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I课堂演讲
- 格式:pptx
- 大小:20.83 MB
- 文档页数:30
VMI 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简介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控制、供应稳定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虚拟库存管理(VMI) 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采购管理中实现实时库存控制、减少库存风险、增强供应链协同等优势。
本文将介绍 VMI 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带来的益处与挑战。
什么是 VMI虚拟库存管理 (VMI) 是一种供应链协同管理方式,它通过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合作,实现了库存管理的优化。
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中,客户通常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向供应商提出采购订单。
供应商根据这些订单进行生产和供应,但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库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而 VMI 技术可以通过供应商实时监控客户的库存水平和销售数据,以及合理的库存策略和补货计划,使供应商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生产和供应。
同时,客户也可以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灵活、及时的补货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
VMI 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优势1.减少库存风险:VMI 技术可以实现库存的实时监控和控制,供应商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量进行补货,避免库存过多或过少带来的风险。
2.提高供应链协同:VMI 技术要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和合作,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
这种协同能够帮助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
3.降低库存成本:通过准确的库存控制和补货计划,可以避免因库存过多或过少而造成的资金占用和资产损失。
同时,供应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生产和供应,降低库存储备所带来的成本。
4.提高客户满意度:VMI 技术可以使供应商更准确地补货并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客户不需要频繁与供应商沟通补货需求,可以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
VMI 在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挑战1.数据安全:VMI 技术要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共享实时数据,但这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的隐患。
供应商和客户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协议和措施,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VMI管理业务处理分析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种模式,指的是供应商主动管理其客户的库存。
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负责监控和管理客户的库存水平,并根据需求进行补货,以确保客户能够按时得到所需的物料。
VMI管理业务处理分析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VMI模式的优势、VMI的关键流程、VMI管理的注意事项以及VMI在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VMI模式的优势。
VMI模式能够帮助供应商准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需求进行补货,减少了库存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另外,VMI模式还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
此外,VMI模式还可以加强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双方的互信,共同促进业务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VMI的关键流程。
VMI的关键流程主要包括需求预测、补货计划、库存管理和运输管理。
在需求预测阶段,供应商需要根据客户的历史需求数据和市场趋势进行预测,以确定补货的时间和数量。
在补货计划阶段,供应商需要根据需求预测结果,制定补货计划,并与客户进行协商。
在库存管理阶段,供应商需要监控客户的库存水平,并根据需求进行补货,以保持库存在适当的水平。
在运输管理阶段,供应商需要安排物料的运输,并确保物料按时到达客户的仓库。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VMI管理的注意事项。
首先,供应商需要与客户进行密切的合作和沟通,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求。
其次,供应商需要建立有效的供应链信息系统,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客户的需求和库存信息。
另外,供应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物料管理能力和运输管理能力,以确保供应链的顺畅运作。
此外,供应商还需要与客户共享信息和风险,以达到共赢的目标。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VMI在实践中的应用。
VMI模式在许多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零售、制造、物流等。
例如,在零售行业,供应商可以根据销售数据,及时进行补货,以满足零售商的需求。
在制造业中,供应商可以根据客户的生产计划,及时供应零部件,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vmi的简短名词解释在现代商业世界中,供应链管理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物流、库存和采购的高效协调,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需求并降低成本。
而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则是供应链管理的一种策略方法,它旨在最大程度地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VMI是供应商与客户之间一种紧密的合作方式,其中供应商管理库存,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补货,并确保库存水平始终满足需求。
相反,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是由客户承担库存采购和管理的责任。
通过实施VMI,供应商获得了直接监管和控制顾客库存的权力,为客户提供更快速、高质量、准确的供应服务。
VMI的核心理念是根据客户需求和历史销售数据来管理库存。
通过共享销售数据和库存信息,供应商能够准确预测和计划员在库存,并及时补货,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波动。
这种实时共享信息对于减少库存、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库存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VMI带来了许多优势。
首先,由于供应商负责补货和管理库存,客户可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和运营风险。
其次,VMI可以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
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商能够更快速地调整生产和补货计划,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这对于快速反应市场趋势和提供及时交付非常重要。
此外,VMI还可以减少供应链中的不必要环节和延迟,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要实施VMI并不容易。
首先,需要建立起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互信关系。
供应商需要相信客户提供的销售数据和需求预测是准确可靠的,而客户则需要相信供应商能够及时和准确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此外,对于传统独立经营模式的企业来说,接受VMI可能需要重大的组织和文化变革,以适应与供应商更密切的合作关系。
尽管需要克服一些挑战,但VMI作为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已经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零售业、制造业和医疗器械行业等都纷纷采用VMI来改善库存管理,并提高交付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VMI也与物联网和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结合,进一步提高库存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VMI 管理业务处理分析一、VMI概念VMI 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的简称,VMI 是为适应供应链一体化而出现的一种库存管理模式。
自出现以来,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它是一种客户与供应商业务协同处理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个供应链体系的库存水平,减少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重复操作,是实现供应链管理体系中库存优化控制的有效途径。
VMI 也通常被称为“寄售”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供应商把产品放在客户的仓库,客户消费一件,付费一件。
消费之前,库存(成本/ 所有权)算供应商的;对客户来说,VMI 降低了库存成本;对供应商来说,VMI 即有利也有弊,要看是什么类型的产品与怎样的客户进行协作。
VMI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库存管理理念,全球许多优秀企业早在50年代就已经开始使用它。
但由于它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依靠过去的手工计算方法,根本就无法将每天的需求信息准确地发送给供应商。
由于供应商获得的信息不准确,利用VMI 来管理库存,其意义也就不大。
正因如此,过去VMI 没有被推广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VMI的推广铺平了道路。
集团企业的协同制造需要使用VMI来解决企业间的物流协同处理.。
VMI 实施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1. 合作性原则. 需要相互信任与信息相互透明, 用户和供应商间必须要很好的合作.2. 互惠性原则. 共同减少库存, 减少成本.3. 目标一致性原则. 职责分明, 双方受惠才可以保持良好健康的合作关系.4. 连续改进原则. 根据实施情况对安全库存订货期订购点的计算.持续进行改进计算.订货点(ROP)=平均日需求量*平均提前期+安全库存、VMI应用模式分析从国内外客户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VMI 应用模式分为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两种模式; 集中管理是指一个VMI 库存可为多家具有同样产品需求的用户提供物料供应,也就是说,将多个用户的库存转变为一个VMI 库存,并进行集中、统一、专业的管理 ;其业务处理流程图如下: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一般需要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介入,即VMI 库存物料一般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管理;该模式信息集成难度较大,对供应商较为有利 ,对客户来说主要好处在于整个供应链成本的降低后,供应商能提供更优惠的 VMI 结算价格Mi*创4:声it 即核也企业〔客户】B1 1rTiinir^ r1 1■1产计射1厂1fi 1 -.1.r1(1I 1( 应計筑I•ue:檢心企业(客户〕A 供应商(或物流处诃) 卞 FXtfrUIf 社址如垃箜M,W * I V i'4制时间Mi 朴inFT 卄卜T-一对g 时杆碣认I 溝二诃~l-J 丄iJ 仁理:奥分散管理模式是指供应商为每个用户单独设VMI 仓库的一种应用模式;在分散管理模式下,具体业务处理流程图如下:¥M1分腋管理•供应莊管网極式供应商(或砌诡公司)mtn 「单对于VMI 物料的库存由供应商管理,VMI 库存物料的需求计划(补库计划)由供应商负责处理,这时 需要客户企业向供应商提供生产计划数据、销售订单数据等产品生产需求数据以便供应商能根据客户企业 的生产需求计算岀在今后一段时间对供应商所供应物料的需求 ,方便供应商按此来制定供应商的生产计划,按需补充VMI 仓库的库存。
实施VMI的具体步骤什么是VMI?VMI是供应链管理(SCM)中的一种方法,指的是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Managed Inventory)。
在这种模式下,供应商负责管理客户的库存,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期补货,以保证库存的充足性,并最小化库存持有成本。
VMI通过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实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和优化。
实施VMI的具体步骤实施VMI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以下是实施VMI的具体步骤:1.建立供应链合作关系:首先,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双方应该形成一种共同的目标和愿景,相互信任并愿意共享信息。
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是实施VMI的关键。
2.数据共享:为了实施VMI,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需要共享关键的供应链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销售数据、库存信息、需求预测等。
数据共享可以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或供应链管理软件(SCM)系统实现。
3.需求预测:供应商需要准确地预测客户的需求,以便及时补货。
预测需求是一个复杂的任务,涉及销售数据的分析、市场趋势的了解以及客户需求的调研等。
供应商可以通过使用统计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来预测需求。
4.制定补货计划:基于需求预测和库存水平,供应商制定补货计划。
补货计划包括补货频率、补货量等关键指标。
供应商需要确保补货计划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保持库存水平的稳定。
5.库存管理:供应商负责管理客户的库存。
供应商需要及时补货,以确保库存充足,并在不超过安全库存范围的情况下,最小化库存持有成本。
供应商还需要跟踪库存变化,及时调整补货计划。
6.性能评估:实施VMI后,供应商和客户需要定期评估供应链的性能。
评估指标包括库存周转率、供货准时性、客户满意度等。
通过评估性能,供应商和客户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7.持续改进:VMI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供应商和客户需要不断地改进供应链的效率和效果。
持续改进包括流程优化、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等方面。
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有读者问VMI究竟与CPFR有什么区别。
其实这两个概念有联系,都是基于信息共享,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
VMI是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的缩写,直译就是供应商管理库存”,意译可为寄售”。
简单地说,就是供应商把产品放在客户的仓库,客户消费一件,付费一件。
消费之前,库存算供应商的。
对客户来说,VMI降低了库存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公司歹0有专门的年度指标,把多少产品放入VMI);对供应商来说,VMI有利有弊。
VMI在操作中设定库存上、下限,比如平均四周的消费量为上限,平均两周为下限(这只是简单化了的例子)。
供应商要维持库存水位介于上下限之间。
当消费量高、稳定时,VMI不失为一种好模式,因为它简化了围绕订单的一系歹0操作流程(例如买卖双方不需频繁下单、跟单、催单、收货、付费),供应商的库存周转率也不错;但当需求变动大,或需求量较低时,要么库存水平频频低于下限甚至为零而影响客户,要么库存积压,影响供应商的库存周转率。
在周期性强的行业,采购方是否要求将某项产品纳入VMI需要谨慎考虑,尤其是生产周期短的产品。
拿半导体设备生产行业而言,周期性特强,2000年后的经济低迷给主要设备生产商带来的剩余库存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美金,其中一部分就是供应商给他们的VMI库存。
笔者自己在2005年前后就处理了80多万美金的机箱类滞留库存,这还是在2002、2003年已经处理过相当一部分的情况下。
而机箱类采购总额当时也不过在几白万美金。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呢?因为VMI程式下,客户一般有一定的责任,例如要保证消费最高水位下的库存,并对供应商的一部分过程产品库存负责(因为为维持正常库存水平,供应商得在生产流程的不同阶段维持一定的半成品)。
当然, 客户越是强势,其责任就越小。
对供应商而言,VMI的库存届客户专用,没法用来支持别的客户,降低了库存资产利用率。
例如笔者所在的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当设备装机投产后,大客户往往要求在现场设立备件库存,动辄就几十万、上白万美金,这些备件就是VMI库存,放在台积电的就不能用来支持联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