宪所辑的‘客家山歌“15首;1936年9月15日‘民俗周刊“复刊号第一卷第1期由张腾发所辑的‘客家山歌“38首;1937年1月13日‘民俗周刊“复刊号第一卷第2期由张腾发所辑的‘客家山歌“35首㊂以上84首是明确以客家为命名的歌谣,包括两大块,一部分是由清代朱彝尊㊁黄遵宪所辑,后经钟敬文转录的客家歌谣;另一部分则由张腾发所辑,但没有标明出自何处或在何处所收集而来的客家歌谣㊂在‘民国歌谣集㊃中山大学<民俗>刊载“一书中,因编辑者是按原刊所载歌谣的实际进行分类编录的,以上明确题注为 客家歌谣 的作品,被排列在各省份之外的‘其他地区歌谣“里,与川边地区歌谣㊁江浙地区歌谣㊁南方地区歌谣㊁吴地歌谣㊁西康歌谣㊁燕地歌谣等并列在一起而成为 客家歌谣 ㊂其实,这些歌谣都归为客家歌谣是有问题的,其中由梅州客家人黄遵宪所辑的歌谣大体可以认定为 客家歌谣 ,而朱彝尊与张腾发所辑录的作品则较难以认定为 客家歌谣 ,因它们都没有被标注其出处,按民间文学调查规则和学术规范要求,其归属问题存在的疑点实在较多㊂‘民俗周刊“中还有较多客家歌谣没有明确标注出来,但实际是客家歌谣㊂因为依目前学术界的认知所确定为客家县所在的歌谣,很大程度上都可以归属于客家歌谣㊂从这个角度上判断,原刊中所列的福建省永定县(今永定区)㊁长汀县㊁上杭县歌谣,广东省梅州市㊁大埔县㊁梅县(今梅江区)㊁平远县㊁五华县的歌谣,广西博白县的歌谣,江西省瑞金县(今瑞金市)㊁南康县(南康区)㊁安远县㊁崇义县㊁大庾县(今大余县)㊁赣县㊁会昌县㊁龙南县(今龙南市)㊁虔南县(今全南县)㊁上犹县㊁信丰县㊁兴国县㊁雩都县(今于都县)的歌谣,以上地区的歌谣在极大程度上可视为客家歌谣,并据此进行学术研究㊂‘民俗周刊“中还有标明了 客音 的歌谣,如郭坚辑录㊁刊发于1929年10月9日‘民俗“第81期的广东省歌谣‘陆丰客音情歌七首“,这是明确为客家歌谣的㊂非纯客家地区的所辑歌谣中如果没有特别标明,则难以判断它是否为客家歌谣,比如集子中的广东翁源县歌谣,当地有客家人,所收录的歌谣中使用的方言虽符合客家话发音,但很难肯定地说所收的就是客家歌谣,所以非纯客家县里的这类歌谣能断定它归属于客家歌谣的就显得非常少㊂这类歌谣应据实际情况慎重判断并分析使用㊂从资料角度上看,‘民间文艺“‘民俗周刊“‘民俗季刊“所收录的客家歌谣有重要史料价值,虽原刊卷帙浩繁,原版已难于找寻㊂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过民国文献资料丛编,把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所编的‘国立中山大学民俗周刊“(全12册)影印出版,此书原版影印,保留了其原汁原味的资料价值㊂‘民国歌谣集㊃中山大学<民俗>刊载“又对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所编刊物进行专题的整理与研究,把其中的歌谣部分专门分类辑录,并将此文献以专书形式出版,可满足歌谣研究者进行专题研究,其资料价值不言而喻㊂从学术角度上来说,‘民俗周刊“中的歌谣是按来稿情况进行刊发的,显得零散;‘民国歌谣集㊃中山大学<民俗>刊载“在整理过程中将刊物中的所有歌谣按省市县的地域顺序及歌谣归类原则来重新归类编排,把不明地域来源的歌谣及一些文章中的歌谣也分别辑录㊁汇编成册,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㊂每首歌谣都注明了原来所在刊物期次㊁出版时间及页码,编者书中的‘凡例“中也交代了对原歌谣只作出有限度的整理, 因此丛书汇录歌谣,依据保持文献原貌的原则,除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且读者不易理解者之外,对原文不作改动㊂对于俗字㊁异体字酌情出校记㊂ [5]凡例1这从学术角度上看,显得客观,有利于研究者的判断,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与学术价值㊂三、钟敬文对客家歌谣的收集整理钟敬文对客家歌谣的整理与研究主要在他生活的早期,大约是中师毕业后在家乡任教至1928年在广州中山大学工作时期㊂钟敬文进入陆安师范读书时,正是 五四 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受北京大学歌谣运动的影响,开始在家乡搜集整理客家山歌㊂在广州岭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和中山大学担任‘民俗周刊“编辑期间,他利用调查资料和学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整理编写了包括140余首歌谣的‘客音情歌集“㊂[6]钟敬文与客家歌谣结缘是受 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搜集整理民间文学特别是歌谣资料成为当时知识分子探寻民间资源的工具与重要途径,这对钟敬文而言,‘歌谣“周刊的出版给予了一个方向,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认为搜集整理家乡的客家歌谣是实在的工作,[7]他也是通过搜集客家山歌走向民间学学术道路的㊂万建中认为 钟敬文民间文学的学术历程起始于客家山歌的调查与研究,是客家山歌的天籁之音激发了他对民间文学的浓厚兴趣㊂ [8]他当时在家乡海丰教书,客家歌谣让他开阔眼界,认识到民间蕴藏的文化价值,这为他的文艺兴趣提供了资料来源,也为后来的民间文艺研究打下扎实基础㊂13第5期曾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客家歌谣收集整理的学术史价值钟敬文受‘歌谣周刊“的影响而收集歌谣,从文艺学视角出发,去搜集歌谣资料,他将自己在家乡海丰收集到的客家歌谣及所写的文章也大多于1924-1925年发表在‘歌谣周刊“,主要内容一类是搜集整理的歌谣资料,一类是歌谣等方面的随感作品,包括有关歌谣㊁故事及民俗的通信作品㊂钟敬文客家山歌的搜集采用了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方法,其起点是直接在家乡客家山区进行现场收集采录,他向村民㊁邻里朋友作访谈并采集资料,这对客家山歌的真实性㊁可靠性与原味特点都有了保障,也为后来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作了铺垫㊂[7]民间文学的田野调查要秉持 忠实记录 ,钟敬文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这一点,后来的学者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如万建中教授认为 ‘客音情歌集“忠实记录了客家山歌传唱的原样,除了根据语气内容添加标点符号以外再无修饰,可谓是田野作业的成功范例㊂ [8]正因为如此,‘客音情歌集“中也保留较多独特的客家方言词汇,这些方言词汇钟敬文以注音和释义方式在书中列出,在书中列出了35条‘本书重要方言音释“做为附录,一方面尽可能地保留客家歌谣原汁原味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方便了阅读者,这种做法至今仍受到推崇㊂钟敬文在客家歌谣的整理与研究中采用了文艺学㊁民俗学㊁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㊂客家歌谣与民众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息息相关,产生于日常劳作和生活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这就要用多种学科方法加以研究,才能深入地揭示与理解客家山歌的主题内涵㊂首先是文艺学的视角与方法㊂钟敬文曾说: 我对民间文学的研究,是从文学观点开始的㊂那些关于民间歌谣的评论文章,如对客家山歌及疍民歌谣的看法,就是例证㊂ [9]钟敬文对客家歌谣的调查与研究是他的民间文艺学理论建构的学术起点, 客家歌谣是钟敬文民间文艺研究乃至民俗学研究生涯的重要开端 ㊂[10]他在‘客家情音集“中的作品通常采用‘诗经“中 比 兴 手法去解读,挖掘其艺术特色;又通过民俗学㊁人类学视角,将客家歌谣与客家人生产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放在社会环境与农耕社会背景中去理解,这样通过客家歌谣独特的产生与流行语境中去阐释其娱乐教育等功能,也能更好地理解客家歌谣所体现的现实倾向与人文特征㊂钟敬文的‘客音情歌集“可以说是客家民间文学研究的最早成果,是20世纪20年代收录数量最多的客家歌谣作品集,它比同时代李金发㊁罗香林的客家歌谣集出版更早,可以说它对客家民间文学有开拓之功,给钟敬文后来的民间文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㊂四㊁李金发与‘岭东恋歌“的收集整理诗人李金发编撰民歌集‘岭东恋歌“,[11]作为北京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民俗丛书之一种,由上海光华书局1929年4月出版,今收录于‘李金发诗全编“,[12]目前已有学者作了整理㊂[13]岭东恋歌,指广东梅州一带的客家山歌㊂李金发在序言中说: 所谓岭东,是五岭以东客族所居之地㊂ 此种山歌,以吾故乡梅县最为盛行㊂ 作者是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他在自序中,介绍了他对家乡梅县的民间口头文学㊁客家山歌的推崇㊂他留学法国时,读以前收集的山歌和朋友寄来的山歌,读来亲切,认为多年不见的故乡竟得于这种山歌中,他甚至想将这些山歌译成法文,介绍给欧洲读者㊂1928年夏,李金发回到阔别10年的故乡,触景生情,不辞艰难,利用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东搜西索 向村童中聆教 ,实地访谈㊁采录,亲自搜集整理,编选客家民间歌谣集‘岭东恋歌“,并将编定的书稿交给上海出版㊂李金发在书中对广东梅县的风土人情㊁产生山歌的社会原因等作了分析,认为岭东客家山歌的盛行与梅县客家人的生存境遇有密切关系㊂梅县山多田少,以农业耕作为主,经济自给自足,生活并不富裕,但客家人多秉承富于开拓㊁勇于进取的冒险精神,常别妻离子㊁外出往南洋等地谋生,这样田头田尾的生产重负,炉头锅尾的家庭事务,主要交给客家妇女㊂辛苦劳作,精神生活较欠缺,客家山歌便成为调节情感的润滑油,正因为有此功能,客家山歌也就在此地盛行㊂‘岭东恋歌“从学术角度上对客家山歌分类,成为 相思酬唱歌 相思病歌 梦五更 十劝妹 等四辑,以歌谣的形式记录了客家人的生产㊁生活㊁风俗㊁民情㊁婚姻等民俗风情,对梅州客家族群生活及社会历史变迁作了较完整的诠释㊂李金发对岭东客家人的情感与社会生活作了难得的描述,如劳作时男女以歌酬唱而成恋人,这可能是当时乡村生活的情形,作者通过这样听来的㊁想象的㊁也许是部分实情的叙述,认为客家山歌大多为情歌㊂如果结合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㊃山歌“对当地习俗喜好歌唱㊁男女赠答㊁颇有子夜读曲之遗意等叙述,可以窥察岭东山歌中的情调与风格㊂客家人唱山歌抒情㊁解乏,解寂寞情怀,寄托情思,放松心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㊂唱山歌也是青年男女对于自由㊁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李金发在‘岭东恋歌㊃序“中说: 歌中的情绪之表现,是何等缠绵,爱情何等真挚,境遇何等可哀,有时是大诗人2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所不及的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客家山歌中 如诗经中之兴也㊁赋也的双关语 ,客家山歌中的情绪大多是通过双关语含蓄地表露出来的;另一方面则是自然天成,对于妇女发自内心的歌唱的声音,是一种天籁之音㊂李金发在序言中也认为: 有些聪明的女人,可随口歌唱,恰合他所欲表示的情思,如七言之入韵,其辞句组织的妙丽,真有出人意料者㊂ 李金发对此是深有体会的,曾描述他生活的客家乡村 闲行于峰峦起伏间,辄闻悠扬的歌声,缥缈于长林浅水处 个中快慰的情绪,和青春的悲哀,令人百思不厌也 ㊂这也正是他在海外常常思念的乡愁与乡情:嗯吁,我千里外的故乡! 这些客家歌谣中所表达的情感正是其精华之处,值得研究㊂客家情歌中也有的是古典诗人所不敢写㊁不屑写,有较为露骨之处: 上园韭菜下园葱,看妹不曾嫁老公㊂嫁里老公看得出,身子过扁乳过中㊂ 这是对外在身体的描写,也有情感表达的判断,显露真情,有坦诚的一面是好的,但言语中存在着价值判断的偏差,尤其是对女子婚否的评判用了隐晦的词语,透露出粗俗的一面,这又与审美相分离,甚至透露出不少的陋习㊂以上正反两方面的情感都值得研究,特别是从文学㊁社会学角度作考察,构成文学史㊁社会史的重要研究对象㊂五、罗香林与客家山歌的收集整理客家研究自其开端以来,取得丰硕成果,其发轫与罗香林的相关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㊂罗香林被公认为是客家学的开启者之一,有‘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客家史料汇编“等,为客家学的研究奠定了十分扎实的基础,被尊称为 客家研究泰斗 ㊂他的客家学研究主要以客家源流为主,为探究这一问题,他搜集了大量的族谱资料,并且由此衍生出客家文化的许多分支研究,客家歌谣就是其中一则,‘粤东之风“对粤东地区的客家诗歌进行了十分详尽的收录㊁整理与研究㊂罗香林的家乡位于兴宁东郊,是地地道道的客家地区,15周岁时他初次接触客家歌谣,顿时被这声音所吸引,从此便与客家歌谣结下了密切缘分,开始收集歌谣,并于1923年辑录成一册‘兴宁山歌“㊂1924年秋,罗香林因病修养,再一次激起了他收集客家歌谣的念头,又获得了不少素材,最终编辑出版‘粤东之风“㊂[14]罗香林之所以收集客家歌谣并编著本书,一来是由于其内心深处对客家歌谣的热爱,二来则是源于‘吴歌甲集“对他的启发,加之其对于歌谣本就有难以言喻的热爱㊂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广东嘉应学院曾开过专题学术研讨会,其成果则收录在‘罗香林研究“一书中㊂[15]在‘粤东之风“的自序中,罗香林说: 全书概分两部,一则是对客家歌谣背景㊁功能㊁类别㊁内容㊁考究诸问题的,谓之讨论部分;二则是记载歌谣文本的,谓之歌谣部分㊂全书有论言六万余字,歌谣五百余首㊂ [16]自序从中可以看出,罗香林是在搜集客家歌谣的同时,对其展开研究,这比起黄遵宪㊁钟敬文㊁李金发等,从研究的深度而言则更胜一筹了㊂罗香林意识到,在当时研究客家歌谣的人,大多是从文艺学的角度去观察的,而歌谣本身所富含的民间风俗习惯和语言演变等价值,竟被很多人忽视了㊂ 真的好歌谣,其生命决不仅寄托在文艺里头㊂ [16]7罗香林的思维和想法在当时无疑是有其前瞻之处的㊂在罗香林之前,确有不少客家歌谣的专集,罗香林的老师,也是其岳父朱希祖教授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中说: 我以为罗君的‘粤东之风“,虽非首倡,却以期能集大成;他极看重此事,要追踪十五国风,但这一点见识,就高于众人之上了㊂至于剖析之细密,整理之完善,更为他人所不及㊂ [16]1可见,朱希祖对罗香林收集整理与研究客家歌谣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㊂散文家㊁学者朱自清曾是北大歌谣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曾为刘信芳的‘梅县歌谣集“写过一篇‘跋“,[17]又为‘粤东之风“作‘序言“,并给予了十分中肯的评价: 近期颇有些人搜罗客家歌谣,罗先生的成果相较来说比较晚而且完整㊂他所做的工作不仅是客家歌谣的罗列,还有较成体系的研究㊂其中有关客家歌谣源流,和与客家文人的关系的论述价值很高,也颇有用㊂ [16]9-10朱自清十分明确,当时的歌谣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要做总括的歌谣工作还不是时候,因此罗香林等人这样做,按照地域的划分进行民间歌谣的搜集和研究工作是十分有必要且十分有分量的㊂朱自清的论述也再一次肯定了罗香林在客家歌谣研究工作中的必要性,对本书的价值作了充分肯定㊂罗香林的客家源流 中原说 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于客家歌谣源流的判断,他相信客家歌谣来源于中原汉族,并且会受到环境律和遗传律的影响㊂罗香林坚称客家歌谣来源于中原汉族,受到了遗传律的支配,是客家先民自家乡带来的好歌风俗,加之客家谱牒中确有许多相关记载,于是罗香林便更加确定了这一观点㊂有关客家歌谣的分类问题,罗香林是较早涉足其中的学者之一㊂他初次尝试分类时,着重探讨客家歌谣的 体调 (即体式)问题,在他看来有几种体式是较为重要的,如情歌㊁过街溜㊁打景奇㊁采茶戏山歌㊁挂折体㊁家庭生活歌㊁农家叹等㊂罗香林将客家33第5期曾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客家歌谣收集整理的学术史价值。
陕北丁文军歌曲
摘要:
1.介绍丁文军及其在陕北音乐界的地位
2.阐述丁文军的歌曲特点及代表作品
3.分析丁文军歌曲中的陕北文化元素
4.讨论丁文军歌曲对陕北民歌发展的影响
5.总结丁文军在陕北音乐界的贡献
正文:
一、丁文军简介及音乐地位
丁文军,生于20 世纪50 年代,陕西榆林人,是我国著名的陕北民歌演唱家,被誉为“陕北歌王”。
他从小生活在一个热爱民间艺术的家庭,自幼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后来在音乐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了声乐知识。
丁文军将传统陕北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为陕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丁文军歌曲特点及代表作品
丁文军的歌曲具有浓郁的陕北地域特色,旋律优美、歌声激昂。
他将陕北人民的生活、劳动、爱情等各个方面融入歌曲中,歌词贴近生活,充满真情实感。
丁文军的代表作品有《黄土高原》、《圪梁梁》、《走西口》等,这些歌曲广为传唱,深受听众喜爱。
三、丁文军歌曲中的陕北文化元素
丁文军的歌曲中充满了陕北文化元素,如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陕北人民的生活习惯、民间故事传说等。
这些元素使得他的歌曲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不仅展示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还传承了陕北民间文化。
四、丁文军歌曲对陕北民歌发展的影响
丁文军的歌曲对陕北民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新演唱方式为陕北民歌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传统的基础上焕发出现代气息。
同时,他的歌曲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对陕北民歌的热爱,使得这门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五、总结
丁文军是陕北音乐界的一位杰出代表,他的歌曲在传承陕北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了贡献。
民歌《石钟对石鼓》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石钟对石鼓》原文及赏析【导语】:石钟对石鼓,金银有万五; 若人识得破,买了兴元府。
民歌《天上有扫星》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天上有扫星》原文及赏析【导语】:天上有扫星,地下有达兵。
陕西民歌陕西民歌,主要指陕西各地的民间说唱音乐。
陕西民歌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地相互影响、融合创造、发展、流传下来的。
陕西民歌主要分为陕北民歌、关中民歌和陕南民歌。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爬山调”。
是陕北地区普遍流行一和种民歌行式。
其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结构的两句体,一般是上句起兴,下句点意,言简意赅,短小精炼。
歌词大多是即兴编唱,采用比兴手法,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是其突出的特点。
歌词以七言为主,多用叠字、重字、重词。
如“兰格英英”、“白格生生”、“红格彤彤”、“巧格伶伶的手”等等,因此常见一些不规则的八字、九字及十多个字的唱句夹杂其中。
信天游的曲调基本上是单乐段,但其调式色彩与节奏安排却十分多样,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情调和意境。
大致可分为两种基本形态,一种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大,高亢奔放,用高音腔演唱;一种则节奏规整,结构严谨,旋律较平稳,细致柔和,多用平腔演唱。
陕西民歌小调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各县,数量很多,题材相当广泛,大部分调曲比较固定,多为叙事体,如《揽工调》、《走西口》、《三十里铺》等。
其歌词多为分节,七言为主,采用平腔演唱。
另一部分已有丝竹、打击乐伴奏,向着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发展,如清涧县的“道情”、米脂县的“碗碗腔”、神、府的“二人台”等。
小调大多语言质朴生动,曲调深沉优美,情绪刻划细致准确,篇幅较大。
陕北民歌小曲主要是流行于榆林城内的一种不化妆、不表演的坐唱歌曲。
它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
吸收了清、明两代南方来榆官宦带来的苏州丝竹、湘潭小曲等江南曲调,又逐渐的渗入陕北当地山歌民曲,不断发展演变而成。
歌曲题材主要采自市民阶层生活,以风花雪月、男女情爱、闺中思春、忠臣良将为内容。
喝词结构严谨,文辞华丽,也讲究平仄辙韵,文人创作气息颇浓。
被誉为沙漠绿洲中的一泓清泉。
陕北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内容十分丰富。
现在所流行的陕北民歌,大部分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既有反映社会变革的内容,也有“长工歌”的内容,反映陕北人民对封建统洽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特别是革命历史民歌,是一批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
像著名的《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在8000余首陕北民歌中,这类作品毕竟是少数。
多数作品反映的是平淡的人平淡的事。
例如:小媳妇想娘家,大姑娘盼出嫁,女娃算卦,吹鼓手迎亲,出门人思念家乡,年轻人谈情说爱,夫妻吵嘴逗趣等。
还有,石匠们用歌声来装饰那单调的石锤声;农民们用歌声驱逐寂寞和忧愁;赶牲灵的人将那悠扬的歌声洒满崎岖的羊肠小道;多愁善感的小媳妇用歌声倾吐心中哀怨。
这些基本上是抒发感情的。
此外,陕北人还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喝酒时用酒歌来猜拳,用歌来进述历史故事,用歌来搞社交,用歌来记叙重大历史事件,男女青年用歌谈情说爱,用歌来记叙新人新事,甚至上坟哭灵也以歌代哭。
乃至丑闻千里,以歌传之;奇人怪事,以歌颂之。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中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
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影响最大的是小调。
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谣等“儿歌”。
关中民歌的题材内容涉猎广泛,但以反映各种社会矛盾,爱情生活以及传说故事的为多。
关中民歌的歌词以五言、七言为主,小调歌词的分节形式则多以“数”为序而联缀。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
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
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青水秀的感觉。
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古今的陕西民歌:十五国风中的《秦风》,<豳风》(“豳”音彬),就是那时流行在今关中西部,中部,包括凤翔、岐山、扶风、武功、户县、长安及长武、彬县、旬邑、麟游一带的民歌。
另外。
《周南》、《召南》中,有一部分是当时流行在今陕南东部一带的民歌。
《郑风》中有一些,也可能在今关中东部的华县一带流行……陕北民歌:1942年兴起的大生产运动中的陕西民歌:《东方红》原名《移民歌》、《翻身道情》、《绣金匾》、《拥军秧歌》。
陕北人民唱着《东方红》和《翻身道情》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时期除了革命民歌,还有《三十里铺》、《赶牲灵》、《黄河船夫曲》、《跑旱船》、《五哥放羊》等许多精曲陕北民歌相继问世。
其他民歌曲目辑录:《走西口》《光棍哭妻》《脚夫调》《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摇三摆》《夫妻逗趣》《骑白马》《南泥湾》《走三边》《送情郎》《庄稼汉》《送大哥》《陕北好》《疙瘩冰糖化成水》《想你哩》《妹妹开门来》《大红果子剥皮皮》《满天星星一颗明》《叫一声哥哥你快点走》《沙梁梁上站个俏妹妹》《翻身道情》《夫妻识字》《挂红灯》《女儿歌》《毛眼眼》《掐蒜薹》《兄妹开荒》《崖畔上开花》《秋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兰花花》《羊肚子毛巾》《圪梁梁》《妹子再好是人家的人》《三哥哥你看美不美》《拉手手亲口口》《刘志丹》《大青山》《黄土高坡》《五月散花》《一对对大雁》《我热恋的故乡》《咱们那喝喜酒》《今年过的是团圆年》《信天游》《站在高山瞭哥哥》《情哥哥的心思猜不透》《妹妹你大胆的往前走》《上一道坡坡下一道墚》《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面》《陕北说书》《你把哥哥心搅乱》《绣荷包》《把你的白脸脸调过来》《出门人儿难》《船曲》《对花》《花妹子》《人人都说咱俩好》《唯有尔个这风景美》《西部放歌》《想亲亲想在心眼上》《小米饭香来土窑洞暖》《拥军花鼓》《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面》《闹秧歌》《三十里明山二十里水》《喊一声大西北我的亲爹亲娘》《哥哥回来了》《杨柳青》《四季绣花》《走西口的人儿回来了》《信天游永世唱不完》《天上不会掉镆镆》《满天的花哟满天的云》《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这一回分手这么难》《女孩担水》《想着个人睡不香》《亲亲小妹子》《黄河源头》《那个达达也不如扎着三沟沟好》《妹妹永远是哥哥的人》《到你家》《红高粱》《爱上你不怕人笑话》《蹦鼓子》《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长工调》《尘世上灭不了人想人》《出门的哥哥天照应》《赐儿山》《叮当响》。
其中属于信天游的有:《黄河船夫曲》《兰花花》《走西口》《三十里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黄土高坡》《挂红灯》《五哥放羊》《绣荷包》《到你家》《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叫一声哥哥你快点走》《圪梁梁》《红高梁》《拉手手亲口口》《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个面》《这一回分手这么难》《五月散花》《爱上你不怕人笑话》《蹦鼓子》《白格生生脸脸太阳晒》《长工调》《出门人儿难》《尘世上灭不了人想人》《出门的哥哥天照应》《赐儿山》《叮当响》陕南民歌之紫阳(安康)民歌:《桑木扁担》、《十绣》、《倒采茶》、《刘海戏金蟾》、《洞宾戏牡丹》。
紫阳民歌藏量极为丰富,所发现曲目总数已达5028首,编印成册的有828首,体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几大类,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歌种。
紫阳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唱山歌》、《洗衣裳》、《南山竹子》等。
由于积蕴深厚、传唱广泛,紫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歌之乡"。
镇巴(汉中)民歌:一、号子。
可分为两种:一为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如“拉石头号子”、“打夯号子”、“抬丧号子”、“船工号子”等;二为调节劳动情绪号子,如“背二哥号子”、“拉风箱号子”等。
以上各类号子之唱词不十分固定,大多为即兴编唱,其演唱形式多为“一领众合”。
二、山歌。
歌词以爱情题材居多,以七言四句为主,修词多夸张,曲调以四句乐段为多。
其次为二句和多句滚板式。
一般是在劳动中唱,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
男多用高腔演唱,高亢嘹亮,也有平腔演唱,豪放、雄壮,节奏自由,女皆以平腔演唱,拖腔缠绵,娓婉细腻。
其歌有即兴创作的,也有世代传下来的,如:《打仙桃》、《小小脚儿红绣鞋》、《太阳落坡四山阴》、《郎在对门薅黄秧》、《清草起来去放牛》等。
三、小调。
反映生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生活情怀的民歌。
歌词以五言四句和七言四句六句为多见,一般为多段叙可形式,音乐多为单乐段结构,五声徵调式或羽调式或徵、羽交替式较常见。
有本有章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十里亭》、《十想》、《十劝》、《上茶山》、《吴幺姑》等。
歌唱地点一般在屋里、院落。
夜间、下雨天或农闲,三五结伴唱个不休。
四、民俗歌。
在当地民风民俗中极为流传,婚嫁有歌,婚俗中,女儿在出嫁前夜哭嫁为歌,一般有母亲和姊妹同哭同唱,歌词多为依恋的内容,七言两句结构为多。
如《哭嫁歌》、《娘训女》、《离娘床》等。
在男方“讨杯盘”、“取衣饭碗”、“支床”、“滚铺”、“安席”、“参神”等礼仪均有吉利喜庆歌。
丧葬有孝歌。
送葬前夜事主请来孝歌师傅,灵堂唱孝歌,歌者一般二至四人以上,带打击乐伴奏。
歌哭不断,彻夜不休。
歌词大多是先辈传下来的歌本。
从“歌头”起,到“迎亡灵安位”、“孝子奠酒”、“进朝纲”、“唱记本”、“题诗谢酒”、“千百转”、“进花园”、“送亡”。
亡者的晚辈(多为女)依棺以哭当歌,歌词则是现想现唱,唱亡者生前功苦,唱生者思哀。
日常生活中,民俗歌曲还有“拜寿”、“修房造屋说吉利”等。
还有劝戒歌,如《十劝贤良》、《十劝姐》、《劝郎十二月》、《戒嫖歌》、《浪子歌》、《耍钱调》、《懒媳妇》歌等,其名目内容十分丰富。
相关书籍目录:《关中民歌部分歌种简介》陕西省民族音乐编辑委员会编《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民歌五首:五线谱》,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76。
《第一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第二辑民歌类、民间传说故事类》陕西人民出版社项目组编,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