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大麦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35.58 KB
- 文档页数:2
啤酒大麦新品种单95168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陈和;李安生;沈会权;陈健;陈晓静;张敬;李鸣 【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卷),期】2002(000)003 【摘 要】随着啤酒酿造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啤酒生产大国,年产啤酒2000万t以上,年需求啤酒大麦原料450万t以上,由于国产啤麦品种还不尽人意和未形成大面积原料基地,使国家每年进口啤酒大麦原料200万-300万t,由于进口量大,往往原料品质得不到保证,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个产业的原料依赖进口也不是我国啤酒酿造业发展之路,随着啤酒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啤麦需求国外也无法供应。因而,为适应酿造业的发展,必须建立我国自己的啤酒大麦原料生产基地,大麦育种工作者也有责任选育出优质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满足酿造业对啤酒大麦品种的要求。
【总页数】2页(P36-37) 【作 者】陈和;李安生;沈会权;陈健;陈晓静;张敬;李鸣 【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中国科学院遗传所,100101;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2;中国科学院遗传所,100101;中国科学院遗传所,100101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512.31 【相关文献】 1.啤酒大麦新品种扬啤3号特征特性与栽培要点 [J], 王锦荣;陈秀兰;何震天;王建华;张容;韩月澎 2.玉米新品种锦单1021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J], 项明华;魏亚红 3.啤酒大麦新品种垦97-5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J], 张碎成;张军社;杨宪忠;苏毓杰 4.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J], 王效宗;王宜云 5.玉米新品种浚单50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J], 孙永霞; 胥少东; 郭新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种介绍一、大麦1、云啤9号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1号亲本及组合:澳选3号 曲152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文山州农业科学院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完成人:曾亚文,普晓英,何金宝,杨涛,杜娟,杨树明品种来源: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国家大麦青稞体系西南区育种团队采用夏繁冬播一年2代育种技术于2010年育成的二棱型啤酒大麦新品系。
2006年昆明以澳选3号为母本和曲152为父本配组;2007年至2010年6月经5代单株选择而成。
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在云南省5个州市进行小区面积为10m2三重复随机区组6个点多点试验,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参加云南省啤酒大麦区试并申请植物新品种权。
特征特性:该品种中晚熟,全生育期141-172天,平均155±10天,生长发育阶段适中。
二棱啤大麦, 幼苗半匍匐, 苗期长势中等,叶窄长, 叶耳白色,叶绿色平展。
株高适中为86.9cm,茎秆蜡质多,茎秆粗细适中,株型半紧凑,穗层中等整齐,穗芒呈黄色。
最高茎蘖数61.1万/亩,有效穗45.3万/亩,成穗率74.9%。
穗棒形,疏穗型,籽粒黄色椭圆形,穗长7.0 cm,每穗总粒数24.7粒,实粒数22.3粒,结实率89.2%,千粒重47.7克‛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
高抗白粉病、高抗锈病和抗条纹病;抗旱和抗倒性强。
产量表现:2011-2012年度云南省啤酒大麦区试汇总结果:在6个试点中平均亩产372.5千克,居第3位,比平均对照增产3.9%,增产不显著,增产点次66.7%。
昆明、玉溪、文山和沾益4个试点高于平均对照,尤其是干旱条件下增产显著,是一个适应能力广和抗逆性强的啤酒大麦新品种。
适宜区域:适宜在昆明、曲靖、大理、楚雄、玉溪、文山和红河等地区海拔600~2400米的中等肥力地区种植。
2、云啤10号登记编号:滇登记大麦2012002号亲本及组合:S500⨯Clipper申请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昆明田康科技有限公司选育完成人:曾亚文,普晓英,张京,杜娟,杨涛,杨树明品种来源: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国家大麦青稞体系西南区育种团队采用夏繁冬播一年2代育种技术于2010年育成的二棱型啤酒大麦新品系。
国审小麦新品种华麦10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祝彩;王俊仁;周凤明;吕宏飞;滕志英;解小林;陈春;张晓慧;李明星
【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卷),期】2022(39)1
【摘要】华麦10号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以华麦0480/华麦2号于2017年育成,属春性中熟小麦品种,该品种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一般成穗在465万~525万个/hm^(2);产量结构协调,结实性好,实粒数41.0粒/穗左右,千粒质量43.0 g左右;耐肥抗倒性好,中抗赤霉病。
本文重点介绍华麦10号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王祝彩;王俊仁;周凤明;吕宏飞;滕志英;解小林;陈春;张晓慧;李明星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S31
【相关文献】
1.国审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23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华麦6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3.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华麦7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4.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2023'生理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5.国审小麦新品种新科麦16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期(总第412期)2024年4月No.4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晚播小麦栽培技术冀玉兰,朱海英(鄄城县陈王街道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鄄城274600)摘要小麦是鄄城县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及农民脱贫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小麦生产安全意义重大。
晚播小麦栽培时,栽培技术应用是否规范标准,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品质以及种植效益。
以鄄城县为例,在分析晚播小麦生育特点的基础上,着重对晚播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晚播小麦;栽培技术;鄄城县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4.063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Late Sowing WheatJi Yulan,Zhu Haiying(Chenwang Sub-District Office of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Juancheng County,Juancheng 274600,Shandong,China)Abstract :Wheat is an important food crop in Juancheng County,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 ‐opment and farmers'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come increase.In late sowing wheat cultivation,whether the application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standardized or not directly affects the yield,quality and planting efficiency of wheat.In order to ensure the high yield of late sowing wheat,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o a good job in cultivation management.Making Juancheng County as an exam ‐pl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sowing wheat,Juancheng County mad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ulti ‐vation technology of late sowing wheat.Key words :late sowing wheat;cultivation technique;Juancheng County鄄城县位于菏泽市东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小麦是当地主导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新品种驻玉309典型性状及高产稳产规范化栽培技术许海涛;王付山;王光远【摘要】驻玉309是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用自交系驻07为母本,78599-3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阐述果穗经济性状、植物学特性、适应性及抗逆性、物候期等典型性状,根据该品种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构成因素等形成与发展过程,围绕高产稳产形成的群体特征,综合运用调控技术,规范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玉米;驻玉309;典型性状;高产稳产【作者】许海涛;王付山;王光远【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驻马店,463000;驿城区种子管理站,河南,驻马店,463000;驿城区农业局,河南,驻马店,463000【正文语种】中文驻玉309是由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用自交系驻07为母本,78599-3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高抗逆玉米新品种。
2007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07003)。
1 驻玉309典型性状1.1 果穗经济性状果穗筒形,红、白轴,穗长16.5~18.2cm,穗粗4.9cm,穗行数13.6~14.4,行粒数38.2,出籽率87.5%~88.3%,千粒重328.9g,籽粒黄色,扁圆,半硬粒型,果穗均匀。
籽粒营养丰富,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检验,籽粒粗蛋白质9.83%,粗脂肪4.45%,粗淀粉72.50%,赖氨酸0.28%。
1.2 植物学特性幼苗拱土力强,第一片叶匙形,叶色绿色,叶鞘紫色,根系发达。
株型半紧凑,叶片上冲,全株叶19~21片,叶色深绿,稍宽,中长。
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适中,雌穗着生在10~11片叶位,苞叶绿色。
雄穗分枝长短合适,分支数18~22个,颖壳浅红色,花药浅紫色,花粉量大,生活力强,花丝青色,雌穗吐丝与雄穗散粉同步,活株成熟。
粒苗多用型福大麦1号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张秋英;陈剑锋【摘要】为适应福建省生产发展的需要,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闽诱3号麦株,诱发变异、选育出粒、苗多用型二棱皮大麦新品种福大麦1号。
文章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其籽粒、麦苗产量表现及其蛋白质、17种氨基酸、SOD酶活性等进行了检测和多品种比较。
针对该品种的不同栽培用途,总结出进行籽粒、麦叶、青大麦生产应采取的相应栽培技术措施。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ujian, a two rowed hull barley variety Fudamai 1 multi - use in production was bred by colchicine solution treatment with Minyou 3. In this artic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ety were detailed, and the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its grain yield, young vegetable yield, protein content, amino acid content and SOD activity. For the various cultivation pur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 for uses of grain, barley leaf and barley vegetable production.【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福大麦1号;新品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作者】张秋英;陈剑锋【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州福建35001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州福建35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福大麦1号原名大福1号[1],系福建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麦类课题组根据生产发展需要,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闽诱3号[2]大麦植株,诱发变异,经多年多点选拔、鉴定,培育而成的粒、苗 (草)多用型大麦新品种。
“申麦一号”大麦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
沈天池;陈明辉
【期刊名称】《上海农业科技》
【年(卷),期】1989(000)005
【摘要】金山县在夏粮生产中历来以大麦为主,播种面积稳定在17万亩左右,是上海郊区三个主要大麦产地之一。
在1985年秋,本县种子部门从上海市农科院植保所引进墨西哥“戈贝纳”大麦(代号为Y80—81),现定名为“申麦一号”大麦。
经过三年来的试种示范,确认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
一、产量表现1986年,全县试种“申麦一号”大麦110亩,亩产为290.5公斤,比全县大麦平均亩产221公斤增产31.4%。
枫围乡枫南村农户沈加清,一块0.7亩“申麦一号”大麦,亩产达到407公斤。
县区试中,“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沈天池;陈明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302
【相关文献】
1.啤酒大麦秀麦一号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J], 王玉凤;孙桂华
2."苏申麦一号"特征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J], 施晓钟;陆宪华;黄俭;赵以林
3.《沪麦10号申麦1号大麦大面积综合高产示范技术》通过鉴定 [J], 袁义宝
4.申麦一号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J], 陈明辉
5.“申麦一号”的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J], 陈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中农场镇麦6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镇麦6号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作业程序、种子处理、播种、播后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镇麦6号在大中农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镇麦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大中农场镇麦6号是江苏丘陵地区农科所以扬麦158作母本、镇麦1号为父本选育而成(审定编号:苏审麦200501) o现根据大中农场的自然资源特点及大型机械生产条件,将镇麦6 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1. 1农艺性状镇麦6号属春性、中熟中筋品种,成熟期比扬麦158 晚Id。
后期生长清秀、转色正常、活熟到老。
穗呈长芒、白壳、纺锤型;幼苗直立,叶色较深,叶幅稍窄,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88cm左右;成穗率较高,穗型偏大,穗层整齐,籽粒短圆、饱满、腹沟浅,一般有效穗数450万穗/hm2、每穗实粒40粒,千粒重40〜45 g,容重800 g/L左右[1]。
1. 2抗性镇麦6号分菓力中等偏弱,中抗梭条花叶病毒病、赤霉病,中感(抗)纹枯病、白粉病;耐肥抗倒性好;根量大,活力强,耐湿性好,耐瘠性弱。
1.3产量表现镇麦6号在2003年省区试8个试点中,平均产量5 406.45 kg/hm2,均较对照扬麦158增产,增幅为12. 31%(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2位。
2004年参加省区试,其中7个点增产,4个试点减产,平均产量 5 876. 40 kg/hm2,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49%(不显著),居13个参试品种第7位。
2年平均产量5 678.55 kg/hm2,比扬麦158增产5.6%,居参试品种第1位。
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 270. 45 kg/hm2,均较扬麦158增产,增幅达8. 56%,居首位。
2栽培技术2. 1作业程序在适期收获水稻、力争早腾茬的基础上,早耕多晒、改善土壤境情是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途径。
具体作业程序为: 耕翻、晒坐、重耙破坐、晒坐、重轻耙交叉耙、施肥、重轻耙直耙、播种、化除、横沟。
作物栽培学(小麦)第一节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世界和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掌握小麦的起源与分类,了解我国小麦的分区状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
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
小麦籽粒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8%~20%;氨基酸种类多,适合人体生理需要;脂肪、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能使面粉加工制成各种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另外,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是良好的饲料,麦秆还可用来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原料。
籽粒含水量较低,易于贮藏和运输,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国内的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
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既能在温度较高的南方生长,也能忍受北方零下20℃的严寒,无论山地、丘陵、平原的沙土和粘土均可种植。
小麦可与多种作物实行间、套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
小麦在耕作、播种、收获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规模化生产。
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和发展趋势(一)世界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TOP<<小麦在世界上分布极广,南至45°S(阿根廷),北至67°N(挪威、芬兰),均有种植。
但主要集中在20°~60°N和20°~40°S之间,欧、亚大陆和北美洲的栽培面积占世界总栽培面积的90%,非洲由于干旱而小麦面积很少,赤道附近只能种在3657m以上的高度。
世界栽培小麦主要是冬小麦,与春小麦的面积比例约为3∶1。
春小麦主要集中在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约占世界春小麦总面积的9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资料,1998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44×108hm2,总产58884×104t,单产2625kg/ hm2。
裸大麦新品种苏裸麦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魏亚凤;刘建;江银荣;潘宝国;徐红梅
【期刊名称】《大麦与谷类科学》
【年(卷),期】2005(000)003
【摘要】苏裸麦1号(原名:通麦10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采用优质、高产、多抗种质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裸大麦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成为我省第一个通过省级审定的裸大麦新品种。
经过2001~2003两年度的江苏省大麦区域试验,2003-2004年度的江苏省大麦生产
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生育期适中、耐肥抗例性较好、高抗大麦黄花叶病、熟相好,有一定产量水平,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我省大麦产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推广种植。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魏亚凤;刘建;江银荣;潘宝国;徐红梅
【作者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南通,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南通,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南通,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南通,226541;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江苏南通,2265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裸大麦苏裸麦1号原种生产技术 [J], 潘宝国;江银荣;魏亚凤;顾志华
2.裸大麦新品种苏裸麦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J], 魏亚凤;刘建;潘宝国;李波;汪波
3.裸大麦新品种苏裸麦1号配套栽培技术 [J], 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
4.小麦新品种苏麦1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吴才君; 徐小娟; 许才信; 朱红文
5.湘裸麦二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J], 潘端芝;李亦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新品种儒麦1号品种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 简述了儒麦1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分析了其高产稳产的因素,即产量构成因子协调、抗逆性强、茎秆质量好、株型合理,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儒麦1号;品种特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026-02 儒麦1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4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鲁农审2014038号),具有抗冻性能强、高抗倒伏、高产、稳产等优点,生育期稳定,一般生育期233 d左右,高产田平均产量8 700~9 450 kg/hm2,籽粒蛋白质含量13.4%,适于山东省中高肥水或高肥水地块种植,也可在豫东、皖北、苏北地区示范种植。 1 特征特性 儒麦1号属冬性品种、幼苗近匍匐,幼苗色浅绿,叶片大小适中;分蘖力中等,群体整齐度好,成穗率稍低,株高为79 cm,前期株型稍松散,抽穗后株型稍紧凑,茎秆弹性非常好,熟相好,中熟,生育期233 d。长方穗型,穗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白粒,粒长卵型,半硬质,一般穗数469.5万穗/hm2,平均穗粒数45.6粒,千粒重43.2 g,是产量结构较协调的大穗型品种。 儒麦1号高抗倒伏,冬季抗寒性好,高抗青干;自然条件下较抗叶锈病和条锈病,中抗白粉病,叶枯病偏重。籽粒饱满,容重810 g/L,籽粒的外观商品性好。籽粒的蛋白质含量13.4%,沉淀值26.4 mL,面粉吸水率59.4%,湿面筋含量33.9%,出粉率67.6%,面团稳定时间3.3 min,属中筋品种。 2 产量表现 在2013―2014年的山东省高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 109.5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4.53%;在2012―2013年山东省高肥A组区试中,平均产量为8 551.35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4.04%;在2011―2012年山东省高肥A组区试中,平均产量为8 239.35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增产3.02%;2010―2011年儒麦1号平均产量为8 468.4 kg/hm2,比对照种济麦22号增产4.72%;2013年有关专家对儒麦1号高产展示田测产验收产量为10 325.85 kg/hm2。 3 高产稳产性能 3.1 产量构成因子协调 儒麦1号属于大粒型品种,分蘖力处于中等水平,自身的调节能力强,成穗后单茎粗壮,大分蘖优势强,群体密度稳定在450万~495万株/hm2;顶部结实性好,平均穗粒数45.6粒,千粒重在条件适宜的水浇地块可达48.0 g以上;籽粒的饱满度好,无论籽粒大小都能达到一级饱满度。 3.2 抗逆性强 经接种鉴定,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自然条件下高抗倒伏,耐后期高温和干热风;抗寒性强,能规避倒春寒;综合抗病性强。2012年小麦赤霉病暴发,2013年生育后期干旱严重,2014年气候适宜,儒麦1号在3个不同的年份均获得了高产,保持了灾年不减产、丰年多增产的优势。 3.3 茎秆质量好 儒麦1号茎秆弹性好,高抗倒伏,一般不需要进行化控防倒。 3.4 株型合理 幼苗近匍匐,春生叶片上冲,前期株型稍松散,抽穗后株型稍紧凑,能够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可以制造和储存更多的干物质,灌浆期叶片夹角较大,可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灌浆速度,提高粒重。 4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地块选择水浇条件好的高肥地块,土壤耕作层有机质≥1.2%,速效氮≥70 mg/kg、速效磷≥25 mg/kg、速效钾≥100 mg/kg 以上。 耕前进行秸秆还田于地块,玉米收获后选用粉碎性能高的秸秆还田机械,将玉米秸秆切碎、粉细、撒匀,确保作业的质量;均匀撒施有机肥75 000 kg/hm2、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地下害虫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可以采用粉末状辛硫磷伴随无机肥料一起撒施。 精细整地,采用大犁深耕翻,破除犁底层,耕深25 cm以上。耕后旋2~3遍,耙耢2~4遍并镇压,使土壤细碎,上松下实,底墒充足。秸秆还田地块土壤过于疏松时,播前还应镇压、沉实土壤,避免悬松造成播种过深或干旱、受冻导致的死苗现象。 4.2 种子处理 精选种子,采用种子包衣技术,确保出苗齐全;防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腥病等可提前1 d选用4.8%适麦丹拌种(200 mL适麦丹拌种100 kg小麦种子),堆闷4 h,晾干后播种。 4.3 适期播种 适期、适量、适墒播种,在鲁中、鲁西北和胶东地区适宜播期范围10月5―15日,适宜播量120~165 kg/hm2,相对应适宜基本苗225万~300万株/hm2;在鲁南、鲁西南地区适宜播期为10月10―20日,适宜播量120~165 kg/hm2,相对应适宜基本苗为225万~300万株/hm2;其他地区参照同类区域进行。适宜播深3~4 cm,平均行距22~23 cm为宜,窄行密植更好[1]。墒情适宜时抢墒播种,墒情不好或者秸秆还田地进行浅播压水或播后采用微喷灌方式,确保一播全苗,一般来说微喷灌方式效果更好。 4.4 补种与栽苗 苗期主攻方向为促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出苗后及时对断垄麦田及早用催芽后的种子点水补种,对20 cm左右的断垄,麦苗四叶期,结合疏苗,进行移栽补苗,并及时浇水。 4.5 冬季镇压与划锄 一般 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前,累计降水达40 mm左右的年份,不必浇越冬水,只需镇压和浅划锄保墒。浇越冬水的地块,在浇水后适墒时进行冬季浅划锄,一般年份以冬锄代替春锄。 4.6 水肥管理 适时浇越冬水,根据墒情和天气适时浇好越冬水,秋冬旱的年份,一般在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旬(掌握在强寒流侵袭前)浇越冬水;对基施肥料不足的地块,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补肥[2]。 起身期管理(3月中旬前后)期的关键是促使植株稳健生长,防止群体密度过大或不足。3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小麦开始起身,对群体适宜的麦田,起身阶段仍不施肥和浇水;对群体不足1 125万株/hm2且在起身期出现脱肥苗黄现象的麦田,可追尿素150 kg/hm2并结合天气和墒情进行浇水。拔节期管理(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关键是促穗多、穗大、秆壮,奠定产量和品质基础。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现轻微脱肥时(苗色变淡),追施尿素225~300 kg/hm2,并根据苗情和天气进行浇水;原则上群体成穗多、追肥晚的地块,追肥量宜在上限(225 kg/hm2);群体小、成穗少的地块,追肥量宜接近下限(300 kg/hm2),利于高产高效。 挑旗期管理(4月中旬)关键是提高小花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挑期(孕穗)期是小生中的需水“临界”期,保证此期水分充分供应,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理论上讲此期应浇1遍水,并补定量的氮肥,有利于提高穗粒数和改善品质[3]。“巧”浇灌浆水,灌浆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期,“巧”浇灌浆水是指在小麦开花后10 d内进行浇水,浇水时应注意天气预报,避开大风天进行;灌浆期如遇降雨,但降雨不够时,应抓紧浇水,并结合补施氮肥(施尿素75 kg/hm2)有利于改善品质,提高千粒重。 4.7 寒流与干热风预防 2月下旬至4月上旬小麦易发生霜冻危害,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旦有较强冷空气到来,应及早采取保苗措施。一旦冻害发生,应及早采取浇水、追施速效氮肥以降低危害程度。为提高小麦抗御干热风的能力,可叶面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4.8 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抽穗至成熟(4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防止植株倒伏、防病虫害、防干热风,以提高小麦的粒重、改善品质。这一时期的主要病害包括叶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叶枯病、条锈病,虫害主要包括蚜虫、吸浆虫等。在叶病的防治上,应在小麦抽穗期与蚜虫防治一并进行,一般用40%氧化乐果1 125 mL/hm2+20%三唑酮900 mL/hm2对水300 kg/hm2等均匀进行喷雾防治。赤霉病防控应在小麦抽穗扬花阶段进行,赤霉病高发年份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如气温达到15 ℃左右,气象预报连续3 d有雨,或10 d内有5 d以上是阴雨天气,或有大雾、重露时,应喷药预防赤霉病在初花期(开花株率 10%)和盛花期喷药,可用70%甲基硫菌灵1.5 kg/hm2或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有的年份蚜虫发生较重,一般隔10 d左右病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只进行蚜虫防治[4]。 干旱年份,小麦红蜘蛛重的地块,应注意监测及时防治,也可与纹枯病防治及化控防倒结合进行。返青至起身期用 20%三唑酮乳油1.5 kg/hm2,对水750 kg/hm2,喷浇于小麦茎基部,预防纹枯病、全蚀病;纹枯病防治也可采用25%戊唑醇拔节期喷药1次和25%苯甲丙环唑孕穗期喷药1次的防治措施;用20%异丙威1.5 kg/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红蜘蛛。 注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杂株,以利于增产,保证小麦的纯度和质量。化学除草初冬效果好于早春,一般年份在11月中下旬进行化学除草比较适宜。返青期管理(2月下旬至3月初)主要结合天气进行化学除草[5]。一般根据麦田杂草的种类选用苯磺隆或世玛按药剂使用说明进行喷雾除草,选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施药,喷雾要均匀,不重喷,不漏喷,严禁“草多处多喷”。 4.9 适时收获,及时晾晒入仓 小麦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适时收获,注意去杂保纯[6]。只要天气允许,可在完熟期(籽粒含水率达13.5%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注意防雨、防霉烂,并在入库前精选,以确保商品粮的质量[7-8]。 5 参考文献 [1] 邱喜阳,王彦丽,邱海军,等.国审小麦品种天民198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12):39-41. [2] 赵风合.小麦新品种郑育麦04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12):25-26. [3] 王锦,赵英震.渭北旱塬地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