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 格式:pdf
- 大小:484.14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计划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人们的休闲、娱乐、交流等多种需求。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如设施老化、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等。
为了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城市公共空间改造计划势在必行。
一、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及问题目前,许多城市的公共空间存在着以下问题:1、空间布局不合理一些公共空间的分布不均衡,导致部分区域居民难以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例如,老旧城区的公共空间相对较少,而新开发区域的公共空间在规划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造成空间浪费。
2、设施陈旧老化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中的设施经过长期使用,出现损坏、老化的情况。
长椅破损、路灯不亮、健身器材无法正常使用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功能单一大多数公共空间仅仅具备简单的休闲功能,缺乏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比如,缺少适合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供年轻人运动的场地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的文化活动场所。
4、缺乏人文关怀部分公共空间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残疾人通道不完善、母婴室缺失等,缺乏对特殊群体的关爱。
5、生态环境不佳一些公共空间的绿化面积不足,植被缺乏养护,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同时,硬质地面过多,雨水无法有效渗透,容易造成内涝等问题。
二、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目标城市公共空间改造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舒适、便捷、富有活力和特色的城市环境,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1、优化空间布局通过合理规划,使公共空间分布更加均衡,让每个居民都能在步行范围内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2、更新设施设备对老旧设施进行修缮和更新,引入智能化、环保型的设施,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3、丰富功能内涵增加休闲、娱乐、文化、体育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需求,使公共空间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打造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公众使用的场所,它起到了减轻城市压力、促进社交互动、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作用。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规划和设计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意义、多功能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
一.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意义城市公共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城市如果缺乏多功能的公共空间,居民的生活将会受到限制,社交交流的机会会减少,城市活力也将受到抑制。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有限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最大化的利用。
比如,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设置绿化带和休闲设施,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憩的场所,还可以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最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可以增强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形象。
城市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化载体,其公共空间应该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设置公共艺术品、文化展示区等,可以展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吸引更多人来到这个城市,推动城市的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二. 多功能性的重要性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是指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场所。
传统的城市公共空间往往只满足某一或某几个单一的功能需求,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和效用。
而在现代城市规划中,追求多功能性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被重视。
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以下重要性。
首先,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人群,他们在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有的人喜欢运动,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与朋友聚餐。
而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场所。
其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提高场地的使用率和效益。
一个场地如果只满足某一种功能需求,那么它将只有在特定时间和特定人群需要时才会被使用。
城市居民的公共空间利用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居民的社交活动、休闲娱乐以及社区互动等多种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公共空间利用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探讨城市居民如何有效利用公共空间,以及这一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功能公共空间通常是指供市民共同使用的区域,包括公园、广场、街道、步行道等。
这些空间不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还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和历史。
公共空间的功能主要包括:1.社交互动: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场所,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
2.休闲娱乐:在公共空间中,居民可以进行体育活动、观赏景观、参加文艺活动等,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3.环境美化: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绿化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美观度,也改善了空气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城市居民公共空间利用的现状在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的利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市规划、交通便利性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等。
1.空间的多样性利用: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越来越多元化。
从传统的公园和广场,到新兴的社区活动中心、邻里小道,居民的活动选择更加丰富。
例如,很多公园设置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参与。
2.社区活动的组织:很多城市通过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如邻里聚会、文艺演出以及节庆活动,来促进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利用。
这种参与感不仅使公共空间更加生动,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3.数字化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工具和社交媒体在公共空间的利用中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居民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公共空间的活动信息,促进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公共空间的利用有着诸多优势,但城市居民在实际利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1.管理与维护:公共空间的维护与管理常常不到位,导致环境卫生差、设施破损等问题。
这会降低居民的使用频率,使公共空间逐渐被冷落。
2.安全问题:一些公共空间往往由于安全隐患使得居民不敢使用。
例如,夜间的照明不足或是人流量较少的地段,都会影响居民的安全感。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如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公共空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更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着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那么,如何通过设计让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究竟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职业、兴趣爱好的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比如,老年人可能更需要安静、舒适的休闲区域,以便进行散步、晒太阳等活动;年轻人则渴望有充满活力、能够社交和娱乐的场所,如滑板公园、咖啡馆等;儿童则需要安全、有趣的游乐设施和开阔的活动场地。
从功能角度来看,城市公共空间应当具备多种功能。
一方面,要提供基本的交通和通行功能,确保人们能够便捷地在城市中移动。
道路的规划要合理,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要宽敞、平坦,方便步行和骑行。
另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
公园、广场、绿地等是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应该配备足够的座椅、遮荫设施,以及丰富的景观元素。
此外,公共空间还应该考虑到文化和教育功能。
可以设置图书馆、文化展览馆、艺术雕塑等,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在空间布局上,城市公共空间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包容性。
这意味着无论是居住在城市中心还是边缘的居民,都能够方便地到达公共空间。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设施,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空间带来的福利。
公共空间的分布也要合理,避免过于集中或分散。
在城市的不同区域,根据人口密度和需求特点,规划大小适中、功能各异的公共空间。
对于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也是设计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能够提升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舒适度。
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和生态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营造出四季有景的效果。
同时,要保持公共空间的整洁和卫生,加强日常的维护和管理。
在社交互动方面,城市公共空间应该鼓励人们的交流和互动。
可以通过设计开放的空间布局,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什么是“公共空间”,它对我们的社会有什么重要性?公共空间是一种社会空间形态,是指所有人都能够自由进入、使用和享受的空间,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性别、种族背景等条件如何。
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下是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一、公共空间可以增加社会交往公共空间将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经济条件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人们在共享空间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出现类似“公园交友”的现象,从而增加社会交往。
公共空间也可以促进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二、公共空间可以创造城市活力城市活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创造力上。
公共空间可以让人们更多地参与文化、艺术、娱乐、体育等活动,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同时,公共空间也可以让人们发扬创造力,激发城市发展的创新动力。
三、公共空间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共空间的开放和使用不受条件限制,让城市居民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同时,公共空间的多样性让不同群体居民可以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休闲、游玩、娱乐和参与公共事务,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公共空间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于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通过有效运用公共空间资源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空间可以创新城市绿化、节约能源、废品处理等方式,从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结论:公共空间虽然在城市中占比不多,但其对于城市发展、城市文明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城市管理者应该拥有正确的公共空间观念,重视公共空间规划、使用和管理,让公共空间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城市文化内涵的有效媒介。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进展李圣岚1,张春英2,李倩1,张育茂1(1•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交往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活力很大程度代表了人们对城市的体验感受,是城市精神风貌的直观反映,活力的研究对未来的城市更新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文章阐述了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尺度、内容和方法,并对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活力;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U984.il+3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具有景观、宗教、商业、社区、交通、休憩性活动等功能,是城市活力的体现⑷。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内部空间被过度开发,交通堵塞、邻里冷漠等城市化问题日渐突出。
同时在消费社会和现代媒体的影响下,城市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逐渐向大众化发展,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逐渐被标准化城市取代。
这些城市化发展问题导致人与公共空间互动不足,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不少学者和设计者开始意识到要更加准确的理解城市公共空间与人的关系[2],对公共空间的更新和激活投入更多的有效的设计。
在当今城镇转型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从外延的扩张,粗放式发展转向内涵品质提升、增量存量结合并逐渐以存量为主的城市环境营造和集约化、精细化和人文化转变。
且在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提出“活力城乡,美好人居”的新方向、新愿景,来满足新时代居民的需求。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在此背景下变成一个关键又具体的命题。
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归纳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相关研究方法和内容,延伸未来发展趋势。
以期为之后营造更加有活力的城市和更美好的人居环境提供_些理论基础。
1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内涵公共空间是对大众普遍开放的,可进行公共活动的,已建成区域中的物质空间⑶。
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界面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西安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界面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摘要: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是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而其界面空间活力的提升则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的质量。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的界面空间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活力的策略和措施,旨在为西安市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引言西安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购物等服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的界面空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缺少活力、失去个性等,亟待提升。
二、界面空间活力提升的必要性界面空间活力的提升对于城市生活服务型街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活力的界面空间能够吸引更多的市民及游客光顾,为当地的商业和文化繁荣带来积极影响。
活力的界面空间还能促进市民的社交互动,加强社区凝聚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三、界面空间活力提升策略1. 建立全面规划:制定并实施全面的界面空间规划,以其特殊地位为导向,合理布局各功能区域,并建立统一的界面形象标准。
2. 加强商业街道建设:在商业街道上设置更多的商店、餐饮和娱乐场所,增加人气和消费活力。
同时,注重商业街道的环境整洁、绿化美化,提升市民的舒适感。
3. 丰富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街头表演等,增加界面空间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4. 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公共设施的配套服务,包括修建更多的公共厕所、休息场所,设置便民服务台等,提高市民的生活便利度。
5. 引入艺术元素:在界面空间引入艺术装置、雕塑等艺术元素,以增加视觉上的吸引力,并营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
6. 完善交通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并设置合理的人行道、车道,方便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减少交通拥堵。
7. 加强安全管理:增加社区巡逻力度,提升辖区的安全感,为市民提供安全的购物和娱乐环境。
构筑公共文化新空间,营造文化新场景一、概述公共文化空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文化传承、创新和交流的使命,也是社会各界共享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自觉的重要载体。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文化空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裙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新场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二、加强公共文化空间规划设计1.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挖掘现有城市空间资源,创新设计公共文化空间,使之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
2. 在文化设施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与人文特色,促进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 引进优秀的文化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国际化、专业化的团队,为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赋予更多的创新元素。
三、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1.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的均衡布局,让公共文化空间覆盖更广泛的城市区域,满足不同人裙的文化需求。
2. 建设多种类型的公共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满足人们对于知识、艺术、历史的需要。
3. 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的互联互通,使之形成网络化的运营模式,提供更便捷的文化服务。
四、拓展公共文化活动内容1. 创新公共文化活动形式,引入国际视野和前沿理念,提升公共文化活动的品质和影响力。
2. 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举办更多的传统文化展览和活动,让城市居民在享受现代文化的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开展多样化、丰富化的公共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五、推进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1. 建设数字化公共文化评台,整合文化资源,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务。
2. 引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推动公共文化空间向数字化转型,提高文化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水平。
3. 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为市民打造更加便利的文化体验。
六、加强公共文化空间管理1. 健全公共文化空间管理体制,加强对公共文化空间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提高公共文化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还对城市的生态、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公共空间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空间不足、品质低下、管理不善等。
如何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
规划者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生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在规划过程中,要注重空间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避免单一化和同质化。
例如,可以将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融合在一个公共空间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同时,要充分利用城市的闲置土地和空间,如废弃的工厂、仓库等,通过改造和更新,将其转化为具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生态环保。
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和利用好原有的生态资源,如河流、湖泊、山体等。
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公园、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同时,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人性化设计也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共空间应该是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的场所,能够让居民感受到关怀和尊重。
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如设置合理的步行道、休息设施、无障碍通道等。
同时,要注重空间的尺度和比例,避免过于空旷或狭窄,营造出宜人的空间氛围。
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良好的管理和维护。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加强对公共空间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同时,要加大对公共空间维护的投入,确保设施的完好和环境的整洁。
此外,可以鼓励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公共空间的管理和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提高居民的参与度也是实现城市公共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概述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是指为市民创造和营造更为丰富多彩、舒适宜人、安全便捷、功能齐全的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推动城市发展而制订的规划方案。
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托。
因此,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的制定对于建设品质高、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美好生活享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标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为市民打造更宽敞、美观、整洁、安静和有序的公共环境。
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公共空间的品质尽可能地保障公共空间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提高公共空间的强度和持续性,最大化满足广大市民的需求。
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可以从创建公园、花园以及减少噪音和污染方面入手,保障公共空间的品质。
增加公共空间的功能公共空间需要更全面和实用的功能。
除了睡觉、吃饭、休息等基础功能之外,还需要提供更高品质、更丰富、更多样化的服务。
例如,公共场所也可以满足市民的阅读、运动、娱乐等多种需求,让公共空间成为市民愉悦的场所。
收回公共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日益沉重,公共空间的扩张、城市绿化空间的建设等都面临着困难。
公共空间规划方案可以努力获取更多的城市空间,以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公共需求。
实施步骤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深入调研市民需求公共空间规划方案需要充分调查和了解市民的公共需求和意愿,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实地考察等方法,充分开展市民需求调研,以确定公共空间城市规划方案实施方向。
分析现有状况深入分析现有公共空间的利用情况,占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设施配套、人流设置等各方面情况。
同时要对公共空间的发展潜力及朝向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整合公共资源。
制订规划方案通过分析及针对市民需求,制订出符合公共需求和规划目标的详细方案,规划方案要详细阐述公共空间的所有功能及相关设施建设、地面和地下空间的规划、投资和资金保障、配套建设等。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是指在城市中的公共场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利用各种设计手段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塑造和美化,使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交流互动、文化体验的场所。
本文将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相关设计原则,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1. 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运动、交流的场所,让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享受片刻的宁静和舒适。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进行户外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或者与他人交流,有效缓解压力,提高生活品质。
2. 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通过美化环境、植入文化元素等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位。
一个优雅、舒适、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不仅能够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还能够增加城市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3. 促进社会交流和文化传承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在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因素,可以成为城市的文化载体和传承者。
通过文化活动、艺术展示等手段,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城市居民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升社区凝聚力。
二、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相关设计原则1. 人性化原则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站在人的视角出发,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感受,尊重并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美好、安全的追求。
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创造出适宜居民活动的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是开放的,能够容纳和吸引不同社会群体,给予他们自由的表达与交流空间。
设计中应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活动设施和功能场所。
城市公共空间要具有包容性,不同的空间要相互连接、互相补充,可以适应不同的活动需求。
设计中应兼顾公共空间整体氛围的营造,与各个细节的精心设计。
4. 可持续性原则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改造与提升。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城市公共空间是指供市民进行休闲、社交和活动的公共场所,如公园、广场、步行街等。
它们承载着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功能和意义。
首先,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集中体现,代表了一个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
其次,城市公共空间是促进社交互动的重要平台,为居民提供了互相交流、认识新朋友的场所。
最后,城市公共空间也是增加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让人们能够享受户外活动的乐趣。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策略1. 优化功能布局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提升首先要从功能布局入手,根据当地居民需求调整场所的功能设置。
例如,在公园中增设儿童游乐区,满足家庭休闲的需求;在广场上设置休闲椅和绿植,提供休息和绿色环境;在步行街设置露天表演区域,增加娱乐活动的氛围等。
通过优化功能布局,使城市公共空间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2. 提升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与提升的关键环节。
通过精心的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吸引更多居民前来休闲和社交。
例如,可以利用花草树木打造绿意盎然的公园,增加城市的生态氛围;可以设计独特的雕塑和艺术装置,营造艺术氛围;可以利用灯光效果增加夜间景观的吸引力等。
景观设计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营造和谐统一的城市形象。
3. 加强设施建设城市公共空间的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使用体验。
为了改造与提升城市公共空间,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设施。
例如,在公园中加设健身器材和运动场地,满足居民健身的需求;在广场上设置休息区和卫生间,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在步行街设置遮阳设施和座椅,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等。
加强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可用性和便利性,增加居民的满意度。
公共空间如何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与吸引力在当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代,城市的宜居性与吸引力成为了衡量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准。
而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与吸引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共空间是城市中供公众自由使用和交流的场所,如公园、广场、街道、河岸等。
这些空间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促进社会交往、增强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一个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公共空间能够让城市充满活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居住、工作和旅游。
首先,优质的公共空间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在城市中,高楼大厦和密集的交通网络往往导致了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问题。
而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中的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城市的气候,降低气温,减轻热岛效应。
同时,树木和草地还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和污染物,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比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座巨大的公园位于曼哈顿的中心地带,为城市提供了大片的绿地和清新的空气,成为了纽约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其次,公共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人们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
公园中的步道、健身设施可以让人们进行锻炼;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露天舞台可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河岸的景观带则为人们提供了散步、垂钓的好去处。
这些公共空间的存在,让城市生活不再单调乏味,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巴黎的卢浮宫广场为例,它不仅是一个展示艺术作品的场所,还经常举办音乐会、舞蹈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和游客,成为了巴黎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者,公共空间有助于促进社会交往和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在公共空间中,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交流彼此的想法和经验,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信任。
社区公园、街头小广场等小型公共空间更是邻里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场所,有助于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城市规划公共空间建设方案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有序布局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交流和增强城市活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共空间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公共空间规划与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安全、宜人的环境,促进社交交流与文化传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方案1. 多功能公园选址:在城市中心或各个居住区中合理选址建设多个面积适中的公园。
特色设计: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多功能性,结合城市实际需求,合理设置绿地、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区、人工湖泊等多个功能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和锻炼需求。
绿化与景观:公园内应合理配置植被,注重景观效果,提供多元化的植物景观,同时保留现有的大型树木,提供更多遮荫和休息的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设施与服务:公园内应配置饮水设施、垃圾桶、休息椅等基础设施,同时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无障碍设施,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需求。
此外,应设置公共卫生间,保持公园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2. 街头露天表演区选址:在市中心或繁华商业街区中选取适宜的场地,设置露天表演区。
设计理念:露天表演区要注重与城市环境的融合,考虑公众观看表演的视野和舒适性。
应设计简洁、大方的舞台,配备适当的灯光和音响设备,以提供良好的演出条件。
多样化的表演:为各类艺术团体提供展示的机会,包括音乐、舞蹈、马戏、戏剧等各种形式的表演,以满足市民多元化的艺术需求,同时增加城市的文化氛围。
交通与安全:在表演区周围设置合理的交通设施,保证观众的顺利进出,同时要确保观众的安全,设立警示标志和安全警戒线。
3. 自行车道与步行街选址:在城市交通繁忙的地区或沿河岸、湖泊等风景区域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街。
自行车道设计:自行车道应与机动车道分隔开,设置合理的道路标示和指示牌,确保骑车者的安全。
配备租借站点和停车点,方便市民使用和停放自行车。
商业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营造摘要:商业建筑的性格品味及高低档次不全由商业空间决定,还在于空间整体组织。
建筑师普遍关注空间,而公共空间的营造是商业建筑的核心内容,其社会性及文化性常被忽略。
本文引入城市—建筑综合体设计,通过咬合、连接、渗透等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一体化设计,优化体验。
关键词:建筑——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商业建筑,情感体验,空间场所Abstract: the character of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and high and low class is not all taste by commercial space decision, but also in the overall organization space. The architect attention sp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ace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commercial building, its social and cultural are often neglected. This paper into the city-building complex design, through the bite, connect, permeate etc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ublic space integration design, optimization experience.Key words: building-city complex, public space, business buildings,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space places前言——概念界定空间是建筑师们普遍关注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因素。
我们关注空间的功能,属性,以及体验[1]。
公共空间价值提升方案
一、介绍
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广场、公园、河流湿地、街道绿化等。
它为城市居民提供重要的休闲活动场所,也是城市的形象及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升公共空间的价值,为城市景观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是城市开发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提升公共空间价值的方案
1、进行公共空间整治。
首先,应重视对公共空间整治的重要性,以确保其整洁亮丽的外观,消除破旧不堪的影响;同时,应简化相关的街道景观维护要求,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
2、开发商业机会。
借助多方资源,促进公共空间内部商业发展,建设商业配套设施,扩大购物、餐饮及其他娱乐服务范围。
3、改善城市活力。
可以在公共空间内设置创意雕塑、创意景观等,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引进社会活动和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文化色彩及社会活力。
4、利用智慧科技。
开发及应用公共空间管理相关的智慧科技,实现科技智能化管理,提高公园管理的效率和公众可获得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与其他城市建设活动融合。
三、结论
以上是提升公共空间价值的构想。
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 何姝 摘要:由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现状引发的思考,研究对于公 共空间活力的营造的需求,了解营造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各 个要素,深入理解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内涵的表达及人性化设 计原则的重要性。呼吁人们重视对公共空间的营造,以丰富 整个城市的内涵。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文化人性化广场街道尺度 设施
藏族老人手摇经桶;孩子们嬉戏水边;老人们街边闲 聊 ・・ 一个供人与人交流的地方 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与被看的地方 一个让人找到归属感的地方 活力,看着这些未加雕琢的公共空间,心里似乎感受到了 这两个字的魅力。这里,没有设计师的设计,有的只是很普通 的空间,却是人们最好的选择。被吸引的同时,作为建筑的学 习者,有着一种职业的敏感,这种美好的空间正是我们迫切所 需的,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密度不断加大,到处 高楼林立,它们正在不经意中走向消亡。 处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追本溯源,首先,从最基本的概 念出发,了解公共空间。如果把城市看成一个生命体的话,公 共空间便是它的血脉,整个城市的节奏与活力体现于它的脉 动和流淌间。 最初公共空间的体现就是人们在庙宇周围进行宗教活动 的场地,建筑不规则的布置,自由围合成活动所需的广场,慢 慢地发展演变,公共空间便是人们生活的大舞台,直到现在它 成了人们生活形式的基础之一。公共空间为社会生活提供场 所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活动起到促进或限制的作用。公共即共 享的意思,吸引人们去身临其境、去亲自体验、去展现自己,讲 述自己的故事。不同的空间形式吸引着不同的人群,有着不 同的活动,同时行为和活动也对环境产生能动的作用,这样一 种互动的关系便是空间“活”起来的表现。通过社会生活人 们在公共空间中相互交往从而释放出一种活力,这种活力的 流动与渗透将提升整个城市的价值。 《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化建设》一书中指出城市公共空间 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 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活动的开放性场所,为大多数人服 务:同时,它又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 要场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处,被称为城市的“起居 室”和“橱窗”。 现代,公共空间这种“起居室”与“橱窗”作用越来越薄 弱,很多情况下它仅仅成为了一种环境景观,一种没有生命力 的摆设。在用地如此紧张的当今社会,导致了某种情况下的 资源闲置与浪费。记得做过一个荣湾镇广场的改造设计,它 是一个三角形形状城市中心绿化广场,位于通称商业广场对 面,湘江大桥西头,交通要道旁边,绿草茵茵,中间一别致的 雕塑,三面围合,周围是多层及高层建筑,形成一处令人关注 的景观。它是周围建筑唯一的公共绿化地区,景观得以改善。 但经实地调查发现:广场上少有人至,尤其是白天,看不到人 们的活动,它被周围的机动车道环绕成一“孤岛”,造成一种 无法踏足的感觉。没有多少遮阳与娱乐设施,成为了一个巨 大的观赏品。只有勃勃生长的植物,缺少了城市广场的空间 魅力。是一个典型“死广场”。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由 于房屋大量建设而形成的这种畸形空间,随便利用形成死角 的情况到处都是。这种情况的造成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宏 观上是城市规划用地不整体,缺少了一种城市的远见,像巴黎 那样进行整体的公共空间规划的毕竟很少;其次,微观上讲是 公共空间塑造不成功,对于公共空间的本质没有理解透彻。
首先,营造公共空间的活力当然是硬件设施方面。充足、 多样的附属设施和多层次的空间形成多样化的功能环境,从 而吸引多数人群,打下活力的基础。健全的公共设施是营建 良好的公共空间的基本条件。常见的公共设施包括座椅、垃 圾箱、卫生间、电话亭、公交站等。多层次空间的形成则处决 于周边道路及建筑的关系,草地、花坛、喷泉、雕塑、艺术铺地 等的布置多方面因素。公共空间的边界处理,也就是它与其 他空间的过渡与渗透,关系人们是否能方便19由的出入其中, 是公共空间活力形成的前提,四周由机动车道围绕,缺少便利 的步行通道,就会形成如上所说的景观化广场,或者只是一个 交通枢纽标志,也就发挥不了公共空间真正的作用。公共空 间是由建筑围合而成的,两者是一整体,如亚南泽塔广场,周 围建筑围合关系恰到好处,亲切的尺度,出入口便捷而不影响 空间的围合。绿地被形容成城市的肺。绿化点、线、面的不同 布置方式,给人不同的休憩活动空间,林荫、阳光给予人不同 的享受;种类的不同,不但可以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也是空间 视觉享受的源泉。雕塑的布置往往充满艺术的眼光,决定着 空间视线的延续,空间文化的蕴藏。欧洲中世纪广场上雕塑 与喷泉往往置于一角,拥有完整的背景,避开交通要道,给予 其艺术表现的最佳场所。 其次,公共空间是与当地文化紧密相连的,没有文化作 为其基础,它便缺少了意义。这也是街道家具成为热名词的 主要原因,它能很好地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荣湾镇广 场就是没有任何当地特色,满足不了周围居民的需求,它就像
一块随处可放的大地毯,失去了价值。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 的文化,其文化的体现就是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有当地特 色的公共空间才能给人么真正的亲切感,即场所归属感的形 成。当然传统文化本身是流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不同的 方式存在。在现代文化的大背景中,我们应有适应当代的价 值观和审美观,结合社会经济以及技术等条件不断创新文化,
28— 真正生命的存在只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精神需求 的满足。同样的道理,公共空间的活力形成必须要以人性化 为原则满足人们生活精神需求。总的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 民众精神文化的载体和空间的表现。
《一种好的城市形态概论》中凯文・林奇提出,从社会文 化结构、人的活动和城市空间的形体环境结合角度来看,城市 空间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的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 织;人不仅是单纯的观察者,其本身又是外部空间的一部分。 空间和社会生活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使得社会生活成为外部 空间设计的决定性因素。 回忆起欧洲的公共空间,悠然喝着咖啡的人们、成群的鸽 子、遛狗的老人、长凳上热恋中的情侣、广场上画画的青年、甚 至在水池边卧睡的小伙子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景象,在中国 或者东方的城市却很少见。诚然,传统上以街道和院落为主 要空间特征的东方城市有着它深厚文化底蕴及独特的魅力。 但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楼林立,人们各种需求增加,呼唤更 适合现代生活的多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 如果对人的行为,活动未加充分考虑,即缺少所谓的人性化设 计,则会产生种种缺陷甚至成为败笔。 而尺度的把握又是满足人性化空间设计的重要点。尺度 是空间设计的手段,也是空间设计的原则。“人体尺度”是人 类在长期生活中积累形成的一种适度的标准和视觉印象。尺 度存在于城市空间设计的每个环节,街道家具的布置,空间的 形式大小,景观的设计等等。公共空间既然是活动的载体,人 性化尺度是必备因素。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曾提出以20—25m 作为模数来设计外部空间,而对人的生理、心理反映的研究 也表明:如果两个人处于I一2m的距离,可以产生亲切的感 觉:12m能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25m能认清对方是谁…-・ 这种尺度的把握就可以从心理上把握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 从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吸引力。 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多种,街道和广场是公共空间的重要 元素。一个广场或者街道,即是一个由建筑物所构成的场所, 也是一个设计用来展示建筑物的极好的有利条件。伟大的广 场街道作品,例如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锡耶那广场、波波罗 广场等代中世纪广场、巴黎的林荫大道等。 中世纪广场是建筑文化遗产的精华,它们都极富生活气 息。正如《交往与空间》中杨.盖尔指出:“中世纪城市由于 发展缓慢,可以不断调节并使物质环境适应于城市的功能….. 这些城市空间具有后来的城市中非常罕见的内在质量……不 仅街道在广场的布局考虑了生活的人流和户外活动,而且城 市的建设者似乎具有非凡的洞察力,有意识地为这种布置创 造了条件”。在城市远见——巴黎改造中奥斯曼计划中林荫 大道是个人性化空间,富有特色的街道家具,既舒适又代表当 地特色,一种文化的延续。时代的发展,汽车时代的到来,人 们的经营方式越来越多,林荫大道没有了以往的空间效果,拥 挤的车辆和各处的摊贩占据了人们的步行空间。巴黎政府能 有独到的眼光,严格控制街头摊贩,开辟地下停车空间,街道 家具与现代接轨,满足越来越多的需求,将街道空间还给人 们,重现其活力。巴黎地下空间的开辟,产生复合空间,解决 了城市发展与空间活力的双重矛盾。 这些精品空间、周围建筑及天穹之间的关系都是独一无 二的,要求一种情感和理智的回应,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活力便得到了永存。现代城市中,周围建筑未被利用,空空荡 荡的地方随处可见,同样,繁忙的交通岛,无名的停车场加之 关系不大却仍然存在的建筑物也是城市景观的病症。对于公 共空间的活力塑造,维特鲁威在写到古罗马城镇的广场设计 时,说它“应该与居民数量成比例,以便它不会空间太小而无 法使用,也不要像一个没有人烟的荒芜之地。”也就是满足 活动所需要求。 总的来说,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往和联系的场所,是 人们活动的载体,适合的外部空间环境也促使人们在此更好 地活动,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中吸引人的多是 社会生活等各种生活形式的体现,而并不是整体形态多么独 特,城市公共空间给人的感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 心理上等多方面的,这些感知则是一个无形的架构,各种社会 生活活动扮演着填充的角色。 一句话来说,不同的社会活动、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不同的 价值体系、人文观念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交 融和互相补充乃城市公共空间的本质。它也是创造健康而有 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体系的根本。 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人性化的尺度和空间,有方便 的设备设施,人们自然会愿意在其中举行各种活动,活力空间 自然形成。 面对现代社会公共空间本质的缺失,那些美好而本真的 画面将随着所谓的现代化建设而逐步走向消亡,这样一种局 面的产生,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4.1) 参考资料: 卡米诺・西特.齐康校.城市建设艺术.东南大学出版 社.1990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 版社.1985 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凯文・林奇一种好的城市形态概论. 王鹏著.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东南大学出版社 克利夫・芒福汀著.街道与广场.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 尼古拉・加莫里、雷切尔・坦南特编著.城市开放空间 设计.中国建筑_T-,_lk出版社 城市的远见——巴黎改造片 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扬・盖尔著.交往与空间.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