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上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94 KB
- 文档页数:36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1. 单元一:- 教学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的身体构造、五官特征和个性特点,并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的身体特点和个性特征。
- 教学内容:- 活动一:自我形象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相册或画像,并描述自己的身体构造和五官特征。
- 活动二: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自己心目中的一个角色,并描述该角色的个性特点。
- 活动三:小组合作,学生互相交流并发现彼此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单元二:友爱与合作-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与合作意识,提高他们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良好态度。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展示友爱的行为和合作的意识。
- 教学内容:- 活动一: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活动二:情景剧表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展示友爱和合作的场景。
- 活动三:案例讨论,学生讨论解决冲突的方式,并找出友爱和合作在其中的作用。
3. 单元三:积极乐观-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应对挫折的能力。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积极乐观的意义,并能运用乐观的思维方式面对困难。
- 教学内容:- 活动一:积极语言培养,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对话,培养学生乐观的语言表达惯。
- 活动二:乐观思维训练,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研究如何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应对挫折和困难。
- 活动三:生活实践,学生完成一些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任务,锻炼乐观应对困难的能力。
4. 单元四:家庭与亲情-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珍视家庭的观念,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联系,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传递家庭的感情和传统,表达对家庭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 教学内容:- 活动一:家庭成员介绍,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表达对他们的喜爱与感激之情。
- 活动二:亲情故事分享,学生分享一个家庭中发生的亲情故事,并讲述故事中的感动时刻。
变来变去的水一、教材背景本课是小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变来变去的水。
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水的特点,让孩子感觉到简单的水可以发现很多的秘密。
引导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了解水、亲近水,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1、二年级学生由其年龄特点决定,活泼好动,与一年级比较,更加乐于参与,乐于实践,乐于表达。
2、学生们对水认识比较模糊和粗糙,不够精确和系统。
例如:学生对白色和无色分不清楚,认为白色就是没有颜色。
三、活动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3、增加儿童对生活中的水的探索兴趣,激发儿童热爱我们生活的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玻璃、透明玻璃杯、烧杯、酒精灯、冰块、玻璃缸、牛奶、果汁。
2、小水滴的头饰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大屏幕展示)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猜猜我是谁?谜语:双手抓不住,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教材)本环节教师意在通过设计悬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让学生明白水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三、探究水的特点那么,水除了能够流动之外,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些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颜色、形状、味道….)让我们做做小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吧!活动(一):探究水的特点1、我们准备了许多用具,请看一看都有什么?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轻拿轻放②不要把水洒得到处都是⑤互相谦让,互相帮助)3、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吧,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教师随机指导)4、请学生说用什么方式来填表格。
5、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找出不同的发现。
6、小组选代表汇报,师生找共同点、不同点。
并对照实验前的想法请小组同学到前面做实验来证明。
(反复强化特点)7、如:①水的颜色——无色、透明通过对比牛奶、果汁和水,放在水槽里、外的手的颜色等。
诚实的孩子人人夸【教材分析】本课活动是根据《课程标准》中“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话,做诚实的孩子”的要求,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的,着重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
本课共四页,第一页是一幅精美的图画:老师、家长、学生讲一讲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诚实小故事。
第二页是三个精彩的小故事:①小明打破玻璃,主动承认错误。
②小红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把妈妈给的钱交给老师,说是她捡到的。
经过老师的批评教育,她勇敢地承认了错误。
③小强乱扔香蕉皮,知错就改。
第三页是两道辨析题:①小明迟到了骗老师是因为妈妈的自行车漏气了;小红迟到了,能承认错误。
②三个小伙伴放学了在一起玩,小明骗妈妈说老师留我们补习了;小刚诚实地对妈妈说:“我在孙浩家玩游戏了。
”第四页是诚实守信行为卡的样板。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但其自制力有限,自觉性还不高。
随着其年龄的变化,教师、家长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矛盾的时候,为了避免来自教师、家长方面的压力,有的学生采用了说谎的办法来逃避批评;有的孩子犯了错误,办了错事,或做了父母、老师不允许做的事情,因为怕挨批评、受惩罚而不敢和父母、老师说实话;有的孩子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羡慕,家长的称赞,而把自己说得比实际更好,或把别人做的好事、别人的优点安在自己的头上;还有的孩子是怕好朋友受批评,包庇朋友的错误行为而说谎。
虽然孩子的不诚实大多数不是出于恶意,但对其健康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从小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说谎是不诚实的前奏,但并不是每一个说谎的孩子都具有道德品质的问题。
无论如何,说谎是不好的,若从小有了说谎的毛病,甚至养成习惯,就很难改正过来,发展下去,很可能造成人格上的偏差,成为不诚实的人。
因此,设置此课非常重要,把做人的美德——诚实的种子,从小播种到学生的心田中。
【设计思路】我的设计思路有如下六个环节:“欢唱诚实歌曲”、“交流诚实故事”、“辨析诚实行为”、“表彰诚实孩子”、“制作诚实行为卡”、“延伸诚实行为”。
《植物生长的秘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儿童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儿童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2、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进行初步的分析。
3、培养儿童收集信息的方式与能力。
教学准备搜集材料、资料;收集各种果实、种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猜一猜:学生通过摸、闻、猜、尝,说出各种果实。
2、小组里互相交流各自带回来的果实。
3、谈话揭题:究竟植物的果实是怎样来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植物王国去探索植物生长的秘密。
二、了解果实的种子:(电脑出示有关种子的视频)1、小组合作从各自带来的果实中找出它的种子,然后看看,说说这些种子是怎样的。
2、学生交流、小结找到的种子是什么样子,是从哪里找到这些种子的3、老师小结。
三、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1、观看植物传播种子的视频,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
2、学生交流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电脑播放课件:种子旅行记)1、小组内交流自己种植物的经验,说说在种植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些什么?获得了什么植物知识?2、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说说植物的生长过程,。
重点引导孩子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播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五个过程。
(一起看视频,边看边讲解,让孩子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3、小结:植物的生长过程是不断循环的,用贴图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四、拓展:1、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秘密?2、老师小结,渗透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电脑播放游戏课件):“植物知识知多少”。
通过游戏,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活动拓展:鼓励学生再去种植物,并坚持做好植物的生长记录。
七、教学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了解小麦、花生等植物生长的过程,可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了解植物生长的秘密。
变来变去的水一、教材背景本课是小学二年级北师大版教材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变来变去的水。
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水的特点,让孩子感觉到简单的水可以发现很多的秘密。
引导儿童在小组合作中了解水、亲近水,激发儿童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1、二年级学生由其年龄特点决定,活泼好动,与一年级比较,更加乐于参与,乐于实践,乐于表达。
2、学生们对水认识比较模糊和粗糙,不够精确和系统。
例如:学生对白色和无色分不清楚,认为白色就是没有颜色。
三、活动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3、增加儿童对生活中的水的探索兴趣,激发儿童热爱我们生活的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玻璃、透明玻璃杯、烧杯、酒精灯、冰块、玻璃缸、牛奶、果汁。
2、小水滴的头饰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大屏幕展示)小朋友们你们好!大家猜猜我是谁?谜语:双手抓不住,用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教材)本环节教师意在通过设计悬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与此同时让学生明白水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三、探究水的特点那么,水除了能够流动之外,它的颜色、形状、味道有些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颜色、形状、味道….)让我们做做小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想法吧!活动(一):探究水的特点1、我们准备了许多用具,请看一看都有什么?2、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①轻拿轻放②不要把水洒得到处都是⑤互相谦让,互相帮助)3、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吧,并记录在调查表上。
(教师随机指导)4、请学生说用什么方式来填表格。
5、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找出不同的发现。
6、小组选代表汇报,师生找共同点、不同点。
并对照实验前的想法请小组同学到前面做实验来证明。
(反复强化特点)7、如:①水的颜色——无色、透明通过对比牛奶、果汁和水,放在水槽里、外的手的颜色等。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教学目标:1、感受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与美丽。
2、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知道如何保护生活环境。
3、能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准备拍摄社区周围的图片主要教学环节及方法:一、导入(2分)图片导入,学校周边图片展示问:同学们看看这是哪儿啊?生答。
(板书:我们生活的地方)问:咱们生活的地方好吗?你爱你生活的地方吗?(板书:我爱)二、进入正题1.感受身边的美(10分)参观去A接下来,就让我们参观去,一起看看我们生活的城市。
出示郑州周边和市区景区图片,教师挑出一幅进行讲解示范。
郑州,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最近几年发展建设起来的郑东新区商务中心区,简称CBD。
大家看到的位于图片上方正中的是郑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会展中心和艺术中心。
它们在绿树碧水中显得现代化派头十足。
B争当小小讲解员①生讨论如何讲解②指名进行讲解、指导C评出优秀讲解员、颁奖2.大地妈妈哭了(5分)过渡:我们生活的地方很美,我们都很爱我们生活的地方。
但是,同样也存在着不和谐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结合视频、图片说说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不爱护环境的现象和行为。
生答3.争当环保小卫士(10分)过渡: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的不文明行为。
爱我们生活的地方,就要积极保护环境。
想一想,如何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呢。
生答(如拾废饮料瓶、废旧电池、清除小广告、护理花坛等)B: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班级做起,比如:生答:保护教室的门窗、保持教室地面和课桌椅的整洁……教师:除了保持我们的教室整洁,我们还能保持我们校园的整洁。
C: 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让地球妈妈不再哭泣,我们需要团结更多人的力量,把环保的意识传播给我们周围的人。
教师展示环保提示语。
教师:这些提示语简单、易懂,并且起到了警醒我们的作用,你能不能也跟你的小伙伴一起想一条环保小标语。
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我们生活的地方真美(课堂实录)和平区昆明路小学郑婷活动目标1、让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生活地方的整洁与美丽。
2、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关心自己生活地方的发展变化。
3、培养学生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1、学生准备:利用国庆长假时间去欣赏、游览天津的一处或几处美景(社区、公园、城市建筑、海河、街道、夜景及城市周边风景区),用图片、照片、DV或实物记录下来。
2、教师准备:天津全景的录像、游览海河的课件、图片、歌曲活动步骤一、图片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看几幅图(天塔、水滴、世纪钟、食品街),我看谁的小眼睛最尖,认不认得这是那座城市。
师:大家都认得这些地方,那你们说这是哪座城市呀?生(异口同声):天津师:对!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天津,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说说我们生活的地方。
(板书:我们生活的地方)二、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6个方面感受生活的地方美。
(顺序可依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准)(一)家园美师:我们从哪儿说起呢?家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了,(板书:家园)就让我们先从家说起好吗?师:那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你家住哪儿,你觉得你家周围哪儿美。
(几个学生有的用照片有的口头介绍自己居住的小区最美的地方)师小结:看得出,大家生活的家园都很美,确实这几年我们城市建设的脚步加快了,人们的居住环境不断发生变化,我们生活的家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二)、校园美(包括两部分)师:其实不光我们生活的小家美,我们还有一个共同学习的大家,是哪儿呀?生:学校⒈感受校园美师:(板书:校园)这就是我们的学校,是我们每天学习的地方,老师用DV把四座校区全拍了下来,想不想看看?师:播放学校短片加解说——(我们学校共有四座校区,这是昆明路校区我们平时上课的地方,这是岳阳道校区也是我们现在上课的地方,这是常德道校区,那里有三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这是成都道校区是我们的高年级部。
)看过之后你想说什么?(学生会说:“我们的学校真是太美了”“我在昆明路小学上学很骄傲”等。
粮食来得真不容易(第一课时)永新县实验小学胡艳平教学活动目标:1、引导儿童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通过体验交流,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2、激发儿童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儿童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通过体验交流,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学生:1、查找各种与粮食有关的资料,如各种粮食的产区,食品加工的过程.。
2、与长辈聊聊粮食是怎么来的。
教师:1、收集有关粮食的资料(图片、文字和视频)。
2、粮食实物(大米、黑米、小麦、高粱、花生、黄豆、红豆、红薯、土豆等)3、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活动过程:活动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向大家了解一个情况:谁来告诉我,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生自由回答)师:嗯,看来在吃这个方面,我和大家有相同的爱好。
看,这些都是老师平时爱吃的早餐,有——有——还有——看着都让人想流口水了,是吧。
嗯那你们知道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吗?(预设:1、知道,嗯,你知道的真多。
2、不知道,不知道也没关系,老师告诉你,这些呀都是用粮食做成的。
)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就跟粮食有关。
(板书“粮食”生书空)活动二:认识粮食1、师:同学们请看,老师也带来了几位粮食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图片:稻谷、黄豆、玉米、红薯、花生)2、这些呀,都是我们南方常见的粮食作物。
其实粮食还有很多,老师去网上查了查,发现粮食作物可以分为三类,请看!(出示课件3)谷类作物它包括——薯类作物包括——还有豆类作物,咱们平时吃的——就属于这类粮食作物了。
3、好,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讲台上也摆放了一些粮食,接下来,咱们就和这些粮食来个亲密接触。
同学们可以用手摸一摸滑不滑,用眼睛仔细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
来,小组长上台来领你们小组的粮食。
4、汇报情况(总结:你们有一双像科学家一样善于发现的眼睛.)5、同学们,老师把这些粮食拍成了照片藏在了你们的抽屉里,赶紧去找找,接下来,请你们把这些粮食宝宝送回家,好吗?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待会儿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把你们手中的照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第一单元《我爱我的身体》单元目标:1、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基本特征,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
2、了解身体主要部位的基本功能,意识到它们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
3、爱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单元内容:主题一:《了解我的身体》主题二:《保护我的身体》教学过程:主题一了解我的身体主题目标:1、认识身体各部分器官,感受自己身体的基本特征。
2、学习测量身体,了解自己生长发育的基本状况。
3、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身体特征,增强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老师:人体挂图、米尺、纸袋(成长记录袋)。
活动课时:1课时具体活动过程:活动案例一了解我们的身体1、开课:(老师先进行自我介绍)同学们好!我姓刘,名金萍。
这学期是同学们的品德与生活课老师。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很有意思。
这里,我们先来整体感知一下本学期所学内容。
(老师先带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看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把课本看一遍;最后同桌俩互相讨论讲讲自己最喜欢哪部分内容。
)2、老师讲本学期具体要求。
老师:既然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的内容,我们就要努力学好这门课。
这里,老师提机电要求:(1)每节课要按时带书来。
(必要时借书)(2)每节课要带水彩笔、大美术本。
(3)做好成长记录袋,学期末检查。
(4)学期考评方法:数数谁的五角星最多得分。
(5))每节课根据纪律情况奖励小故事。
3、介绍成长记录袋的作用。
(书上P52-P55页内容)4、了解我们的身体。
(1)认认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名称。
(从外到内,外—老师用学生或自己的身体讲;内—看人体内脏图。
)(2)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
(从外到内,讲心脏,用手摸脉搏;讲肺,用手放在鼻子和口来感觉呼吸。
)5、布置作业:回家让爸爸、妈妈帮忙用米尺量身高、胸围记在书上。
6、每课小故事。
(《科普知识故事》)主题二保护我的身体主体目标:1、了解身体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知道身体部分部位的特点。
2、了解身体保健的基本常识,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3、纠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保健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老师:《十万个为什么》中医学知识,头饰和红领巾。
学生:课前,想家长请教身体如何保护。
活动课时:3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活动案例一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耳朵1、复习上节课内容:(1)身体各部位的名称。
(2)每部分器官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老师过渡:既然身体的每个部分,每个零件都有着这样重要的作用,我们就有必要保护好它们。
这里,我们从外到内跟大家讲讲如何保护身体各部位器官。
今天,先讲五官科的保护。
(五官科包括:眼、耳、鼻、喉、牙齿)2、眼睛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眼睛?(原因:第一眼睛带来光明。
做实验:全班闭上眼睛体会盲人的生活;用红领巾蒙住一位学生的眼睛让其往讲台上走。
第二:保护不好眼睛会生眼疾,给生活带来不方便。
例如:沙眼、红眼病不能上课,会传染;近似眼戴眼镜,跑步跑不快,照相不好看??等等.)(2)如何保护眼睛?第一: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第二:老师讲述“小眼镜找朋友”的故事。
(书上P4页内容)(3)老师讲眼睛的特殊作用。
(书上P5页内容)3、讲耳朵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耳朵?(原因有二:听声音,说话听话;生病的危害:中耳炎影响大脑。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耳朵。
(3)判断以下行为的对与错。
(书上P6页内容)(4)知识拓展;在大街上,人们怎样保护耳朵?(书上P7页内容)4、现场带学生做一遍眼保健操和护耳操。
5、布置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请教鼻子和牙齿的保护方法。
6、每课小故事。
(《科普知识故事》)活动案例二保护我们的鼻子和牙齿1、复习上节课内容:如何保护眼睛和耳朵?老师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五官科的保护----鼻子和牙齿的保护。
2、牙齿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牙齿?(牙齿的作用和重要性)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讲述。
牙齿主要是咀嚼食物的器官,没有它,无法消化食物。
(2)如何保护眼睛?(坚持刷牙)第一: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第二:老师现场做小调查:我们一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是正确的刷牙方法?新牙掉了,还能再长上来吗?第三:看录像《蓝猫刷牙讲座》第四:选择判断以下行为的对与错。
(书上P3页内容第五:学习《刷牙歌》及牙齿的小知识。
(9月20日爱牙日)3、讲鼻子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鼻子?(鼻子的作用和重要性)(原因有二:呼吸的重要器官;生病的危害:鼻炎影响大脑。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鼻子。
(少抠鼻子,感冒要看彻底,冬天要戴口罩)(3)老师讲《十万个为什么》中鼻子的医学故事。
4、布置作业:回家向爸爸、妈妈请教骨骼和内脏的保护方法。
5、每课小故事。
(《科普知识故事》)活动案例三保护我们的骨骼和肠胃1、复习上节课内容:如何保护鼻子和牙齿?老师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官科的保护;这节课,我们再来讲讲内部器官的保护。
2、骨骼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骨骼?(骨骼的作用和重要性)方法:学生和老师共同讲述。
骨骼是身体的支撑,像盖房子的墙与柱子;医学上讲人体有两大痛:骨痛和神经痛。
骨折,使人走不了路,干不成活,生活不能自理。
(2)如何保护骨骼?第一: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并自由发言。
第二:老师讲: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
(保护好脊柱);我们还要多喝牛奶。
(补钙,多晒太阳);注意安全,不乱闯红灯。
(防止骨折)第三:看书复习骨骼的保护。
(书上P8页内容)3、讲肠胃的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肠胃?(肠胃的作用和重要性)(先听《种子的旅行》故事及《食物的旅行》书上P11页内容;再讲肠胃的消化作用。
)(2)请学生讲该如何保护肠胃。
(吃饭不要吃多,导致积食;冷热搭配;坚持吃早餐,预防胆结石。
)(3)做选择游戏:胃喜欢谁?(书上P9页内容)(4)现场发头饰表演《食物的旅行》。
4、布置作业:回家把学过的身体保护知识讲给爸爸、妈妈。
5、每课小故事。
(《科普知识故事》)本单元活动反馈与调整措施及学生评价:第二单元《收获中的学习和发现》单元目标:1、了解一些收获物的特征和变化,增进儿童关心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儿童参与种植、管理、收获的乐趣与劳动的技能。
3、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
4、引导儿童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儿童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单元内容:主题一:《收获的感觉真好》主题二:《粮食得来真不容易》主题三:《植物生长的秘密》主题四:《我们这里的农产品》活动过程:主题一:收获的感觉真好(备注:由于条件的限制,老师无法带学生去菜园了感受秋天收获的感觉,所以实际授课中,我将主题一和主题三的内容合并起来讲。
)主题目标:1、了解一些收获物的特征及变化。
2、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
3、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究和发现实验,激发儿童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老师:录像带《秋天丰收的景象》,带植物的种子。
活动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活动案例一植物生长的秘密1、开课:秋天来了,人们常说:春华秋实。
这是个丰收的季节,给人们带来了喜悦。
(尤其是现在由于人工种植,无论春天、秋天,还是冬天,都能吃上水果。
)2、看录像《秋天丰收的景象》。
(或者看书P14-P15页内容)老师介绍秋天有哪些水果、蔬菜、粮食??,有劳动才有收获。
3、过渡: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要学习和发现一些农业知识---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即植物的生长规律。
4、老师结合书上P17页的图讲解:(1)植物生长规律:(春种)种子----(浇水施肥、光合作用)植物生长根、茎、叶----开花----结果(果实中含有种子)。
(2)讲书上的向日葵生长规律。
(书上P17页内容)(3)讲书上的牵牛花和黄豆的生长规律。
(书上P16页内容)(4)也有特例:像无花果就不开花。
5、知识扩展:(1)认识各种植物的种子。
(苹果、梨、无花果、葡萄??的种子)(2)讲《十万个为什么》中植物篇的《植物的秘密》;6、每课小故事;主题二粮食来得真不容易;主题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2、引导儿童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儿童爱;活动准备:;老师:录像带〈〈粮食的生产过程〉〉,古诗〈〈悯农;学生:(1)提前向父母或他人询问粮食是怎么来的?;(2)观察中午学生在学校吃饭的情况;活动课时:(2)讲《十万个为什么》中植物篇的《植物的秘密》的故事。
6、每课小故事。
(《科普知识故事》)主题二粮食来得真不容易主题目标:1、初步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激发儿童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引导儿童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培养儿童爱惜粮食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老师:录像带〈〈粮食的生产过程〉〉,古诗〈〈悯农〉〉。
学生:(1)提前向父母或他人询问粮食是怎么来的?(2)观察中午学生在学校吃饭的情况。
活动课时:1课时。
具体活动过程:活动案例二粮食来得真不容易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植物的生长规律是什么”?2、引新课:上节课,我们讲了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中,我们要学习和发现一些农业知识。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接着学习第二个农业知识:粮食是怎么来的?3、学生自由讲自己调查的情况和结果,以及学生自己头脑中认为的粮食得来方式。
4、老师带学生看书学习粮食得来的经过。
(插秧、播种----浇水施肥,植物生长---收割---扬场---加工----白米饭或白面。
)或者看录像带〈〈粮食的生产过程〉〉。
5、学习爱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1)过渡:正因为粮食来得真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粮食。
(2)学生讲观察中午学生在学校吃饭的情况。
(3)师生讨论:我们该如何节约爱惜粮食?第一:不剩饭,不洒饭,不倒饭,吃多少盛多少饭,多余的打包带回家。
(大学生倒饭调查)第二:讲日本老板到中国做客吃饭的故事。
第三:讲海船上锅盔馍救了一船人的故事。
(4)判断谁对谁错。
(书上P15页内容)5、学习古诗〈〈悯农〉〉。
6、每课小故事。
(《科普知识故事》中与粮食相关的故事:一篮“黑头发”和“谷子脱皮”。
)7、布置作业:调查我们这里的农产品都有哪些?(去市场、超市)做调查表,仿照书上P18—P19页内容填写。
主题三我们这里的农产品主题目标:1、了解当地的农产品及与收获物相关的知识。
2、初步形成一定的社会调查能力。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调查我们这里的农产品都有哪些?(去市场、超市)做调查表,仿照书上P18—P19页内容填写。
活动课时:2课时具体活动过程:活动案例三我们这里的农产品调查1、开课:本单元,老师讲了秋天的收获。
前面,老师已经讲了两方面的收获---(1)植物生长规律(2)粮食得来不容易;这里还有一方面的收获,就是了解“我们这里的农产品”。
这部分内容需要大家外出调查,所以这节课,老师就布置一下调查内容,等同学们调查完有结果后,我们在来讨论“收获后的调查”。
2、讲解调查活动的安排。
(1)先请同学们看书P18—P19页的内容,搞清我们调查的内容是什么?(根据书上提示:我们知道这次调查活动需要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去“菜市场、超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