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自然地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3.34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2006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自然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16分)

1、节理:断裂变形,岩石虽然裂开但没有明显位移。

2、转换断层:具平移剪切断层性质,但与平移断层不同,后者在全断层线上均有相对运动。但转换断层只在错开的两个洋中脊之间有相对运动;在洋中脊外侧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均相同,断层线并无活动特征。

3、相对湿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相对湿度通常用百分数e表示:%100f??E

4、梯度风:自由大气中的空气作曲线运动时,作用于空气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达到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单位流域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水量。单位升秒?千M,。5、径流模数:?M F6、21000?Q

河漫滩: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分。具有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

7、土壤肥力: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8、生态平衡: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和稳定阶段时,生物与环境和生物与生物之间达到互相高度适应。种群结构和数量比例之间出现持久、不明显的变动,生产、消费和分解之间,即物质和能量的输出和输出之间接近于平衡,结构与功能之间相互适应和协调,信息的控制自如,且传递畅通,这种状况称作生态平衡。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古登堡面

2、石英玻璃光泽

3、砂岩页岩石灰岩

4、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

5、吸引、散射和反射反射

6、水汽达到饱和或过饱和有凝结核

7、极地大陆气团热带海洋气团8、流域降雨、流域蓄渗、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9、海面的蒸发和降水10、回转流往复流

1 / 7

11、自由波强制波12、石钟乳石笋石柱

13、塬梁峁14、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

15、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计30分)

1.何谓大气逆辐射?其作用和产生的原因如何?

答:大气吸收了来自地面和太阳的辐射之后,又依据本身温度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发射辐射,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大气向地面发出的辐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达到一定的补偿,即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小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保温效应(花房效应、温室效应)

大气之所以能对地面产生保暖作用,有两个因素:

①大气中有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气体存在——温室气体,如水汽、CO;此外2还有O、NO、CH(甲烷)。432②大气逆辐射的存在。

2.对比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答: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间的热力差异以及这种差异的季节变化。

分布:我国东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地。

特点:夏季风比冬季风弱,这是东亚季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气候特征:在冬夏季风的影响下,使亚洲东部地区冬季干冷(低温、干燥、少雨),夏季湿热(高温、湿润、多雨),季节变化明显。

南亚季风:

成因: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同时也受到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分布:亚洲南部,以印度半岛最为显著。

特点:夏季风比冬季风强,这是南亚季风的一个重要特点。

气候特征:在冬夏季风的影响下,使亚洲南部地区冬季温和干燥(温和、干燥、少雨),夏季湿热多雨(高温、湿润、多雨)。

3.简述世界大洋表层的洋流模式。

2 / 7

答:(1)以南北回归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海区为环球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为季风漂流区;

(5)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绕极环流。

4.简述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答:土壤有机质,概指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是土壤固相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数量虽少,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发展影响极大,而且又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养分和能量的源泉。土壤有机质包括两大类,第一类为非特殊性有机质,主要是动植物残体及其分解的中间产物,占有机质总量的10%—15%;第二类为土壤腐殖质,是土壤中特殊的有机物质,占土壤有机质的85%~90%。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基本上有两个过程。①矿质化过程,是指进入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把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在通气良好条件下生成CO、HO、NO、N、NH和其他矿质养分,分解速度快,彻底,放出大量热32222能,不产生有毒物质。在通风不良条件下分解速度慢,不彻底,释放能量少,除产生植物营养物质外,还产生有毒物质,如CH、HS、H等。②腐殖质化过程,是指进入土壤的242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后再缩合和聚合成一系列黑褐色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主要产物有黄色溶液富里酸和棕色沉淀物胡敏酸,二者占腐殖质总量的60%。

5.简要说明地震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根据你的了解试说明汶川地震的形成。

答:地震震级是释放能量的大小,地震烈度是地面实际破坏程度,每次地震的震级只有一个但不同地区的烈度不一样。

汶川地震是印度板块向北移动使青藏板块向东北移动受到四川板块的抵挡,发生在褶皱带和地台的接触处。

.从构造运动出发简要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其类型。6答: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

河流阶地主要类型有:堆积阶地、侵蚀阶地和基座阶地。

3 / 7

四、绘图说明(每题4分,共8分)

.绘图说明暖锋及其天气。1答:暖锋是暖气团前沿的锋,锋在移动过程中,锋后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着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暖锋天气:①暖锋的坡度较小,约在1/150左右。(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