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立井稳车基础优化施工 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利用现有定型凿井设备施工超深立井的探讨王敏建(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合肥230022)摘要该文从超深立井工程施工的要求出发,立足现有的凿井装备,进行设施布置的优化,控制了悬垂荷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为超深立井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并对将来凿井装备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凿井装备施工超深立井中图分类号TD262.1+1文献标识码A我国目前深井建设方面,已建成的立井在800 1100m以内较多,相关设施是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的。
从新设计的矿井来看,部分井筒的凿井深度已达1500m,对施工工艺、凿井装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我国现有的机械化作业方式我国立井井筒建设采用了立井短段掘砌的混合作业方式,以新型凿井专用提升机,大吊桶、伞钻、抓岩机、MJY整体式金属模板为主体的机械化作业线。
凿井工艺上如淮南矿区、山东矿区的井筒普遍采用了利用永久井架(塔)凿井,以及上部表土层冻结法凿井,下部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治水的施工工艺。
深立井井筒施工中常见的装备是:I V型凿井井架、JKZ2.8 4.0系列凿井专用提升机、JZ系列5 40系列凿井稳车、4 5m3吊桶,SJZ系列5.5 6.11系列伞形钻架配YGZ-70气动凿岩机或液压伞钻、HZ系列0.4m2或0.6m3的气动或液压抓岩机,MJY系列整体下移式金属模板。
设计的设施布置及设备选型已经满足了井径8m、井深1000m的凿井需要。
2超深立井井筒工程概况某矿井井筒设计净直径为6.5m,井筒全深1670.30m,为普通法凿井。
井壁结构为:井壁为素、钢筋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400mm;井筒深295 345m、645 695m、910 950m、1560 1610m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护。
锁口3m,井径部分37m为钢筋混凝土支护,其中20m支护厚度1000mm,12m支护厚度700mm,5m 支护厚度500mm。
井筒深度在600m以上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井筒深度在600m以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煤矿施工优化方案近年来,在煤矿施工中,由于对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煤矿都在不断地探索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工人的安全性。
下面便是一些煤矿施工优化方案的分享。
1.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机制在煤矿施工中,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机制是十分重要的。
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及时更换受损部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提高施工效率。
2.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在施工中,安全第一。
煤矿施工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并加强煤矿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
对于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管控,通过设立隔离带,明确分工,对施工过程进行领导监督,并定期召开安全会议来强化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出现。
3.减少人为因素的发生人为因素是施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煤矿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因素的发生。
例如,在操作机械设备时,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来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操作规程。
此外,在施工中应该有严格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施工工人明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科技手段的应用在煤矿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无人机巡检、激光测量等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5.优化人员配备与分工在施工中,人员的配备与分工是至关重要的。
要针对不同的施工任务,制定不同的人员配备方案。
此外,对施工工人应该进行明确的分工,使每个人在施工过程中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总的来说,煤矿施工的优化方案包括对设备保养机制的建立、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减少人为因素的发生、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施工效率以及优化人员配备与分工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保证煤矿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煤矿竖井井筒装备安装技术探讨煤矿井筒装备安装是一项专业的安装技术,有安全管理风险压力大、施工技术综合性强的特点。
井筒装备的安装是施工的核心,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需要专业的安装技术作为保障。
文章简要论述了煤矿井筒装备安装技术。
标签:煤矿;井筒;安装技术引言:矿山的建设中如何确定开采形式与矿体的储存深度以及形态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目前大多数的矿山都由露天开采方式转为地下开采方式,而且开采深度越来越深,因此井筒的施工难度也越来越高,同样对井筒装备的要求也就相应提高。
竖井在矿山中按用途一般分为以下几种:主井、副井、风井等。
作为主井,用途较为单一,主要是用于提矿,有时也用于提岩;副井是用来升降人员,下放设备、材料,提岩等;风井有时会作为人行第二出口的通道,而增加梯子间。
竖井在矿山的应用较为广泛,竖井施工中,井筒装备的施工又是重中之重,因此,井筒装备的施工就需要非常严密的技术,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工程概况某矿井井深572.8m(包括井底水窝),井筒直径7.0m。
配备单层双罐笼(一宽一窄)。
副立井井筒内装备有梯子间、罐道梁、电缆支架,标准段层间距4m,罐道采用规格190×190×10mm的钢——玻璃钢复合材料,两趟φ273×10mm主排水管路、一趟φ219×8mm消防洒水管路、四根240mm2动力电缆。
井上下套架有金属支持结构、稳罐道。
罐道梁与井壁采用无梁窝安装方式。
二、竖井井筒装备施工方案的选择(一)施工方案遵循的原则井筒装备在工程组织实施中,实际上不是作为单独的一个单位工程进行安装施工的,而是综合了各个单位工程,因此,应综合分析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制定一个好的施工方案。
制定施工方案首先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综合考虑该工程项目与类似项目的共性与特性,形成初步可行性技术方案,即项目技术策划。
2)要考虑现场自然环境条件(勘察现场施工条件、作业环境)。
3)要考虑满足合同工期要求(在关键工作路线上采取保证措施,合理缩短工期)。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精选8篇)面对现如今的资源短缺和安全问题的出现,采矿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发展趋势;毕业生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矿工程毕业论文篇1摘要:本设计详细介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
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
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作面。
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风。
第一章:概述矿井开采在地底下开采的矿山。
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称为矿井。
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
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
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
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
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
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矿中央回风立井改绞期间通风系统优化方案【摘要】陕西能源赵石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赵石畔煤矿项目于2021年7月开工建设,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准备实施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工作,待临时改绞完毕后矿井启用主通风机,形成机械式全负压通风系统,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矿井为了确保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前后井下各地点通风可靠,对这一段工程建设期间的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提出针对性通风方案,以及相应通风安全管理措施,以便有效指导现场安全建设。
【关键词】通风系统、临时改绞、主要通风机、通风阻力一、概况1.1矿井概况陕西能源赵石畔矿业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是陕投集团旗下、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赵石畔矿井及选煤厂项目于2020年10月取得国家发改委核准,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建设周期52个月,2025年11月建成投产。
赵石畔煤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横矿区(南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陕西省横山区雷龙湾镇、横山镇和靖边县黄蒿界镇境内。
地质储量9.63亿吨,可采储量6.02亿吨,煤层赋存简单,开采条件优越。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71.7年。
1.2矿井建设进度榆横矿区赵石畔煤矿矿井项目二期工程B标段由中煤三建三十六工程处承建,于2022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2023年2月25日实现了主立井、副立井、中央回风立井“三井”贯通。
二、矿井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根据矿井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施工进度,矿井通风系统共分三个阶段,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前通风系统、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期间通风系统、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后通风系统。
2.1中央回风立井临时改绞前通风系统中央回风立井与主立井贯通后,在主立井南侧管子道巷道内施工1组调节风门,保持原有局部通风,待临时变电所掘进完成后,在临时变电所内(靠近回风立井回风联巷处)施工1组调节风门。
巷道掘进期间利用安装在中央回风立井及主立井井口的局部通风机进行供风,其中中央回风立井两趟风筒、主立井一趟风筒,对临时变电所、西翼二号回风大巷、井底车场进行供风,主要通风路线如下:2.1.1 由掘进一队负责从中央风井底向南施工风井南侧措施联巷、西翼二号回风大巷、主井南侧措施联巷与主井贯通。
摘要在“城市化”趋势的影响下,基坑工程也逐步向更深,更大的区域,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复杂的建筑方向发展,并经常在高密度建筑群中进行挖掘,因此对基坑的稳定性和位移控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西安某基坑工程进行模拟分析,先选取实际基坑工程代表段EF段进行开挖支护数值研究,然后在此过程中分析基坑的稳定性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最后以整个基坑为模拟对象展开相关分析,验证了优选段EF支护方案的正确性及基坑的整体稳定性,数值模拟结果为今后的相近工程提供相关借鉴。
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现场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周围建筑物及支护方式等均会影响基坑的变形稳定性,但总体来看基坑整体的稳定性良好。
(2)选取深基坑代表段EF进行开挖模拟。
发现围护桩可以有效地将垂直应力与地面隔离,锚索的拉力很好的补偿了土的主动压力,桩顶部的冠梁对限制围护桩的水平变形具有一定的作用。
表明围护桩、桩顶冠梁、锚索形成的支护结构对基坑开挖各阶段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
(3)对基坑EF段的相关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时,发现锚索预应力与围护桩桩长对基坑的变形影响较大,而桩直径和周围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影响很小。
同时,在基础工程及其支护系统的仿真中验证了本文模拟研究的合理性,为深层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4)进行基坑整体模拟时,发现围护桩最大水平位移呈现随开挖而下移的趋势,这表明锚索对于限制围护桩水平位移起到重要作用,护坡桩+锚索支护类型对于此基坑适用性较好。
挡土墙、围护桩、桩顶冠梁在基坑宽度方向的水平位移更小,稳定性更好。
基坑底部的土体隆起控制在20mm之内,基坑整体的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基坑开挖;支护;参数优化;基坑稳定性;数值模拟I目录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基坑工程的研究现状 (2)1.2.2 基坑开挖的变形特点和稳定性研究现状 (3)1.2.3 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的研究现状 (4)1.3 主要研究内容 (5)2深基坑中桩锚支护体系的强度和机理分析 (7)2.1 成层土体土压力计算 (7)2.2 桩锚支护体系上的土压力分布 (8)2.3 桩锚支护体系的机理作用 (10)2.3.1 支护桩的作用 (11)2.3.2 锚杆的作用 (12)2.4 本章小结 (13)3 基坑开挖变形分析 (15)3.1 基坑工程概况 (15)3.1.1 工程概述 (15)3.1.2 基坑周围边界条件 (15)3.1.3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5)3.1.4 水文气象条件 (16)3.1.5 监测内容 (16)3.2 基坑周邻建筑物和顶部沉降的观测 (16)3.2.1 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与观测点的布设 (17)3.2.2 观测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18)3.3 基坑顶部水平位移观测 (22)3.3.1 位移观测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设置 (22)3.3.2 位移观测的实施 (22)3.3.3 位移观测结果分析 (23)3.4 本章小结 (25)4 开挖过程中基坑稳定性模拟分析 (27)4.1 Flac3D模拟软件简介 (27)4.1.1 Flac3D软件基础功能介绍 (27)4.1.2 Flac3D软件求解步骤 (27)4.1.3 本构模型 (28)I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4.2 基坑模型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30)4.2.1 模型的建立 (30)4.2.2 参数的选取 (31)4.2.3 边界条件 (31)4.2.4 基坑初始应力场的建立 (31)4.2.5 计算步骤 (33)4.3 开挖各阶段水平应力分析 (34)4.4 开挖各阶段垂直应力分析 (37)4.5 围护桩在开挖各阶段的水平位移分析 (39)4.6 本章小结 (40)5 基坑支护参数优化数值模拟 (41)5.1 基坑模拟影响因素设计 (41)5.2 桩长对周邻建筑物及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41)5.2.1 基坑开挖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41)5.2.2 基坑开挖的沉降结果分析 (43)5.2.3 基坑周邻建筑物变形分析 (45)5.3 围护桩直径对基坑的稳定性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46)5.3.1 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结果分析 (46)5.3.2 桩顶冠梁水平位移的分析 (47)5.3.3 基坑周邻建筑物变形分析 (47)5.4 锚索预应力对基坑稳定性及周邻建筑物的影响 (48)5.4.1 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的分析 (48)5.4.2 基坑周邻建筑物变形分析 (50)5.5 周边邻近建筑物的上部荷载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 (51)5.5.1 基坑围护桩水平位移分析 (51)5.5.2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 (51)5.6 本章小结 (52)6 基坑整体开挖及支护数值模拟 (55)6.1 基坑整体模型建立 (55)6.1.1 整体基坑模型的建立 (55)6.1.2 整体基坑初始应力场的建立 (57)6.2 开挖各阶段宽度方向水平位移分析 (59)6.3 开挖各阶段长度方向水平位移分析 (61)6.4 本章小结 (64)7 结论与展望 (65)II7.1 结论 (65)7.2 展望 (66)致谢 (67)参考文献 (69)1 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人口的密度的急剧增加,这使得地上可利用空间已经发挥出了最大的功能。
浅谈煤矿千米立井井筒电缆敷设施工方法摘要:先在井口布置稳车并缠好钢丝绳,接着利用钢丝绳带电缆下放,人员在井口临时平台上卡设临时电缆卡,等下放到井底管子道位置时,先完成管子道电缆敷设,再上提提升容器,人员站在提前在提升容器顶部搭设好的临时平台上,边拆除临时电缆卡边安设永久电缆卡,直到完成井筒段电缆敷设。
关键词:动力电缆、罐笼、稳车、电缆卡煤矿立井钢结构井筒装备安装完成后,紧接着需要敷设井筒电缆。
随着煤炭开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开采层次越来越深,井筒电缆的单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对电缆敷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以淮南矿业集团顾桥矿南区副井动力电缆敷设为例,浅谈其施工方法。
一、需敷设的电缆参数MYJV42-8.7/10KV--3×120(直径Φ74mm) 1根(共计1106m) 11.8t/Km二﹑施工方案(一)、提前准备工作1、40t稳车布置及缠绳:1.1用一台汽车吊和一台平板货车配合将40t稳车倒运至井口进车侧道路位置,并用汽车吊配合Φ28mm钢丝绳套将稳车吊到现有稳车基础上,然后人工利用千斤顶及手拉葫芦将稳车组对完毕。
稳车与稳车基础预埋工字钢之间采用20#槽钢焊接牢固可靠。
1.2稳车缠绳。
利用绳盘架将绳盘架设到稳车正前方,将钢丝绳头牢固卡接到稳车上,开动稳车将钢丝绳缠到稳车上。
稳车上缠18×7-1670-Φ44钢丝绳约1000米。
(二)、电缆敷设1、大临布置1.1在井口进车侧,利用32#工字钢加工制作放电缆临时天轮平台。
临时天轮布置完成后,在天轮上方靠前面一点位置再架设一只滚动托辊,作为电缆下放导向轮。
1.2临时卡接位置平台铺设。
临时电缆卡卡接平台位于第一道卡管梁平台位置,该平台需提前利用70mm厚大板将该其铺设平整。
1.3大临布置完成后开动40t稳车,将稳车上钢丝绳人力拖拽至井口,并绕过天轮下放至绳卡卡设平台位置,并将加工制作好的钢管重锤挂设到稳车钢丝绳扣上,钢丝绳扣利用2副Y-45钢丝绳卡卡设而成。
煤矿立井稳车基础优化施工
摘 要:稳车在立井井筒施工中作为悬吊设施是必不可少的机
电设备。在煤矿立井掘进过程中主要用于悬吊吊桶、吊盘、水泵、
风筒、压缩空气筒、注浆管等掘进设备和紧张稳绳。随着时代的发
展,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施工速度逐步加快等条件的变化,稳车
基础的稳定性也在承受着巨大考验。鉴于以往其它煤矿立井施工稳
车基础被拔出、拉翻事故的发生,为确保高效、快速、安全施工,
现对煤矿立井稳车基础施工优化。
关键词:立井稳车基础 稳定性 施工优化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791(2011)10(c)-0000-00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安煤矿16采区位于新安井田西部
的云梦山中,属低山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16采区地面工业广场
布置在半山坡,广场范围内地势东高西低,且岩石抗风化能力较差,
冲沟较发育,水土流失较严重。为减小土(石)方工程量,据地势
将广场设计为三个平台,其中16回风立井位于第二个平台。立井
稳车分为东、西二个稳车群。平整场地期间东挖西填,虽分层压实
但仍给稳车基础稳定带来很大隐患。
该井筒净直径ф5m,深218.5m,共有东、西二个稳车群。井筒
内用1台jz-10/800a稳车悬吊段高3.5m的液压移动滑膜,用2台
jz-10/800a稳车作为回风立井提稳绳稳车,用2台jz-16/800稳车
悬吊吊泵,用2台jz-16/800稳车悬吊井下风水管,用4台
jz-10/800a稳车悬吊3.6m高的双层吊盘,用1台jz-16/850稳车
悬吊中心回转抓岩机,东稳车群计7台稳车,西稳车群计6台稳车。
按照传统方法,每个基础都需单独测量放线、开挖基坑、定位
浇筑。既麻烦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1 优化施工的前提条件
①各稳车基础浇筑混凝土标号一致;②每个稳车群内各稳车集
中紧密布置;③基坑深度基本相同;④施工时间一致。⑤临时施工
稳车基础螺孔位置略微偏差不影响稳车正常运转。以上条件的具备
为增强整体稳定性的优化施工奠定了基础。
2 优化施工方案
①统一测量放线。
由专业测量技术人员按照jz-10/800a、jz-16/800和hs-6型长
绳悬吊抓岩机基础施工图纸,根据每个稳车的提升(滚筒)中心线
和主轴中心线按照图1和图2统一放线定位。各稳车之间留有足够
的操作和检修空间,以便于维修和操作。
②集中开挖基坑。
稳车位置按照图1和图2布置。利用工地现有挖掘机集中统一
开挖。群内各稳车基础之间均留设0.5m距离,距离基础最周边向
外2公分开挖基坑,深1.2m。
③同时定位浇筑。
待整体基坑开外完毕,利用料石砌墙水泥砂浆勾缝,12#工字钢
(或道轨)在螺栓位置圈定后间隙内横跨基坑砌筑墙体支撑稳固。
之后,借用安装立井井架吊车吊装各稳车,并调整稳车中心线至稳
车群布置图设计位置(附实际施工照片)。切记上部螺帽垫背木块
或用铁丝绑扎,保证螺帽有松动空间。
借助砌筑立井井筒用电子计量自动配料系统和一台js-500搅拌
机配置c30混凝土整体浇筑。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利用螺帽
留设松动空间,用千斤顶撬起稳车慢慢抽出工字钢(或道轨),立
即用新制c30混凝土浇筑留下空隙。
3 优化后与优化前的比较
①稳固安全。浇筑后整个稳车群基础结为一个整体,改变了稳
车运转期间单个基础受力的局面。无论是单个稳车运转,还是多个
稳车一起运转都比单独浇筑基础稳定。减小了新填土(石)方压不
实给稳车基础稳定带来的隐患,为下一步的快速施工、安全生产创
造了极好条件。
②省时间。较以往测量放线集中工作,节约了多次架设测量仪
器、开挖基坑、配置混凝土的时间。减少了工期,加快了进度。
③省工。集中浇筑,工期缩短,节约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出工
数量和大型设备的运转、损耗等,降低了生产成本。
4 结语
由此得知:与以往施工相比,虽然少量增加了混凝土用量,但
是提高了稳车基础的稳定性,增强了安全生产保障。同时,节省了
工时,降低了成本。从基础投入运行至今已施工井筒20m,各稳车
运转良好,基础稳固无松动变形,确保了安全生产。同时,也一定
程度上为稳车的集中控制、快速施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