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触诊解剖学肩关节运动学
- 格式:doc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16
肩关节运动学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肩关节概述•肩关节运动学原理•肩关节运动学临床应用•肩关节运动学研究进展•肩关节运动学教学策略•肩关节运动学研究展望目录01肩关节概述肩关节是指连接上肢和脊柱的关节,由肩胛骨、肱骨头、关节盂和韧带等结构组成。
肩关节是人体最灵活、最复杂的关节之一,它具有多种功能,如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等。
肩关节由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等四个关节组成。
盂肱关节是肩关节的主导关节,主要负责肱骨头的运动。
肩锁关节和胸锁关节则连接上肢和躯干,肩胛胸壁关节则使肩胛骨与胸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肩关节功能肩关节还有助于维持上肢的平衡和稳定,同时还可以传递力量和承受重力等。
肩关节还可以协助胸腔扩张和呼吸运动,以及参与头颈部的平衡和活动。
肩关节的主要功能是屈伸、外展、内收和旋转等运动,这些运动可以满足人体多种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的需求。
02肩关节运动学原理肩关节前屈和后伸的运动范围较大,前屈角度可达180度,后伸角度可达90度。
肩关节运动范围前屈、后伸运动肩关节外展和内收的运动范围相对较小,外展角度可达90度,内收角度可达60度。
外展、内收运动肩关节可以进行旋转运动,绕冠状轴做屈伸运动,向前旋转角度可达180度,向后旋转角度可达90度。
旋转运动关节囊和韧带作用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在维持关节稳定性和运动时起到重要作用。
肌肉收缩肩关节的运动主要依靠肌肉收缩来实现,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肌肉。
骨骼结构肩关节骨骼结构包括肱骨头、肩胛骨和锁骨,这些骨骼结构对肩关节运动起到支撑和稳定作用。
肩关节运动力学肩袖是肩关节周围的一组肌腱,肩袖损伤可能导致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
肩袖损伤肩周炎肩袖断裂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
肩袖断裂是一种严重的肩关节损伤,可能导致长期的肩关节疼痛和功能丧失。
03肩关节运动障碍020103肩关节运动学临床应用肩关节镜检查诊断肩袖损伤肩关节镜可用于诊断肩袖损伤,包括肩袖磨损、撕裂等病变。
人体肩、膝关节运动解剖学基础
肩关节是一个非常精细且复杂的关节,它包含六个面向的运动,多达十几条的肌肉参与肩部活动,因此一旦发生肩膀疼痛,常会让人摸不着头绪。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的关节面构成.结构特点:①关节囊:广阔而松弛.②韧带:分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囊内韧带有膝交叉韧带,它包括前方的前交叉韧带,后方的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囊外韧带主要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由股四头股包髌骨的前方和二侧向下止于胫骨粗隆.胫侧副韧带位于膝节的内侧,连于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侧髁之间.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外侧,连于股骨外上髁与腓骨头之间.③半月板:它可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而窄,呈“C”字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而宽,近似环形,有时也呈盘状.。
第一部分肩部运动学第一节肩部局部解剖肩部前外侧面观图3.8锁骨外侧端(肩峰端)图3.3锁骨前外侧凹处“S”形的锁骨是长骨,横向位于肩脚骨和胸骨之间。
锁骨的前外侧是肩脚带(上肢带)的关键结构,是三角肌前部肌束的附着处。
图3.4锁骨后外侧凸处如图所示是锁骨的后缘。
凸起、粗糙,是斜方肌锁骨部肌纤维的附着处(附着处占据了后缘外侧的2/3)。
图3.5锁骨前内侧凸处锁骨前内侧凸处占据了前缘内侧的2/3,是胸大肌的附着处。
图3.6锁骨后内侧凹处锁骨后内侧四处占据了锁骨后缘内侧的2/3锁骨外侧端(肩峰端)锁骨外侧端上下扁平,与肩峰通过一个卵圆形的关节面相关节。
此关节面向下、向前和向外。
注:肩押骨的肩峰和锁骨的肩峰端构成了肩锁关节。
图3.7锁骨内侧端(胸骨端)锁骨内侧端圆隆,有一个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构成关节。
注:锁骨的内侧端、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构成胸锁关节。
肩胛骨全貌图3.10肩胛骨肩胛骨是一块扁骨。
位于胸廓背面的第3~第7肋骨之间,与锁骨和肱骨构成盂肱关节。
图3.11肩胛骨脊柱缘或内侧缘如图所示,检查者数个手指触摸前锯肌在肩胛骨上的附着处、此附着处即是肩胛骨的内侧缘。
图3.12肩胛骨外侧缘或腋缘检查者用数个手指压向肩胛下肌,它的附着处在肩胛骨的前面。
注:腋缘是一条从肩胛颈到肩胛骨下角的突起。
此骨性结构有一个特有名称为“肩胛柱”。
图3.13 肩胛骨和肩峰的观察肩脚冈(1)是一个尖向内的三角形,位于肩胛骨后面上1/4与下3/4交界处。
肩胛冈的前缘植入肩胛骨后而,把肩胛骨后面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上方的冈上窝(3)(图3.23)和下方的冈下窝(4)(图3.24)。
肩胛冈的外侧缘和后缘变宽形成肩峰(2)注;在此图中还可以观察到肩胛骨的上内侧角(5)(参见图3.31。
图3.14肩胛冈和肩峰如图所示,检查者两示指之间是肩胛冈的外侧端,其向外侧逐渐变宽形成肩峰。
肩胛冈的外侧肩峰部分变扁平,与肩胛冈相垂直,是一个四边形的结构,有上下两面、内外两缘、一个尖(图3.18)和一个肩峰角(图3.15)。
肩关节的运动医学解剖肩关节:shoulder joint 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属球窝关节。
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环构成的盂缘附着,加深了关节窝。
肱骨头的关节面较大,关节盂的面积仅为关节头的1/3或1/4,因此,肱骨头的运动幅度较大。
关节囊薄而松弛,下壁尤甚,附着于关节盂的周缘,上方将盂上结节包于囊内,下方附着于肱骨的解剖颈。
关节囊的滑膜层包被肱二头肌长头腱,并随同该肌腱一起突出于纤维层外,位于结节间沟内,形成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
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少且弱,在肩关节的上方,有喙肱韧带连结于喙突与肱骨头大结节之间。
盂肱韧带自关节盂周缘连结于肱骨小结节及解剖颈的下分。
肩关节是由六个关节组成,分为肩肱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喙锁关节、肩胛胸壁间关节。
因为肱骨头较大,呈球形,关节盂浅而小,仅包绕肱骨头的1/3,关节囊薄而松弛,所以肩关节是人体运动范围最大而又最灵活的关节,它可做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以及环转等运动。
但肩关节的这个结构上的特点虽然保证了它的灵活性,但它的牢固稳定性都较其他关节为差,是全身大关节中结构最不稳固的关节。
最常见的是向肩关节的前下脱位,因为肩关节的上方有肩峰、喙突及连于其间的喙肩韧带,可以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肩关节的前、后、上部都有肌肉、肌腱与关节囊纤维层愈合,增强了其牢固性。
而只有关节囊的前下部没有肌肉、肌腱的增强,这是肩关节的一个薄弱区。
因此当上肢外展时,在外力作用下或跌倒时,如上肢外展外旋后伸着地,肱骨头可冲破关节囊前下方的薄弱区,移出到肩胛骨的前方,造成肩关节前脱位。
这时患肩塌陷,失去圆形隆起的轮廓,形成所谓的“方肩”。
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性,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
2023肩关节运动学•肩关节概述•肩关节解剖结构•肩关节运动学原理目录•肩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肩关节康复训练•肩关节影像学检查01肩关节概述肩关节由肩胛骨、肱骨头、关节盂、韧带和肌肉等组成。
肱骨头位于上臂骨的顶端,与肩胛骨相关节。
肩胛骨位于后方的三角形骨头,与肱骨头相关节。
关节盂位于肩胛骨内侧的浅凹,与肱骨头相关节。
肌肉用于控制肩关节的运动,包括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等。
韧带连接关节的周围组织,包括盂肱韧带和喙肩韧带等。
肩关节功能缓冲来自侧方的冲击力,保护胸腔和腹腔器官不受损伤。
使上臂骨内旋和外旋运动。
使上臂骨内收和外展运动。
使上臂骨向前和向后运动。
使上臂骨向上和向下运动。
02肩关节解剖结构1肩胛骨23肩胛骨是位于上背部的三角形扁状骨,上缘短,下缘长。
肩胛骨有两面,内面为肩胛下窝,外面为肩胛冈和冈上窝。
肩胛骨通过肌肉和韧带与胸廓相连,共同组成肩关节。
肱骨肱骨上端有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形成关节,下端与尺骨鹰嘴窝形成肘关节。
肱骨内外侧各有一突起,外侧为肱骨大结节,内侧为肱骨小结节。
肱骨是上肢骨之一,是大臂和小臂之间的长骨。
关节盂关节盂是肩胛骨上的浅窝,与肱骨头形成关节。
关节盂较浅,关节囊松弛,有利于关节活动。
关节盂下有盂唇,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稳固性。
肩关节周围有多个韧带与肌肉附着,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盂肱上韧带:连接肱骨头与肩盂的顶部,可防止肱骨头向上脱位。
盂肱中韧带:连接肱骨头与肩盂的下部,可限制肱骨头前、后移位。
盂肱下韧带:连接肱骨头与肩盂的下部,可防止肱骨头向下脱位。
喙肱韧带:连接喙突与肱骨头,限制肩关节的外展角度。
胸小肌、胸大肌、三角肌等肌肉参与肩关节的运动和稳定,共同完成肩部多种运动。
韧带与肌肉03肩关节运动学原理03外旋、内旋肩关节外旋和内旋的运动范围约90°,其中0°表示上肢与前臂成一条直线,90°表示上肢与前臂成直角。
肩关节运动范围01前屈、后伸肩关节前屈和后伸的运动范围约180°,其中0°表示上肢自然下垂于身旁,90°表示上肢上举至头侧。
第一部分肩部运动学第一节肩部局部解剖肩部前外侧面观图3.8锁骨外侧端(肩峰端)图3.3锁骨前外侧凹处“S”形的锁骨是长骨,横向位于肩脚骨和胸骨之间。
锁骨的前外侧是肩脚带(上肢带)的关键结构,是三角肌前部肌束的附着处。
图3.4锁骨后外侧凸处如图所示是锁骨的后缘。
凸起、粗糙,是斜方肌锁骨部肌纤维的附着处(附着处占据了后缘外侧的2/3)。
图3.5锁骨前内侧凸处锁骨前内侧凸处占据了前缘内侧的2/3,是胸大肌的附着处。
图3.6锁骨后内侧凹处锁骨后内侧四处占据了锁骨后缘内侧的2/3锁骨外侧端(肩峰端)锁骨外侧端上下扁平,与肩峰通过一个卵圆形的关节面相关节。
此关节面向下、向前和向外。
注:肩押骨的肩峰和锁骨的肩峰端构成了肩锁关节。
图3.7锁骨内侧端(胸骨端)锁骨内侧端圆隆,有一个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构成关节。
注:锁骨的内侧端、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构成胸锁关节。
肩胛骨全貌图3.10肩胛骨肩胛骨是一块扁骨。
位于胸廓背面的第3~第7肋骨之间,与锁骨和肱骨构成盂肱关节。
图3.11肩胛骨脊柱缘或内侧缘如图所示,检查者数个手指触摸前锯肌在肩胛骨上的附着处、此附着处即是肩胛骨的内侧缘。
图3.12肩胛骨外侧缘或腋缘检查者用数个手指压向肩胛下肌,它的附着处在肩胛骨的前面。
注:腋缘是一条从肩胛颈到肩胛骨下角的突起。
此骨性结构有一个特有名称为“肩胛柱”。
图3.13 肩胛骨和肩峰的观察肩脚冈(1)是一个尖向内的三角形,位于肩胛骨后面上1/4与下3/4交界处。
肩胛冈的前缘植入肩胛骨后而,把肩胛骨后面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上方的冈上窝(3)(图3.23)和下方的冈下窝(4)(图3.24)。
肩胛冈的外侧缘和后缘变宽形成肩峰(2)注;在此图中还可以观察到肩胛骨的上内侧角(5)(参见图3.31。
图3.14肩胛冈和肩峰如图所示,检查者两示指之间是肩胛冈的外侧端,其向外侧逐渐变宽形成肩峰。
肩胛冈的外侧肩峰部分变扁平,与肩胛冈相垂直,是一个四边形的结构,有上下两面、内外两缘、一个尖(图3.18)和一个肩峰角(图3.15)。
第一部分肩部运动学第一节肩部局部解剖肩部前外侧面观图3.8锁骨外侧端(肩峰端)图3.3锁骨前外侧凹处“S”形的锁骨是长骨,横向位于肩脚骨和胸骨之间。
锁骨的前外侧是肩脚带(上肢带)的关键结构,是三角肌前部肌束的附着处。
图3.4锁骨后外侧凸处如图所示是锁骨的后缘。
凸起、粗糙,是斜方肌锁骨部肌纤维的附着处(附着处占据了后缘外侧的2/3)。
图3.5锁骨前内侧凸处锁骨前内侧凸处占据了前缘内侧的2/3,是胸大肌的附着处。
图3.6锁骨后内侧凹处锁骨后内侧四处占据了锁骨后缘内侧的2/3锁骨外侧端(肩峰端)锁骨外侧端上下扁平,与肩峰通过一个卵圆形的关节面相关节。
此关节面向下、向前和向外。
注:肩押骨的肩峰和锁骨的肩峰端构成了肩锁关节。
图3.7锁骨内侧端(胸骨端)锁骨内侧端圆隆,有一个关节面与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构成关节。
注:锁骨的内侧端、胸骨的锁切迹及第1肋软骨构成胸锁关节。
肩胛骨全貌图3.10肩胛骨肩胛骨是一块扁骨。
位于胸廓背面的第3~第7肋骨之间,与锁骨和肱骨构成盂肱关节。
图3.11肩胛骨脊柱缘或内侧缘如图所示,检查者数个手指触摸前锯肌在肩胛骨上的附着处、此附着处即是肩胛骨的内侧缘。
图3.12肩胛骨外侧缘或腋缘检查者用数个手指压向肩胛下肌,它的附着处在肩胛骨的前面。
注:腋缘是一条从肩胛颈到肩胛骨下角的突起。
此骨性结构有一个特有名称为“肩胛柱”。
图3.13 肩胛骨和肩峰的观察肩脚冈(1)是一个尖向内的三角形,位于肩胛骨后面上1/4与下3/4交界处。
肩胛冈的前缘植入肩胛骨后而,把肩胛骨后面部分分为两个部分:上方的冈上窝(3)(图3.23)和下方的冈下窝(4)(图3.24)。
肩胛冈的外侧缘和后缘变宽形成肩峰(2)注;在此图中还可以观察到肩胛骨的上内侧角(5)(参见图3.31。
图3.14肩胛冈和肩峰如图所示,检查者两示指之间是肩胛冈的外侧端,其向外侧逐渐变宽形成肩峰。
肩胛冈的外侧肩峰部分变扁平,与肩胛冈相垂直,是一个四边形的结构,有上下两面、内外两缘、一个尖(图3.18)和一个肩峰角(图3.15)。
注:肩峰的上面似乎是肩胛冈的后缘扩大而形成,肩峰的下面似乎是肩胛冈的外侧缘扩大而形成。
图3.75肩峰角这是一个解剖标志,标志着肩峰的后缘与下缘的交界,也是三角肌的附着点。
图3. 16肩峰角内侧的肩峰后下缘检查者的示指指示的是肩峰的后下缘,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之一。
图3.17肩峰的外侧缘检查者的示指指示的是肩峰的外侧缘,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之一图3.18肩峰的尖肩峰的尖位于锁骨外侧端(图3.8)的前外侧,是三角肌的附着处之一。
图3.19肩峰的内侧缘肩峰内侧缘的上2/3被一个卵圆形的关节面所占据,此关节面向上、向内与锁骨外侧端构成关节,如图所示,检查者的示指指示的即是肩峰的内侧缘,拇指接触着肩峰的后下缘。
图3.20 肩胛冈肩胛冈是一个三角形的骨性结构,横向位于肩胛骨的后面,把肩胛骨的后面分为上1/4和下3/4两部分。
图3.21肩胛冈的内侧端肩胛冈向它的内侧端形成一个扩大的三角形,可清楚地在图中观察到(肩胛冈的内侧端位于检查者的拇、示指之间)其内侧端终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
图3.22斜方肌结节肩胛冈的后缘位于皮下,在它的中部有一个扩大的隆起起能被检查者的手指触摸到,即是斜方肌结节(1)。
图3.23肩胛骨的冈上窝肩胛骨的冈上窝位于肩胛骨后面肩胛冈(图3.20)的上方,是冈上肌(图3.47)的附着处。
图3. 24肩胛骨的冈下窝肩脚骨的冈下窝位于肩脚骨后面肩钾冈(图3.20)的下方,是冈下肌(图3.49)的附着处。
图3.25肩胛骨的内侧缘肩胛骨的内侧缘是肩胛骨三缘中最长的一缘,被肩胛冈内侧端的尖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方是肩胛提肌的附着处,下方是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的附着处。
图3.26肩胛骨的外侧缘肩胛骨的外侧缘在肩关节盂的下方扩大形成一个结节,称为盂下结节,是肱三头肌长头肌腱的附着处。
图3.27肩胛颈肩胛颈、关节孟和喙突(图3.28)组成了肩胛骨的外侧角。
肩胛颈的后面有一条沟,在肩胛冈的外侧,沟通肩胛骨的冈上窝与冈下窝。
图3.28喙突如图所示,喙突位于肱骨头内侧和锁骨下方。
喙突的尖和内侧缘容易触摸到。
喙突是胸小肌(图3.42)、喙肱肌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肌键的附着处。
图3.29肩胛骨的上缘肩胛骨的缘短而薄,它的外界终止于肩胛切迹,此切迹内有肩胛上神经神经通过。
肩胛切迹内侧的肩胛骨上缘是肩胛舌骨肌的附着处。
图3.30肩胛骨的下角肩胛骨的下角为圆形,厚而粗糙,是肩胛骨内、外侧缘的交点。
背阔肌有一束变异较大的肌纤维附着于此处。
图3.31肩胛骨的上内侧角背面触诊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用左手控制被检查者肩部近侧端,并向后推,肩胛骨脊柱缘上方会出现一个骨性突起。
检查者的右手示指指示的即是肩胛骨的上内侧角。
图3. 32肩胛骨的上内侧角前面触诊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带动被检查者的臂部向后,使其肩胛骨向上前移向胸廓,肩胛骨的上内侧角就能明显地出现在检查者手指下的斜方肌(1)的深面。
注:附着于此角的肌肉是肩胛提肌(2)肱骨上端肱骨上端全貌图3 34肱骨头如图所示,检查者的一手呈“马蹄形”控制着被检查者的肱骨头,要求被检查者肘关节屈曲90°,肩关节交替旋内和旋外,检查者的手指即能感觉到肱骨头在旋转。
注:内旋肩关节时,我们能清楚地触摸到肱骨的大结节和小结节,在两个结节之间,结节间沟也能被清楚地触摸到。
图3.35整体触诊脑骨的3个结构:小结节、结节间沟、大结节被检查者坐位,臂部紧贴躯干,肘关节屈曲90°,前臂旋后。
检查者数个手指压向胸大肌和三角肌前部肌束之间,然后用另外一只手带动被检查者的上肢外旋。
在这种状态下,检查者能感觉到手指下的喙突(见图3.28),在喙突的外侧是小结节。
再带动被检查者臂部内旋,就能在手指下成功地触摸到小结节外侧的结节间沟和大结节。
图3.36整体触诊肱骨的3个结构:小结节、结节间沟、大结节(另一种方法)被检查者坐位,臂部外展90°,肘部屈曲90°。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后面,数个手指压向胸大肌.三角肌间沟,另外一只手控制着被检查者的肘部做快速的小幅度的肩关节旋内、旋外的交替动作。
检查者手指下即能确诊到最内侧的小结节、最外侧的大结节,两个结构中间的凹陷是结节间沟。
第二节肌学一、肩部的前肌群由胸大肌、胸小肌和锁骨下肌组成。
(一)胸大肌1、胸大肌锁骨部肌束图3.38胸大肌的锁骨部肌束检查者带动被检查者臂部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向上。
检查者在被检查者的臂中部置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并要求被检杏者内收臂部。
检查者用两指触摸锁侧下方,寻找分隔胸大肌的锁骨部肌束(1)和胸骨-肋软骨部肌束(2)的一条沟,以确定胸人肌的锁骨部肌束。
注:与它的名称相符,胸大肌的锁骨部肌束附着于锁骨前缘的内侧2/3。
2、胸大肌的胸骨--肋软骨部肌束图3.39胸大肌的胸骨--肋软骨部肌束被检查者臂部外展90°以后,检查者用力使其臂部内收,胸大肌的胸骨-肋软骨部肌束(1)和锁骨部肌束(2)(见图 3.38)之间出现一条沟。
此沟由检查者右手指示,沟的下方为胸大肌的胸骨一肋软骨部肌束。
3、胸大肌的腹部肌束图3.40胸大肌的腹部肌束被检查者上肢外展90°后,内收肩关节,以抵伉检查者在其臂内侧面的阻力。
胸大肌的腹部肌束组成了胸大肌的下外侧缘。
注;此肌束附着于腹直肌的筋膜。
(二)锁骨下肌图341锁骨下肌如图所示,检查者的整个示指指出了锁骨下肌的位置,此肌不易触诊。
它起于第1肋中部的下面(此处往往有一条凹陷的沟),止于第1肋软骨。
注:胸锁关节的韧带活动是锁骨各种运动的关键结构。
(三)胸小肌图3.42胸小肌被检查者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用一手托其前臂以支持检查侧的上肢,被检查.者的肘关节屈曲90°,井放在检查者的前臂上,检查者支持上肢的手带动被检查者的肩部向上向内,以放松胸大肌。
然后只要如图所示,使用数个手指在胸大肌深面触摸,就能找到一块明显的条索状的肌肉,即为胸小肌。
胸小肌在胸大肌放松的情况下很容易触诊。
为了更好地触摸到此肌,我们可以要求被检查者做如下的肌肉运动:短促地吸气以运动胸小肌附着的第3,第4.第5肋(在这种情况下,肌肉的固定点是嚎突);或者(如图所示)带动肩部的近侧端向前,因为胸小肌附着于肩胛骨的喙突,在做此动作时,肌肉的固定点是肋骨。
二、内侧肌肩部的内侧只有1块肌肉:前锯肌。
图3. 43躯干的前外侧面观;肩部内侧肌-前锯肌前锯肌图3-44前锯肌在肋骨上的触诊被检查者站位或坐位,只需要求其重复做短促的吸气动作,就可以看到附着于肋骨的指状肌性突起(1)出现在后方的背阔肌(2)和前方的胸大肌(3)之间,此指状突起为附着于肋骨上的前锯肌(参见图2.75、图2.76)。
三、后肌群肩部后肌群组成了胸腔的后壁,直接与肩胛骨相连。
其中只有一块在肩胛骨的前面:肩胛下肌。
具余的5块(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都在肩胛骨的后而。
可触诊的肌性结构有:(1)小圆肌(图3.50);(2)肩脚下肌(图3.46);(3)冈下肌和小圆肌在肱骨上的附着处(图3.5 l);(4)冈上肌(图3.47 );(5)大圆肌(图3.52 );.冈上肌在肱骨上的附着处(图3.4b);(6)背阔肌(图3.53);冈下肌(图3.49)。
图3.45后肌群1、冈上肌;2、冈下肌;3、小圆月肌;4、大圆肌;5、背阔肌注:肩押下肌位于肩脾骨的前面,不能在此图中观察到。
(一)肩胛下肌图3-46 肩胛下肌为了能触摸到此肌,必须使肩脚骨与胸廓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然后移动手指到肩胛骨的前面,检查者手指的外侧为背阔肌,内侧和前方为胸大肌,指腹下为肩胛下肌。
注:胸腔的血管--神经束经过此肌的前面。
此肌是传统上称为“肌键袖”的一部分。
(二)冈上肌图3.47冈上肌冈上肌在冈上窝内,被斜方肌所覆盖。
被检查者外展肩部时,检查者能更好地触摸到手指下的此肌,囚为它是肩部外展运动的固定肌。
注:此肌是传统上称为“肌健袖”的一部分。
图3.48冈上肌在肱骨上的附着处被检查者的上肢如图所示:肩关节旋内并向后(手背和前臂后面与背部相贴)。
肱骨大结节的上面是冈上肌肌键的附着处,能在肩峰尖(见图3.18)的前方触摸到。
注:此肌位于肩关节的上方,是传统上称为“肌键袖”的一部分。
(三)冈下肌图3.49 冈下肌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支持其臂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向上)。
要求被检查者如图所示外旋肩关节(带动前臂背面向上和向后)。
冈下肌的收缩既能在肩胛骨冈下窝(1)被观察到,也能在那里触摸到。
(四)小圆肌图3,50小圆肌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用一手支持其臂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被检查者的前臂旋前,放置于检查者的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