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AD) (1)
- 格式:ppt
- 大小:779.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六章总供给一总需求模型二、内容结构三、重点和难点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总需求函数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被称为总需求曲线。
由于实际资产效应、跨期替代效应和开放替代效应等因素,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可以从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和IS—LM模型中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函数表示国民收人(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
描述这一函数关系的曲线就是总供给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各种不同组合。
总供给曲线可以根据总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函数和劳动供给函数以及货币工资曲线推导而得到。
由于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量,而产出量是由生产函数决定的,因此,在短期,当资本存量既定时,总产出量就取决于劳动者的总就业量。
总就业量决定于劳动市场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均衡。
把劳动力需求函数和劳动力供给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实际工资率水平和劳动力就业水平。
但是,由于西方学者各自依据的假设条件不同,因而对总供给曲线的形状存在不同看法。
按照古典理论,货币工资和物价有完全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供求量会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国民收入不会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而提高,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垂直线,这条垂直线被称为古典的或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与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短期内,货币工资具有完全的向下刚性,但具有完全的向上伸缩性,从而提出了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这条曲线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时则成为一条垂线。
在得到向上倾斜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之后,西方学者将该曲线进一步简化,即把向上倾斜的曲线部分当作一条水平线,称为反L形的总供给曲线。
改革开放史第六章的内容(一)
改革开放史第六章的内容
背景介绍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中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困境
深化改革
1.改革开放的意义和目标
2.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农村改革和农民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
–解除了一系列对外贸易限制
–发展私营经济和引进外资
3.政治体制改革
–新时期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加强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推动政府机构改革
4.社会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
–医疗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外开放
1.对外开放政策
–扩大对外开放的理念和途径
–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特殊经济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
–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
2.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
–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
–加快贸易便利化和贸易体制改革
–鼓励外商投资和引进优质外资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取得的成就
•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减贫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突破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面临的挑战
1.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压力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3.社会不平等和城乡发展差距
4.政府治理和反腐败的挑战
展望未来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影响力。
第六章AD-AS模型试题一、判断第十五章AD—AS曲线1、国外净需求是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总支出的一个部分。
()F2、价格水平上升,LM曲线向左移动。
()T3、政府“投资”公共产品比投资竞争性领域具有更大的挤出效应。
()F4、一般而言,上升段的总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隐含着充分就业均衡,然而长期总供给曲线不经过该点。
()F5、凯恩斯一般强调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T6、根据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实际货币量越少,则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就越大。
()F7、如果一国物价水平不变,其他国家物价水平下降,则对该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需求量将减少()T8、物价水平上升和总财产减少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F9、如果宏观经济均衡处于其长期总供给曲线上,那么经济中的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率。
()T10、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F1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如果技术发生了重大进步,那么物价水平将上升。
()F12、任何一种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的因素都会使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
()F二、选择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B)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A)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3、价格水平上升时,会(B)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4、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D)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第六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一节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课后习题阅读字体缩小字体放大一、单选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C )。
2、《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将每年(B )定为宪法日。
3、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气、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需以(A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4、《中共中心关于全面推动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确定》中规定,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确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 C)宣誓。
5、党中心向( A)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
6、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D )向党中心报告。
7、我们在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制度建设时,要明确地方立法权限和范围,依法给予(C)地方立法权。
8、深化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B )表决。
9、健全以(A)为核心原则的产权爱护制度,加强对各种全部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爱护,清理有违公允的法律法规条款。
10、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以(D )为核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
11、实行总体国家平安观,加快国家平安法治建设,抓紧出台反恐怖等一批急需法律,推动公共平安法治化,构建(D )体系。
12、在加强立法时,要实现( B)相连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须要。
13、( D)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14、(B )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15、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C )。
16、党的十八大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A )。
二、多选1、我们要根据宪法确立的(BC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保证国家机关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
第六章其他税收法律制度【考情分析】本章都是小税种,每个税种内容不多,但聚集起来让考生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最近3年的机考中,本章分值在10分左右。
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印花税(共计6个税种),在每套考卷上的分值约为7分,以小题为主。
【教材变动】2020年教材的主要变化:(1)对“耕地占用税”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2)对“车辆购置税”的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3)对“车船税”的内容进行了多处调整。
【章节框架】第一节四“增消”一、关税(★★)(一)关税概述1. 概念关税是对进出国境或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关税一般分为进口关税、出口关税和过境关税。
我国目前对进出境货物征收的关税分为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两类。
2. 关税的纳税人(1)贸易性商品的纳税人是经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
具体包括:① 外贸进出口公司;② 工贸或农贸结合的进出口公司;③ 其他经批准经营进出口商品的企业。
(2)物品的纳税人① 入境旅客随身携带的行李、物品的持有人;② 各种运输工具上服务人员入境时携带自用物品的持有人;③ 馈赠物品以及其他方式入境个人物品的所有人;④ 个人邮递物品的收件人。
【特别提示】接受纳税人委托办理货物报关等有关手续的代理人,可以代办纳税手续,但不是纳税人。
【多选题】根据关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关税纳税人的有()。
A. 进口货物的收货人B. 进口货物的代理人C. 出口货物的发货人D. 个人邮递物品的发件人【答案】AC3. 关税的课税对象关税的课税对象是进出境的货物、物品。
对从境外采购进口的原产于中国境内的货物,也应按规定征收进口关税。
(二)关税的计算原理1. 关税税率的种类(1)关税的税率分为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两种。
(2)进口税率又分为下列种类,进口货物适用何种关税税率是以进口货物的原产地为标准的:接上表接上表接上表(3)税率的选择① 进出口货物,应当按照收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申报进口或者出口之日实施的税率征税;② 进口货物到达前,经海关核准先行申报的,应当按照装载此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实施的税率征税;③ 进出口货物的补税和退税,适用该进出口货物原申报进口或者出口之日实施的税率,但另有规定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