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的读书笔记

  • 格式:doc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厂商和家庭区位选择的学科,城市经济学探讨城市问题和公共政策。城区就是一个具有相对高人口密度的区域,因为城市经济是基于不同经济行为的频繁发生。

西方城市化历史

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解释了城市的产生及其在何处发展。西方城市化进程则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影响及对城市的影响。

西方第一批城市的兴起主要源于XX和防卫区域的规模经济。至15世纪,欧洲出现了大的商业城市,主要源于权力集中和远程贸易的发展,但此间整个世界依然是乡村社会。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通过农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四个领域的技术变革,促成西方国家真正进入快速工业化和城市经阶段。

城市地区体系的形成,销售区的大小取决于行程成本、人均需求、人口密度和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取决于产业效应与需求效应的力量对比。如果商品需求相对缺乏弹性,那么规模经济将扩大销售区域。随着行程成本的降低,商人扩大规模来发挥市场规模经济。

克利斯塔勒的中心地理理论可用于预测和解释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其进一步明确了城市类型和贸易主导模式。资源导向型公司位置靠进资源输出的地方,原因在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很高;投入品导向型公司的位置靠进廉价劳动力、能源或中间投入品的地方;市场导向型公司的位置选择适用于中心位置理论,原因在于其目标在于使消费者行程成本降到最低。

大城市能够带来较高的名义工资和较低的商品净价,但会产生较高的来往成本,因此,高工资和低净价的利益如果高于来往成本,工人将选择居住在大城市。但贸易的出现,将影响低净价的变动,由此引发工人对居住地的重新选择。

基础设施和政治对大城市发展影响重大。

城市经济增长

本章以研究某个特定城市经济,探讨决定经济规模的市场作用力。出口或基础部门是指向城市外的消费者出售产品。

地方化经济的主要来源:中间产品的规模经济、劳动市场共享、知识外溢,地方化经济的出现必然增加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

公共政策也影响到市场对劳动的需求。如改善地方教育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基础设施和削减营业税等。

城市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影响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

土地出租与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

本部分将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决定土地利用模式的市场力量和政府政策。

地租和土地利用绪论,本部分在阐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解释决定土地价格的均衡因素,介绍了土地利用中土地利用的分配方式。土地的市场价值等于土地产生的连续不断的地租现值。

对土地的需求是由对产出需求派生的。

在传统的单一城市,中心城市将是整个城市区域的焦点,制造商将以交叉出口点定方位,写字楼以中心市场为导向定方位,零售商以电车系统核心为导向定方位,而家庭将以中央地区的就业机会和购物机会为导向定方位。对制造商和写字楼而言,当距离商业中心越近,土地成本提高时,将提高非土地投入品替代土地。零售商更倾向于中心城市,因其节约的行程成本远高于增加的运输成本。

在发达国家,家庭的平均收入随着搬离城市而增加,此即收入隔离理论。一种解释认为富有家庭愿为新鲜的空气、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高质量的教育,支付高于贫困家庭的土地出价。这一理论也表明公共政策能够影响富人和穷人家庭的区位选择。即通过降低犯罪率、改善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文化生活设施等措施,可以鼓励高收入家庭居住在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