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五单元第17课《原毁》附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408.24 KB
- 文档页数:6
17 原毁一、读准字音怠.(dài) 懼.(jù) 舜.(Shùn) 懦.者(nuò) 二、辨识通假(1)强者必说于言(说,同“悦”)(2)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懼”同“惧”,害怕)三、一词多义(1)能⎩⎪⎨⎪⎧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动词,能够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动词,学到,掌握(2)病⎩⎪⎨⎪⎧不如周公,吾之病.也名词,缺点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动词,忧虑及病.,又无药可医动词,生病 (3)闻⎩⎪⎨⎪⎧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名词,名誉,声望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出名秦昭王闻.之动词,听到 (4)善⎩⎪⎨⎪⎧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名词,好事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动词,擅长素善.留侯张良动词,友善,交好 (5)修⎩⎪⎨⎪⎧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动词,进修是故事修.而谤兴动词,治理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动词,学习 (6)用⎩⎪⎨⎪⎧ 其用.不足称也名词,本事,才能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动词,采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动词,任用兵精足用.名词,物资(7)约⎩⎪⎨⎪⎧其待人也轻以约.形容词,简明,简要约.车百余乘动词,置办与诸将约.动词,订约,约定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副词,大约 (8)其⎩⎪⎨⎪⎧ 其.责己也重以周人称代词,指古之君子其.人不足称也指示代词,“那”或“这其.国家可几而理欤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 (9)以⎩⎪⎨⎪⎧ 其责己也重以.周连词,表并列早夜以.思连词,表修饰外以.欺于人连词,表修饰则修文德以.来之目的连词,来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10)为⎩⎪⎨⎪⎧其为.人也,仁义人也动词,做是足为.艺人矣动词,是霓为.衣兮风为马动词,当作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为.张辽等所袭介词,被 (11)乃⎩⎪⎨⎪⎧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副词,却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判断词,是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的四、词类活用(1)故人乐为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事) (2)即其新.不究其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的表现、旧的表现) (3)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事) (4)己未有善.(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优点) (5)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6)早夜..以思(名词作状语,从早晨到夜里) (7)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名词作状语,对外;对内) 五、古今异义(1)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古义:有技能的人。
扩步糸统调音第五单元Z7|廡毀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背景链接韩愈所生活的中唐时代,封建士大夫中滋生了一种嫉贤妒能的恶劣风气,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则务求宽容, 即所谓“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为正视听,引起当权者注意,并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韩愈奋笔写下这篇《原毁》。
本文与《原道》《原性》《原人》《原鬼》合称“五原”,是韩愈较系统全面地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纲领性论文。
扩步糸统调音♦文脉梳理'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古之君子)K述严丁律人•宽以待己(今之君子)原毁揭示原因一挖掘根源、提醒注意一一写作目的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理解词句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______ ”通“_____答案:“懼”通“惧”,担心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厂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古代女子称丈夫;古代指普通百姓(2)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戏曲、曲艺、杂技、影视等演员答案:(1)好人(2)有才技的人象。
(1)故人乐为善(2)早夜以思(3)取其一不责其二(4)即其新不究其旧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5)能善是,是亦足矣答案:(1)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事⑵名词作状语,在早晚(3)均为数词活用为名词,一个方面;其他方面(4)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今天的表现;过去的表现(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病①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②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③将何往而非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⑤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⑥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答案:病:①名词,缺点②动词,生病雲名词, 忧愁④形容词,困苦不堪⑤名词,鑒病立逆扁,第9幸护步糸统调咅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第17课 原毁在科举路上,他曾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官的生涯里,他廉洁、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而使他数度被贬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险些被皇上杀头。
虽然他是如此倒霉,但在文学的领域里,他却委实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选自高考学习网)雨之情,几人能看得透,看得彻?能有几人像韩愈这样的诗人,写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呀!我想把雨来赞颂、来歌唱。
是否有人曾像我一样,对雨有独特情殇。
那是一帘无私的春雨,真诚守护着万物;那是一帘匆匆的夏雨,成为夕阳下美丽的风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选自百度文库)刚刚读完您的大作《马说》,感慨良多。
您在文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控诉了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声讨了封建社会中“世豪摄高位,英俊沉下潦”极不合理的现象。
您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名句至今广为流传。
仔细想来,“奴隶人”自然不能相好千里马,但即使有了伯乐,也未必能彻底解决“相马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我总认为权威会在利益的驱使和权势的干预下变质。
第17课原毁在科举路上,他曾当了三次重考生,在当官的生涯里,他廉洁、耿直、敢讲真话的优点,而使他数度被贬至鸟不生蛋的地方,有次更险些被皇上杀头。
虽然他是如此倒霉,但在文学的领域里,他却委实有着重大的贡献。
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以国为任,以民为本,不违心,不费时,不浪费生命。
他既立业又立言,大力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功绩光耀千古。
这个人,就是韩愈。
(选自高考学习网)雨之情,几人能看得透,看得彻?能有几人像韩愈这样的诗人,写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呀!我想把雨来赞颂、来歌唱。
是否有人曾像我一样,对雨有独特情殇。
那是一帘无私的春雨,真诚守护着万物;那是一帘匆匆的夏雨,成为夕阳下美丽的风韩文公设水布古时候,韩江里的放排工,又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霎时跳下江,霎时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得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时便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感到很不好意思,就告到官府里去。
官府交涉下来,放排工只好照旧又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后,这件事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跑到江边实地去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他想: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不闹出病来才怪呢!回衙后,韩愈便作了个决定,叫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时,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做“水布”。
(选自百度文库) 【课外运用】刚刚读完您的大作《马说》,感慨良多。
您在文中用千里马的遭遇控诉了昏庸的封建统治者,声讨了封建社会中“世豪摄高位,英俊沉下潦”极不合理的现象。
您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一名句至今广为流传。
仔细想来,“奴隶人”自然不能相好千里马,但即使有了伯乐,也未必能彻底解决“相马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原毁》教学设计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唐·韩愈一、作者简介。
见《(张中丞传)后叙》。
二、释题:《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
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
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三、参考译文。
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人既宽容又平易。
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就都愿意做好事。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是一个讲仁德义气的人。
他们探求舜之所以成为舜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相似的地方。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为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朝夕思索,去掉那处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就说:“那个人能够这样,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了。
能够擅长这个,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两种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
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第5单元-17原毁李仕才[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几.乎(jǐ)惟懼.(jù)懈怠.(dài) 尧.舜(yáo)B.通衢.(qú) 应.该(yìnɡ)诽.谤(fěi) 懦.弱(nuò)C.忌.妒(jì) 惟妙惟肖.(qiào)阐.述(chǎn) 揣.测(chuǎi)D.爱憎.(zēnɡ) 廉.洁(lián)称.心(chèn) 苛.刻(kē)【解析】A项,“几”读jī;B项,“应”读yīnɡ;C项,“肖”读xiào。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周:全面B.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病:缺点C.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图:考虑D.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众人:许多人【解析】众人:一般人。
【答案】 D3.下列加点词的话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故人乐为善.B.若乃卑轩洞.开C.即其新.不究其旧D.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解析】A、C、D项,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B项是名词用作状语。
【答案】 B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B.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C.将有作于上者D.能有是,则足为良人矣【解析】A、B、D项,都是判断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原道(节选)韩愈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
”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第17课原毁当今之人因懒惰、嫉妒而“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岂不让人痛心?长此以往,人才怎还会被尊重,被爱护?士人怎还会去反思,去律己?韩愈先生对当时社会人心的揭露可谓直击要害,入木三分。
士人要做的,正是返古思今,如曾子一般“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识链接背景资料韩愈提倡儒家的学说,反对当时很有势力的佛、老思想。
在文学上提倡古文,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唐初文章承六朝之后,尚骈俪,病纤弱。
当时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文风,但是直到中唐还没有获得较大的效果。
所以韩愈积极提供古文,主张学习三代两汉的文章。
又说学习古文,应当“师其意不师其辞”,做文章应当“词必己出”。
韩愈才如渊海,文章刚健雄伟,奥衍宏深。
在他和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倡导下,终于把文体从骈俪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古文的基础。
本文即针对当时不正常的为人之风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文白对照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也轻以约。
错误!人既宽容又平易。
⎦⎥⎤以周: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
以,连词,而。
轻以约:宽容而平易。
重 以周,故 不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 怠;轻以 约, 故 人乐 为善。
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乐意做好事。
⎣⎢⎡重:严格。
周:全面。
故:所以。
怠:怠惰,⎦⎥⎤懈怠。
故人乐为善:所以别人乐意做好事。
闻 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他们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 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讲仁德讲义气;他们探求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于是就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 能 是,而我乃不能是?”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
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吗?”⎣⎢⎡闻:听说。
仁义:仁德义气。
求其所以为舜者:探求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
即以舜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所以,……的原因。
⎦⎥⎤彼:他。
予:我。
乃:却。
早夜以思,去其 不 如 舜者,就 其如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 者。
2019-2020粤教版高中《唐宋散文选读》文本助读第五单元第17课《原毁》附解析当今之人因懒惰、嫉妒而“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岂不让人痛心?长此以往,人才怎还会被尊重,被爱护?士人怎还会去反思,去律己?韩愈先生对当时社会人心的揭露可谓直击要害,入木三分。
士人要做的,正是返古思今,如曾子一般“日三省吾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知识链接背景资料韩愈提倡儒家的学说,反对当时很有势力的佛、老思想。
在文学上提倡古文,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唐初文章承六朝之后,尚骈俪,病纤弱。
当时也有很多人反对这种文风,但是直到中唐还没有获得较大的效果。
所以韩愈积极提供古文,主张学习三代两汉的文章。
又说学习古文,应当“师其意不师其辞”,做文章应当“词必己出”。
韩愈才如渊海,文章刚健雄伟,奥衍宏深。
在他和柳宗元等古文家的倡导下,终于把文体从骈俪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古文的基础。
本文即针对当时不正常的为人之风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文白对照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古时候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他们要求别也轻以约。
人既宽容又平易。
君子:本为道德高尚的人,这里指旧时剥削阶级具有本阶级道德的人。
其责己也重以周: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
以,连词,而。
轻以约:宽容而平易。
重以周,故不严格而全面,所以自己就不会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懈怠;宽容而平易,所以别人乐意做好事。
重:严格。
周:全面。
故:所以。
怠:怠惰,懈怠。
故人乐为善:所以别人乐意做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他们听说古人中有个叫舜的,他的为人,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讲仁德讲义气;他们探求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于是就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
他能够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吗?”闻:听说。
仁义:仁德义气。
求其所以为舜者:探求舜之所以为舜的原因。
即以舜为榜样来要求自己。
所以,……的原因。
彼:他。
予:我。
乃:却。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发扬那些与舜者。
舜相似的地方。
早夜以思:从早到晚地思索。
就:追求,发扬。
闻古之人有他们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周公的,他的为人,多才多艺;周公: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姓姬名旦,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儒家推崇的圣人。
多才与艺人也:是多才多艺的人。
才与艺,才华与技能。
求其所以他们探求周公之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
彼能为周公的原因,于是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
他能够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这样,可是我却不能这样吗?”朝夕思索,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就其如周公者。
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求:探求。
其:代周公。
责:要求。
就:同上文,发扬。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舜,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比得上他;周公,是个大圣人,后世没有人焉。
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比得上他。
可是,这些君子却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就是我的缺点。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这不就是要求自己既严格而又全面吗!及:比得上,赶得上。
焉:语气词。
是人:这些人,指古之君子。
乃:却,竟然。
病:缺点。
不亦……乎:不是……吗?其于人也,另一方面,他们对待别人,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就说:“他这人啊,能具备这一点,就足以算是好人了;能够擅长这个,是足为艺人矣。
”也就完全称得上是个有技能的人了。
”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他这人啊,能具备这一点,就足以算是好人了。
良人:良善的人,好人。
善:擅长。
艺人:有技能的人。
取其他们只要求别人有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一种长处,而不苛求人家有更多的长处,他们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而不追究人家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人家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只要求人家有一种长处,不苛求人家有更多的长处,只肯定别人最近的表现而不追究他的过去。
恐恐然:忧惧谨慎的样子。
为善之利:做好事应得的好处。
一善易修也,一艺一种美德容易培养,一种技能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容易掌握,可是,他们看待别人时,却说:“能够这样,也就足够了。
”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又说:“能够擅长这种技能,也就足够了。
”这不就是对别人要求既约乎!宽容而又平易吗!一善易修:一种美德容易培养。
修,培养。
一艺易能:一种技能容易掌握。
能,掌握。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对别人要求高,对自己却要求低。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对别人要求高,所以别人就很难去做好事情;对自己要求低,所以自取也少。
自己的收获就很少。
然:这样。
详:详细,要求高,与“周”相近。
待己也廉:对自己要求不高。
廉,少,要求低,与“约”相近。
故:所以。
自取也少:自己得益少。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自己没什么优点,却说:“我能够这样是亦足矣。
”己未有能,曰:“我能是,也就足够了。
”自己没什么技能,却说:“我能够有这种技能,是亦足矣。
”也就足够了。
”己:自己。
善:优点。
是亦足矣:也就足够了。
能:技能。
外以欺于人,对外欺骗别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对内欺骗自己,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这不就是对者已廉乎!自己要求太低了吗!以:用。
指用上面的话自欺欺人。
未少有得而止矣: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下来了。
已廉:太少。
已,太,甚,过于。
乎:语气词。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他们对于别人,说:“他虽然能够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这样,这个人也是不值得称道的;他虽然有这种技能,其用不足称也。
”这点本事是不值得称道的。
”其:代“他们”。
彼:代“他”。
足:值得。
善:擅长。
用:作用,指本领和才能。
举其一不计其十,抓住别人的一点,而不管人家的其他方面,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追究人家的过去,而不考虑人家的现在,提心吊胆地只怕别人有闻也。
有了声望。
计:考虑。
究:追究。
图:考虑。
恐恐然:忧惧谨慎的样子。
有闻(wén):有声望。
闻,名誉,声望。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这不就是对别人求全责备吗!这就叫做不拿一般人的标准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苛求别人,我看不出这是在尊重自己。
夫:发语词。
以:介词,用。
众人:一般人。
待:对待。
而:连词,表示转折。
望:要求。
尊己:尊重自己。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根有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嫉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人修。
别人进步。
为:做。
本:根源。
怠:懈怠。
忌:嫉妒。
修:指进修,要求进步。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我曾经试验过,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那些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尝:曾经。
试:试验。
语:说,告诉。
良士:良人;贤人。
应者:应声附和的人。
与:同党,同类。
不然,则其所疏远要不,就是和他比较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不若是,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
如果不是这样,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厉害的人就一定会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就一定面带怒色了。
不然:要不。
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与他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
怒于言:在言语中表示愤怒。
懦:软弱。
怒于色:在表情上流露出愤怒。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我还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非良士。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某人不是好人。
”那些不应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
就是和他比较疏远,跟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
应:应和。
其:代“他”。
同其利者:有利害关系的人。
畏:害怕。
不若是,强者如果不是这样,厉害的人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
就一定会说出高兴话,懦弱的人就一定喜形于色了。
是故事修而谤兴,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有所成就了,诽谤也就随之产生了;德高而毁来。
如果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
不若是:如果不是这样。
若,如果。
说于言:在言语中表示高兴。
说,同“悦”,喜悦,高兴。
故:因此。
事修:事业有所成就。
兴:兴起,产生。
德高:品德高尚。
毁:诋毁。
呜呼!士之处此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时代,而指望着名誉显扬、道德推行,真是难啊!士:这里指读书人。
世:时代。
望:希望。
光:光大,显扬。
行:贯彻实行。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打算在朝廷上有所作为的人,听到我的话并牢记在心上,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国家大概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有作:有所作为。
说:话。
存之:记在心里,留意。
几:庶几,差不多。
理:治理,唐人避唐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
欤:语气词,作“也”。
修辞恰当,论理透彻文章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此文从“责己”、“待人”两个方面,进行古今对比,指出当时社会风气浅薄,毁谤滋多,并剖析其原因在于“怠”与“忌”。
行文严肃而恳切,句式整齐有变化,语言生动形象,刻画入木三分。
韩愈的议论文具有结构严谨、说理透辟、逻辑严密的特点,《原毁》也不例外。
文章的宗旨在于探索毁谤之根源,从古今君子之对比入手,先古后今,由正到反,最后揭示根源,间架细密,环环相扣,足见作者结构布局之匠心。
文章最突出的特点还是对比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篇以古今君子相对比,比较他们对人对己态度的不同;而在描述古或今之君子的表现时,其对人对己的不同又构成一比;最后再以“某良士”、“某非良士”的一反一正的“试语”相对比,甚至把对比和一定的形象性描写结合起来,揭露的作用更鲜明尖锐。
两个“责于己曰”、“早夜以思”等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往复回环,迂曲生姿,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
类文品悟心系宽容,必拥阳光是的,宽容是一滴水,能折射出心灵里的阳光。
当一个人拥有宽容时,那他势必拥抱了暖暖的阳光。
同样是植物,有些植物关门闭户拒绝昆虫的打扰;然而有些却用“笑脸”面对那气势汹汹的不速之客,结果出现了一幅和谐、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色,蜂儿们——那一群曾经带有杀气的不速之客摇身一变成了辛勤的采蜜者。
为什么差距如此之大呢?是因为宽容。
同样是人,有些人喜欢“闭关锁国”的模式,他人的无论是善意的问候抑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狠狠地伤到他们,而他们只会变得更加脆弱,因为他们没有用宽容之心待人处事而反受其害;相反呢,有些人却因宽容仁厚之心流芳百世。
颜渊,摒弃了孔子其他学徒的张扬而被孔子欣赏,因此孔子的学生大惑不得其解而嫉妒他,他却从不因此而生气,仍然宽容地面对在孔子面前“打小报告”的人,所以,他终将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