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实训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实践II》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在学生掌握一定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上,通过集中进行翻译

实践,将学生的英汉语知识转化为翻译能力。

二、实训要求:了解科技语篇、旅游语篇、法律语篇、散文以及短篇小说的用

词习惯和语言风格,理解其中的一些具体用词,初步掌握翻译各类文体的一般方法。

三、日程:7月4日下午2:00-6:00 下达任务书;翻译科技语篇;

7月5日下午2:00-6:00 翻译旅游语篇;

7月6日下午2:00-6:00 翻译法律语篇;

7月7日下午2:00-6:00 翻译散文;

7月8日下午2:00-6:00 翻译短篇小说;撰写报告,填写并提

交实训报告书。

四、实训心得与体会

历时五天的实训结束了,心中五味杂陈,周四晚上突然发现自己前三天的翻译全成了空白文档,心里悔恨莫名,只能感叹自己的流年不利;但更多的是在尝试了不同题材的翻译后,收获了很多。在自己先翻译然后再对照参考译文修改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翻译的不足与错误,针对这些错误与不足,自己查找资料、甄选、比较,合理的使用参考译文,而不是完全的照搬。通过五天的练习,我意识到,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抓住它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而不是从一而终。另外想着重说的是,在重新翻译前三篇文稿时,我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获,就是对文中原先有些模糊的概念都清晰了起来。此时意识到,也许丢失文档也不是一件坏事,于是心情由沮丧转好。现在我就把我每天的心得体会做一下阐述。

第一天做的是科技语篇翻译。这部分的翻译最重要的是科技名词术语的翻译。科技文的特点是语言规范正式,陈述客观具体,逻辑性强,专业化程度高。在翻译时,借助于网络查询节省了很多时间,也获得了很多信息,扩展了自己的知识从面,在翻译时。比如在翻译纳斯达克公司的发展历史时,我先在网上查阅了公司的相关信息,对公司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翻译起来就会比较顺手。在对照参考译文修改时发现,我的大部分的翻译,都是顺着直译下来,而参考译文中好

多句子是进行的重组,如“纳斯达克”第一段中省略了“它建于1971年,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化证券市场”,还将与因特尔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提到了前面来翻译。在纳斯达克的文章中有关股票的术语很多,如技术股,原始股,股票期权等,这些都是有固定翻译的,不能凭自己的喜好随意的翻译。自己的翻译还存在语法错误,像“It was not only favorable for raising money needed by the high-tech companies, speeding the developments of computers as well as the relating industries, but also made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tself.”有的是理解错误,如“警察提出一个个显然该问到的问题”,我翻译成了“……with a question needed to ask.”这显然是错误的。在翻译“亚声”这篇文章时,我用的通俗的翻译比较多,当时只追求翻译出大体的意思,也是因为前边翻译的头都大了,翻译的有点心烦,忽视了科技文所追求的准确性。总之,我感觉科技文翻译有时说难也简单,因为有些东西是固定的,没有其他文本选择最佳翻译的苦恼。

第二天做的是旅游语篇的翻译。旅游文本强调信息的传达要客观。主要强调把信息传达出去,而不像散文、小说的文学化,科技文、法律文的正式性。“上海”和“草编”两篇文章相比,自己比较喜欢上海那一篇,因为“草编”的文章中存在太多的物体的名称,像小麦秆,玉米皮,芦苇等等,光“草编”和“人字纹编织技术”就花费了我好长一段时间去翻译,通俗来说,感觉自己翻译的快吐了,总之一个词“惨不忍睹”。翻译时,我把所有的文字都译了,而参考译文中省略了好多主观性的语言,如“塑料织物与草编无法相比”等句子,还省略了许多浮夸性的语言,如冬暖夏凉之类。对照参考译文才发现,自己翻译时有好多错误。我把位于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交汇点翻译成了“stay on the golden coast in china and the point of the golden rivers cross”完全忽略了基本的常识。但有的句子我认为我翻译的还是可以的,如“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翻译成“with suit policies, peaceful people and prosperous economy”很简洁。总之,还是不太喜欢旅游语篇翻译,因为有一些词语的翻译不确定,很头痛。

第三天做的是法律语篇的翻译。法律语篇注重表达的缜密性,准确性。也就意味着不仅要把意思翻译出来,还要使文章无懈可击,让人找不到漏洞,这就要求我们翻译时,要不断地重复某些名词,不要嫌麻烦。在法律篇章中的各种法律和规章名称要翻译准确,条文要按照固定的格式。整篇法律文稿翻译起来很痛苦,

因为要准确的翻译,就要先理解透彻法律条文的意思,这时候才发现,学商务英语翻译还是好的,因为法律中也涉及到经济问题。我在翻译时把所有的合营企业,合营企业者,利润都翻译成了复数,现在想想确实不妥,因为“a + 名词”代表的是一类,比单纯的复数表达的意思要宽泛的多。翻译时还遇到一个问题是,结构问题,因为为了使法律条文更加缜密,一个名词往往会有好多定语做修饰,这就要花时间去弄清它所要限定的范围,才能翻译的更准确。在翻译“工资收入”

时,我只用了一个单词“income”,参考译文中“wages, salaries”非常准确,把所有的工资都考虑在内了,而自己的翻译,就没有考虑这么多。

第四天做的是散文语篇的翻译。《雨前》和所有的散文一样很美,很有感情。而散文的翻译就是要求我们要翻译出美感和旋律。因此散文翻译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把它翻译的很美。其实就我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散文翻译的,因为散文翻译没有固定的框架把你框在里面。不用拘泥于某一个专用名词的翻译,所以感觉很开放,但又不是完全的开放,就是这样一个似有似无的点,让我觉得很舒服。在修改完整篇文章后发现就一个问题,就是翻译的没有参考译文翻译的美。希望以后多读一些散文翻译,增加自己的修养。总之这天的实训还算舒服,除了发现前一天的翻译没有了后,有一点小郁闷。

第五天做的是小说语篇的翻译。因为看过张培基先生翻译的《差不多先生》,所以自己翻译时就有点拘泥。我认为这五类文章中,小说翻译是最难的,要翻译的原汁原味总感觉缺少某种东西,我对小说中的对话翻译实在不敏感,不知道在哪种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说”字,还有就是涉及到文化的东西很难翻译,刚看到“陕西”“山西”就蒙了。也第一次弄明白陕西译为“Shaanxi”。“王”和“汪”,“十”和“千”的问题更是弄的我一个头两个大。总之小说翻译一个字“难”。

五天的实训对我来说远不止这些,因为光补前三天的翻译就花了好长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中,我还亲身感受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过于相信你的电脑和你的U盘,当然了这是一个小事。在本次实训中收获最大的就是在短时间内不仅练习了五种类型的翻译,还对比了他们的不同,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有所帮助。当然,对翻译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平常仓促的练习所能造就的,这种针对性的训练只能起到一个点拨和激励的作用,今后我将更加努力,自行去了解更多翻译相关知识,争取在这方面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