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3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如下图,其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 D.工厂员工戴防噪声耳罩
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哪个环节控制噪声( )
A.声源处 B.传播途径 C.人耳处 D.考场门口
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5、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某学校教室、走廊等墙壁上张贴了如图所示的标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 表示要控制声音的音调低一点
B.“禁止大声喧哗”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禁止大声喧哗” 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______。人耳要听清回声,回声到达人耳必须比原声晚0.1s以上,人必须距离障碍物______m以上。(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2、如图,小明把衣架挂在细绳中央,将细绳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请另一位同学敲击衣架,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______产生的;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力敲衣架,则听到声音的______会发生变化。
3、乐队演奏时, 有经验的听众仅凭音乐声也能分辨出乐器的种类。这是由于不同乐器在演奏时发出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4、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一只会“吹口哨”的纽扣,先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就会听到“嗡嗡”的声音,此声音是由于纽扣周围空气________而产生的。
5、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从左向右,声音的音调依次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入耳朵的。学校走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标志,这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声呐被称为潜艇的耳目。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对相距7500m的潜艇B发出声波探测,则潜艇A多少时间能接收到回声信号?(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
2、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章明在长为1768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两声时间相隔4.86s。(常温空气中速度为340m/s)
(1)为什么能听到两次声音?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3、汽车在你后方以100km/h速度向你驶来,汽车若在离你100m处鸣笛,问当你听到笛声时,汽车离你还有多少米?(假设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4、科学家利用声呐系统测量一口深井的深度,当从井口发出超声波10s后接收到回声,则这口井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某人对着一口枯井大叫一声,0.4s后听到了回声,这口枯井的深度是多少?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在学习了声的知识以后,东东和同学们做了以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会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实验中泡沫球的作用是:_______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法。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时,会看见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也能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在学习声音的特性时,小明想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发声体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是否有关”。在设计实验时关于探究问题中的自变量遇到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回答:
(1)本探究问题的自变量是______
(2)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何改变自变量?______
(3)应该如何观测自变量?______
3、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学习声现象时所做的两个实验。 (1)图是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不断地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
(2)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齿轮的齿数越多,纸片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越高。
4、小华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如下探究性实验。
(1)如图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说明了______。
(2)如图b,小华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起。小华加大力度敲击音叉,乒乓球弹得越远,这个现象说明了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______(选填“频率”或“振幅”)有关。
5、 (1)小明把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发现水花四溅。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2)某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表所示。则甲和乙相比,______的音调更高,______的响度更大;1100Hz表示______(选填“每分钟”或“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1100次。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70 1100
乙 110 700
(3)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甲和乙两个波形图的音调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甲和丙两个波形图的音色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解析】
【详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静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A
【解析】
【详解】
ABC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喧哗,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这里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智能音箱接收语音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解析】 【详解】
AC.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静” 表示要控制声音的响度小一点;“禁止大声喧哗” 中的“大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C正确;
B.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大声喧哗”防止了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D.音色反应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其音色是不同的。老师能听出是哪个同学在大声喧哗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 4500 真空不能传声 17
【详解】
[1]超声波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116s3s2t
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1111500m/s3s4500msvt
[2]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没有传声的介质,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超声波测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
[3]声音到达障碍物的时间至少为
210.1s0.05s2t
人必须距离障碍物至少为
222340m/s0.05s17msvt
2、 振动 响度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听到的声音是由衣架的振动产生的。
[2]用不同的力敲衣架,衣架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会发生变化。
3、音色
【详解】
不同的乐器,由于发声的部位、原理、材料、形状等的不同,即使演奏同样的乐曲时,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有经验的听众也能凭音色分辨出乐器的种类。
4、振动
【详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绳子转绕缠紧,再将绳子拉开、收拢交互进行,发出“嗡嗡”的声音,声音是纽扣周围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5、 升高 空气 声源
【详解】
[1]敲击玻璃瓶时主要靠玻璃瓶和里面的水振动发出声音,从左向右,里面的水越来越少,振动频率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玻璃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3]控制噪声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进行,禁止大声喧哗,这是在声源处进行控制。
三、计算题
1、10s
【详解】
解:由题意可知,声波从A传播到B,再从B反射回A,经过的路程
7500m215000ms==
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v=1500m/s,根据速度公式 svt,可知潜艇A接收到回声信号的时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