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姜的组织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6
水田种植沙姜覆土水田种植沙姜时,覆土是一项重要的步骤。
它可以帮助沙姜种子更好地发芽和生长,并提供适当的保护和营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田种植沙姜覆土的方法和意义。
覆土是指将种子覆盖的土壤层。
对于沙姜来说,覆土有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以下是水田种植沙姜的覆土步骤:第一,选择合适的土壤。
沙姜适应性强,但对土壤品质有一定要求。
最好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这样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根系生长。
第二,准备好土壤。
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准备。
首先,除去杂草和其他杂质,保持土壤的整洁。
然后,进行犁地和松土,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第三,选择适当的播种时间。
沙姜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最好选择气温稳定的季节进行播种。
一般来说,水田种植沙姜的最佳播种时间是在春季或夏季。
第四,确定适量的覆土厚度。
覆土的厚度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气候条件而定。
通常来说,沙姜的种子覆土厚度可以控制在2-3厘米。
这样可以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种子免受干旱和虫害的侵害。
第五,均匀地覆盖种子。
在选择适当的厚度后,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上。
然后,用工具或手轻轻覆盖种子,使其与土壤完全接触。
这有助于种子吸收水分和养分,加速发芽和生长。
覆土对水田种植沙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覆土可以保持土壤湿度。
在水田环境中,土壤湿度的变化对沙姜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湿度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并提供水分供应。
覆土可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和灌溉水的浪费,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其次,覆土可以保持土壤温度。
沙姜对温度敏感,适合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
覆土可以阻止土壤温度的急剧变化,保持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
这对提高沙姜的生长速度和增加产量非常重要。
此外,覆土还可以提供适当的保护和营养。
水田环境中存在各种病虫害,这些虫害可能对沙姜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覆土可以为种子和幼苗提供保护,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同时,覆土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为沙姜的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
沙姜种植技术与管理沙姜(学名: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是姜科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四川、贵州和广西等地。
沙姜是一种草本多年生植物,根茎肥大,花茎高大,花冠白色或淡黄色,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沙姜的种植技术与管理。
一、土壤要求沙姜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喜光、怕寒,喜欢生长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5,可通过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
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以防止土传病害。
二、种植方法沙姜的繁殖方式主要有根茎分株和种子播种两种方法。
1. 根茎分株繁殖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将根茎分为若干份,每一份都要有芽和根部。
然后将分好的根茎种植在准备好的苗床上,根茎埋入土壤中,保持一定的间距。
之后,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
2. 种子播种繁殖将沙姜的种子浸泡在温水中24小时,然后晾干。
准备好育苗盘或育苗箱,播种前先在底部铺一层薄薄的沙土,然后撒上种子,再覆盖一层薄土即可。
保持土壤湿润,适宜的温度为25-30摄氏度。
苗期一般为20-30天。
三、管理要点1. 浇水管理沙姜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
浇水应注意适量适时,避免过浇或过旱。
一般来说,沙姜在生长期的前期和中期需要较多的水分,到生长后期则适当减少浇水量,以利于块茎的形成。
2. 施肥管理沙姜对肥料的需求较高,每年需施用2-3次有机肥料。
在生长期的前期和中期,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以促进植株的生长。
在生长后期,应适量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磷钾肥的供应,以促进块茎的膨大。
3. 病虫害防治沙姜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常见的有叶斑病、根腐病、蚜虫等。
在生长期间,应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
可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 杂草管理沙姜生长期间,要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喷洒除草剂的方式进行管理,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间,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沙姜种植技术沙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是豆科植物,被视为马来西亚的国花。
沙姜的叶片长短不一,颜色是青绿色,而根部称为叶,包括块茎和粗长的根状块茎,具有淡黄色或乳白色的皮和白色的肉。
沙姜的抗病性强,健康原料,可提高免疫力,对身体有益,是一种营养价值有益的植物。
一、基础种植施肥(1)选择合适土壤。
沙姜在排水良好、气候温暖湿润处生长较好,宜选择砂质土壤,土壤PH值应在5.5~7.5之间,如果土壤PH值偏高,需要及时施肥降低土壤PH值。
(2)选择合适种子。
种子要保证新鲜无虫,种子大小中等为宜,可以采用穴种方式,种植距离也不宜过紧,每株树距应为30 cm左右。
(3)施肥处理。
沙姜在施肥时,可以在植株钻洞时缓缓地和土壤一起混合施肥,可以选择氮磷钾复合肥,以方便植株营养吸收,每亩地施肥量在20-30 kg左右二、抗病虫性(1)农膜覆盖保护沙姜植株。
由于沙姜种植的区域大多为潮湿,容易滋生病虫害,可以在植株周围覆盖农膜来增强保护。
(2)及时除草防止杂草竞争营养。
沙姜抗旱、耐病,但是在连作时,容易受周围灌木、杂草的影响,要定期清理对沙姜植株的竞争,保证营养的供应。
(3)肥料投料的正确使用。
在季节到来的时候,植株需要补充营养,可以采用氮磷钾复合肥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发生。
三、收获种植(1)当植株高度达到120厘米左右,叶片发黄,苗秆上下斜弯时,可收获沙姜,抓住植株中部,缓慢拔起根部,用刀见肉挖出沙姜,拔起即可收获。
(2)收获后的沙姜要放在室内晾晒,避免日晒、雨淋,以免沙姜发芽,影响商品质量。
(3)存储的沙姜要放在室内空气流通的地方,以免潮湿发霉,降低沙姜的质量。
存放温度最好控制在20-25摄氏度,水分应低于13%,可以有效的延长沙姜的保质期。
四、种植技术小结沙姜是一种营养价值等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优质食用植物,在种植技术上,需要正确选择土壤、种子、施肥以及进行抗病虫措施,以及在收获种植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储存,才能获得较好的沙姜收益。
沙姜栽培技术沙姜,又名黄肉姜,是一种极具药用和食用价值的植物。
在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地,沙姜的种植和利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且一直备受人们青睐。
目前,沙姜的种植和加工技术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全国各地都有相应的种植项目。
本文将就沙姜栽培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沙姜的营养价值首先,了解沙姜的营养价值是进行栽培的前提。
沙姜是一种根茎植物,全年可采收。
其主要营养成分有生姜酚、姜黄素、芳香油等,具有消炎止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沙姜所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疲劳,对于调节身体机能也十分有益。
二、沙姜的栽培要点1、选好地块沙姜在营养土壤中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因此选定肥沃、透水、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进行种植就很重要。
同时,沙姜也十分耐瘠薄,但不宜在湿地和太过酸性的土壤中种植。
2、选择优质种子沙姜种植的关键在于选好质量的种子。
优质的种子通常是色泽黄亮、肉质工整、体形大小均匀、无疤痕与病害。
注意不要使用带有虫卵和雀粪等杂质的种子。
3、合理施肥在种植前,应将栽培地按标准进行施肥,肥料尽量选取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且要注意不要施用过量。
4、科学浇水沙姜比较喜水,每天需浇水2至3次,保持80%的土壤湿度为宜。
注意不要泼洒水分浸泡在叶子上,以免导致叶片腐烂。
5、重视病虫害防治沙姜易发生病虫害,特别是在栽培和成熟期,易受到鞘翅科昆虫的侵袭。
因此要及时发现并予以控制,通常可以进行喷施安全的除草剂和杀虫剂,以保证沙姜的品质。
6、及时采收沙姜通常在8至10月份进行收割。
采摘时,应将整株沙姜完全地挖出来,然后晾晒或烘干。
干姜晒干后,在低温、低湿的存放环境中保存。
三、沙姜的加工利用在采收之后,沙姜需要进行深加工,包括洗净、去皮、切片、烘制等过程,以便更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
它可以制成姜汁、姜片、姜粉、姜饼等形式,广泛应用于中药、调料、烹饪、保健等领域。
结语沙姜栽培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农村经济,也有助于食品行业的发展。
中国蔬菜 2010(10):9-15CHINA VEGETABLES姜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刘振伟 李庆芝 史秀娟(山东省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莱芜 271100)摘 要:对姜的器官(营养芽、花芽、花药)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姜组织培养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姜;组织培养;研究现状;综述中图分类号:S6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46(2010)10-0009-07 Research Progress on Tissue Culture of Ginger(Zingiber officinale Rosc.)LIU Zhen-wei, LI Qing-zhi, SHI Xiu-juan(Laiw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iwu 271100, Shandong,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earch progress made in 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tissue culture, including culture of its organ, cell, protoplast and the plant regeneration.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key issues existing in ginger tissue culture.Key words:Ginger;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为姜科姜属植物,是香料家族和药用植物的主要成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之一。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20(6): 28-35Copyright ⓒ 2019,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HAAS. All rights reserved1. IntroductionGinger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is also known as yellow ginger, zingiber etc . It belongs to Zingiber aceae and Zingiber genus. It is a perennial monocotyledonous plant and asexual reproduction crop. It is cultivated annually in production [1-3], and its edible organ is the fleshy rhizome formed underground [4-5]. Ginger is rich in nutrition [6], has a special pungent taste, and can remove fishiness smell. It is an important condiment [4, 7]. It has a warm nature and pungent taste, and has the effects of expelling cold, warming stomach, sweating and reducing phlegm [8-10]. Therefore, it has the value of both medicine and food. The origin of ginger is the tropical area in South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t present, most provinces in China have cultivated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esearch & Development Plan (2018YFD0201204)E-mail:******************.cn生姜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彭 康1,胡新喜1,2,秦玉芝1,2,何长征1,2*,李炎林1,3,4*(1.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 湖南省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3. 湖南省中亚热带优质花木繁育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8;4.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 要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当地栽培种生姜的幼芽为外植体,研究了生姜的组培快繁技术,并对获得的生姜组培苗进行了CMV (黄瓜花叶病毒)和TMV (烟草花叶病毒)检测。
沙姜栽培技术作者:张康明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6期摘要:沙姜,学名山柰,为姜科山柰属植物山柰,多年生半荫生草本,根状茎块状,单生或丛生,淡绿色,芳香;根从根状茎上生出,粗壮,多数。
叶通常2枚,相对而生,几乎无柄,平卧地上,水平开展,质薄,圆形或宽卵形,长7~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纯形,基部圆形或心形,下延成鞘,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染有紫色,8~9月开花,穗状花序从两叶间生出,有花4~12朵;花白色,芳香,花管筒细长;每花有技外形苞片1片,长约2.5厘米,绿色。
果为蒴果。
关键词:沙姜;栽培技术;选地整地;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为好。
栽培技术1.选好姜种沙姜,用块茎繁殖,要获得高产,选好姜种最重要。
收获时选健壮,无病虫害、成熟一致的沙姜作种姜,晾干表皮水汽后贮藏。
室内贮藏的方法是:在干燥处用干细沙和姜分层堆藏,堆放时底部先铺一层沙再分层放种姜,如此层层堆放,可堆高至100厘米;2.选地整地选温暖、阳光充足、土地湿润,便于排、灌水的地方种植;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壤土为好。
栽种前2~3天,亩用50%代森铵和多菌灵1公斤兑水400公斤均匀喷洒进行土壤消毒。
将土地深翻整细耙平后,每亩复合肥50~80公斤及施腐熟有机肥2500公斤左右,过磷酸钙75~80公斤,再耙一次,开一约1.3米宽(包沟)的高畦后,打窝栽种。
3.适时栽种于“春分”前后(3月中下旬)栽种为最佳,最迟不宜超过“立夏”,用窝栽或开沟栽种均可,但以窝裁为好。
将种姜按其自然分叉状况,分成单丫或多丫栽种。
在厢上按行窝距27厘米×27厘米挖窝,深16厘米左右,每窝栽种姜2~3个,每亩用种量150公斤左右,栽后施适量人畜粪水于窝中,然后盖土将厢平整齐,盖土厚度10厘米左右,否则土盖薄了,沙姜块茎生长瘦小,须根增多,影响产量和质量。
沙姜的组织培养
佘婷婷
摘要:以广东阳春沙姜为试材进行发芽,取细嫩芽体为外质体进行组织培养,探索出栽种的合适条件与组织培养合理的消毒方式。
试验结果表明:在种姜发芽期鳞片发生阶段芽长3-5cm时,取细嫩芽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采用0.1% HgCl2+12% H2O2混合液消毒处理,10 min消毒效果最佳,培养半个月后观察无污染。
关键词:沙姜,组织培养,消毒条件
沙姜(Kaempferia galanga L.)又名山奈、土麝香、香奈子、参利等,属姜科山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原产于热带地区,地下块状茎供药用,既是著名的中药又是食用调味品并具有独特风味;也是食品加工厂香料、酱油等的原材料,还具有耐贮藏、适应性强、易种植、产量高、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可以加工成多种食品,在市面上深受欢迎。
沙姜在我国广东、海南、台湾、广西、云南等省区均有栽培,在广东则以阳春、饶平、普宁、揭阳和揭西等地栽培为主,其中阳春市最负盛名,阳春市以双滘镇、河口镇为主,目前种植30000多亩。
针对沙姜在常规栽培中,采用块状茎作为种植材料,不仅消耗大量的商品姜,而且需要大量的土地留种,生产成本较高,以及病虫害严重等问题,尤其是病毒病引起的灾害,在当前尚未有特效药进行防治。
例如,最常见的病害沙姜瘟,其危害程度可达田块病株率为30%-50%,甚至高达80%以上,而且成片发生。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茎尖脱毒培养,以期为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并为低成本地实现工厂化生产脱毒苗试探新途径。
本文主要针对外质体的消毒方式与时间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选用广东阳春沙姜为试材,从广东阳春市场购买。
1.2 实验方法
1.2.1 材料的获得
选择生长均匀、表皮完整、肉色鲜艳、老熟饱满无病害的姜块做种姜,种前用2% 福尔马林泡半个小时后,用清水冲净,重复2-3次。
整块姜种掰块,一个姜奶头为一块,选用排水性好的盆栽容器先铺一层细沙再种上种姜,覆细沙保湿,温度保持在25℃。
待80%发芽点出现包谷状的芽时即可移栽,以泥土:营养土:无菌细沙=1:1:1的比例配制培养土,姜种奶头朝上,密排,土壤加至盖过姜奶头,每天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进行发芽。
1.2.2 外质体选择及灭菌
在芽长3-5cm时,取细嫩芽尖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获取外植体后用流水冲洗20 min 后,切取芽体,用 75%酒精浸泡30-60s,再用无菌水清洗2-3次。
在超净工作台上分别用0.1% HgCl2 和0.1% HgCl2+12% H2O2混合液消毒处理,再用无菌水冲洗3-5 次;再剥取 0.5-1 cm 大小芽尖,接种在芽诱导培养基上。
在姜块接入培养基后 16 d后,统计外植体的污染率。
图片1、组织培养取材——种姜芽体
1.2.3 诱导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初次培养所使用的培养基为MS(配方见附表一) + 6-BA 2.0 mg/ L + NAA 0.6 mg/ L + 蔗糖3.0 % + 琼脂0.8 % ,pH值为5.8-5.9 ,培养温度控制在25 ± 2 ℃, 在自然光照条件进行组织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2.1 材料的获得
图片2、广东阳春市沙姜——块茎种姜
2.2 不同的消毒方式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成活率的影响
沙姜外植体脱毒采用的条件对照组分别为:A组和B组。
A组采用0.1% HgCl2(1 min,5 min,10 min)为其消毒方式与时间;B组采用0.1% HgCl2+12% H2O2混合液(1 min,5 min,10 min)为其消毒方式与时间,其污染率见表 1。
在姜块接入培养基后 16 d, 观察不同消毒处理方式的效果,从表 1 中可以看出:在这两组实验中B组采用0.1%HgCl2与12%H2O2混合液实验效果明显要比A组的要好;而这两组中在3个不同时间处理中,10 min消毒效果比1 min和5 min 消毒效果要好。
表 1 不同的消毒时间和消毒方法对生姜外植体污染率、成活率的影响
消毒时间(min) 污染率(%)
消毒方式
0.1% HgCl2 溶液 1 70
5 40
10 14
0.1% HgCl2+12% H2O2混合液 1 30
5 17
100
2.3 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变化
经过20d,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出现愈伤组织,其形态特点:整体呈黄绿色或绿色,半透明状。
有的外植体新分化出根,长度平均为2cm,呈半透明状黄绿色,扎到培养基中,并可以观察到白色的根毛;新分化出来的芽体呈绿色,长度平均为1cm。
图片3、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变化
A、新分化出来的芽体呈绿色,长度平均为1cm
B、外植体新分化出根,长度平均2cm,呈半透明状黄
绿色,扎到培养基中,并可以观察到白色的根毛
A
B
3 讨论与分析
在沙姜的组织培养中, 通常方法是取沙姜块茎进行砂埋,保湿催芽,再取萌发的芽消毒后接种。
但容易出现的以下几个问题:(1)由于沙姜怕水, 在催芽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分调控不当而发霉的问题, 加重污染;(2)在催芽后取芽体进行消毒去除杂质后再剥取芽尖接种, 也存在新材料、器具消毒不彻底、污染率较高的问题;(3)对于沙姜块茎的外植体消毒,用2%福尔马林泡时间不宜太久,20-30 min为佳,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出芽率;(4)对沙姜的芽的消毒剂选择0.1% Hgcl2+12% H2O2为宜,消毒时间一般不超过10min;(5)在进行组织培养的过程中,到底选择什么大小和形状的外植体是需要注意的。
如果目的仅在于得到愈伤组织,那将茎的切段、叶、根、花、果实或种子,或其中的某种组织切成一片片或一块块放到培养基上就可以了;如果要定量地研究愈伤组织的发生,那么外植体的大小必须一致,形状和组成也要基本相同。
本次实验在切取芽体的时候切取的是芽尖细嫩部分,同时也将芽体下端二分之一部分组织放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实验得到结果,发现这些组织容易褐化;而只取芽体上端二分之一的部分组织经一段时间培养后,出现叶片展开,不易长出愈伤组织。
所以在取材时应该尽量选择挑取带生长点的部位,这也是长出愈伤组织和植株成活的关键。
在沙姜的组培快繁中, 要掌握好消毒灭菌工作,沙姜芽尖脱毒组培成功,对沙姜的繁育和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无毒的种苗可以克服种性退化,提高沙姜自身抗逆性,有效防治病毒病,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姜瘟病。
参考文献
[1] 陈强荣.沙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热带农业,2003,(3).
[2] 黄菊辉,陈世儒.生姜种质资源离体保存[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1,13(3):310-313.
[3] 何自福,虞皓,李志慧,等.沙姜瘟的发生及田间遮阴防治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5(5)
[4] 唐玉明,李兴莲,任道群,等.不同方法处理对生姜组织培养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02,15(4).
[5] 韦刚,陈锦秀.沙姜高产栽培和病虫防治[J].广西农学报.1994(3):43—46.
[6] 唐燕梅,梁贵秋,陆春霞.生姜的组织培养[J].广西热带农业,2005,(4).
[7] 林碧英,魏郑珍,陈燕华.生姜茎尖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2,31(4):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