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学案课件第二单元第三课
- 格式:ppt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68
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标分析本框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修3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它在第二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框题共有三目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成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为世界文化发展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从而使学生油然而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二、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
但是由于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较弱,很难将获得文化传播的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认知水平。
因此,在施教中教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立足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让学生发现、感悟与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理解: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分析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通过合作探究,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案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1)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交流蕴含在商品中的丰富文化,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1.传媒及其发展(1)传媒的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2)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2.大众传媒及特点(1)含义: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出现的标志:印刷术的推广。
(3)特点: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试判断: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提示错误。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1)对世界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对中国文化: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试判断: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提示错误。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从而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1)引进来: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走出去: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二单元重要观点和原理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多姿多彩(多样性):(1)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2)文化遗产:地位和意义: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要保护文化遗产。
3、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即文化的民族性)。
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国家文化共同构成的。
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1)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尊重文化化多样,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也属于整个世界。
总之,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6、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教材分析】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讲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传播的方式问题。
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的传播,使得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
文化的传播是在交流中进行的,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
本课是对第一单元的深化,是第四五课的基础,本课所谈到的文化传播与第四五课所谈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三位一体的。
【设计意图】以导学案为载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落实基础知识;以分析高考真题为例,明确考查的重点,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热点材料,提高学生学以致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自主复习,巩固落实“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以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等知识点。
(2)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复习巩固基础知识与师生合作探究典型例题、分析热点问题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式及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大量信息。
2. 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巩固落实考点知识。
3. 以高考真题为例,让学生明确考查的重点、角度和形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2分钟)播放视频“中日钓鱼岛争端”,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上的态度?”待处理。
二、自主复习:(5分钟)各位同学用5分钟时间朗读、巩固学案上提出的考点内容,准备展示。
问题如下:1. 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是怎样表现出来?2. 各民族为什么要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3.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4. 为什么说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为什么?6. 承认文化多样性要坚持什么原则?怎么做?7. 文化交流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主要手段是什么?8. 我们应怎样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意义?)三、小组展示(3分钟)按照分工,各小组安排一名同学到小组黑板进行书面展示,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进行书面展示。
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文化交流的途径。
2.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及特点。
3.理解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1)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2)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2.文化传播的途径(1)重要途径①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背景材料材料一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如果你的贸易伙伴是来自其他国家的,你必须花点时间来了解他们的习俗,例如,你同阿拉伯商人打交道,必须了解他们的习俗。
禁忌:不能双手交叉着说话,这个动作会被认为在侮辱对方;洋娃娃不能当礼物,否则会被误以为瞧不起他们的宗教;不送酒,对阿拉伯人来说,酒是禁物,喝酒是直通罪恶的途径。
民族风俗:接东西一定要用右手,而不能用左手,阿拉伯人认为右手总是干净的,左手是不干净的;初次见面不能送礼物,否则被认为是行贿;要尽量避免涉及政治问题,更要远离女性话题。
材料二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
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和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来了打工的收入,更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
材料三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
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
目前,在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孔子学院353个,孔子学堂473多个,注册学员50万人。
在世界文化交流及教育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问题探究(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是什么?如何在这一途径中实现文化交流与传播?(2)通过材料二,你能看出,文化还可以通过什么重要途径传播?这种途径是如何传播文化的?(3)我国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的目的是什么?这表明文化传播可以借助什么重要途径?答案:(1)商业贸易。
【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的重点内容,完成课前预习案中的相关问题。
2、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认真完成练习,提升理解能力。
【学习目标】理解商贸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明确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引导学生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课前预习案】一、教材助读:(具体要求:①利用课前20分钟,通读教材,理解并初步掌握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②记忆最基本的概念原理)二、【知识拓展】(具体要求:自习阅读这部分,用红笔标注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你的疑问)区别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1.丝绸之路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连接在一起。
这种文化传播途径是: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亲朋聚会D.教育活动2.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的文化集丛或文化元素从其发祥地扩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是:①丝绸贸易,出国留学②亲朋聚会,出国旅游③商贸活动,人口迁徙④经济交流,政治互访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如今,依托电子、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这是因为大众传媒能够:①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②确保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较大程度地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④消除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别和冲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2012·山东高考)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13·江苏高考)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