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习作《我想对您说》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设计理念】本次习作基于单元要素“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来进行。
本单元的主题是“舐犊情深”,围绕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都是围绕父母之爱展开,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从阅读中学习体会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在习作中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时体通过场景、细节体会表达的感情,习作运用场景、细节表达感情的方法。
本次习作需要学生在了解习作要求后,能根据习作表达的对象,选择恰当的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目标】根据习作要求,写一封书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1.确定习作对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2.根据习作内容,选取典型事例,进行场景、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根据表达对象,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环节】一、明确要求,理解恰当导入:同学们,本单元的每一篇课都饱含着父母之爱,这爱虽然形式不同、表现各异,却渗透在作者生活的每个细节。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单元的习作,(生读课题)去尝试表达我们的爱。
1.明确习作要求:根据预习,交流习作要点。
2.理解“恰当”:词典中的解释是:合适、妥当。
要实现本次习作中“恰当的语言”的目标,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读者、目的、内容、形式。
读者不同,表达的方式,语言的表述,都会随之发生改变。
所以,本次习作更加侧重的是根据不同的读者使用恰当的表达。
二、借助导图,整理思路1.请打开习作部分,默读习作要求,勾画关键信息。
2.生默读,交流。
3.教师总结:写一封信,倾诉心声,语言恰当。
4.过渡:我们就以对父母说为例,和父母交流,怎么说最恰当呢?5.绘本引路:让我们在这一个绘本故事里得到一点启发吧!这个绘本故事叫《妈妈你好吗?》我们一起来看吧!师生共同阅读。
6.和父母沟通怎么说做恰当?预设:说真心话;语言亲切……三、片段练写,修改提升1.教师指导:你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真心话是什么?由这句真心话想到了一件什么事?你想借助这封信实现什么样的沟通效果呢?请你想一想,想好后把关键词写在导图中,生写习作提纲。
合理表达意见和感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设计(两课时)一、教材分析(一)从习作编排出发。
统编教材中习作的编排呈现序列化的特点,关注学生习作能力的螺旋上升。
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要求学生“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求“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求“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
到了本册第六单元,则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由此可见,同样是表达“自己的感受”,习作的对象由“一件事”到“一个地方”,再到“一种事物”,横向上体现了范围的扩大,而“表达自己的感受”则上升为“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有了纵向梯度的提高。
(二)从单元整组出发。
《我想对您说》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内容,本单元要求学生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来感受“舔犊情深”这一人文主题。
三篇课文的学习、口语交际的实践,使学生对父母之爱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心中有所顿悟,并已产生了积极的表达欲望。
根据本单元习作要素,采用书信的方式,与父母展开沟通,以便和父母更好地相处。
教材以单元整组方式进行编排,阅读和习作紧密配合,前勾后连,相互促进。
(三)从习作要求出发。
认真阅读习作要求,能帮助学生明确习作方向,构建习作大框架。
从已学的本册第一、二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漫画”老师》中可以看出,习作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规律。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写什么”“怎么写”,分别对习作内容、习作方式进行指导,最后还兼具交流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写完以后怎么办”。
本次习作也不例外,第一部分提出习作任务为“敞开心扉,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第二部分用三个例子提示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和父母说说心里话,例如“回忆往事”“沟通了解”等。
第三部分,从选材和表达两方面指导学生该怎样完成习作。
最后提出以书信方式,加强与父母沟通的建议。
二、学情分析(一)第一种方式:谈话了解1.你会经常与父母谈心吗?2.最近一次与父母交流沟通是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事情开展交流?【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的谈话,大致了解学生与父母的相处情况,为后期设计的“调查问卷”做好铺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过程与方法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完作文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3.情感与价值在生活中,同学们经历的许多事都会触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会有许多心里话,由于各种原因未必有机会说出来。
因此,在本次习作中,引导学生有真情实感地说出心里话。
【教学重点】在讲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用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学会将内容写具体。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文,让家长给孩子写心里话。
学生:课前试写:你想对谁说心里话?说什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训练学生有内容可写,语句通顺连贯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谈幸福。
(特别关注留守儿童。
)图片欣赏。
(你看懂了什么?谈谈感受。
他们的幸福表现在哪里?)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培育你们的老师,有与你们相处了整整四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爸爸妈妈。
)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
假如你朝夕相处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倾诉什么呢?(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诉说心里话。
)二、激情拓思,指导选材1.出示例句,请男女生分别有感情地朗读。
提要求:选择你想说的一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学生畅所欲言感谢父母。
)2.一两句话表达不完你的感情。
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三、顺学而导,方法选择1.怎样写呢?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好几种写作方法,你们记得哪些?都掌握了吗?老师想来考考你们。
2.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一等奖创新教案,主要围绕“表达情感,沟通心灵”这一主题展开。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与理解。
教材以一篇篇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范文为载体,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在表达中沟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 表达情感过于直白,缺乏细腻和深入;2. 沟通技巧欠佳,不能很好地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3. 写作素材单一,缺乏创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增进与他人的沟通与理解;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丰富写作素材;3.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如何在写作中表达真挚的情感;2. 如何运用沟通技巧,与他人进行心灵的交流;3. 如何创新写作素材,让文章富有新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2.范例教学: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表达;3.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优秀范文,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2. 准备相关写作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3. 准备写作模板,指导学生进行有序表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人或事让自己产生深刻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优秀范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学会借鉴和模仿。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学生进行现场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提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感恩”这一主题,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对自己亲人、老师、朋友等身边人物的感激之情。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范文讲解、写作技巧指导、学生习作展示等。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对于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仍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身边人的付出和关爱有所忽视,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发现身边的美好,懂得感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懂得感恩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表达感激之情。
2.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培养感恩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2.实例分析法:分析范文,让学生从中学习写作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能力。
4.创新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范文、写作技巧、学生习作等。
2.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
3.纸笔:用于学生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思考自己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为什么想感谢他。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篇优秀的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表达感激之情。
通过分析范文,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如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想感谢的人和事。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口头表达练习,其他组员给予评价和建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写作练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想对您说》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6单元的一篇习作。
这篇习作旨在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增进与他人的沟通。
教材通过提供具体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已经学会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写作。
然而,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也不知道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道歉之情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增进学生与他人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2.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情感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情感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3.准备足够的时间,以便让学生充分地进行写作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情境,尝试将自己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我想对您说》习作教学设计【教材解析】1.教材内容解析本单元围绕“舐犊之情”这一主题展开,语文要素为:“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选文《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体现了父母之爱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是透过场景和细节描写渗透了浓浓的父母之爱,其中也无不反衬出“我”对于父母之爱的理解与感激之情。
“口语交际”谈的是“父母之爱”,本单元习作的具体要求为:“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成一封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到你的感情。
”就格式而言,本次习作要选择固定的倾诉对象,用书信的格式表达;就内容而言,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就情感表达来说,要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你的感情。
简而言之即:书信格式正确、语言表达恰当、蕴含真情实感。
2、课标要求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表达与交流”在第三学段有这样的表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
在“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中明确提出,教师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因此,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注意应用文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写作主题“向父母倾诉”,孩子们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们能体会到。
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思维,对父母不同的爱的表达方式能有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处处皆素材。
写作方法方面。
要求用上本单元的场景和细节描写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等,充分表达感情。
而孩子们容易列举很多事件,不容易写具体。
关于习作格式——书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第一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材料,懂得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说真话,吐真情。
感悟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
2.引领学生善于捕捉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在习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3.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感悟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
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三、前作文准备每天记日记,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事,大事、小事、高兴事、烦心事……都可以记录下来,但要注意记好细节。
[意图:作家肖复兴说,作文,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捕捉到、发现到的。
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
习作指导课前,应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
由此,打开写作源头。
]四、教学时间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畅谈心中的不理解 1.出示:一张全家福(1)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大家带一张全家福,谁带来了?照片上都有谁,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摄的?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2)看着张张照片,看着张张笑脸,把你看到的概括成一个词语。
(3)从爸爸、妈妈的眼神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爱你![意图:出示一张张学生的全家福,其目的之一是: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乐于表达,乐于分享;其目的之二是:出示学生最熟悉的、最亲切的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那些酸的、甜的,埋藏在心底的回忆。
让学生概括画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内容、情感入手,为学生完成习作时自拟题目,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交流:心中的不解(1)出示投影:你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板书:父母的爱),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的时候?请你静静地想一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习作:我想对您说》的写作主题和要求;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写作练习,增强学生对老师、父母或其他亲密人士的感恩和尊重之情。
二、教学内容1.课文《习作:我想对您说》的阅读与讨论;2.《习作:我想对您说》写作的要求和技巧;3.学生写作《我想对您说》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习作:我想对您说》的主题,掌握写作技巧;2.教学难点:如何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老师、父母等的感谢和祝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教师介绍和讨论引入课文《习作:我想对您说》;2.阅读: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3.对话:学生就课文中的对话展开讨论,理解人物对话的含义;4.写作准备:教师介绍写作要求及技巧,引导学生准备写作素材。
第二课时1.写作实践: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写作,可以选择老师、父母或其他亲密人士为对象;2.互相交流: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写作的内容,互相交流想法和感受;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写作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对课文理解和表达能力;2.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写作要求,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感谢和祝福。
六、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尝试写作其他类似的感恩习作,继续培养表达感恩之情的能力;2.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老师参与学生写作展示,增加社会互动和表达机会。
通过本节课的《习作:我想对您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之情,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第六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从单元课文中学习选择素材、写作方法、题目确定等,表达真情实感。
2. 从生活中截取画面,选定素材,运用方法,自由表达。
习作中做到“让故事本身说话”。
3. 感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爱。
教学准备:
1.认真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想想课文中的父母之爱表现在哪些方面?是通过一件怎样的事情来表达的?作者在故事的讲述中用什么写作方法表达父母那份浓浓的情意?
2. 收集生活中的父母之爱的素材。
3. 想想自己会为习作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课前谈话:看公益广告,谈感受。
一、谈话引入,揭示内容:
(一)谈话引入习作内容。
(二)交代本课时任务。
二、感受父母之爱,选定习作素材
(一)讲述故事,感受伟大
1. 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2. 孩子的生还,是妈妈在生与死的瞬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此时的爱是用生命来换取希望。
这是一种“震撼心灵的爱”。
(二)视频唤情,感受平凡
1. 我们许多孩子都不会去经历这样的灾难,那父母的爱又藏在了哪里?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 生活中点滴的小事中让我们从不会到学会,都浸润着父母那“平凡的爱”。
(三)出示习作内容,选择习作方向
三、指导写作方法,表达父母之爱
(一)材料选择:
1. 在六单元的四篇课文中,作者分别选择了一件什么事来表达父母之爱?
2. 从课文中材料的选择,发现生活中直接表达爱和隐藏的爱的材料。
(二)方法选择:
1. 父母给予我们的这些情,这些爱,作者是怎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作家笔下的父亲、母亲。
2. 从四篇课文节选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表情”“心理活动”的描写片段,体会作者如何进行描写,让故事本身说话的。
语言描写:
“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节选自《地震中的父与子》
母亲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节选自《慈母情深》“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节选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动作描写: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节选自《地震中的父与子》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节选自《慈母情深》
外貌表情描写: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xuè)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xuè)迹。
──节选自《地震中的父与子》
褐(hè)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节选自《慈母情深》
心理活动描写:
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节选自《地震中的父与子》
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
──节选自《学会看病》(三)小结:让故事本身说话。
(四)出示对比片段,感受运用方法的好处。
(片段一)
我走到妈妈的身边,妈妈哭了。
“妈,你怎么了?”我问。
许久,妈妈看着我,我心里一阵感动。
她握住我的手,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可目光转向了电视。
(片段二)
我走到妈妈的身边,妈妈抱住我,头搁在我的肩膀上,轻轻地抽泣起来,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颤动。
“妈,你怎么了?”我着急地问。
许久,妈妈抬起头,两眼通红地看着我,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母亲那么深情的目光,心里一阵感动。
她粗糙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似乎想要对我说什么,但动了动嘴唇,却什么也没说,目光转向了电视。
(五)发现拟定题目的方法。
小结:本单元课文从文中主要人物、文中蕴含的情意、文中人物语言、文中主要内容,来确定题目。
四、选定素材,运用方法,学生习作
(一)学生讲述写作素材
(二)出示图片,打开学生写作方向,选择习作素材。
(三)同桌互说写作内容。
(四)总结怎样写出好文章的方法。
(五)再次出示写作要求,学生习作。
附:(板书设计)
习作指导:
父母之爱
让故事本身说话
第二课时(习作点评)
一、课前谈话,揭示内容
看家人的照片,谈感受。
二、习作总评,颁发奖项
教师出示总评情况,分别发放奖项
1. 最佳题目奖(从拟定题目上评)
2. 最佳故事奖(从选材上评)
3. 最佳亲情奖(从故事的蕴含的真情评)
4. 最佳表达奖(从写作方法的运用评)
三、案例点评,感受写法
(一)分别从“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出示精彩片段和感受方法的运用的好处,做到让“让故事本身说话”。
(二)小结:没有豪言壮语,只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中让我们品尝到那浓浓的爱的味道。
写作文就该“让故事本身说话”。
四、运用方法,修改片段
从用词要准确、语言有节奏、描写要细腻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修改训练,领悟修改方法。
(一)“用词要准确”修改片段:
妈妈听见了,急忙跑了过来,慈祥地问道:“你怎么了?儿子。
”
1.浏览这个片段,发现什么地方不恰当?
2.“慈祥”用来形容什么?可以怎样修改?
3.习作中我们的用词一定要恰当。
(二)“语言有节奏”修改片段:
父母的鼓励让我学会了努力;父母的鼓励让我学会了坚持;父母的鼓励让我充满了自信心……
1.师读片段,这段话,看似没有什么地方可以修改,再细细地读,你会有所发现──(出示红色的词语)
2.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修改?
3.齐读红色的三个词语,都有五个字,整齐排列,读起来朗朗上口。
4.习作中我们就要让语言富有节奏美。
(三)“描写要细腻”修改片段:
要发卷子了,我又紧张又激动。
当我得到了卷子,结果考了99分。
1.浏览片段,聚焦红色的两个词语。
你会怎样表达发卷子时紧张、激动的心情?2.同样是写这份心情,有位孩子这样写道──(出示描写具体的片段)
3.写作中对自己要表达的内容,要进行细腻地描写。
五、再次修改习作,回味父母之爱
(一)出示修改习作方法。
(二)交代修改任务:运用修改方法,让你笔下的故事说话。
(三)交代下节任务:小组互改后,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