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431-2010《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及编制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94.84 KB
- 文档页数:16
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1 总则1.1 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GB/T1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保护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
投标厂商应满足2.4.1中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招标方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投标方也应满足。
中标单位应按买方要求开展相关检验测试。
(注:本批投标设备型式试验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报告可在中标后供货前提供。
)1.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智能终端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供方提供的设备应符合《Q/GDW 441-2010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相关部分的要求。
1.1.2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 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规范书的意见和同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 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本技术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2 供方职责- 1 -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 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及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 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型式试验报告和IEC61850的一致性测试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 提供与投标设备版本相符的安装及使用说明书。
0引言高速泵的运行具有扬程高、流量小、运行可靠等特点,性能良好,因此在石化行业的应用广泛,极大降低故障率,具有较强应用价值。
1高速泵的常见故障原因1.1增速箱的故障原因当前,一般应用的高速泵采取一级增速模式,在输入轴的顶端部位,装有定排量的摆线齿轮型油泵,通过增速箱可实现轴驱动。
在增速箱中进水过程中,可能出现供油不足的问题,或者增速箱齿轮故障,造成轴承抱死;在轴承抱死的瞬间,极易出现扭矩剪力,导致增速箱的箱体变形,而此时箱体中的轴承座发生变化,可能出现故障。
1.2机械的密封故障原因如果出现机械密封泄漏量增大现象,可考虑以下几点原因:(1)当高速泵在最小流量状态下运转,可能出现内部沸腾现象,造成密封面的颤动或者震动;(2)密封件或者O形圈等受到化学腐蚀。
在应用高速泵过程中,除了发挥高速泵的本身性能之外,还要做好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如果密封件或者O形圈受到化学腐蚀,则对设备的正常运行及使用寿命产生影响;(3)在密封腔或者密封弹簧一面,出现了固体颗粒,造成密封面的磨损;(4)高速泵密封的转动面出现裂纹或者破碎,主要由于装配不当或者密封摩擦而造成。
1.3汽蚀不上量的故障原因一方面,在离心泵运转过程中,液体的压力从泵入口到叶轮入口位置逐渐下降,在叶片的入口附近,液体压力有所降低。
之后,由于叶轮对液体产生作用,因此液体的压力有所上升。
如果叶轮片的入口附近压力减小,并处于液体输送的温度之下,则会产生饱和蒸汽压力,造成液体的汽化现象。
同时将液体中溶解的气体逸出,产生诸多气泡。
如果气泡随着液体而流入到叶道中,则压力逐渐增高,且外部的液体压力高于汽泡中的汽化压力,那么气泡就会出现再次凝结,溃灭之后产生空穴现象,周围液体向空穴的发展速度加快,液体之间相互撞击,增大局部压力[1]。
另一方面,在生产装置正式开工之前,需要对存储油品的油罐或者高速泵进行扫线;完成扫线工作之后,由于蒸汽聚集在高速泵或者管线中,难以及时排放或者冷凝;那么在排气过程中,泵中的气体可能对高速泵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造成汽蚀。
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及试验方法[摘要]智能变电站在信号采集和传输方式上的变革,使得其现场调试和试验方法与常规站有了较大的差异。
从分系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适应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要点和方法,对推动智能变电站的建设与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现场调试;试验;方法1现场调试总体要求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本体的调试与试验,可参考常规变电站开展。
根据国网公司“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导则”要求,自动化系统具体包括:继电保护系统、站内网络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远动通信系统、全站同步对时系统、网络状态监测系统以及采样值系统等调试内容。
各分系统功能调试工作,应在系统网络恢复并按要求配置完成、智能设备单体调试完成的基础上进行。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调试与试验,从功能的实现上来看调试方法和传统站基本一致,包括信号对点、单体、整组传动等,主要问题集中在“虚回路”的检测、网络系统的测试、时钟同步系统的测试等方面,与传统变电站调试存在较大差异。
2继电保护系统从保护功能实现上来说,智能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和传统保护装置基本一致,与传统变电站保护装置不同之处在于采样值品质位测试、采样值畸变测试、样值传输异常测试和修状态测试。
2.1采样值品质位测试(1)调试要点及要求。
采样值品质位无效标识在指定时间范围内的累计数量或无效频率超过保护允许范围,相关的保护功能应瞬时可靠闭锁,与该异常无关的保护功能应正常投入,采样值恢复正常后,被闭锁的保护功能应及时开放。
(2)调试方法。
通过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按不同的频率将采样值中部分数据品质位设置为无效,模拟mu发送采样值出现品质位无效的情况。
2.2采样值畸变测试(1)调试要点及要求。
电子式互感器双a/d采样数据中,一路采样值畸变时,相关保护应闭锁。
(2)调试方法。
通过数字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电子式互感器双a/d中保护采样值部分数据进行畸变放大,畸变数值大于保护动作定值,同时品质位有效,模拟一路采样值出现数据畸变的情况。
Q / GDW 212 — 2008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8 — 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in Smart Substation2010-××-××发布201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Q / GDW 428 — 2010I目次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引用标准 ······································································································································· 1 3 基本技术条件 ································································································································ 1 4 主要性能要求 ································································································································ 3 5 安装要求 ······································································································································· 4 6 技术服务 ······································································································································· 4 编制说明 (7)Q / GDW 428 — 2010II前言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 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智能组件中的智能终端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场检验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智能电网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备的检修工作对于确保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与之相应的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方法,状态检修方法能够克服传统的定期检修方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的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水平。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检验;网络;一、站内网络交换机系统检验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在功能逻辑上分为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这三个层级之间通过分层、分布、开放式的网络系统相连,即连接站控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的站控层网络,连接间隔层设备和过程层设备的间隔层网络:校验范围是站内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站控层和间隔层网络的通信介质(光纤、网线等)、通信接口、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设备安装调试结束后应满足以下各项技术要求:网络设备应是模块化的、标准化的、插件式结构;插件应接触可靠、便于更新和维修,应该可以带电操作;其他模块的整体功能不应该受到单一模块故障的影响。
装置的电源部分应该满足工业级产品的一般要求,电源部分的接口应该有保护元件;过程层光纤交换机及站控层以太网交换机均可以采用自然散热(无风扇)方式;单个交换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200000小时;交换机应具有完善的自诊断功能,并能以报文方式输出装置本身的自检信息,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状态监测接口;当交换机用于传输 SMV或GOOSE等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信息时应采用光接口,当交换机用于传输MMS 等信息时应采用电接口;网络介质可采用超五类以上屏蔽双绞线、光纤,通向户外的网络通信介质必须采用铠装光缆,所有户内或户外光缆禁止使用塑料光缆;所有光缆、通讯缆的材质、阻燃、屏蔽及绝缘应符合电力系统DL/T5136-2001《火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等标准要求;光缆和通讯缆敷设应符合现场施工工艺标准,应挂标示牌;光纤与设备相连处不应折损,弯曲半径应符合光纤通讯施工要求。
ICS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XXX-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 (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 20XX-XX-XX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Q/GDW XXX-2009目次前言 (1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总体要求 (45 体系结构 (46 设备层功能要求 (57 系统层功能要求 (68 辅助设施 (89 变电站设计 (810 调试验收 (811 运行维护 (912 检测评估 (9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智能变电站体系结构 (10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设备功能及配置要求 (121Q/GDW XXX-2009前言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为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编写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在本导则的编写过程中,积极创新变电站建设理念,着力推广新技术,探索新型运维管理模式,并广泛征求了调度、生产、基建、科研等多方意见,力求充分展现智能变电站技术前瞻、经济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先进性,引领智能变电站技术发展方向。
本导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对于实际工程实施,应在参考本导则的基础上,另行制定新建智能变电站相关设计规范和在运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指导原则。
智能变电站技术条件及功能要求应参照已颁发的与变电站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程;本导则描述的内容如与已颁发的变电站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程相抵触时,应尽可能考虑采用本导则的可能性。
本导则的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提出并解释。
本导则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本导则主要参加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1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 范围本导则作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指导性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术语和定义,明确了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原则和体系架构,提出了设备层、系统层及辅助设施的技术要求,并对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验收、运行维护、检测评估等环节作出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