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摘要: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成分之一,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氨基酸作为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的原料被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对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为氨基酸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扩大: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氨基酸行业在中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氨基酸市场规模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
2.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氨基酸不仅是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的主要原料,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特别是在保健品领域,氨基酸作为重要的营养物质,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企业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氨基酸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中国氨基酸行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之间,如阿胶公司、华海药业等,并且中国的氨基酸行业还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
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健康需求持续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氨基酸作为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的主要原料,未来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产品升级换代:随着科技的进步,氨基酸行业将从传统的提取方式逐渐向生物合成方式转变。
生物合成氨基酸具有成本低、高产量等优势,未来将成为氨基酸行业的主流生产方式。
3.市场竞争格局调整:目前,氨基酸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少数大型企业之间,未来随着市场的壮大,中小型企业也将加入竞争。
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渐形成“强者恒强”的状态。
4.国际市场开拓:目前,中国氨基酸行业还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
因此,未来中国企业需要加大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氨基酸行业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较为乐观。
然而,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益生菌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益生菌现在可谓是育儿届的“网红”产品,各种广告、产品五花八门。
益生菌是指摄入足够数量时,能够对人体健康带来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
当人吃到一定数量活的益生菌时,可以对身体带来好处!当前,益生菌有益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产业迎来了好时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益生菌产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益生菌也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随着益生菌的不断研究,日常选用益生菌用于宝宝的一些小毛病的预防或调理上,还是安全的。
不过,如果是某些严重疾病,比如严重免疫力系统疾病的宝宝,是否需要长期食用益生菌或者是否需要益生菌调理,还是要遵医嘱。
益生菌粉与益生菌乳酸、益生菌牛奶一样是属于促消化的营养品,益生菌粉的作用主要是保护肠道、促进消化、改善便秘、防止腹泻、增进食欲、增强免疫力等几个方便,最合适非母乳婴儿、肥胖儿、便秘人群、食物不振的宝宝等人群食用。
目前85%的中国人存在肠道问题,随着人们对肠胃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具有改善胃肠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益生菌产品,逐渐成为人们追求饮食健康的“新宠”,益生菌需求逐步兴起,行业扩张趋势明显。
益生菌产品主要可分为益生菌食品、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三大类,益生菌食品占比最大达85.9%,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和益生菌原料相对占比较小,分别为8.6%和5.5%,其中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属于保健食品细分品类中增长较快的种类。
从全球益生菌市场结构分布情况来看,其中亚太地区占据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的近半壁江山,达47%,北美占比第二达16.5%,西欧地区占比达15%,东欧地区占比达7%。
作为发酵食品、保健食品、药品、日化用品以及农畜牧等产业健康转型的探索方向,益生菌产业下游产品横跨发酵乳品、乳饮料、休闲零食、膳食补充剂、日化用品及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产品品类丰富。
20世纪90年代,益生菌在我国的研究才真正起步,近几年我国科技部始终高度重视我国益生菌产业的科技发展与支撑能力建设,在“十一五”、“十二五”以及“十三五”期间都部署安排了多项重大和重点项目,促进益生菌的基础研究发展和产业化升级,努力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种、发酵剂及益生菌食品的市场化,加强我国益生菌制品加工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中药保健食品的优势及发展方向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在日常生活当中都能够随处看到保健食品的身影,这同样也是当前人们重要的消费品之一。
中医药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文化和医药卫生,同时也是保健食品在研制过程当中最为有效的物质来源和理论基础,因此,在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开发保健食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民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保健食品;中药;发展方向;优势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变化,人们对于食物的消费逐渐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这对于食品的质量、功效以及数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保健食品也随着出现。
我国具有历史悠久的特点,在食养和食疗方面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通过人们几千年来的时间以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养生保健经验,最终也为后人留下了较为珍贵的养生保健药方,形成了独有的保健食品类的科学[1]。
一、中药保健食品的优势(一)预防疾病在我国的中医养生理论当中,在保健预防措施当中饮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能够对人体起到滋养的作用,就如同我国《内经》当中说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
在我国一千多年以前,就曾记载利用动物的肝脏治疗以及预防夜盲症、预防感冒时使用生姜以及葱白、脚气使用麦麸、谷皮、预防甲状腺肿大使用海带等。
在现代的各项研究当中,也逐渐证实了通过食物起到保健作用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这也是重要保健品功效当中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
(二)滋补保健在中医药滋补理论当中,主要包括:温补、平补、清补、峻补等,通过补气、益精、调补肝脏虚损以及养血的方式从而达到补充正气的目的,对于增强体质也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三)延缓衰老中医在通过饮食调理的过程当中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中,除了时间、体质、地点、疾病的不同外,还要将辩证用膳添加到其中,如果身体出现虚弱时可以通过滋补的方式缓解,同时也要注重对于脾、肺、肾三种肝脏的调理,通过饮食调理将身体的新陈代谢处于平衡的状态,这样也能够起到延缓衰老的目的[3]。
保健食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保健食品行业的现状和前景中国保健食品协会日前发布信息,去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总产值达217.63亿元,总销售收入达181.51亿元,比2000年的175.9亿元增长3.1%。
据全国性的调查统计,2001年,全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有1027家,比上年的1013家增长1.3%;生产保健食品1509种,比上年的1318种增长12.7%,统计数据同时显示,该行业的一些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企业规模有所扩大虽然总体来说我国保健食品企业的规模偏小,但这一问题正在逐步改善。
2001年,全国1027家保健食品企业中投资规模过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38家增长到50家,增长31.6%;投资规模在1000万元到1亿元的企业由239家增长到258家,增长了7.9%;5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企业由416家上升到440家,增长5.8%;而500万以下注册资金的企业则有所减少,由上年的597家下降到587家,减少17%;上市企业也由原来的41家增加到46家,说明我国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小的现象正在改变。
二、新产品开发有成效据统计,2001年全国保健食品新开发产品的产值共82.92亿元,比上年增加15.13亿元,增长20.2%;新产品销售收入82.64亿元,比上年增加17.77亿元,增长27.4%;实现利税16.52亿元,比上年增加4.32亿元,增长35.4%。
说明我国保健食品行业新产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
三、质量管理及品牌意识有所提高2001年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内设的专门质量监管机构由上年的743个增加到762个,专职监管人员由5665人增加到6041人;取得国家驰名商标的品种数量由上年的86个增加到88个。
说明我国保健食品企业正在加强产品的质量管理意识和注意提高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四、民营企业有所发展在1027家保健食品企业中,国有企业92家,约占全部企业的9.2%,比上年减少28家,下降23.3%;民营企业由上年的170家增加到184家,增长8.2%,占全部保健食品企业的17.9%。
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7篇)保健品市场调研报告(通用)【篇1】一、现状分析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__县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时有发生、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二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
究其原因有: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
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
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
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
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
《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
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
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前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和老龄化的加剧,大健康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蓬勃的市场前景。
大健康产业是指在保健、医疗、健康食品、运动健身、医疗器械等领域内,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和健康理念,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效的健康服务和产品的产业。
在这一行业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企业、新兴公司和创新产品。
一、发展趋势1.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近年来,在保健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个性化保健的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大健康产业的热门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个性化的保健服务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这将极大地提升人们的健康体验。
2.传统药材和医疗器械的创新应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传统药材、中西医结合的呼吁也越来越高。
同时,房间里的医疗器械品种也愈来愈多。
传统药材和医疗器械的创新应用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可靠、有效、安全的健康保障。
3.数字化和远程医疗数字化和远程医疗也是传统医疗的重要补充,在抗击病毒、疫情期间体现了巨大的价值。
数字化医疗和远程医疗将极大地拓展人们的医疗服务空间,也有望下半年成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领域。
二、市场前景1.人口老龄化目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加剧,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状况的调节和保护更是重了起来。
这对大健康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2.政策扶持为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在不断落地,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政策扶持。
政策的引导将进一步提高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占有率。
3.提高民生服务水平提高民生服务水平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大健康产业正是针对这一需求而生。
对于国家而言,健康的人民才是最有生产力的人民。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也是国家服务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道路挑战1.资金资金是大健康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虽然大健康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市场尚未成熟,目前整个行业经营状况仍不理想,很少有企业盈利。
保健食品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刘英语来源:《食品安全导刊·中旬刊》2021年第10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由饮食诱导的各种慢性疾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人们不再满足于食物的色、香、味、形,而是追求饮食营养保健。
保健品作为具有特定功效的食品,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
本文概述了保健食品的分类、特征、功能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对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为新型健康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保健食品;现状;发展趋势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食品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新陈代谢和对营养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健康和对自身身体调节的作用。
保健食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保健食品亦称功能性食品,它具有调节人体保健的作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适于特定人群食用[1]。
1 保健食品概述1.1 对保健食品的要求保健食品必须符合4条要求[2]。
①没有毒、对人无害,符合该有的营养要求。
②功效必须明确、详细,并经过科学验证,且功效无法替代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③经必要的动物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
④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代替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1.2 保健食品分类。
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这一类食品并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我国保健食品规范制订的时间比较晚,至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系统,主要有如下几种分类方法[3]。
①以食用人群和服务对象来分类:普通人群的保健食品;特殊生理需要的人群(如婴幼儿、青少年、孕妇、老年人等)的保健食品;特殊工种人群(如运动员、高温工作员等)的保健食品;特殊疾病人群(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栓等)的保健食品;于特殊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体育、爬山、宇航等)的保健食品。
②以调节机体保健的作用特点来分类:包括了具有调节免疫、抗衰老、抗疲劳、促进生长发育、调节血脂、抑制肿瘤、解毒、减肥、美容、解毒、调节血压、改善记忆、改善视力、改善骨质疏松和改善睡眠等功能的保健食品。
我国保健食品的优势与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李连达我国保健食品的最大特点与优势是传统养生学与现代营养学及食品科学相结合,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保健食品。
它既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又结合了现代科学的最新进展。
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近年发展迅速的新兴领域。
1、历史与现状我国传统养生学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食养”是养生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食品及药食两用之品达到养生(健康长寿)之目的,从商周至明清时期,已有专著75部(现存50部),近代专著更是数不胜数。
早在《内经》中就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记载,并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它说明了“食养”的重要性,是养生(健康、长寿)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说明了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以及相辅为用的特点,强调“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汉《金匮要略》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备急千金方》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得以存身也”。
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有药方247种,含谷类15种,菜类10种,果类5种,禽类3种,鱼类3种,共36种,占全部药品的1/4,说明古人早已将药食两用之品用于医疗及保健。
在《周礼·天官》中记载“食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味、六膳、六羞、百酱、八珍”,“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说明古人已有食医、食官,专管食事,是人类最早的“营养师”。
几千年来通过大量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论与经验,为我国发展科学的现代化保健食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我国保健食品发展迅速,1995年10月我国修订、重新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6年3月15日又颁布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并陆续发布20多项规章、标准和规范性技术要求,对保健食品的定义、范围、研制、审批、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行政管理、市场监督等,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使我国保健食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中国消费者保健食品消费现状与影响因素中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保健食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保健食品指的是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可以满足人体特定的保健需求,例如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营养素摄入等。
本文将探讨中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消费现状以及影响因素。
1.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国消费者开始重视保健食品的摄入,将其视为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一种手段。
2. 人口老龄化趋势: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人群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较大。
他们更加注重健康状况,愿意购买保健食品来维持身体健康和延缓衰老。
3. 营养不均衡问题:中国部分地区存在营养不均衡问题,通过食用保健食品来补充营养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4. 媒体宣传和社交网络影响:广告和媒体的宣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社交网络上的推荐和评价也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
5. 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品牌的增多,保健食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选择不同品牌和种类的保健食品。
1. 品牌信誉和口碑: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和口碑好的保健食品,认为这些产品更可信。
2. 产品价格: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敏感,价格相对较低的保健食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青睐。
3. 功能和效果:消费者更喜欢有明确功能和效果的保健食品,例如增强免疫力、减轻疲劳等。
4. 安全性和质量:消费者关注保健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对产品的质量认证和检测结果较为重视。
5. 产品包装和宣传:产品包装和宣传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手段,吸引人眼球的包装和宣传语往往能够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6. 渠道选择和购买便利性:消费者选择购买保健食品的渠道和购买方式与其个人购物习惯和经济能力有关,例如选择线上购买或线下实体店购买。
中国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保健食品市场发展迅猛。
影响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因素包括健康意识、人口老龄化、营养不均衡、媒体宣传和社交网络的影响、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等。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越来越大中国食品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食品工业收入达到15.2万亿元,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12%左右。
同时,中国食品行业从传统小作坊式的手工加工经营向现代化的大规模全自动生产转变,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能够更好地符合市场需求。
二、品种越来越多随着人们对于健康与营养的日益重视,中国食品行业的品种越来越多,不仅有生产传统食品如米面制品、豆制品、酱油醋等,也涉及到生产益生菌饮品、营养保健品、有机食品等高科技产品。
三、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中国食品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研发出的各种新品种、新工艺、新机器等不断涌现。
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企业积极互相合作,在技术研发和投融资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
四、质量安全问题逐渐得到控制近年来,中国食品行业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但是随着质量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和政府的加强监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逐渐得到控制。
其中,国家对出口食品的检验力度也越来越加强,食品出口质量也越来越得到国际市场认可。
五、竞争加剧随着食品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各大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各种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在促进行业内的健康、有序、公平的竞争。
总之,中国食品行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趋势,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水平,开发新产品,创造新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
同时,在做好自身产品质量的基础上,更要不断关注消费者需求,重视品牌形象的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建立品牌忠诚度。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摘 要: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既有巨大成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尽管10年前规模很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2005年全国销售额已经达到1200亿元。这个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虚假宣传、炒作概念、市场信任度差。但是,中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根据专家预测,在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管理更新的推动下,“十一五”期间中国健康食品产业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到2010年全国销售额将达到2380亿~2780亿元。 关键词:中国;健康食品;产业发展;展望
一、现状喜中有忧 目前,世界各国关于营养健康产业的含义不完全一致,有两种产业分类法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以各国立法为依据的分类标准,把膳食补充剂和功能食品作为营养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另一种分类是《营养商务杂志》(NBJ)提出的,即把营养健康产业看成是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天然/有机农产品和个人护理品四个行业的综合。我国的营养健康产业与第一种分类法比较接近,但有自己的特点,它包括营养补充剂产业、健康功能食品产业、强化食品产业、富营养食品产业。在营养健康产业中认同度最高的是膳食补充剂和健康功能食品。从产业规模看,健康功能食品和膳食补充剂的总量最大,全世界年销售额都超过600亿美元。2005年,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估计销售额为1200多亿人民币,其中:营养素及营养素补充剂约为150亿元,健康功能食品约为
350多亿元,强化食品约为220亿元,奶类及新型豆制品等富营养食品约为550亿元。 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起步晚、基数小、成长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市场品牌的认同度有所提高。①健康功能食品产业经过几番周折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我国健康食品的发展历史,由20世纪80年代的“无知阶段”(以三株、中华鳌精等产品为代表),到90年代的“过热阶段”(以脑黄金、脑白金等产品为代表),随着对脑黄金等违法违禁产品的查处和打击,健康食品一度处于“低谷时期”。现在触底反弹,开始回升,正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100多家企业,年产值16亿元,现在企业有2000多家,产值增长20多倍,产品也由第一、二代进入到第三代。②营养素及营养素补充剂发展迅速,其中维生素C、E、D3在世界上占有垄断优势。③营养强化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国民的关注。④牛奶和新型豆制品的营养健康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营养健康食品产业还存在不少的问题:①规模小,质量差,寿命短。以健康功能食品为例,呈现典型的“一小”、“二多”、“三低”、“四短”的现象。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开发能力低;企业寿命短,既使是一些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于是“太阳”落山了,“巨人”倒下了,“三株”枯萎了,“飞龙”落地了……。②多头管理,监管滞后,执行不力。中国没有专门的营养健康食品的监督法规和条例,相关的监管被分成四个部分,都管都不管,执行起来问题比较多。③虚假宣传,炒作概念,市场信任度差。健康功能食品历来是假冒伪劣的“重灾区”,一些企业的虚假、夸大宣传和概念炒作,导致消费者对整个营养健康食品产业产生了信任危机。 二、前景无限光明 据专家预测,中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10年预计产值将达到2380亿~2780亿元。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市场拉动 1、经济成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营养健康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越了世界上所有国家,但中国消费者平均用于健康品方面的花费只占其总支出的0.07%,全国城乡人均健康食品消费支出仅为每年31元。而欧美国家消费者健康品的花费占其总支出的2%。我国健康品花费是美国的1/17、日本的1/12。这说明中国健康食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2、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0%,到201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45%。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营养健康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3、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健康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在美国,85%的国民食用膳食补充剂,1/3的人愿意采用天然食品疗法维持身体健康,68%的人选择以各种自助形式包括营养食品、强化食品等来预防感冒。世界卫生组织已经采用“健康寿命”指标来评价国民的健康状况,营养产业发育最好的日本国民平均健康寿命为82岁,居191个国家排名的首位。这使营养产业的发展超出了产业发展的架构,与一国人力资源的增长关系密切。因此,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营养健康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是完全可以预期的。据PNDC调查,我国38.8%的城市居民有营养健康消费经历,80.73%的城市居民对营养素有所了解。营养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营养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4、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营养状况。目前我国每年新生婴儿的数量为2000万,0~3岁的婴儿共计7000万人,对高质量儿童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4亿,据分析,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还将持续以年均约3.2%的较快速度增长。这一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营养产品市场。 5、“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营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健康”,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投资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古人说:“上医治末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大科学家爱迪生说:“未来的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类结构、饮食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项目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 (二)科技推动 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及健康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健康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因此,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堪称营养健康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健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业学、食品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医药、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利的科技支撑。经过建国后50多年的磨砺积累,中国食品工业的技术、管理和企业素质已有较大提高,已经具备生产营养健康食品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自从20年前,日本厚生省首次将“功能食品”正式定名为“特定健康用食品”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探求功能食品产业的发展,其中科研开发作为健康食品发展的关键内容被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将是营养健康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譬如“冬虫夏草真菌发酵法”专利技术,已被卫生部批准列入“可用于健康食品的真菌菌种名单”。利用新技术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制成品,具有天然虫草等同的健康功能,而价格仅为天然虫草的十分之一。 健康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①评价功能食品健康声称的生物学标记及其有效性;②食品及其组分的安全性;③食品组分的健康效应,以及作用机制和发现;④开发新的活性物质。健康食品不是药品,但它不是一般的食品,而是具有健康功能的食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认为,功能食品可以具有经过科学认证的“功能声称”。功能食品除了具有传统的营养功能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健康、调节心理状态,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以区别于一般食品。健康食品功能声称划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关增强机体健康和调节心理状态的功能声称,包括增强机体免疫、缓解机体疲劳、美容养颜、抗氧化等;另一类是降低疾病风险的功能声称,特别是与降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疾病的风险。 健康功能食品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最被人们所关心。按照健康食品的成分划分,健康食品分为以下6类。①以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要成分的营养型健康食品。这类健康食品主要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是人体所需要的,有些容易在人体中缺乏,或不易从普通食物中摄取足够的量,还有的是老年人、病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增加用量的。②以天然或珍贵植物为原料提取出有效营养成分的健康食品。这些健康食品主要是把天然植物中最有用的营养精华提取浓缩,如从大豆中提取蛋白,从红豆、黑豆、银杏叶等植物中提取营养物。这类健康食品大多适宜老年人吃,但有些含有药性的健康品不适合孕妇或儿童吃。③以名贵中药或有药用价值的动植物为主要原料的补养型健康食品。如人参、鹿茸、灵芝、银杏、乌鸡、鳖等。这类健康食品适合老年吃,但大多数不适宜儿童吃,孕妇最好也不要选择这类健康品。④从海洋生物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健康品,如深海鱼油等。海洋生物,尤其是深海生物肝脏中提取出的鱼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D、胡萝卜素、卵磷脂、牛磺酸等营养物,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改善、保护心脑血管功能,稳定细胞膜,减少和延缓细胞凋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但有的深海鱼油中含有类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不适宜女性和儿童吃。⑤以动物初乳为原料制成的健康食品。动物初乳中含有优质蛋白和免疫蛋白,可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比较适合,但女性孕期最好不吃这类健康食品。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