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泥质软岩巷道修复技术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3
泥质软岩巷道破坏特征及修复技术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泥质软岩巷道破坏特征及修复技术。
首先,研究了泥质软岩巷道破坏特征,包括地下水位上升、渗滤及降雨加重等因素造成的破坏性变形、滑坡以及淤泥砂土坍塌等。
其次,研究了泥质软岩巷道修复技术,包括夹层注浆、土体强度改善、防护措施、路面修复技术和修筑护坡护栏等。
此外,分析了影响相关技术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关于泥质软岩巷道破坏及修复的策略。
关键词:泥质软岩巷道破坏特征修复技术正文:1. 引言泥质软岩巷道是一种常见的交通设施,在某些情况下它易受到地下水位上升、渗滤及降雨加重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破坏性变形、滑坡以及淤泥砂土坍塌等问题。
因此,了解泥质软岩巷道的破坏特征以及如何有效的进行修复工作,对于确保公路安全及有效的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 软岩巷道破坏特征泥质软岩巷道由于其结构与地下水条件相关,受到地下水位上升、渗滤及降雨加重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泥质软岩巷道形变性变化。
其中,破坏特征主要有:(1)地下水位上升对泥质软岩巷道形变性方面的影响:地下水位上升会出现渗水现象,使泥质软岩巷道易受到地下水的侵蚀,从而出现破坏性变形;(2)降雨加重对泥质软岩巷道形变性方面的影响:降雨会增加泥质软岩巷道的渗水现象,加剧其破坏性变形,并导致泥质软岩巷道滑坡;(3)渗滤对泥质软岩巷道形变性方面的影响:渗滤会使泥质软岩巷道易受到淤泥砂土坍塌等影响,切实影响到泥质软岩巷道的安全。
3. 软岩巷道修复技术为了确保泥质软岩巷道的安全,需要采用一定的修复技术来解决破坏特征所造成的问题。
主要的修复技术包括:(1)夹层注浆:夹层注浆是指在泥质软岩巷道上铺设夹层,并在夹层内部注入一定浆料,以改善泥质软岩巷道的强度;(2)土体强度改善:包括土体改质、土体复合化及抗力诱导等,可以显著改善泥质软岩巷道的强度;(3)防护措施:如落石防护栏、地质压力变形改善、隧道衬砌及贴面等,可有效的防止泥质软岩巷道的变形;(4)路面修复技术:如快速修复技术、路面破坏修复技术、路面变形修复技术,可以显著改善路面的质量;(5)修筑护坡护栏:护坡护栏是对泥质软岩巷道的有效防护,可以有效的防止软岩巷道滑坡/坍塌/泥石流此外,泥质软岩排水工程是防止泥质软岩巷道受到地下水侵蚀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包括排水沟、雨水收集、内河治理等一系列排水技术。
软岩巷道修复支护设计优化与实践【摘要】查干淖尔一号井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属于典型的软岩巷道,围岩破碎,两帮变形和底鼓现象十分严重,局部巷道甚至引发顶板冒落,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同时给矿方造成很大的成本支出。
通过现场变形监测和数据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合理进行支护设计优化,并加大辅助支护的措施,通过现场变形监测数据分析了优化后的支护效果,可以得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实现巷道稳定。
【关键词】软岩巷道围岩变形支护设计变形监测Repair of soft rock tunnel excavation supportingdesign optimization and the practiceLI Shao-hua1MAO Yong-jiang1(China Coal 3rd Construction Company·No.30 Engineering Division·Cha-gan-naoer Project Department, 026000, China)【Abstract】Chagan well one coal geological condition is complex, belongs to the typical soft rock roadways, surrounding rock broken, two deformation and floor heave phenomenon is very serious, even partial roadway caused by roof caving, the serious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ore party did a lot of cost. Through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and data analysis, proposed targeted measures, reasonable supporting design optimization, and the auxiliary supporting measures, through th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the supporting effect of the optimize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realize the roadway stability.【Key words】Soft rock roadwayThe deformation of surrounding rockSupport design Deformation monitoring1 工程概况查干淖尔一号井煤矿设计8.0 Mt/年,风井井口标高+1037m,风井落底标高+837.5m。
软岩巷道修复方案的综合考虑摘 要: 结合软岩巷道修复的工程实例,分析了软岩巷道变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变形的修复技术方案,节约了巷修成本,对类似软岩巷道修复工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软岩巷道 修复方案0 引 言1 工程概况门,与5000mm ,高1810m2 2.1 2.1.1 根据2.1.2 1.0m 、0.6m 2.1.3 主要原因。
2.2降低了注浆效果,两帮内移和底臌未能有效阻止,在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下,帮、底岩层缓慢流变,造成两帮内移,巷道变窄,以至于不能使用,需要又一次修复。
2.3 巷道修复方案的确定根据现场调查,巷道虽然变形严重,但与上次修复前有很大的区别,U型棚仅是随巷道向内推移,未出现严重的扭曲变形,巷道顶部也较完整,巷修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⑴最大限度地利用第一次巷修工程,U型棚可就地整形;⑵顶板不应松动;⑶可使用高强预应力锚杆,提高帮部支护强度,增大帮部支撑厚度;⑷应继续注浆加固,进一步提高注浆效果和注浆强度,有效阻止岩层流变;⑸加大水害治理,严禁积水。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该车场的修复方案应确定为:刷帮、蹬棚腿、整形支护,高强锚杆固定,喷砼、注浆。
3 施工措施3.1 主要技术参数3.1.1 断面尺寸中线至一帮宽度小于设计50mm,棚腿不动,大于50mm的,棚腿要蹬够设计宽度,巷道顶板保持原状。
修复后的巷道宽度最小不低于4900mm,高度为腰线以下1300mm,腰线以上最小达到2500mm,达到设计坡度要求,巷道总高度不低于3800mm。
断面形状基本保持原设计。
3.1.2 主要支护材料⑴高强锚杆:规格为φ20*2200mm无纵筋螺纹预拉力锚杆,每根锚杆使用Z2850树脂药卷3只,加长锚固,螺帽扭矩大于120N·M,每棚4根,两根一组,配合U型棚卡缆在巷道两帮固定棚腿,每组距拱基线为500mm。
⑵钢筋网:规格为500*800mm,φ10钢筋制成。
⑶注浆锚杆:采用6′钢管制作,壁厚4mm,杆体上顺序钻有φ6mm注浆孔,并焊有封孔挡圈。
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摘要:通过对软岩变形巷道观察、研究,分析巷道变形原因,确定修复巷道时支护形式及支护参数,以减少巷道变形量,确保巷道支护长期有效。
关键词:软岩巷道修复支护参数一、变形巷道概况常村煤矿-310m水平东翼运输大巷为矿井主要轨道运输大巷,满足矿井东翼各采区回采时的通风、行人、运输需要。
该大巷为穿层巷道,穿过的岩层主要有砂岩、泥岩、沙质泥岩,但大部分区段为泥质砂岩,地层构造非常复杂。
巷道形状为直墙半圆拱形,净宽3400mm,毛宽3600mm,净高3300mm,毛高3400mm,墙高1600mm,净断面积12.8m2。
巷道原支护采用高强树脂锚杆、金属网等联合支护技术,锚杆间排距800×800mm;还有一些巷段采用锚索加强支护。
巷道原支护示意图如图1所示。
该区域巷道局部地段底臌突出,顶板开裂剥落,尤其帮底角处已严重内移,巷道变形和底臌并未停止,断面收缩非常明显,多数地段不得不回头重新翻修,巷道表现为全断面来压,尤其是帮底变形严重,采用普通锚喷支护形式都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维修周期仅为1~1.5年,期间两帮移近量高达1000mm,底臌量超过500mm,如图2所示。
巷道变形破坏的基本特点为:1)在7灰岩层中巷道很稳定,出了7灰岩层巷道基本为泥岩和煤线互层,巷道变形严重。
2)巷道揭露岩体强度较弱,围岩破碎,支护难度大;3)掘进迎头围岩赋存条件变化十分频繁,施工管理难度大;巷道底部与顶端为强拉应力区,易造成底臌与冒顶;4)该巷道为开拓巷道,服务年限长,对变形控制要求高;5)局部地段围岩中含有煤线,强度更低,施工难度和后期变形控制难度进一步加大;6)棚子搭接处加长、卡缆断裂、水泥背板多处断裂悬吊、支架腿子扭曲、顶梁尖角变形破坏。
东大巷自成巷以来,巷道围岩一直受水的作用影响,加之围岩本身层理裂隙发育、粘土矿物含量高,巷道处于长期蠕变状态。
当围岩松动圈发展超过锚杆的长度时,锚杆的锚固力迅速降低,部分锚杆失效,从而不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引起喷层开裂,巷道断面收缩、底臌严重。
工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支护修复方案设计论文巷道变形,是工程软岩领域里让人头疼的问题。
支护不到位,修复不及时,都可能造成巷道变形,进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和安全。
今天,就让我来给大家捋一捋软岩巷道变形机理,以及支护修复方案设计。
一、软岩巷道变形机理1.岩体特性软岩巷道所处的岩体,具有很高的塑性,容易发生变形。
岩体的结构、成分和物理性质,决定了它的变形特性。
比如,泥岩、页岩等软岩,含有大量的粘土矿物,遇水容易发生软化,导致变形。
2.地应力作用地应力是影响软岩巷道变形的重要因素。
随着巷道开挖,原本平衡的地应力状态被打破,巷道周围的岩体开始发生应力调整。
这种调整过程中,岩体内部的应力不断积累,当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时,就会发生变形。
3.水的作用水是软岩巷道变形的催化剂。
软岩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水的作用使岩体软化,降低其强度,从而加剧变形。
水还会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使岩体更容易发生变形。
二、支护修复方案设计1.支护方案(1)初期支护初期支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巷道表面的岩体发生脱落和变形。
常用的初期支护方法有:锚喷支护:通过喷射混凝土和锚杆,增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拱形支架:采用拱形支架,对巷道进行支撑,防止岩体变形。
(2)二次支护二次支护是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支护。
常用的二次支护方法有:钢筋混凝土衬砌:在初期支护的基础上,浇筑钢筋混凝土衬砌,提高巷道的承载能力。
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2.修复方案(1)变形监测在巷道变形过程中,及时进行变形监测,了解变形发展趋势,为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2)修复材料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是保证修复效果的关键。
常用的修复材料有:聚合物混凝土:具有高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适用于软岩巷道的修复。
(3)修复方法喷射混凝土:对巷道表面进行喷射混凝土,增强岩体的整体稳定性。
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对岩体进行加固,提高其稳定性。
位移控制:对巷道进行位移控制,防止岩体继续变形。
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快速机械化修复技术与实践摘要:针对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破坏速度快,变形量大,修复困难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谢一矿-960m水平C15顶板运输大巷变形破坏机理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一套有效的快速机械化巷道修复综合治理技术。
利用侧装机配合电机车卧底排矸,组织平行作业,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区施工,采用巷道顶帮围岩高强锚网索喷补强支护、全断面注浆加固及底板长锚索的综合技术,巷道修复速度与传统人工修复技术相比提高了7倍,有效控制深井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变形。
关键词:深部软岩巷道;巷修机械化;底板锚索;全断面注浆0引言矿井进入深部以后,原岩应力与构造应力不断升高,围岩岩性趋于软岩化[1],浅部同层位的厚层状硬岩到深部后变薄,并次生软弱夹层,同时伴随大量煤线发育,巷道实施的锚网索喷支护体系已不能适应深部高应力巷道变形的需求[2-3],导致在巷道支护后不久,即发生离层、底臌、片帮等不同类型的破坏,破坏速度快,变形量大,出现“前掘后修、重复翻修”的现象,巷道修复工程量大[4-6]。
1工程概况谢一矿望峰岗井是国家深井实验矿井,位于位于谢李矿井的深部,一水平-817m,二水平-960m,具有高瓦斯、高地压、高地温的“三高”特点。
-960mC15顶板运输巷是-960m水平主要运输道,担负矿井北翼主要运输任务,同时肩负C组煤开采的瓦斯治理需要,服务年限长。
该巷全长2600m,净断面5.4×4.1m,直墙半圆拱形,顶帮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底板不支护。
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4个月后,巷道顶部兜肚变形、断锚、断索,围岩变形大,底臌强烈,底臌量达到800-1100mm(图1),严重影响巷道的安全使用,亟需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图1巷道变形破坏情况2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及原因(1)地应力高。
巷道处于-960m水平,埋深接近1000m,围岩应力大,受力情况复杂。
根据对-817m水平地应力测试结果,该区最大水平主应力量值为20.33MPa,水平应力大于铅直应力,侧压系数约为1.12,应力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2],再加上施工扰动引起的内部应力重新分布,围岩体容易发生卸荷破坏,变形破坏严重。
潘一东深井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研究针对潘一矿东区环形车场失修严重的问题,在现场观测的基础上,分析其破坏特征及其原因,提出采用锚网索和架棚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进行巷道修复。
工程实践表明,该套巷道修复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标签:深井高应力锚网索支护分步支护1 工况概况1.1 地质概况。
潘一东区风井井底环形车场标高为-842m,地面标高为+23.2m,风井井筒施工至13-1煤层顶板6.7m处揭露F32正断层,该断层面倾向190°,倾角40°,断层落差约20m。
根据井筒注浆孔及风井实际揭露地质资料分析,风井环形车场掘进区域范围内岩层主要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和煤线,车场直接顶为泥岩,老顶为细砂岩,车场底板以煤线、泥岩和砂质泥岩等软岩为主,煤岩层产状约为170~180°∠6~8°。
1.2 试验巷道原有支护形式。
风井环形车场巷道断面形状为直墙半园拱形,巷道净断面:5.6×4.4m,原有支护形式为锚网喷支护,主要支护参数:锚杆间排距为800×800mm,锚杆规格为Φ22×2500mm,钢筋网规格:1700×900mm、钢筋规格:Ф6.5mm,网孔规格:100×100mm,混凝土喷层厚度为15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锚索为规格:Φ17.8×6300mm,锚索间排距2400×2400mm。
2 已施工区段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其原因分析通过对风井环形车场现场调研,总结井底车场已施工段巷道破坏形式主要表现为:2.1 巷道底鼓严重,并沿纵向产生张裂现象,观测记录表明,一周最大底鼓量能达到300mm左右。
造成环形车场巷道底鼓的原因主要如下:一是由于巷道拱顶及两帮三个方向是有支护的,而底板是“弱面”,在两帮围岩的挤压作用下,产生了压模效应,底板岩体沿弱面剪切滑移并挤压其上部破碎岩体从而引起了流变性底鼓;二是底板岩石有膨胀性,水加剧了具有膨胀性岩石的物理化学膨胀和力学膨胀,从而导致底鼓[1]。
矿井软岩巷道注浆加固修复技术分析与研究摘要:矿井软岩巷道维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根据软岩理论,进一步分析出软岩巷道破坏的原因;采用锚注加固的方法,使破坏的软岩巷道得以修复,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矿井软岩巷道;注浆加固;修复技术1、成果实施背景九里山矿巷道岩性破碎时,普遍采用单一的锚网喷支护,短期内能满足支护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受到采动影响,巷道变形严重,巷道在掘出后要经过4-5遍的修理,方能满足回采服务年限,破坏的巷道支护形式有:锚网喷、锚网喷+U钢、工钢棚。
其破坏范围大,破坏形式主要为顶板开裂、下沉、底板鼓起、两帮开裂、内挤。
2、研究开发内容1)锚杆、锚索+U钢支护技术锚杆支护参数:肩窝以上均匀布置锚杆9根,两帮锚杆间距800mm,锚杆排距800mm,每排13根锚杆,锚杆均为直径20mm、长度1600mm的高强锚杆(Q500),采用2只Z2340树脂药卷锚固,铺6mm钢筋网。
锚索支护参数:根据钻孔资料,顶板锚索应锚固在上部稳定的砂岩中,顶板钢绞线直径为17.8mm,长度为10.0m,钻孔深度9.7m,每根锚索采用5支Z2340树脂药卷锚固,每根锚索采用一块400mm长的18号槽钢,一块规格为100×100×8mm的钢板,锁具一套。
锚杆支护参数:原巷道U钢采用36U钢,间距800mm,继续使用。
2)注浆工艺A、注浆系统布置注浆系统包括注浆泵,搅拌筒及连接管路。
设备比较轻便,可放于注浆孔附近,单液吸浆管长度2~3m,单液出浆管长度10~15m,高压出浆管内为混合浆液,凝结快,设计为5~6m,便于端头操作即可。
注浆20m左右移动一次,大约为一个班的注浆量,工效高。
B、安装封孔器封孔是注浆的一个关键技术,封孔质量是保证注浆质量的先决条件。
一次性封孔方式:采用内径19mm,长 1.0m的铁管,前端焊快速接头作为注浆封孔管,在注浆管底部缠废旧布袋,放入孔内,用快硬水泥(以环形为好)浸水湿润后塞入注浆管与注浆孔之间,用套筒捣实,实现封孔。
联合支护技术在深部软岩巷道修复中的应用【摘要】深部高应力失修巷道(硐室)的修复及深部软岩巷道支护是近年来随着采矿向深部发展所面临的新问题。
文章以具体实例为背景,对深部软岩巷道的联合支护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实践表明,采用多种支护技术进行联合支护,能够起到很好的支护效果。
【关键词】联合支护;深部;软岩;巷道修复1 巷道破坏原因分析经过对该巷道工程破坏状况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其主要破坏原因可归结为如下4个方面:(1)围岩强度低且层理发育。
巷道围岩膨胀性矿物含量高:伊/蒙混层矿物含量为57%~89%,巷道围岩属于强膨胀性软岩。
(2)原支护形式不合理,采用传统的浅部线性设计理论,支护强度弱。
巷道在围岩较为破碎的条件下,支护形式仍然采用单一的锚喷支护,顶部没有足够的锚索,劣质煤层强度低且层面光滑,砂岩纵向节理发育,顶板下沉出现活动空间,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波及上覆深部岩层,造成大面积顶板离层,下沉量偏大。
(3)围岩赋存深度大,巷道埋深为750m,属深部中生代软岩巷道。
环境地应力水平高,在空间上重车线与井筒、空车线及泵房通道在空间上形成立体交叉硐室群,应力集中程度高.在上述原因下,重车线自成巷以来,巷道围岩处于长期蠕变状态。
当顶板围岩松动圈大到超过锚索长度时,整个顶板破碎带就垮落下来,形成高冒顶。
2 支护设计2.1 支护方式根据岩石力学原理及上述地质条件的分析,以往简单锚喷支护已无法满足此巷道支护要求。
因此采用一种新的支护形式:锚网喷+锚索+桁架+发碹混凝土联合支护。
锚网喷支护是在围岩暴露后及时安装锚杆、挂网、喷射混凝土,以锚固围岩组成一个支护圈,对巷道围岩起到很好的主动加固作用,锚杆主要起到挤压作用和组合梁作用。
锚索是将锚网喷支护的组合梁悬吊在深部的基岩上,形成稳定的组合整体。
桁架+发碹混凝土是二次被动支护,二次支护滞后初次支护1-2月。
初次支护具有一定柔性,它可以承受地压释放,调节力的均衡分布,改善围岩的应力状态。
深部软岩巷道扩修加固综合治理技术摘要:分析了影响巷道支护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锚、喷、注”为主要支护方式,对深部软岩巷道扩修采取了“扩修一次支护”、“顶板注浆加固”、“全锚索二次加强支护”、“顶帮底全断面二次注浆加固”、“底板水治理”的治理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深部;软岩;巷道;扩修0 前言梁宝寺煤矿-708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为梁宝寺煤矿西翼水平大巷,由于矿井深部地压大,巷道局部位于煤层中,围岩稳定性差,在周围采掘活动的动压影响下,原支护U型钢棚出现断裂,巷道整体失稳,经矿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对该巷道进行全断面扩修加固,并对顶、帮、底采取综合治理。
1 概况-708m水平西翼轨道大巷南侧60m为3228工作面采空区,北侧30m为-708m 水平西翼回风大巷,巷道大部分布置在煤层顶板中,部分布置在煤层中,煤层厚度2.1~3.9m,平均3.0m,煤层倾角4~13°,平均7°,煤层赋存-700m--720m,煤层直接顶板为1-4m泥质胶结粉砂岩,老顶为8-14m中砂岩。
按照巷道变形影响因素的主次,将-708西翼轨道大巷变形较为明显的区域划分为两段。
2 巷道破坏机理分析2.1 巷道破坏影响因素在深井复杂围岩环境中,对巷道变形破坏位置和变形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巷道围岩岩性(即巷道所处层位);(2)埋深;(3)采动;(4)构造;(5)支护方式;(6)服务年限、蠕变和流变;(7)应力叠加。
2.2 巷道变形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平面位置图,结合实际观测结果,分析巷道的破坏因素分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1)-708西翼轨道大巷外段主要因素:巷道围岩岩性:巷道位于煤层顶板岩石中,底板距煤层间距在2-10m,底板岩石软弱,为粉砂岩和泥岩,强度低且遇水易膨胀。
支护方式:巷道为直墙半圆拱巷道,采用对底板不加固的锚网喷支护,且对帮部支护未予加强,底板属于薄弱部位,加上水的浸泡容易造成底鼓并带动帮部移近。
复杂条件下软岩巷道修复技术探讨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我国对矿山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
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矿区的开采已经进入了深度开采阶段。
深度开采阶段的许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都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复杂条件下的软岩巷道修复技术。
这一技术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经对软岩修复技术进行了多次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
本文以我国软岩巷道修复存在的问题为基础,通过现场调查、理论总结与分析及工程中的实践,分析了复杂条件下软岩巷道的特征、软岩巷道的破坏原因。
针对目前我国软岩巷道存在的问题和破坏原因,提出软岩巷道的支护对策,为维护软岩巷道的稳定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
为类似的软岩巷道修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
为日后我国矿井软岩巷道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复杂条件;软岩巷道;修复技术目前,我国煤矿开采的递增速度非常快。
地应力随着开采的深度在不断加大,软岩巷道与浅部开采时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深部的软岩巷道极易变形。
其变形特征可以概括为:(1)变形速度加快,强烈时间长;(2)软岩巷道顶板下沉和底板底鼓同时进行;(3)软岩巷道的稳定性实践在不断缩短。
在软岩巷道的施工过程中,挖掘比较容易,而维护却非常困难。
常规的施工方式和支护形式与结构已井不能应对现代软岩巷道开采中遇到的难题。
我国大部分矿井存在支护强度低,巷道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修复等问题,在此种条件下作业安全问题令人堪忧,矿井的频繁维修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所以,复杂条件下的软岩巷道修复技术已成为矿井安全生产作业要首要解决的难题。
一、软岩巷道修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煤矿矿井巷道多采用的是锚喷支护,锚喷支护与传统的支护技术相比,对巷道围岩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强化作用,加上低成本的支护费用和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为我国煤矿开采业的发展和提高开采的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但是在建井初期,锚喷技术由于其强度小、长度短、间排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