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近代翻译慨况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21
史上最全俄罗斯中英双语介绍、HistoryFormerly the dominant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 Russia is now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nd an influential member of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since the union’s dissolution in December 1991. During the Soviet era, Russia was officially called the Russian Soviet Federated Socialist Republic (RSFSR). Russia is usually considered the Soviet Union’s successor state in diplomatic matters.Russia was founded in the 12th century as the Principality of Muscovy. It was able to emerge from over 200 years of Mongol domination (13th-15th centuries) and to gradually conquer and absorb surrounding principalities. In the early 17th century, a new Romanov Dynasty continued this policy of expansion across Siberia to the Pacific. Under Peter I (ruled 1682-1725), hegemony was extended to the Baltic Sea and the country was renamed the Russian Empire.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more territorial acquisitions were made in Europe and Asia. Repeated devastating defeats of the Russian army in World War I led to widespread rioting in the major cities of the Russian Empire and to the overthrow in 1917 of the imperial household.The Communists under Vladimir Lenin seized power soon after and formed the USSR. Josef Stalin (1928-53) strengthened Russian dominance of the Soviet Union.The Soviet Union consolidated its hold on Eastern Europe and sought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elsewhere in the world. This active foreign policy helped bring about the Cold War, which turned the Soviet Union’s wartime alli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to foes.Stalin died in 1953 and in the absence of an acceptable successor, the Soviet economy and society stagnated in the following decades until General Secretary Mikhail Gorbachev (1985-91) introduced glasnost (openness) and perestroika (restructuring) in an attempt to modernize Communism. However, his initiatives inadvertently released forces that by December 1991 splintered the USSR into 15 independent republics. Since then, Russia has struggled in its efforts to build a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and market economy to replace the strict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rols of the Communist period.Most of the area, population,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then one of the world’s two superpowers, lay in Russia. After the breakup of the USSR, Russia’s global role however has greatly diminished, and cannot be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former Soviet Union.历史俄罗斯是前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主要国家,现在是一个独立国家,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它是独立的联邦政府中最有影响的成员。
西方翻译活动史•中西译学界对西方翻译历史阶段的不同划分•西方的翻译活动到底有多长的历史,•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有哪些主要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主要译了哪些作品,提出了什么样的翻译理论,•有多少翻译流派,•今后可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翻译在历史长河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西方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
•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约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对这两千多年的翻译史的分期,因人们的视角不同,所持的划分标准亦不同,观点颇不一致,所以,并无统一的结论。
•廖七一援引历史学者的三分法,着重翻译理论思想的演变,采用轻历史划分、重翻译思想界定、薄古厚今的原则,将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大致分为三大时期:古典译论时期,公元前3世纪至18世纪末;近代译论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代译论时期,20世纪初至今。
•潘文国则强调学科概念,以是否具有学科意识为依据,同样把西方翻译研究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代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到1959年,称作传统的翻译学阶段。
第二阶段,从1959年雅可布逊(RomanJackbson)发表“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开始到1972年,称作现代的翻译学阶段。
第三阶段,从1972年霍尔姆斯(James S. Holmes)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开始至今,是当代的翻译学阶段。
•姜秋霞与杨平从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方法来看翻译的理论发展史,把翻译理论研究史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经验期或前理论期、语言学理论期、多元理论期。
(1)前理论期自公元前3世纪(西方约公元前3世纪;我国约公元3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末。
翻译理论大多是对翻译实践的技巧性总结,缺乏理论的系统性。
俄语翻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概述:翻译是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而俄语作为世界上重要的语言之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俄语翻译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趋势。
一、俄语翻译的发展现状1. 俄语地位的影响俄语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等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
此外,俄罗斯是一个具有庞大经济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因此,俄语翻译在国际贸易、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地位。
2. 市场需求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以及中俄关系的密切,俄语市场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这包括商务翻译、技术翻译、法律翻译等各个领域。
此外,旅游业也成为俄语翻译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翻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俄语翻译领域也逐渐开始应用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翻译的效率大大提高,但是在专业性、语言风格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
二、俄语翻译的未来趋势1. 机器翻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翻译将成为俄语翻译领域的重要趋势。
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在线翻译工具和软件进行快速翻译。
然而,机器翻译仍然存在语法和语义等问题,因此人工翻译仍然不可或缺。
2. 专业化和特殊化需求的增加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俄罗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
这就意味着在商务翻译、技术翻译、法律翻译、医疗翻译等领域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未来俄语翻译的发展趋势将更加专业化和特殊化。
3. 语言服务的综合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语言服务产业也越来越重视综合化。
除了翻译之外,口译、文化咨询、语言培训等都将成为俄语翻译服务的一部分。
这样的综合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需求。
4. 翻译平台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翻译平台正在兴起。
这些平台可以帮助翻译人员与客户之间建立联系,提供在线翻译服务。
这使得翻译服务更加便捷和高效,也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
中西翻译史简介第一节:中国翻译简史我国翻译事业约有两千年的历史。
佛经翻译始于东汉恒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
迄今为止共经历了四次翻译高潮。
一、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我国的佛经翻译,从东汉恒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北朝有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唐代臻于极盛,北宋时已近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了。
之谦的《法句经序》是我国第一篇有关翻译的论文,“最早涉及了一些重大的翻译原则”(张泽乾,1994)。
道安总结了比较完善的直译原则。
鸠摩罗什是主张全面意译的第一人。
玄奘还提出了“既需求真,又需喻实”的翻译标准,力求忠实与通顺并举。
他的“五不翻”原则总结了音译法的规律,即:(1)佛经密语须直译;(2)佛典中的多义词须音译(3)不存在相应概念的词只能音译(4)已经约定俗成的古音译保留(5)为避免语义失真用音译二、民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杜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三、鸦片战争后至“五四”前的西方政治思想和文学翻译:清林纾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黑奴吁天记》(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现用新译名)。
严复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斯宾塞尔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甄克斯的《社会通诠》(The Study of Politics)等、并提出简洁凝练的翻译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
近代法国翻译史背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方各国文艺运动进一步深入,17世纪至19世纪先后出现过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古典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狂飙运动、现代主义等一个个文艺创作流派,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和优秀文学作品;政治经济方面,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游世界,英法两国率先在海外开辟殖民地,国家实力强大,特别是英国,圈地运动的实施,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经济的确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一方面刺激国内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激发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翻译的发展。
与此同时,翻译继续发挥其先遣作用,翻译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展,一方面各国翻译家继续主导西方近代翻译史,为各民族文学体系的确立提供原动力,另一方面,当时优秀文学作品也得到不断翻译,特别是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西方各国得到翻译,成为西方近代翻译史上不可忽视的主题。
在17世纪后翻译活动在英、法、德、俄等过形成西方翻译史的高潮的同时,翻译家们还展开对翻译理论的探讨,出版多部翻译理论专著,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这是西方近代翻译史最显著的特色。
17世纪(1)概论17世纪是法国翻译重要的发展时期。
此时法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受教育的人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有从事写作、阅读、翻译的欲望,这为翻译实践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由于地理之便,加上与语言、文化的联系,意大利文艺思想在法国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主导法国文学界的是古典主义思潮,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以古希腊、罗马为学习典范,思想上附庸于宫廷的需求,创作为皇室歌功颂德,追求华丽的文体和美丽的辞藻;在文艺理论上,出现了“古今之争”,以贝洛为代表的厚今薄古派认为,人类是进步的,今人可以超越古人,对古典作品和泥古主义展开抨击;从波瓦洛为代表的崇古派坚持古人的作品是创作的典范,今人可以模仿古人的创作,不应超越。
这一思潮自然影响到翻译家们的思想、作品选择和翻译原则。
为适应宫廷需要,他们大量翻译古典作品,在翻译过程中,或忠实于原文,坚持准确翻译,或改变原文,增加自己的思想和表达形式,追求华丽的文字表达和优美高雅的译文风格;在理论上他们和作家们一道参与“古今之争”。
浅谈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摘要:五四时期作为一个特殊而典型的时期,其文学翻译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旨在通过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时代性、文学翻译选材和翻译主体的构成和姿态三个方面浅谈五四时期翻译的特点。
认为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翻译选材;翻译主体abstract:as a typical period,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also special in the period of may 4 th .this article is to talk about the characters of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through the era,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matters,and the composing & attitude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main body.in the author’s opinion,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the period of may 4 t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key words:the period of may 4 th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matters ;main body;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一、五四时期文学翻译的时代性中国翻译从佛经到科技著作再到文学作品,翻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从“案本而传”到“忠实”、“对等”再到“文化转向”,翻译标准的重心也多次演变。
无论是翻译的文本还是评判的标准都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翻译的时代性也因此而得以突显。
近现代十大著名翻译家!帮中国开眼看世界,助世界正眼识中国!“不是每个知道如何写作的人都能成为作家,不是每个懂两种语言的人都可以成为翻译家。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曾说过,“十六七岁可以出来一个写作天才,但一个人不到五六十岁是成不了翻译家的。
”名翻译家和其作品是需要时间筛选的。
*来源:pic.sogou而且,“文学翻译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它处于不断淘汰的过程中,比如鲁迅当年翻译的很多作品,现在就被淘汰了。
”鲁迅的译作尚且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想要成为翻译“大家”,太难太难。
近现代中比较著名的翻译家有哪些呢?许渊冲崭露头角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
17岁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来源:pic.sogou在为当时来华援助抗日的美国空军担任翻译时,他将“三民主义”翻译成“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展露出过人的语言天赋。
书销中外百余本到上世纪末,许渊冲已经出版了译著近60本。
现在他的作品数已破百本大关,涵盖了汉英、英汉、汉法、法汉四种类型。
英译《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几乎一气呵成。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
他的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来源:pic.sogou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也是中国在国际翻译界获得最高荣誉的翻译家。
许渊冲将自己的人生总结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传风骚,二十一世纪攀顶峰”。
严复近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
他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1898年,严复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