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5.95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我国产品设计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关键词:中国工业设计;方向;解析,产品,工业设计,消费,创新。

我国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是制造大国,在IT计算机及周边所有产品、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等方面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随着贸易竞争的加剧,欧盟、美国、日本等西方技术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设立了非常多的“软”性贸易限制,如:技术壁垒、反倾销贸易惩罚等。因此,从制造大国向“技术大国”、“专利大国”、“品牌大国”、“创新大国”的转型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和各类之士的共同观点。

国内外无数知名品牌采用外观设计作为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要策略。如时下深受时尚女性青睐的奇瑞“QQ”汽车、当今苹果ipod的风靡外形、……都是产品外观设计魅力的充分体现。通过产品外观设计创新可以透过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传达品牌价值,加深品牌认同,建立和维系产品识别,提升品牌忠诚度,从而提高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市场的产品外观同质化严重,缺少独特的品牌个性特征,难以打动消费者,虽是新产品,但缺少核心竞争力,多的是价格战、侵权战、维权战……以致于外国人看待中国产品是:复制、廉价产品……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中国产品的国内外形象。本文接下来重点分析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现状,并基于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应

一、产品工业设计创新现状研究

从企业经营自身及企业经营环境分析,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产品工业设计的困难境地:

1.经营理念未能及时转变

(1)传统的标准化、批量化、低成本的生产赢利模式导致产品同质化

在传统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技术背景,以降低成本和销售量获得利润最大化的赢利模式,确实让许多厂家赚到了第一桶金,大量“风格统一”的产品不但面对外销市场,而且出口转内销同样受青睐。尽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个性化”“小批量”的产品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发展趋势,但“风格统一”的生产技术观念、设计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商家的战略发展思路和工业设计教育发展理念。

(2)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的局限,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一些中小企业处于发展阶段,有“傍名牌”(如藤与树关系)的心理,只要紧跟知名品牌产品的步伐,就能少投入,多产出。出现产品设计的功能、色彩、造型、甚至商标都与知名品牌极为相似,但价格、质量等关键部分却另有乾坤,目的就是要以次冲好,混淆消费者,从中获利。但是这种行为一旦遇到起诉,他们就采取游击战打一枪换个地方,换个牌子重操旧业,或是一边应诉,一边加紧生产销售,甚至靠拖、赖应对。这种现象目前在一些地区还相当普遍,期待制定应对之策。

2.设计的原创性问题

创新是产品设计的灵魂,是市场竞争的卖点。

(1)同类产品功能、造型、色饰、材料等设计大同小异,缺少原创设计创新是有风险的,对于许多中小企业来讲,降低风险获得更大的利润,依靠部分“拿来主义”和稍做改进的设计策略,以短平快迅速抢占市场的做法还很普遍。这种缺少原创设计的产品在很多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中尤为突出:如灶具、水壶、风扇……往往是同类产品功能、造型、色饰、材料等设计大同小异,缺少原创设计。许多企业在产品的设计、技术的改进、管理等方面投入不足,品牌意识不强,缺少产品设计的长远规划,价格战、成为企业相互竞争常用的武器,所以每年的出口商品交易会,价格战导致外商得利,厂家失利甚至倒闭的现象已非个案。

(2)设计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缺少深思熟虑的原创性设计

有的设计师、设计机构迫于生存相互竞价,为缩短项目周期,在设计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场调研、项目论证过程,两三日就仓促提交缺少原创性的设计,出现产品有意无意的雷同现象。甚至有的自由设计师卖设计同类方案稍做修改就“一女多嫁”,导致产品外观在市场上犹如孪生兄弟,引发产权纠纷。

3.设计产权保护

苹果公司总裁斯蒂芬.乔布斯(STEVE JOBS)在一项声明中指出:“为设计我们获得嘉奖的计算机外观设计并使其投放市场,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我们要利用知识产权的法律来保护这些设计。”

(1)设计维权制度不完善,影响创新设计的积极性

当设计独特的产品风靡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时,工业设计的作用已无须多言,许多企业开始在新品开发时,依靠产品造型设计提升附加值,依靠知识产权保护设计成果,正当产品畅销时,侵权仿冒产品企业不仅分享成功的果实,而且为正当的维权行动制造障碍,各地区的地方保护、黑恶势力的阻扰,加上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的不尽完善等因素,许多企业在经历过维权行动之后大有虽胜尤败的感觉。赢了官司、获得的赔偿与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持平。执法力度不够挫伤了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产品设计的企业和专利权人的积极性,所以许多企业不得不采取紧跟畅销品牌产品的设计策略。笔者曾多次遇到自己的设计作品被仿制或抄袭。

(2)产品创新设计与知识产权保护不同步

据最新统计,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约占万分之三,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有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①一些厂家长期以来依赖OEM的经济模式获利,忽视或无暇顾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外观设计。②我国不尽完善的专利制度以及维权艰难的现状,使得许多企业重视产品外观的设计研发,轻视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维权。笔者在广州某名牌钟表厂调研时总裁谈及产品设计与专利保护身有感触的说:专利是吓人的纸老虎,真的有人仿冒产品,与其依靠正常的渠道维权,不如自己采用非正常手段来得快,效果好。③由于我国外观专利保护的是产品的整体设计,产品的局部设计不受保护,而美国、日本等国二者都保护,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产品外观设计。然而有些设计师在进行产品外观设计时忽视了这种专利保护的差异性,对国内外知名品牌产品采用局部改良设计后生产销售出现:侵权不断,诉讼难判,近似雷同常见的现象。

4.设计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能力脱节,缺少持续创新能力的人才

设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产品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商业行为,尽管设计阶段的成本投入不高,但产品实施量产的过程涉及诸多学科和相关专家以及技术人员,有效的资源整合是产品成功的基础。一个设计师仅凭在校科班所学的理论和部分实践知识,已经难以应对新经济时代,产品信息化、生态化、敏捷化、个性化、商品化、系列化的产品设计特点。所以出现一方面设计公司、生产企业招不到有创新能力和一定实战经验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许多应届毕业设计师过高的自我评价,缺乏合作的团队精神,缺乏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必要的实战经验而求职严峻,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凸显,有的院校开始召回毕业生“回炉”后再就业。这正是某些知名公司只接受有一年以上工厂工作经验的设计师应聘的原因。设计产业在发达国家中已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设计产业结构也趋于合理。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日益显露出其竞争价值。它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力量;许多发达国家是通过提高设计素质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推广力的。而中国现代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设计也开始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竞争调节逐渐走向相对成熟的阶段。但是中国设计产业化的总体进程还十分缓慢。

设计产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中国在新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设计产业链条由设计政策、设计市场、设计体制、设计研究、设计批评、设计教育、设计实务、设计管理、设计推广等一系列环节结合而成;设计产业化的本质目的是设计价值的认同和提升。其中,设计产业政策是指导和推进设计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2)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老化,学生创新能力缺乏。

十年前艺术类院校1:10~1:15的师生比,便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强调“因人施教”、“师生互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同步提升,是与国际设计教育同步的“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诸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等国的著名设计院校都是“小而精”的办学模式)。近年来艺术设计教育资源配置滞后于扩招规模,课堂上一个老师面对近百学生讲授产品设计,难以挖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潜能,而这种“大规模”“批量化”的设计教育培养的人才,却要设计出赋予“个性化”、“时尚化”的产品,从近年来设计比赛作品同质化上可见一般,更不用讲实操项目。许多用人单位反馈学生持续创新能力缺乏,学生跳槽频繁。

我国吴吴设计的方向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吴吴设计也不例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日用品、食品的包装从单一发展到现在的五彩斑斓,品种繁多,更加注重了美观与功能性相结合,设计理念更加人性化;我们手中的书籍从一色的文字发展到现在的读图时代,使我们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领略文学的魅力;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五花八门的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眼帘,使你无时无刻都在接受它们所传递的各种信息;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互联网上畅游,网页设计使我们浏览文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些都是吴吴设计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但这其中却有很多作品在滥竽充数,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有一些设计师为此而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申奥的成功,带动了中国吴吴设计的新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发展速度过快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有许多作品远离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