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的组合类型

  • 格式:doc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层很少单独出现,常由多条断层成带状组合在一起,延长可达数百至上千公里,形成断裂带,一般与褶皱带伴生。逆断层可组合形成迭瓦式构造;正断层可组合形

成阶梯状断层、地堑和地垒等。

•迭瓦式构造: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倾向一致,老岩层依次逆冲覆盖在新岩层之上,状似迭瓦。它常同强烈褶皱伴生,断层走向与枢纽平行。标志该区经历过强烈

挤压。

•阶梯状断层:许多条大致平行的正断层,倾向一致,断块呈阶梯状排列。

•地堑和地垒:由两条和多条正断层(或逆断层)组成。相邻正断层倾向相向,中间断块下降,形成地堑;相邻正断层倾向相背,中间断块相对上升,形成地垒。如汾渭河谷就是新生带形成的大型地堑。

断层活动的特征会在产出地段的有关地层、构造、岩石或地貌等方向反映出来,这些特征即所谓的断层标志,它是识别断层的主要依据。

①地貌标志--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等;山脊及水系的错开或突然转折;泉、溶洞或湖泊的串珠状分布等。

②构造标志--线状或面状地质体被错移、中断等。

③地层标志--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④断层擦面和构造岩

• a 磨擦镜面(断盘沿断层面发生滑动,在坚硬的岩石表面上形成局部性的光滑面)、擦痕(由坚硬而细小的岩屑刻划而出的较为均匀细密的凹凸线条)、阶步(与擦痕近于垂直的台阶状起伏)。

•擦痕一端深,一端浅,由深至浅的方向指示对盘移动的方向。

•阶步:由缓坡到陡坡,指示对盘移动方向。

• b 断层构造岩

•碾碎、变形、重结晶,是断层存在的标志。

•断层角砾岩:若角砾大小不一、棱角分明,无定向排列,胶结物多来自外源物质示正断层;

若角砾有一定程度的圆化,或呈凸镜状,具定向排列,示逆断层或平移断层。

•碎裂岩和糜棱岩仅见于大型逆掩断层和平移断层中。

•⑤断层带中的构造强化现象:产状的急剧变化、片理化、节理化、揉皱等。

•⑥牵引构造。

•⑦岩脉、矿脉、蚀变带的线状分布。

• 5.断层形成时代的确定

◆①.断层切断地层或岩体,则断层形成时代在被切断的最新地层或岩体之后。

◆②.若有角度不整合覆盖断层,则形成于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层时代之前。

◆③.断层中贯于岩脉、矿脉,则早于岩脉或矿脉形成的时代。

◆④.有几条断层交切时,被切断的断层形成时代早。

◆⑤.若断层与邻近的褶皱有力学成因联系,则断层形成时代与褶皱大致相同。

• 6.断裂构造与矿产的关系

断裂对矿产的形成和富集可以起到建设性的作用,也可以起到破坏作用。

•(1)对内生矿产来说,断裂构造可以是含矿溶液的通道,也可以是含矿溶液发生沉淀、聚集或提供交代成矿作用的有利场所。

•(2)对于沉积矿产来说,大型断陷盆地常有利于煤、石油、盐类矿产的形成。

•(3)对已形成矿产后期断裂可以切穿矿体,使矿体错动位移,造成矿体的重复和缺失,也可以使矿体流散(石油、天然气等),或使一盘出露地表而遭受剥蚀。

•7.深大断裂:

•根据断裂切割深度分为

•岩石圈断裂:切穿岩石圈达到软流层,常是板块构造边界;

•地壳断裂:切穿地壳达到莫霍面,控制着岩浆和成矿带的分带性;

•基底断裂:切穿硅铝层达到康氏面,沿断裂可有酸性和碱性岩浆带;

•盖层断裂:切穿沉积盖层,达到变质基底顶面;

•层间滑动断裂:深浅不一,规模不一。

第三节 岩石圈的变位

• 一、岩石圈变位的类型

岩石圈的变位,按其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垂直变位和水平变位两类。 • 1.垂直变位:垂直运动是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垂直于地表方向的运动。常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下降或升降交替运动,它可造成地表地势高差的改变,引起海陆变迁等。常称为造陆运动。

• 岩石圈的垂直变位常可造成河流阶地及山区的夷平面。根据沉积的厚度及其环境状况,可以研究岩石圈垂直运动的特征。

• 2.水平变位 指地壳或岩石圈物质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切线方向的运动。

常表现为地壳或岩石圈块体的相互分离拉开、相向靠拢挤压或呈剪切平移错动,可造成岩层的褶皱与断裂,在岩石圈的一些软弱地带则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因此,传统地质学常把产生强烈的岩石变形(褶皱与断裂等)等与山系形成紧密相关的水平运动,称为造山运动。现在普遍认为造山运动是岩石圈板块碰撞或陆内俯冲的结果。

水平运动可以使线状延伸的水系(河流、冲沟等)发生同步弯曲和错断。还常常使山脊或山梁错断或弯曲 。

• 二 地层接触关系

• (一) 类型

• 概念及含义:包括空间上的接触形式和时间上的发展状况。

• 整合接触:连续沉积,无明显的沉积间断;产状基本平行一致。岩性变化和生物演化常是递变的。

•不整合接触:基盘上升,沉积中断,陆上剥蚀,再度下降而接受新的沉积。

不整合面:沉积间断面。

•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地层产状在大范围内彼此平行,时代不连续。有沉积间断,地层岩相和化石有显著差异,下伏地层顶部多凹凸不平,多见古风化壳残余。

接受沉积平稳上升成陆地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

平稳下降,堆积新的沉积。

•角度不整合:地层产状在大范围内呈角度斜交,下伏地层是倾斜的或褶皱的,时代不连续。有较长的沉积间断,岩性组合和化石组合类型显著不同。

接受沉积不均匀隆起或褶皱、断裂

上升为陆遭受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剥蚀面重新下降,堆积新的

沉积。

•(二)研究不整合的意义

◆ 1.不整合是研究地质发展历史和构造变动时期的重要依据。通常把一个区域性的角度不整

合看成是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造山运动)的反应。

◆ 2.划分地层单位的重要依据。

◆ 3.不整合面上及其邻近地层中,常形成铁、锰、磷、铝等沉积矿床。

◆ 4.不整合面这一构造软弱带为形成一些内生矿床提供了适当的场所。

◆ 5.不整合对油气藏和地下水的储积也有一定的作用。

◆ 6.物探工作中,不整合面通常是一个很好的界面,有利于查明地下隐伏地质构造的基本特

征。

•(三)不整合存在的标志

◆ 1.沉积标志:剥蚀面凹凸不平,甚至有较大起伏。在剥蚀面上新地层的沉积物中,常可发

现下伏岩层被剥蚀而成的碎屑物及因长期风化而产生的残积物。

◆ 2.地层古生物标志:与区域地层对比,古生物种属绝灭或突变。

◆ 3.构造标志:地层产状、构造线方向、构造变形强弱。

◆ 4.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标志。

◆(四)不整合时代的鉴定:根据不整合面上覆地层中最老的一层的时代与下伏地层之最新

的一层的时代来确定。从大区域进行地层对比和构造运动的综合研究,分析地层的缺失。

◆(五)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实验课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