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综述
- 格式:docx
- 大小:10.97 KB
- 文档页数:3
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控制技术研究一、引言无人驾驶汽车是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传统汽车行业的产物,无需人工干预,自主实现行驶、路径规划、交通安全等功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它的环境感知和控制技术,由于地形变化、天气、光照等影响,在实际运行中无人驾驶车辆需要水平高的环境感知和控制技术支撑,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和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
二、环境感知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是指无人驾驶汽车通过传感器或激光雷达等装置,实时监测周围环境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判断行车环境是否适宜,便于车辆的自主行驶和自我保护。
(一)视觉传感器车载摄像机、摄像头等设备可以从车辆各个方向对道路、障碍物、其他车辆等进行实时图像采集。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车辆可以获得视觉场景的三维信息,实现车道标记、行人识别等功能。
(二)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可以在执行自主决策前为车辆提供精确定位的信息,有助于实现安全的自主驾驶和高度精确的自动转向。
车载激光雷达获得的不仅是实时三维图像,同时还可以获得与其他传感器相比更多的细节信息,例如障碍物尺寸、形状、距离、反射率等,极大地提高了车辆的环境感知能力。
(三)超声波超声波在自主驾驶中主要用于测量周围障碍物的距离。
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探测前方的障碍物,通常用于自主停车、辅助刹车等功能。
三、控制技术随着环境感知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无人驾驶汽车正逐渐成为现实。
然而,在实现自主驾驶的过程中,无人驾驶汽车所遇到的诸多挑战,需要有先进的控制技术进行实时处理和规划。
(一)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指根据预先设定的目标和约束,通过计算机算法,实现车辆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优行车路线。
车辆自身的位置和速度、道路信息、行车环境等因素都将被纳入路径规划的计算过程中。
优秀的路径规划技术可以使车辆实现高效、精确的行驶,并能适应复杂的道路环境。
(二)车辆状态控制控制车辆状态是无人驾驶汽车实现自主决策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车辆在自主驾驶的过程中,需要实时掌握车速、加速度、转向等状态信息,并根据当前环境信息进行决策和操作。
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研究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无人驾驶的核心能力之一,环境感知在保证行驶安全和顺利的同时,也是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研究,并对其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传感器技术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主要通过各类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并结合行为决策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目前,常用的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包括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
1.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人驾驶传感器之一。
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激光雷达能够实现对距离、角度和强度等信息的高精度测量。
激光雷达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高分辨率和精准度,能够有效地感知静态和动态障碍物。
2. 摄像头:与人眼类似,摄像头通过拍摄周围环境的视频图像来实现环境感知。
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利用摄像头感知道路标志、车辆、行人等信息。
然而,受到光照、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摄像头在某些条件下可能表现出较差的性能。
3. 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是通过发射和接收毫米波信号来感知周围环境的传感器。
相比于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探测到前方障碍物,并提供其距离、速度等信息。
4. 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发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感知周围环境。
它主要用于近距离障碍物检测,适用于低速驾驶和停车场等环境。
二、环境感知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现有的环境感知技术在某些场景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克服。
主要挑战包括:1. 复杂环境感知:无人驾驶车辆需要在各种复杂的交通环境中进行感知,如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隧道等。
这要求环境感知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感知路况、车辆和行人等信息,以支持系统的准确决策。
2. 天气和光照影响:天气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环境感知的性能下降。
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技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需求不断变化,无人驾驶车辆成为了当今社会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之一。
无人驾驶车辆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环境感知技术,它能够帮助车辆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保证行驶的安全和稳定。
环境感知技术是无人驾驶车辆的核心之一,它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设备来感知和识别周围环境的信息。
其中最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雷达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取车辆周围的数据,如道路状况、障碍物位置、行人行为等。
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车辆中最重要的感知设备之一。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接收反射回来的光来测量周围环境的距离和形状。
激光雷达能够快速扫描周围环境,生成高精度的地图,提供给车辆进行路径规划和避障。
激光雷达的优点是精度高、反应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价格昂贵、对天气条件敏感等。
摄像头也是无人驾驶车辆中常用的感知设备之一。
它通过拍摄周围环境的图像来获取信息。
摄像头可以识别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行人和其他车辆等。
通过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车辆可以判断出当前的交通状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摄像头的优点是成本低、信息量大,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光线条件不好时的影响和图像处理算法的复杂性。
超声波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车辆周围的距离。
它通过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测量其反射时间来计算物体与车辆之间的距离。
超声波传感器可以用于避障和停车等场景。
它的优点是价格低、反应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如测量距离有限、对目标形状敏感等。
雷达是一种常用的感知设备,它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测量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雷达可以用于检测周围车辆的位置和速度,从而进行车辆间的协同和避障。
雷达的优点是适用于各种天气条件、反应速度快,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分辨率较低、对目标细节感知能力有限等。
除了传感器外,环境感知技术还包括数据融合和处理算法。
数据融合是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以提高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给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和发展打开了大门。
无人驾驶汽车将为我们的出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便是环境感知技术。
本文将从传感器技术、感知算法和数据处理等方面,介绍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的重要性和当前的技术现状。
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的核心。
无人驾驶汽车需要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环境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决策和规划。
目前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获得距离信息,从而实现对周围车辆和障碍物的探测。
摄像头则可以获取图像信息,通过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识别和跟踪道路、车辆、行人等。
毫米波雷达则可以探测目标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并且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稳定。
除了传感器技术外,感知算法也是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的重要一环。
感知算法通过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为车辆的决策和规划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感知算法通常包括目标检测、跟踪、语义分割等,通过对图像和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精确地识别出道路、车辆、行人等目标,并跟踪它们的运动轨迹。
此外,感知算法还可以进行语义分割,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分类为不同的类别,从而实现对道路、障碍物、标志和交通信号的精确识别。
然而,环境感知技术并非一蹴而就,目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是传感器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问题。
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受到天气、光照等条件的影响,都会对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是感知算法的复杂性和计算资源的需求。
现代的感知算法通常需要运行在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上,对计算资源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车载设备来说是一个挑战。
此外,对环境中动态变化的目标物体进行准确识别和跟踪也是一个难题,比如高速行驶的车辆或者突然出现的行人。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和厂商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无人驾驶的环境感知技术无人驾驶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的科技应用,正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于交通出行的认知与体验。
其中,环境感知技术作为无人驾驶的基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的环境感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从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决策与规划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传感器技术无人驾驶的环境感知依赖于精确的传感器技术,以获取周围环境的各种数据。
传感器可以感知道路状况、车辆与行人位置、障碍物等各种信息,从而为无人驾驶提供准确的环境感知能力。
主要的传感器技术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
摄像头作为最为常见的传感器之一,能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目标物体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信息。
激光雷达则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时间来获取物体的距离和位置信息。
而毫米波雷达则可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提供更为可靠的距离和速度测量。
二、数据处理与分析环境感知技术需要处理大量的传感器数据,以便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准确的信息。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包括数据融合、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等环节。
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个传感器的数据进行综合,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数据融合,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环境,并作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特征提取是指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效的特征信息,如道路线条、交通标志等,以便判断道路状况。
目标识别是指根据提取到的特征信息,对周围的道路、车辆、行人等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
三、决策与规划环境感知技术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了各种精确的数据和信息,但车辆还需要能够基于这些数据做出决策,并规划出合理的行驶路径。
决策算法是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决策的关键,它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车辆自身状态、交通规则、周围车辆和行人等。
决策算法需要根据当前环境感知的数据,权衡各种因素,并输出最优的行驶指令。
而规划算法则在决策的基础上,将行驶路径进行规划,以确保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四、安全性与可靠性在无人驾驶的发展过程中,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最为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无人驾驶汽车中的环境感知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驾驶汽车这一创新技术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驾驶之前,环境感知技术的有效应用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汽车中的环境感知技术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潜力。
环境感知是无人驾驶汽车实现自主驾驶的基础,它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设备来感知周围环境,并从中提取重要信息,用于决策和控制。
环境感知技术主要包括视觉感知、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等。
这些技术通过对车辆周围的物体、路况和环境进行感知,实现对自身位置的确定、障碍物检测、道路辨识等功能。
首先,视觉感知是无人驾驶汽车中最常用的环境感知技术之一。
通过使用摄像头记录并分析道路上的视觉信息,无人驾驶汽车能够识别并跟踪其他车辆、行人以及路标标志等。
然而,视觉感知技术在复杂环境下的应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的视觉质量下降、快速移动物体的跟踪等。
因此,提高视觉感知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其次,激光雷达是一种使用激光束测量距离和创建三维点云地图的环境感知技术。
它能够实时测量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和形状,并为无人驾驶汽车提供高精度的空间信息。
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汽车中的优势在于其高分辨率和较大的测量范围,但也存在着成本高、易受恶劣天气条件和光照限制等问题。
因此,如何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并提高其性能,是激光雷达研究的重点之一。
此外,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中常用的短距离环境感知技术。
毫米波雷达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毫米波信号,实现对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和速度的测量,其优势是适用于各种天气条件,并且具有高精度的距离测量。
超声波技术则主要应用于近距离障碍物的探测,例如停车辅助和自动泊车。
除了以上提到的环境感知技术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技术在无人驾驶汽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惯性导航系统可以通过测量车辆加速度和角速度来确定车辆的当前位置,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无人驾驶车辆的视觉感知与环境感知技术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正逐渐成为现实。
然而,要使无人驾驶车辆在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中安全行驶,就需要涉及到视觉感知与环境感知技术的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领域,并介绍当前的研究成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无人驾驶车辆的视觉感知技术1. 摄像头技术视觉感知是无人驾驶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摄像头则是最直接的感知设备。
摄像头可以捕捉到车辆周围的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对道路、车辆和行人等进行识别和追踪。
目前,一些先进的可见光摄像头已经能够实现对车辆周围环境的高分辨率感知,并能在各种光照条件下工作。
2. 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是视觉感知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构建深度神经网络,并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实现对图像中物体的高精度识别和分类。
目前,深度学习已经在无人驾驶领域取得了很多突破。
例如,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实现对交通信号灯的识别和判断,从而帮助无人驾驶汽车做出正确的决策。
3. 立体视觉技术立体视觉技术利用多个摄像头组成的阵列来模拟人眼的立体视觉效果,从而提供更加准确的环境感知。
通过立体视觉技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获取物体的精确位置和距离信息,从而更好地规划行车路线和避免障碍物。
二、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技术1. 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是当前无人驾驶汽车中最常用的环境感知技术之一。
激光雷达通过精确测量物体与无人车的距离,并获得物体的三维轮廓图。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车辆判断周围环境的形状和位置,从而避免碰撞和规划最优路径。
激光雷达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且不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中。
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通过使用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设备,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图像,从而对无人车周围的环境进行感知。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关于道路状况、交通流量和地形等方面的有用信息,帮助无人车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此外,借助遥感技术,无人驾驶车辆还可以进行地图更新和场景重建等任务。
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技术应用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无人驾驶汽车已经成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
无人驾驶汽车通过集成环境感知、导航定位、决策规划、控制执行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驾驶功能。
在这其中,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技术作为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和精确导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技术应用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环境感知技术主要包括视觉感知、雷达感知、激光雷达感知等多种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分析这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在无人驾驶汽车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如何通过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提高环境感知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本文将重点关注无人驾驶汽车的导航定位技术。
导航定位技术是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精确导航和路径规划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导航定位方法,如基于地图的导航、基于GPS的导航以及基于视觉SLAM 的导航等,并分析它们在无人驾驶汽车中的应用场景和性能表现。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如何结合环境感知信息优化导航定位算法,提高无人驾驶汽车的导航精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随着、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技术也将迎来新的突破。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环境感知的精度和效率,如何实现更高效的导航定位算法,并预测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与导航定位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未来的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环境感知技术环境感知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并解析周围环境的信息,以便为车辆的决策和控制系统提供准确的输入。
无人驾驶汽车导航中的环境感知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人驾驶汽车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
而在无人驾驶技术中,环境感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就像是汽车的“眼睛”,让车辆能够了解周围的世界,从而做出安全、准确的驾驶决策。
那么,什么是无人驾驶汽车导航中的环境感知呢?简单来说,它是指车辆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技术手段,收集、分析和理解周围环境的信息,包括道路状况、交通信号、其他车辆和行人的位置与动态等。
这些信息对于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行驶和高效导航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了实现环境感知,无人驾驶汽车配备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传感器等。
摄像头就像是人的眼睛,可以获取丰富的图像信息,帮助识别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灯和行人的外貌特征。
然而,摄像头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雨雪、大雾等,其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激光雷达则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回来的时间,来构建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
它能够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距离和形状,对于检测障碍物和道路边界非常有效。
但激光雷达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在一些特殊环境下,如面对反射率较低的物体,可能会出现测量误差。
毫米波雷达则擅长检测远距离的物体和快速移动的目标,对于车辆的高速行驶和远距离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但在分辨率和精度方面相对激光雷达有所不足。
超声波传感器通常用于近距离的障碍物检测,比如停车时感知车辆周围的低矮物体。
这些传感器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将它们组合使用,以实现更全面、更准确的环境感知。
当传感器收集到大量的环境数据后,接下来就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先进的算法支持。
首先,数据需要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和无效信息,然后通过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技术,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例如识别出道路上的车辆、行人、自行车等。
在环境感知中,不仅要准确地检测到物体,还需要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意图进行预测。
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技术一直是当今科学技术研究中的重中之重,它对国防、科学技术的发
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技术涉及了很多知识,需
要大量专业人才为之奋斗。
其中,环境感知技术就相当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将影响着整
个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
现状以及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系统,对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系统中的传感器进行
了研究。
科技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人工智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系统已然成为新世纪科技发展的主向。
作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分支,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在整个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都具
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无人驾驶汽车可以通过车上安装的摄像头或雷达感知道路情况,及时传
递各种危险情况给驾驶系统,并且在驾驶员没有及时做出反应的危急时刻自动采取安全措施,提升驾驶汽车的安全性。
在道路行驶中,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检测汽车是否行驶在车道内,有无偏离,还会识别行
驶过程中道路上的各种标识物和红绿灯。
在无人驾驶技术中,环境感知技术是其组成单元中
较为重要的一个单元,将直接决定无人驾驶汽车的整体水平,一直是无人驾驶技术中研究的
重点。
1 国内外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现状
1.1国外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现状
目前对无人驾驶技术研发投入最多且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就是美国了,其从1970年开始就一直注重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在各个有能力的单位、学校、研究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学
研究,推动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并取得了非常好的研究成果。
在2011年,英国的牛津大学改装了一辆越野型无人驾驶汽车,该车在行驶中可以不用GPS,而是采取激光雷达感知道路情况,可以行驶在山路中。
2014年宝马在德国展示了其最新的无人驾驶技术,车辆在将出现碰撞时,系统会警告驾驶员,并在必要时自动停车。
1.2国内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上则稍晚一些,在1980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与国防科技大学三家单位组成的研发团体开始启动“遥控驾驶的防核化侦察车”项目。
在1985
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B-1。
在国内,国防科技大学的无人驾驶技术研究水平处在最前列。
2002年成功研制出一辆可以
在行驶过程中自主检测道路障碍物并自行换车道的无人驾驶汽车“红旗CA7460”,其最高车
速为100 km/h。
清华大学也于2006年研制出可以分为高速和城区两种环境下不同驾驶模式
的无人驾驶汽车,其最高时速为,00 km/h。
从2009年起到2016年,我国每年举办一次无人驾驶汽车比赛,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
此
项比赛大大推进了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但是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2 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系统研究现状
2.1Boss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
Boss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是由两个相机,九个激光雷达和两个旧EO组成。
其中九个
雷达又分为一个三维激光雷达,六个二维激光雷达和两个毫米波雷达。
雷达主要用来检测静
态的障碍,当道路前存在障碍物时,首先由雷达检测并生成相应的障碍物地图,如果障碍物
为移动障碍物时,会自动从障碍物地图中剔除。
2.2 Junior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
Junior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是先由一个测量单元通过与卫星系统相连接感知车辆当前
的具体位置。
在车辆两边安装两个传感器,通过激光感知车辆前方路面情况,并生成车辆周
围路面的3D结构。
在车顶、尾部和保险杠处分别安装2个激光传感器,感知车辆周边的障
碍物。
把多个传感器感知测量一个时间段内的局部路面情况汇总,组成一个路面情况地图,
防止一个传感器在一小段路面上存在盲点。
2.3 Talos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
Talos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主要是由安装在车前三个,车后四个的近距离传感器组成,由这些传感器感知车辆附近的障碍物情况。
由车顶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感知车辆周围障碍物和
路面情况,而且该传感器传回的信息分类较为精细,能够明确区分是障碍物还是路面的信息,并且根据不同分类建立相应地图结构。
但是车顶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检测也存在盲区,因此在其附近安装五个近距离传感器俯视车
辆周边的路面情况,能够有效避免盲区。
由安装在车身周围的五个相机进行视觉环境感知,
检测车周车道线。
由安装的十五个毫米波雷达检测远距离的障碍物。
2.4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系统
Google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系统是由车顶安装的激光雷达来检测与车辆周边障碍物的距离,并反馈回系统创建三维地图。
由安装的毫米波雷达负责检测车辆附近的障碍物和激光雷达的
盲区,如在盲区发现障碍物则会报警。
由安装在车窗处的相机检测车辆是否正确行驶在车道内,如发现偏离车道则会发出预警。
安装在车窗处的红外线相机用于夜间检测路面情况,并在仪表盘上显示出来,尤其是障碍
物会突出显现。
由安装的可见光摄像机检测周围可视路面情况并形成三维图。
通过以上感知
系统搜集信息并传送给Google数据库,由Google的数据处理中心进行处理。
但是整个Google无人驾驶汽车无法处理一些不可预知的情况,尚且还无法做到与人驾驶的汽车和平共处。
3 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系统中传感器的研究
3.1视觉传感器
视觉传感器在整个环境感知系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当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眼睛。
它主要用于检测路面的车道线、路边各种标识以及红绿灯等。
视觉传感器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可以量产,体积小方便安装在各种地方,可以识别颜色。
但是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比如当
天气非常好、光线很强时,由于强光直射有的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会出现反光的现象,从而使
相机过度曝光;当天气不好、光线弱时,有的地方背光或者光线不足,会使得相机曝光不足。
这些情况都会影响相机的拍摄质量,影响最终的检测结果。
相机安装的位置也会影响最终检测的结果,当相机安装在车辆外部时,外界的光线、天气
情况都会对相机拍摄产生影响。
当相机安装在车辆内部时,车窗上的污渍和反光也会影响到
拍摄质量。
所以,无论相机安装在何处,都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光线对拍摄产生影响。
同时,无人驾驶汽车的运动状态也会对视觉感知系统产生影响。
由于传感器是安装在汽车
机体上的,其状态会和汽车当前状态保持一致,在加上拍摄帧数有限,当无人驾驶汽车保持
较高时速运动时,相机拍摄的图像会模糊,质量也差,没有静态状态下拍摄的清晰。
3.2二维激光雷达
二维激光雷达常与三维激光雷达配合使用,由于三维雷达一般安装的位置较高,往往会出
现盲区,而二维雷达就是检测无人驾驶汽车周边的障碍物,解决盲区问题。
二维激光雷达通
过扫描来测量汽车周边区域内的物体与自身之间的距离以及相对于自身坐标系的角度,而且
还可以设置各种不同角度下的分辨率和扫描的频率,这将影响到表达每次输出光束的测量距
离的方式。
为了能够及时收取雷达每次测量的数据,一般都会选用网络接口作为雷达与上机位之间的
传输方式,首先建立一个IP连接雷达与上机位,雷达通过此连接接收上机位发送的扫描请求,然后雷达再通过网络接口按照人工设定好的频率向上机位传输数据。
3.3三维激光雷达
三维激光雷达是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中应用最多的一类传感器,它是把很多单线的激光组合
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非常高的距离、角度和速度分别率、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等优势,还可
以获取三维信息。
在无人驾驶汽车中应用三维激光雷达,可以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
它的扫
描范围在水平方向上为360°,最远检测距离为120 m,可以在除了雨雾等恶劣天气的任何环
境下使用。
一般来说雷达安装的位置和摆放的姿势都会影响到其检测的范围,所以一般在无
人驾驶汽车中,都会把三维激光雷达安装在车顶的位置,这样可检测的范围更广。
4 结束语
无人驾驶汽车的环境感知技术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环境感知技术在无人驾驶研
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优劣将影响着整个驾驶过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而且环境
感知技术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如传感器方面的知识、计算机知识、计算机的图像处理、对图
像的理解认知以及传感器与计算机信息相融合的技术等等,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为之努力,投
身科研事业。
虽然直到现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但是国家出台了很多对其有利的政策,并且对各个参与研究的学校、研究院、企业进行扶持,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技术一直在
快速发展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会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