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施肥技术:04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
- 格式:ppt
- 大小:5.75 MB
- 文档页数:60
测土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基于田块的肥料配方设计,首先要确定氮、磷、钾养分的用量,然后确定相应的肥料组合,通过提供配方肥料或发放肥通知单,推荐指导农民施用。
肥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与植株测试推荐肥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和养分平衡法。
(1)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方法:该技术综合了目标产量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的优点。
对于大田作物、在综合考虑有机肥、作物秸秆应用和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养分优化调控与管理策略。
其中,氮素推荐根据土壤提供状况和作物需氮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和精确调控;中微量元素采用因缺补缺的矫正施肥策略。
该技术包括氮素实时监控、磷钾养分衡量监控和中微量元素养分矫正施肥技术。
(2)肥料效应函数法:根据“3414”方案田间试验结果建立当地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直接获得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氮、磷、钾肥料的最佳施用量,为肥料配方和施肥推荐提供依据。
(3)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通过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和田间肥效实验结果,建立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供肥料配方。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田间试验也可以采用“3414”部分实施方案,收货后计算产量,用缺素区产量占全肥区产量百分数,即相对产量的高低来表达土壤养分的丰缺情况。
相对产量低于50%的土壤养分分为极低;50-75%的为低;75-95%的为中;大于95%的为高, 从而确定出适用于某一区域、某种作物的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及对应的施用肥料数量。
对该区域其他田块,通过土壤养分测定,就可以了解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提出相应的推荐施肥量。
(4)养分平衡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两只差估算目标产量的施肥量,通过施肥补足土壤供应不足的那部分养分。
施肥量的计算公式为:肥料需要量=(目标产量×百千克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土壤养分测定值×0.15×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当季利用率(%)养分平衡法涉及目标产量、作物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和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五大参数。
第二章绪论+作物施肥原理一、名词:1. 富营养化2. 肥料利用率3. 基肥4. 种肥5.追肥二、问答题:1. 试从植物生产的角度说明施肥的重要性。
2. 施肥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 在描述作物产量与施肥量关系方面?4. 何谓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如何克服?5.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施肥的效应?6. 阐述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意义及主要途径?7. 分析肥料在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中的作用8.以氮、磷为例分析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9. 请阐述现代施肥技术体系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10. 基肥、种肥、追肥在具体施用时分别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相对应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方法第三章养分平衡法一:简答1. 什么是土壤养分依存率?2. 计算肥料利用率有哪两种方法?3. 地力差减法和土壤养分校正系数法计算施肥量的公式各是什么?二者本质的区别何在?4. 如何计算土壤养分校正系数?5. 土壤养分依存率与肥料利用率二者有什么关系?二:计算题1. 石河子某农场2008年小麦亩产300kg,麦收后种植短期绿肥,秋秋播前翻压,估计土壤肥力可恢复到500kg小麦的水平,计划2009年亩产小麦500kg,并准备亩施2500kg厩肥作底肥,不足的氮素用尿素解决,问需要施用尿素多少公斤?已知: 1)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吸氮3kg2)厩肥的含氮量为0.2%,氮素利用率为15%3)尿素氮肥利用率40%2. 设某块菜地为中等肥力,于早春测定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值分别为:75 mg N kg-1, 35 mg P kg-1,100 mg K kg-1,今年计划种植春茬黄瓜,预计目标产量为60 000kg/ha,需要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多少公斤/ha?已知:1)每生产1000kg黄瓜需要吸N3kg、P2O5 1.05kg,K2O 4kg2)土壤氮、磷、钾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35%,23%,32%3)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0%,50%第四章肥料效应函数法一:简答1、什么是肥料效应函数,肥料效应函数的类型与性质2、什么是边际产量及其边际产量的计算,什么是平均增产量?3、什么是边际产值?什么是边际成本,什么是边际利润?4、什么是经济最佳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5、“S”肥料效应曲线指的是何种类型的曲线?有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何?二:计算1. 冬小麦氮肥试验的肥料效应函数方程如下:Y = 3800 + 50.2X –0.18X2,已知肥料的价格成本为3.4 元/kg,小麦产品的价格为1.3元/kg,请问最大产量施肥量是多少?经济最佳施肥量是多少?2. 玉米的氮磷效应函数为:Y = 156.22 + 15.34N -0.7898 N2 +11.43P –1.193 P2 +0.1071 NP, 已知 N, P2O5的价格分别为1.4元/kg 、1.2元/kg,玉米的价格为0.3元/kg,请问N、P肥的经济最佳施肥量各是多少?第五章营养诊断施肥综合法问答题:1. 什么是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英文名称是什么?2.诊断施肥的原理是什么?3. DRIS诊断施肥综合法有哪些关键步骤?4. DRIS图示法高产群体的特征参数有哪些?5.指数法的概念和养分丰缺的判别原理是什么?第六章营养诊断法1、什么是营养诊断?土壤和植物营养诊断的依据是什么?2、营养诊断包括哪几种类型?3、目前植物营养诊断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4、影响植株体内养分含量主要有哪些因素?5、什么是植株诊断?6、作物组织速测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经常以叶柄或者叶鞘为取样测定部位?7、叶片全量分析法进行营养诊断时对叶片的选择的原则?8、酶学诊断法基于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优点?9、什么是无损伤测试?目前哪种元素的无损测试诊断应用较广泛?为什么?都有哪些具体方法?第七章轮作施肥技术一、名词:以磷增氮 “旱重水轻”二、问答题:1. 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 . 以冬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为例,请设计一个N、P肥施用的施肥方案3. 轮作制度下的施肥与单个作物的施肥有什么不同?4. 请分析长期作物连作对土壤理化性质会产生什么影响?5. 为什么水旱轮作中磷肥的施用要“旱重水轻”第八章保护地施肥技术1、什么是保护地栽培2、保护地土壤的肥力特点是什么?3、保护地施肥的技术要点4、为什么保护地栽培会导致土壤盐碱化?5、什么原因导致保护地土壤的酸化?6、温室施肥中为什么需要进行CO2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种植农作物每年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土壤虽是个巨大的养分库,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通过施肥的方式,把某些作物带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保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
我国每年以大量化肥投入农田,主要是以氮、磷两大营养元素为主,而钾素和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
2、最小养分律(水桶定律)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就提出“农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小养分制约”。
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要发现农田土壤中的最小养分,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判定各种养分的肥力等级,择其缺乏者施以某种养分肥料。
植物生长发育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忽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较多的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
3、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
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他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能代替的。
4、报酬递减率著名的德国化学家米采利希深入地研究了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单位重量的施肥可以增加的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报酬递减率内涵是指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如再增加施肥量,不仅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本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烟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施肥科学的发展趋势,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为指导农业生产中的肥料资源的合理施用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要求学生具有作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学习过程中能够积级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绪论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施肥科学发展概况,施肥的效应,施肥科学的体系、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以加强对合理施肥概念的认识,初步了解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要求阅读绪论后所列参考书。
2.课程内容(1)施肥的效应(2)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3.考核知识点(1)施肥可能产生的良好效应与不良效应(2)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4.考核要求(1)掌握施肥的效应(2)了解世界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3)了解当前施肥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掌握施肥科学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5)了解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养分归还学说等施肥基本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以及这些原理对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从而在实践中能够自觉运用这些原理指导施肥实践。
2.课程内容第一节养分归还学说第二节最小养分律第三节报酬递减律与米氏学说第四节因子综合作用律3.考核知识点(1)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2)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3)报酬递减律的基本内容(4)米采利希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发展(5)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容与发展(6)上述施肥基本原理在指导施肥方面的意义4.考核要求(1)掌握考核知识点中的全部内容第二章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1.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与依据,以便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应用这些基本原则与依据指进行施肥决策。
◆施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统计研究,化学研究及其它分析研究。
․养分归还学说: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东西,以恢复土壤肥力,保持元素平衡。
․最小养分率: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少的有效养分。
․报酬递减率: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因子综合作用率:作物产量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诸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作物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受该限制因子的制约。
․施肥基本原则:培肥地力的可持续原则,协调营养的平衡原则,产量与品质的统一原则,提高肥料利用率原则,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原则。
․作物品质: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
․肥料利用率:当季作物对肥料中某一元素吸收利用的数量占使用该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提高肥料作用率的途径及意义:途径:肥料配合施用,按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特性,施肥措施和其他农艺措施配合,改良施肥方法,作物性状遗传改良。
意义:提高经济效益,减缓资源耗竭,减少环境破坏。
◆养分平衡法:又称目标产量法,以实现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与土壤供应养分量的差额作为确定施肥量的依据,以达到养分收支平衡。
F=[(Y*C)-S]/(N*E)。
其中F:施肥量;Y:目标产量;C: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S:土壤供应养分量;N:所施肥料中的养分含量;E:肥料当季利用率。
․依存率(相对产量):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依赖程度。
依存率=无肥区产量/完全肥区产量*100% ․地力差减法:根据作物目标产量与基础产量之差,求得实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量的方法。
施肥量=[单位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基础产量)]/(肥料中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基础产量:又称空白产量,指不施肥的作物产量,反映土壤供肥量。
․15N法测定的氮肥利用率可靠、真实性高,一般略低于差值法的测定值。
․养分系数:农作物在其生育周期中,形成一定的经济产量所需要从介质中吸收各种养分数量。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重点绪论理解施肥的效应了解施肥科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当前我国施肥科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施肥科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章 施肥的基本原理掌握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和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内涵理解上述学说对施肥的指导作用第二章 施肥的基本原则理解肥料在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作用了解肥料、地力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掌握科学施肥的基本原则第三章 养分平衡法掌握养分平衡法计算施肥量理解每一项参数的含义及其如何获得第四章 肥料效应函数法理解肥料效应函数的含义掌握肥料效应函数几种代表性类型的性质掌握利用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最高产量施肥量、经济最佳施肥量第五章 测土配方施肥法理解测土配方施肥含义掌握如何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指标(3414)理解养分最佳管理策略第六章 营养诊断施肥法理解营养诊断施肥法的意义了解营养诊断施肥法的发展历程掌握土壤营养诊断内容、基本程序掌握植物营养的形态诊断、化学诊断和DRIS法第七章 常规施肥技术掌握基肥、种肥和追肥的作用以及对肥料的要求理解几种施肥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理解水肥一体化的定义、理论基础与优点第八章 轮作施肥技术理解轮作的意义和茬口土壤肥力特性掌握轮作制度下肥料分配原则理解轮作制度下施肥计划的制定程序第九章 保护地施肥技术掌握保护地土壤肥力特点掌握保护地二氧化碳肥施用方法、时间等第十章 信息技术在施肥中的应用理解施肥专家系统的概念了解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第十一章 农化服务与施肥掌握农化服务的概念了解农化服务的运作形式掌握农化服务的运作基础和关键第十二章 大田作物施肥理解水稻、小麦和玉米施肥的异同以及各自的施肥技术掌握橡胶树利用营养诊断法确定施肥量第十三章 蔬菜施肥掌握蔬菜营养特点理解无公害蔬菜施肥注意事项掌握蔬菜水肥一体化的优点、合适肥料及其注意事项第十四章 热带果树施肥掌握果树的营养特性与果园土壤肥力特点掌握果树的施肥技术掌握香蕉营养特点以及香蕉沟灌施肥技术《现代施肥技术》复习内容1.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美化环境;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1、①合理施肥:是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需肥特点、肥料特性、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等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株,以培肥地力、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②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产生影响)1.施肥的增产效应2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1)提高土壤养分含量(2)施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良好的正效应3.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1)对外观品质的影响(2)对内在品质的影响①禾谷类作物:②油料作物:③水果蔬菜 4.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5.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施肥能提高作物的耐寒、耐旱和耐霜冻性能,其中磷和钾在减灾中作用更大。
③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产生影响)1.肥料的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2.施肥引起环境问题增加3导致土壤质量下降①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②引起土壤酸化或盐碱化;③导致土壤污染。
⒋不合理施肥导致生态环境污染①引起大气污染②引起食品污染③引起地下水污染④引起水体富营养化3、①为什么要研究合理施肥1.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2.是改变我国施肥现状的需要3.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②施肥科学研究内容:1.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施,2肥技术研究(1)某一作物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2)轮作前后茬分配;(3)施肥与其它因素的耦合技术。
③施肥科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2.试验研究 3.统计研究 4.化学分析及其它分析研究4、①最小养分律的基本原意:植物为了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有效植物生长因素,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无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继续增加其他营养成分也难以再提高植物的产量。
②最小养分律的内涵:1.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影响着作物产量的维持与提高2.最小养分是相对作物需要来说,土壤供应能力最差的某种养分,而不是绝对含量最少的养分。
《现代施肥技术》复习内容1.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增产效应;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植物净化空气作用,美化环境;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2.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产量、品质下降;肥料的利用率下降、资源浪费;肥料农学效率下降、施肥的经济效益减少;农作物抗逆能力下降;土壤质量下降;环境问题增加。
3.我国古代施肥实践积累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施肥观点:提出不同施肥环节及其作用;提出施肥如用药的观点;提出地力常新壮的培肥理论;提出了“三宜”(时宜、土宜、物宜)的应变施肥原则。
4.近代施肥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米采利希学说、因子综合作用律。
5.我国施肥科学的发展:投肥结构不断变化,化肥的比重不断上升;化肥肥效研究不断深入;施肥技术与方法不断改进;施肥的定量化水平不断提高。
6.当前我国施肥科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高度集约化生产体系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高度集约化生产体系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紧急效益?3、在高强度的土地利用下如何维持与提高土壤肥力?4、如何实现施肥过程中生态环境安全?7.施肥决策方法:基于养分特性的施肥决策方法;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施肥模型与专家施肥系统;无损快速营养诊断技术研究。
8.施肥科学研究方法:调查研究、试验研究、统计研究、化学分析及其他分析研究。
9.养分归还学说的内涵:1、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2、若不及时地归还由作物从土壤中拿走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减少,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3、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该向土壤施入肥料。
10.养分归还学说对施肥的指导:养分归还学说是建立在生物循环基础上,以施肥为手段积极恢复地力,关键在于保持土壤养分供应与植物需求养分间的平衡,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保证作物稳产增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肥料效应方程求解施肥量和作物产量的方法1.概述利用逐步回归这一数学方法,将试验中测得的产量数据与肥料施用量拟合成回归方程,一般叫做肥料效应方程,或叫肥效反应方程,或叫效应方程,或直接叫做产量曲线。
这一方法在当前的土壤肥料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以下简要介绍如何利用肥效回归方程来求出最高产量施肥量、理论最高产量;最佳经济施肥量、最佳经济产量;经济合理施肥量、经济合理产量等计算关键性施肥量和产量的方法。
将施肥量选在合适的范围内布置田间试验,所得作物产量可以与施肥量模拟出抛物型二次回归方程式。
在施肥量较低时,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直到达到最高产量。
此后,作物产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
能够取得最高产量的施肥量叫做最高产量施肥量。
在商品生产中,需要根据作物产品的产值和肥料投入的价值比较来计算经济效益,这时首先要考虑最后增加的那一个单位的肥料投入量所能增加的作物产量,这就叫做边际产量。
利用高等数学中微分求导方法,很容易得到边际产量。
根据已知回归方程,即可求出肥料用量对作物产量的一阶导数,就是最后一个单位肥料投入量的作物产量增加量,这就是边际产量方程。
一般情况下,随着施肥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当达到最高产量时,边际产量为零,就是说这时再增加施肥,作物产量不再增加,这是重要的一点。
根据这一原理,令边际产量方程为0时,就可求出最高产量施肥量,将其代回肥效方程,可求出理论最高产量。
因为肥料是有价格的,所以达到最高产量时,往往在经济上已经不合算,所以要找到最佳经济产量和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
作物产量乘以作物产品价格等于作物产值,肥料投入量乘以肥料价格等于肥料投入值。
当最后一个单位肥料投入增加值与作物增产值相等,即两者比例为1时,就是最佳经济产量,此时的施肥量即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在简单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求出的边际产量方程乘以肥料作物价格比得到边际产值方程,当边际产值方程等于1时,最后一个单位肥料投入增加值等于作物产值增加值,这时的产量为最佳经济产量,施肥量为最佳经济施肥量。
现代施肥技术1.施肥量的确定1)肥料效应函数法以田间多点肥料试验为基础,求得产量与施肥量之间的肥料效应函数,确定推荐施肥量优点:推荐精度高,反馈性好;缺点:需大量田间试验,室内测定和数据处理,大面积推广受限制。
2)测土施肥法用某些化学试剂溶液来提取土壤中对植物有效的速效养分(相对值)然后加以快速测定的方法。
Bray对速效养分的化学提取的三个要求:(1)提取剂应能按不同性质的土壤,从中提出植物能吸收的养分中按比例的一部分而不可能是全部,因此第一次确认提取测定结果的相对值意义;(2)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得到准确而迅速的分析测定;(3)所提取出来的那部分养分应与植物生长状况(首先是相对产量然后是吸收量)有很好的统计相关性土壤肥力指标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立如何确立?田间小区肥料试验;温室栽培试验;根据作物生长中的症状来判断;植株分析;组织及汁液的快速分析;分子生物学的测定方法;对土壤进行快速的化学分析A.相关研究:采用某一土壤方法得到的测试值与参比标准之间的相关性,其实质是筛选方法常用的参比标准:相对产量;相对养分含量步骤:选若干测定方法→确立参比标准→盆栽,田间试验→用所选方法测定,得参比数→与参比标准比较→选相关性最好的一个B.校验研究:选定提取测定方法后,再以作物产量反应为依据,确定土壤肥力等级,校验研究必须依靠田间试验,完全排除盆栽方法,其实质是丰缺指标步骤:多点田间试验(20个以上)→参比标准只能用相对产量→作出相关回归曲线,确立土壤等级。
相对产量比值相对产量比值50%以下50%~75% 75%~95% 95%以上土壤肥力极低低中高相对产量:所试验地的产量与完全营养的产量或当地最高产量的比值。
更新:(1)指标体系需要针对具体土壤和具体作物(2)需先确立测定方法,再校验研究,确定土壤等级后,指导农业生产。
评价:优点:简易,快速,便宜缺点:精确度略差;N的测定值和作物产量相关性差;产前定肥料总量,不考虑气候影响,不具备宏观调控功能3)养分平衡法优点:概念清楚,易掌握,便于应用到宏观尺度;缺点:为相对值,需矫正系数调整;受多个参数影响。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知识点绪论1.施肥的效应: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
2.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①施肥的增产效应;②施肥能改良土壤和提高土壤肥力;③施肥能改善农产品品质;④施肥能增强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⑤施肥能有效地减轻农业灾害。
3.不合理施肥引起的不良效应:肥料施用量的增加及由此带来的养分巨大挥发损失、流失,有害元素在土壤的积累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水污染;同时引起大气污染,还可以导致农产品污染以及减产,这些都将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4.施肥科学研究容:①作物营养与施肥理论研究;②施肥效应研究;③施肥技术研究。
5.施肥科学的研究方法:①调查研究;②统计研究;③试验研究;④化学分析研究。
6.试验研究包括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包括土培法、砂培法、水培以及灭菌培养法等。
第一章施肥的基本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theory of nutrition returns)比希①随着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一定量的养分,随着收获次数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会越来越少。
②若不及时地归还作物从土壤中失去的养分,不仅土壤肥力逐渐下降,而且产量也会越来越低。
③为了保持元素平衡和提高产量应向土壤施入肥料。
2.最小养分学说(law of the minimun nutrition)比希①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制约着作物产量的高低。
②最小养分会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③只有补施最小养分,才能提高产量。
3.报酬递减率(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s):从一定面积土地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投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达到一定限度后,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报酬的增加速度却逐渐递减。
4.因子综合作用律的基本容:作物高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空气、温度、光照、养分、水分、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必然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该种限制因子的制约,产量常随这一因子克服而提高,只有各因子在最适状态产量才会最高。
利用肥料效应函数法进行配方施肥研究
侯俊发;王喜春
【期刊名称】《黑龙江农业科学》
【年(卷),期】1995(000)006
【摘要】本方施肥是施肥制度上重大改革,是科学施肥的方向,开鲁县通过7年
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探索出一种根据作物吸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进行施肥之路,并通过近几年推广应用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侯俊发;王喜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47.2
【相关文献】
1.主导因素法对利用聚类分析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的校正研究——以贵州省仁怀市和罗甸县为例 [J], 金儒成;梅再美;蔡广鹏;周国富
2.利用目标产量法进行配方施肥的研究 [J], 范勇毅;刘志强;孙玉清
3.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J], 张晓建
4.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J], 张德军
5.利用“3414”实验设计进行苎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 [J], 曹诣;崔国贤;刘楠楠;黄
敏升;李雪玲;白玉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