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议书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51.54 KB
  • 文档页数:2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湟中县多巴镇多巴一、尚什加二村斗渠改造工程

项目建议书

湟中县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所

二○一一年一月

审定:曹忠章审核:吴正虎项目负责:杨珍春校核:郭俊英编写:杨珍春概算编制: 马林

目录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

湟中县多巴镇多巴一、尚什加二村斗渠改造工程

项目建议书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项目建设的依据

为做好2010年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集中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编制了《湟中县多巴一、尚什加二村斗渠改造工程》的项目建议书。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团结灌区始建于1964年,团结灌区包括27.392km的团结干渠和23条较大的斗渠,由于当时资金有限,初建时团结干渠只衬砌了13.574km的险段,到2006年这部分衬砌已全部破坏,23条较大的斗渠及以下的农渠均为土渠,造成渠道严重渗漏,渠系水利用系数只有,致使灌区下游群众用水紧缺的状况。

2006年上报了团结灌区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实施后,对团结干渠和23条较大的斗渠及以下的农渠进行了C15砼衬砌,由于资金短缺,有一部分较大的斗渠没有完全衬砌完,还有一些较小的斗渠及以下的农渠没有衬砌,渠道渗漏仍然严重,渠系水利用系数还很低,尤其是18#斗渠末端部分和尚什家城地斗渠及以下农渠全部为土渠,急需衬砌改造

项目建设的任务

本次改造的渠道为多巴镇多巴一村18#斗渠续建1500m,配套农渠3600m,尚什加村城地斗渠1100m,配套农渠2000m,通过对斗、农渠进行衬砌,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以上,达到节水目的,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

2建设条件

水文

项目区地处湟中县多巴镇境内, 为川水地区,地理坐标北纬36°38′~36°39′, 东经101°18′~101°31′之间,海拔高程在2350~2420m之间,属青藏高原山川地带。项目区属中纬度内陆高原,光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根据湟中县气象局气温资料,年平均日照时数2627h,年总辐射量cm2,其中作物生长季(4—9月份)辐射量为cm2,约占总辐射量的61%,年平均气温4.2℃,月平均气温≥ 0℃的积温为2343~2422 ℃,热量资源充裕,可满足一年一季作物生长需求,项目区年均降水量在400mm左右,作物生长前期4—6月份的平均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5%。

本次改造的多巴一村18#斗渠续建是原18#斗渠渠尾延长部分,原18#斗渠从团结干渠引水,尚什加村城地斗渠直接从团结渠引水,而团结渠从湟水河饮水(扎麻隆村处),所以二条斗渠都是间接引用湟水河的水。湟水河多年平均流量为s,径流总量为30500m3,P=25%年份的平均流量为 m3/s,径流总量为35290万m3,P=50%年份的平均流量为 m3/s,径流总量为28700万m3,而P=75%年份的平均流量为 m3/s,径流总量为23790万m3。

地质

本次改造的斗农渠处于湟水谷地左岸Ⅱ级阶地上,具二元结构,上部为黑色的腐植土,富含植物根系,结构松散,厚度左右。下部为粉质壤土,

结构疏松且均匀,厚度1-2m。底部为第四系冲积含漂砂卵砾石层,厚度大,密实度较差。

粉质壤土在灌区分布较广,以冲积成因为主,呈浅黄色、黑色,具小孔隙,层理不明显,结构疏松、土质较均匀。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6-10%,天然干密度,渗透系数K=10-4-10-3cm/s,属中-强透水性,湿陷系数δs=,具弱-中湿陷性。凝聚力C=5-10Kpa,内摩擦角φ=26°,压缩模量E=12Mpa,允许承载力120-150kpa。

砂卵砾石层,青灰色,卵石含量20-30%,砾石约占60%,含泥量5-10%,天然密度-2.4gcm3,,天然干密度-2.3gcm3,天然含水量(3-5)%,渗透系数K=10-3-10-2cm/s,属强透水性,内摩擦角φ=33°-35°,变形模量25-30Mpa,允许承载力350-450kpa。

水泥用湟中县水泥厂生产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运距29km,砼粗细骨料从多巴砂石厂拉运,平均运距13km;块石从石板沟拉运,平均运距16km,其它建筑材料从西宁购运,平均运距25km。

3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

本次改造的渠道为多巴镇多巴一村18#斗渠续建1500m,配套农渠3600m,尚什加村城地斗渠1100m,配套农渠2000m,通过对斗、农渠进行衬砌,使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以上,达到节水目的,改善灌溉面积1200亩。

灌溉制度的拟定

根据《青海省用水定额》关于川水地区灌溉定额,并结合该灌区气候、雨量、作物种植比例、多年来灌区群众的丰富的灌水经验和本灌区田间实验资料,对现有不合理的作物种植比例及灌溉制度作了调整。减小粮食作

物种植比例和耗水量大的退化产品,加大油料作物种植比例和耗水量少的新产品,项目区现状种植比例为小麦占45%左右,蚕豆20%、油菜20%,洋芋10%、蔬菜5%。该项目实施后油菜调整到35%,小麦、蚕豆占25%,洋芋占10%,蔬菜占5%。

据调查,灌区灌水时间为3月1日-7月18日(不包括蔬菜),小麦灌水次数4次,净灌溉定额285m3/亩,洋芋灌水次数2次,净灌溉定额200m3/亩,豆类和油菜灌水次数均为3次,净灌溉定额235m3/亩。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254.8m3/亩,毛灌溉定额424.6m3/亩。灌区现状、设计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图见下表和图。

现状灌溉制度表

渠道流量推算

设计流量的推算根据渠道的实际布置和控制的灌溉面积乘以相应的设计灌水率,除以渠道以下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即为该渠道对应的设计流量。流量推算公式如下:

Q =q s A /η

式中:Q —渠道设计流量

q S——设计灌水率(m3/s·万亩)

A —灌溉面积(亩)

η—该渠道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

在得出的设计流量基础上加大30%,即为渠道加大流量。

4主要建筑物布置

工程等级和标准

本次改造灌溉面积为1200亩,根据《水利水电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灌溉面积小于5000亩,故工程属Ⅴ等小(2)型工程,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渠道流量小于5m3/s,故灌排渠沟工程分级为5 级,灌排建筑物分级为5级。

工程选线、选型及布置

(1)工程选线、布置

多一村18#斗渠续建是团结干渠18#斗渠的延长部分,从18#斗渠已衬砌末端开始,垂直湟水河布置,末端退入湟水河,总长。

尚什加村城地斗渠从尚什加村的团结干渠引水,沿象山等高线自西向东布置,末端退入洛尔洞沟,长。

垂直多一寸18#斗渠续建和尚什加村城地斗渠每150m左右布置一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