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福清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1.18 KB
- 文档页数:4
福清市城市防洪形势分析及对策作者:沈文兴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2期[摘要] 由于福清地处沿海,洪涝灾害多因梅雨和台风所造成的,一般发生在3~10月份。
并且福清是台风多发地区,在每年的7~10月台风活动期,城区如遇东张水库排洪和海潮顶托,灾情尤为严重。
该文针对洪涝灾害的特点以及福清城区防洪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防洪对策。
[关键词] 福清市城市防洪形势分析防御对策1 城市概况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介于北纬25 °18′25″~25 °51′45″,东经119°3′41″—119°40′41″之间。
福清市全境东西宽46.5km,南北长53.3km,总面积2429.76km2,其中陆地面积1518.24 km2 (包括耕地面积44.9万亩),海域面积911.52 km2。
海岸线总长345km,有大小岛屿141个。
全市现有17个镇、7个街道、447个行政村、18个居委会,总人口为123万多人。
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同胞约50万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也是全国综合改革和农村城市化试点县(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之一,是海峡两岸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
随着外资企业的发展,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设备引进福清,目前已形成了以电子、纺织、塑胶、玻璃、金属制品、建材、气配、食品等行业为骨干的外向型企业,以电子、玻璃、塑料为龙头企业。
2006年福清工农业总产值达691.6亿元。
福清城区辖7个街道,面积为244.5 km2,人口为45.8万人,是福清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城区内有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洪宽工业村,其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470亿元,占全市2006年工业总产值的68%2 洪涝灾害成因及特点福清地处东南沿海,临近海洋,属南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0℃,年均日照时数1778小时,年降雨量809~2346mm之间,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自东南向西北递增,3~10月份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
福清全年气候1、福清的气候特点有什么特征福清的气候特点: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福州南翼,地理坐标为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之间。
福清南近北回归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1°C。
雨季、干季分明。
降水集中在3月—9月,雨量较充沛,10月至次年2月为少雨季节。
7月—9月多有热带气旋(台风)影响。
注:完全没有问题,希望帮助到您。
请及时点击采纳。
2、福建福州冬天最低温度多少度?福州气候福州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26天,年平均日照数为1700~19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为16~20℃,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3、福建冬天的气候一般怎样你是哪里人?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初来石狮的北方人会觉得冬天石狮比北方还人,因为石狮市环海的海滨城市海风很大,穿了衣服让人觉得风一直往衣服里钻的感觉,而且石狮不像北方那样家家有暖炉。
所以感觉很冷。
一般冬天温度在历史最低温没有超过1摄氏度的,我冬天里面上衣穿个长袖t恤,外面穿个棉外套。
下身穿件牛仔裤。
就这样过冬的。
怕冷一点的人里面穿上一个套保暖衣外面加个羽绒服就够的。
棉袄还是要的,毕竟温度都是在5到10度左右。
我就是石狮的,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4、福清的气候特征??5、福建一年四季的天气、温度情况是个什么样的?总体来说就是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
夏天虽然炎热,但是37度以上的天气去十分罕见,夏天全省都差不多,挺热的,三十多度是常态。
秋天的秋老虎很猛,甚至等到11月才能开始凉爽起来。
冬天不会下雪,除了高海拔( 1000米以上)的地区。
春天除了四月、五月以外,天气还有点儿相当于冬天。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近40年来福建省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严平勇【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00)008【摘要】利用福建省近40年来的逐月气温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福建省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近40年来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1)福建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月极端最低温度升高速度远大于月极端最高温度;(2)月极端高温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深刻,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之间的山间盆地、河谷区为极端高温高值分布区,山带高海拔区及沿海岛屿为极端最高温度低值区;(3)月极端最低温度由东南向两北递减,东南沿海岛屿为其高值区;(4)月极端最高温趋势大致以闽中大山脉为界,西北显示不明显下降趋势,东南显示显著升高趋势,其中东南沿海福州、漳州、福鼎、长汀为趋势增强中心;(5)月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显示升高趋势,以河谷、盆地为趋势增强中心,倾斜度值向周围递减.【总页数】3页(P358-360)【作者】严平勇【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3+6【相关文献】1.澜沧江流域近55年来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J], 王学;李少娟;裴顺强;吴巩胜2.山西省近40年来干旱情况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赵志平3.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洪;曹婧;毋俊华;陈怡平4.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洪;曹婧;毋俊华;陈怡平5.全球变暖背景下广东省近60年来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黄强;陈子;刘占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地区日照时数近50年来的变化特征李慧群;付遵涛;闻新宇;黄建斌【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3(000)002【摘要】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给出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1956~2005年中国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突变情况、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总量呈减少的趋势,在1980年前后大部分观测站显示有突变,20世纪90年代之后减少趋势有所缓解,保持在稳定偏低的状态;此类变化趋势在东南地区较西北地区更为显著。
且日照时数的上述变化主要由于夏季日照的变化造成的。
%The sunshine duration daily data for 1956–2005, which was made available by the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is used to calculate sunshine duration trends, abrupt change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through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d Mann-Kendall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1)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sunshine duration occurred over much of China during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decreasing trend halted until the 1990s, after which time it was maintained at a low state. (2) Most of the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happened abrupt climate change in 1980. (3) This change was significant, particularly in the eastern half of the country. (4) The change in summer sunshine duration is a major contributor to this decrease.【总页数】7页(P203-209)【作者】李慧群;付遵涛;闻新宇;黄建斌【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气候与海-气实验室,北京1008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近50年来临沂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分析 [J], 宋莹华;张磊2.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靳利梅3.近30年来沧州地区日照时数与风速变化特征 [J], 龚宇;邢开成;王璞4.石河子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J], 郭金强;王肖娟;朱蓉慧;吕新;5.临邑县近50年来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J], 王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地区近4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郭军;任国玉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6(34)4
【摘要】对天津市区、西青、蓟县、塘沽4个站1961~2003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和地面能见度等资料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1~2003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是为每10年-177.3、-165.2、-174.1、-145.6 h.与60年代相比,90年代4站的年日照时数分别减少了425.1、403.4、486.0、377.5 h,相当于市区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2 h、西青1.1 h、蓟县1.3 h、塘沽1.0 h.40年来云量和水汽压的变化不大,而地面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能见度下降可能主要是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含量上升的结果,这是造成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总页数】6页(P415-420)
【作者】郭军;任国玉
【作者单位】天津市气象局气候服务中心,天津,300074;国家气候中心,北
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天津地区近21年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王凯燕;王文卓;李琼芳;虞美秀;李鹏程
2.近40年那曲地区日照时数和风速变化特征 [J], 毛飞;卢志光;郑凌云;张佳华
3.近50年上海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靳利梅
4.哈密地区近54 a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杨艳玲;秦榕;卢新玉;杨红艳;何亚平
5.洪雅地区近40年日照时数和风的变化特征分析 [J], 包静;何建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祁栋林;苏文将;李璠;肖宏斌;李晓东;周万福【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5(31)20【摘要】为了了解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选用青海高原43个气象站的基本气象数据,分析整个区域和4个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在过去50年中的变化趋势和变化成因。
结果表明: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3个生态功能区变化趋势不明显。
空间分布为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小。
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性。
整个区域和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突变时间分别为2004年和1999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和三江源地区在2006—2008年之间发生突变。
影响青海高原整个区域和生态功能区生长季日照时数的主要因子是云量,而次要因子表现略有不同。
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分布随着经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经度的影响最大。
【总页数】9页(P186-194)【关键词】日照时数;突变检验;生态功能区;青海高原【作者】祁栋林;苏文将;李璠;肖宏斌;李晓东;周万福【作者单位】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12.14【相关文献】1.基于GIMMS NDVI 3g.v1的近34年青海省植被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特征 [J], 代子俊;赵霞;李冠稳;王兴春;庞龙辉2.1970-2012年青海湖流域冷暖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J], 李姗姗3.内蒙古近50年生长季日照时数变化特征 [J], 杨丽桃;江像评4.近60年福建省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J], 孙晓航;林玉蕊;丘永杭;黄奇晓;陈晓瑜5.黄土高原作物生长季近地层干湿状况变化特征 [J], 姚玉璧;李耀辉;杨金虎;肖国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The Change Characteristics of Sunshine Dur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Fujian Province in the Past
60 years
作者: 孙晓航[1,2,3];林玉蕊[1,2,3];丘永杭[1,2,3];黄奇晓[1,2,3];陈晓瑜[1,2,3]
作者机构: [1]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生态与资源统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省资源环境空间信息统计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
出版物刊名: 武夷学院学报
页码: 22-26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期
主题词: 日照时数;生长季;变化特征;滑动t检验;小波方差分析;福建省
摘要:利用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近60年生长季日照时数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滑动t检验、小波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1961—2018年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生长季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为1001.11 h,最大值(1286.11 h)出现在1963年;最小值(765.70 h)出现在1997年。
日照时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5.44 h;日照时数在1971年、1991年附近发生突变,1971年之前呈现上升趋势,1991年之后呈现下降
趋势;日照时数具有四个明显周期,其中以31 a左右的周期震荡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