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洋战略嬗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探析--基于新旧两版《俄
- 格式:pdf
- 大小:898.08 KB
- 文档页数:11
2018年6月第4卷第2期南海学刊T h e Journal of South C h i n a S e a StudiesJun.2018Vol.4 No.2俄罗斯、乌克兰海洋争端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张光政(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北京100091)[摘要]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海洋争端凸显。
双方曾就海上划界和俄黑海舰队驻 扎塞瓦斯托波尔港的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达成了原则性协议。
2014年2月乌克兰政权更迭后,俄罗斯实际控制了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加强了在黑海地区的军事部署,近两年还修建了连接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的刻赤大桥。
乌克兰加强了对其东部地区分离势力的打击力度,并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控告俄罗斯违反联合国1982年海洋法公约。
俄乌海洋争端的背后是俄罗斯与北约的地缘政治角力。
虽然遭受了西方的制裁,但俄罗斯不会放弃克里米亚。
由于北约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冲突将长期存在,俄乌海上争端在两国现任领导人任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俄罗斯;乌克兰;克里米亚;海上划界;领土争端[中图分类号]D8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0166(2018)02 -0083 -08在海洋战略层面,俄罗斯十分重视在黑海和亚速海的利益。
这主要涉及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和舰队 建设、俄罗斯在黑海一高加索战略方向的国家安全保障以及对外出口海上运输通道的问题。
2003年9月17 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出席主题为“俄罗斯在黑海一亚速海地区的军事及外交存在问题”的会议时发表讲话 指出,黑海地区对俄罗斯有着特殊的地缘政治意义,保障了俄罗斯直接通往全球的最重要的运输线路,那里 还是保障俄罗斯西南战略方向安全的黑海舰队驻扎地。
①俄罗斯地缘政治学教授亚历山大•杜金认为“保持 对黑海沿岸(从乌克兰到阿布哈兹)总的绝对控制,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来说是绝对必要的”②。
克里米亚是黑海地区的战略要地。
苏联解体以来,对于克里米亚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乌克兰领土的 一部分,许多俄罗斯人并不愿意接受。
作者: 齐斌
作者机构: 解放军国防大学世界经济政治教研室
出版物刊名: 欧洲研究
页码: 52-58页
主题词: 俄罗斯;地缘战略;外交政策
摘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面对着一个全新的地缘政治环境。立国之初奉行的“一边
倒”的外交政策使俄罗斯陷入了新的困境。与此同时,美国以北约东扩的形式加紧填补东欧
的“地缘力量真空”,给俄罗斯的地缘安全环境增添了新的不测和威胁。俄罗斯在重新审视和
判断其国家利益和安全环境后,近年来逐步形成了“靠东稳南保西”的新地缘战略构想。这一
地缘战略是根据现实国情和外部环境而制定的战略,因而有一定客观性和长期性,在今后相当
长时间内,除了进行一些修正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大幅度调整该战略的可能性
不大。
俄乌战争前后的地缘政治演变与国际秩序重塑近年来,俄乌战争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这场战争不仅对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探讨俄乌战争前后的地缘政治演变以及这场战争对国际秩序的重塑。
一、俄乌战争前的地缘政治格局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冷战结束后,地缘政治格局已经趋于稳定。
然而,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打破了这种稳定。
乌克兰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政治枢纽,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争夺的焦点。
乌克兰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俄罗斯的重要邻国。
乌克兰不仅是俄罗斯的传统盟友,还是俄罗斯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
而乌克兰的独立和民主化进程却引发了俄罗斯的担忧,俄罗斯认为乌克兰的倾向西方将威胁到其在乌克兰的利益。
二、俄乌战争爆发及其地缘政治影响2014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发动了军事行动,并吞并了该地区。
随后,乌克兰东部地区爆发了亲俄罗斯的武装冲突。
这场战争不仅导致了乌克兰领土的丧失,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俄乌战争加剧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对立。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行动表示强烈不满,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制裁。
这导致了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恶化,地缘政治格局再度紧张。
其次,俄乌战争引发了乌克兰的国内动荡。
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亲俄罗斯势力与乌克兰政府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的民众。
乌克兰政府的腐败问题也被曝光,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不稳定。
最重要的是,俄乌战争改变了国际社会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看法。
乌克兰的领土被侵占,这对国际秩序造成了重大冲击。
国际社会普遍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谴责,但却无法有效阻止俄罗斯的扩张行为。
这引发了对国际秩序的重新思考和重塑。
三、俄乌战争后的地缘政治演变俄乌战争后,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首先,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行动使其在国际社会中声誉受损。
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制裁,并削弱了俄罗斯的经济实力。
这使得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受到了限制。
美俄联合战略家美俄海洋战略对我国海洋战略的影响靠自身海军力量保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维护海上交通线安全,维护地区稳定。
与2007年小布什时期发布的国家海洋战略报告相比,新国家海洋战略报告更加重视印太地区、强调与盟国及伙伴国的军事合作关系、关注中国海军发展、重视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建设,同时也更加明确地要求美国国会大力支持海军建设,确保美国的海上霸权。
这份报告强调了与印太地区军事盟国及伙伴国的合作。
报告指出,美国与印太地区的盟友在维护印太海上安全及地区稳定方面拥有共同利益,应该加强与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菲律宾、韩国及泰国等盟国的合作,同时培育与孟加拉国、文莱、印度、印尼、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巴基斯坦、新加坡及越南等国的伙伴关系,共同维护地区繁荣与稳定。
该报告同时也高度关注中国的海军发展。
报告认为,中国海军向印度洋及太平洋拓展对美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海军在亚丁湾反海盗护航、参加人道主义救援和救灾、进行多国海军演习、签署海上意外相遇行为准则等,具有积极意义。
当然,报告也对中国海军力量在地区格局中形成的影响保持了密切关注。
新战略明确海上力量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能够遂行“一打一压”作战任务的部队,即“足以在一场大型、多阶段战役中击败一个地区敌人,同时在另一个地区阻止另一个进犯者实现目标,或者给它造成无法承受的代价”。
新战略优先关注的最大威胁是朝鲜、伊朗、俄罗斯、网络和许多非国家因素。
新战略提出了海军将如何以新方法组织、装备和训练水兵。
新战略指引海军陆战队未来几年加速人员和训练轮换,海岸警卫队即将进行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资本结构调整。
美国新国家海洋战略认为,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对美国自由进入海洋公域构成挑战。
报告虽然没有点名,但是含蓄地指出,一些国家开发的先进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制导火箭、先进潜艇和智能地雷、先进的一体化防空系统、第五代战机和电磁战、网络和太空能力,将在某些海洋区域形成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妨碍美国自由进入这些海域的能力。
关于美俄海洋战略的认识海洋战略是指导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和保障国家海洋利益安全的总体方略,是国家战略在海洋事务中的运用和体现,是一个集指导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进步、海洋环境保护和海上安全保障等于一身的战略体现。
由于沿岸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能源争夺、国家安全等因素,不少国家都在调整各自的海洋政策。
海洋战略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国家的海洋利益,涉及科技、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领域。
作为国家处理一切海洋事务的基本政策,海洋战略是政府筹划对海洋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的依据,是国家用外交、军事等手段捍卫国家主权的基础。
美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俄罗斯是是军事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俄美海洋战略一直对世界各国海洋战略最具影响力,对世界海洋布局和各国海洋利益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2015年,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对其国家海洋战略进行针对性调整。
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
美国远离欧亚大陆、直接面向两洋的地理环境及其全球利益,决定了海军对它的特殊重要性。
自联邦党人1794提出了最早的美国海洋战略以来,美国政府根据时代背景多次改动其海洋战略,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强国。
2015年3月13日,美国国防部发布了由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军作战部长、海岸警卫队司令联合签署的第二版《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以下简称“战略”)。
首版“战略”发布于2007年,新版结构变动不大,涵盖安全环境分析、战略实施、关键支撑能力,但具体内容有很多实质性变动。
新版战略共发布了8个语言版本,以便于其对外宣传和扩大影响。
新版战略对每个地区都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南海纠纷、中东恐怖主义和能源运输问题、非洲海盗、中美洲跨国犯罪、北极肆意开采等具体威胁,并增加了对跨国犯罪和海上商务威胁的关注。
将“亚太”扩展为“印亚太”,提升了对印度洋地区的重视,增加兵力部署,并重点加强与东南亚的合作。
新战略明确海上力量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能够遂行“一打一压”作战任务的部队,即“足以在一场大型、多阶段战役中击败一个地区敌人,同时在另一个地区阻止另一个进犯者实现目标,或者给它造成无法承受的代价”。
征途在大海——俄罗斯海军发展方向刍议
韩辰奡
正如牛津大学海洋史专家阿德尔卡在其《大海洋》一书中曾指出:“海洋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孕育之地,海洋也是人类征求财富、权力和荣誉的场所。
”俄罗斯历来重视海洋战略的谋划与实施,其在推进海洋战略的过程中,方法具有灵活性,手段具有多样性,行动具有协同性。
金担心德国及后来的苏联会成为
海上强国,并准确地预言了二战后
“苏联会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国
家”。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周边
领海达12个,在其国家发展史上,
海洋战略一直起着十分重要而独
特的作用。
沙俄通过出海口战略
而成为世界强国,苏联更是通过
安全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并致
力于谋求地缘政治博弈的优势和
海洋强国地位的回归。
《2030年俄罗斯联邦海洋发展战略》
2015年7月,俄总统普京批准新版海洋学说
2018.11军事文摘
普京签发的《2030年前国家军事海洋活动政策基本原则》。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及其影响俄罗斯自苏联解体以来一直在对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以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威胁。
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加速调整其安全战略,加强警戒和军事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俄罗斯安全战略的调整及其影响,并举出5个例子加以说明。
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其周边环境的变化。
自冷战结束以来,欧洲的安全形势急剧变化。
北约扩张到了俄罗斯的边缘,并加强对前苏联国家的影响力。
此外,中东地区的不稳定也给俄罗斯带来了威胁。
从这些方面来看,俄罗斯需要重新评估其安全战略,以对抗来自外部的威胁。
下面是5个例子,说明俄罗斯安全战略调整的影响:1. 加强边境控制俄罗斯接壤许多国家,包括中国、朝鲜、芬兰、挪威等。
因此,加强边境的控制是俄罗斯重要的安全战略之一。
为此,俄罗斯政府在边境地带加强了哨兵和巡逻队的部署,还增加了边境警卫队的数量。
此外,俄罗斯还加强了对飞机和船只的检查,以防止恐怖袭击和非法贸易。
2. 增加军事投入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俄罗斯加速增加对军队的投入。
俄罗斯政府增加了国防预算,购买了新的武器和装备,并在边境地带增加了军事基地的数量。
这些举措旨在保护俄罗斯的边境,展示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以阻止来自外部的威胁。
3. 重点保护国有企业俄罗斯政府一直将国家安全与国有企业的安全联系在一起。
在2014年的制裁之后,俄罗斯加强了对俄罗斯国有企业的保护。
政府还采取了措施,以保护该国的主要产业,例如能源、金属和矿产等。
这些举措旨在保护俄罗斯的关键资产,以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
4. 增强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当今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俄罗斯政府一直认为,网络攻击是来自外部的威胁之一。
因此,俄罗斯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其网络安全能力。
俄罗斯还拥有一支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负责发现和处理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
5. 强化国际关系俄罗斯一直致力于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外交联系。
俄罗斯政府致力于建立友好关系,吸引外国投资,并保持国内外稳定的关系。
第1期2018年1月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 o r u mo fW o r l dE c o n o m i c s&P o l i t i c sN o.1J a n.2018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影响来自俄罗斯学者的视角李冠群∗㊀山秀蕾㊀㊀摘㊀要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海外利益的逐渐增多,中国对强大海权力量的客观需要愈加迫切起来,海权建设的步伐加快.俄罗斯是一个传统海洋大国,拥有深厚的海权思想传统,出于对国际关系与地区战略平衡的考虑,俄对中国海权战略的演进与发展始终给予着相当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俄罗斯学者关于中国海权战略发展研究成果中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梳理并考察俄对华海权战略发展的认知及态度,并就未来继续深化包括两国海上安全在内的战略合作提出建议与对策.关键词㊀中国㊀俄罗斯㊀海权战略㊀中俄关系一㊁引㊀言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的重要战略构想①,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而言,这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但是,如果说2012年的中国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还更多地停留在 经济建设 与 主权维护 的视域之下;那么,党的新一代领导人则更上了一个台阶,在进一步加快推动海权力量建设的同时明确指出 海洋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重陆轻海的传统思维,高度重视经略海洋㊁维护海洋 .②∗①②南京师范大学江苏高校东亚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通信作者及地址:李冠群,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1号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邮编:210023;EGm a i l:l i g u a n q u n2016@s i n a.c o m.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 命运共同体 战略思想研究 (16z z c003)的阶段性成果.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为了能够在 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战略通道和海外利益安全,参与海洋国际合作 的基础上,给 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战略支持 ,中国必须 建设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体系.针对这一战略构想的实践,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中国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㊁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㊁多能㊁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㊁海上机动作战㊁海上联合作战㊁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①从远景目标上看,包括中国人民海军在内的人民军队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②为了顺利实现上述宏伟构想,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国际社会对中国海权战略的认知与态度,尤其是拥有强大海权力量并对中国地缘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俄罗斯.俄罗斯是一个传统海洋大国,不仅拥有长达3.88万公里的漫长海岸线,③也是欧亚大陆唯一拥有太平洋㊁北冰洋与大西洋出海口的国家.自彼得一世以来,俄罗斯(苏联)就将发展海权力量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视之为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途径.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海军实力发展到了最高峰,日益强大的海军成为苏联同美国进行安全竞争的重要工具.④正如戈尔什科夫所说,尽管 构成海上威力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取决于具体的历史条件,然而,海军的主导作用却是贯彻始终的 ;因此 海军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任务之一就是消灭敌人的舰艇 以及 从海上直接影响敌人生死攸关的重要中心 ,并且在和平时期可以用来在国外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有效地保卫一个国家在国外的国家利益.⑤但是,苏联的解体严重地削弱了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导致包括俄海军在内的76第1期㊀㊀㊀李冠群,山秀蕾: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影响①②③④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3.肖忠辉等.罗斯海洋战略研究[M ].北京:时事出版社,2016:7.冷战时期苏联共建造了约3500艘战舰,其中包括247艘核潜艇.见[俄]伊 马 卡皮塔涅茨.第六代战争中的海军[M ].李太生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15.[苏]谢 格 戈尔什科夫.国家的海上威力[M ].济司二部译.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1977:2-3,7.海权力量大幅缩减,①领土的分裂使得许多原先位于 国境线 以内的波罗的海㊁黑海沿岸的优良港口与造船厂丧失,制约了俄海权力量恢复的潜力.尽管如此,俄罗斯仍旧保有一支全球总吨位第二的海上军事力量,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㊁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战略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②2015年7月26日俄联邦总统普京主持召开关于新版俄海洋学说的会议,批准了其上台执政以来的第三份 海洋学说 «俄罗斯联邦在2030年前的海洋学说»(以下简称«学说»)③,该报告对俄未来各项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划.与此同时,俄罗斯学界也在关注中国海权战略的发展,并有一些著述面世.通过对上述资料的解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与研究俄罗斯国内对中国海权战略发展的认知与态度,为我国科学建构真正符合自身实际的海洋发展战略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与加强中俄之间的海上安全合作提供理论依据.二、俄罗斯学界对中国海权战略的认知在俄罗斯学者看来,尽管中国拥有辽阔的国土与丰富的海洋资源,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拥有数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④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中国的海岸线绵长,但海岸线与陆地国土之比低于世界大多数沿海国家,中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与陆地国土之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⑤而且中国东部广大海域为太平洋岛链环绕,进出大洋要经过诸多海域和水道,开发和利用海洋比之英美等国存在先天性的劣势.所以,中国并不属86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1期①②③④⑤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为例,至上世纪末,该舰队的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潜艇数量缩减了4倍,水面舰艇的数量更是缩减了6倍,作战飞机与战斗直升机的数量分别缩减至45架和20架,已经不再是冷战时期那支同美海军第七舰队势均力敌的强大力量了.另见:李冠群.俄罗斯对中国海洋地缘战略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1)104-110.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迷,并遭受国际制裁的情况下,2013年俄罗斯的国防开支仍旧较上一年上涨5%,达到878亿美元(按市场汇率计算),是仅次于美中的全球第三军费支出国家(国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也由2004年的3.5%上升至2013年的4.1%);详见: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 I P R I年鉴:军备 裁军和国际安全 2014[M].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2015:244.(Морскаядоктрина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напериоддо2030года.)УтверждаетПрезидентРоссийскойФедерации,В.В.Путин.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7.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课题组编著.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2015[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25.于美㊁英㊁日一类的 天然海洋性国家 ,而是具有 陆海复合型国家 的基本特征.①但是,由于 海洋需要被作为一个全球系统看待,也必须被作为一个整体认识和对待 ;②已经高度融入全球市场的中国不仅需要发展海权力量,也必须科学地制定出与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相吻合的系统性的海权战略.早在本世纪初,波纳马廖夫就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目标做过较为精练的概述,他认为,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海军有以下5个主要任务: 1.保护距海岸线300海里之内的海洋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2.维护并扩展中国的领海主权与海洋权益;3.保护国家领土完整;4.保护与中国经济发展利益攸关的海上生命线安全;5.支撑中国成为西太平洋最强大的国家 .③佩夫佐夫更进一步指出,为了将中国塑造成为海权国家,中国政府首要的工作就是将中国海军打造成一支能够执行远洋作战任务的强大力量;至2020年,中国海军将拥有能够在第二岛链之内自由活动的能力,到本世纪中叶,中国海军将会拥有承担在全球任何一片海域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④中国海军近年来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尽管在上世纪末布热津斯基曾经提出,中俄两国由于 缺乏远距离投送武装部队以强加它们政治意志的能力,而且它们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因此它们不拥有,也不可能拥有很快获得在全世界发挥持久的政治影响的手段 ⑤.但到了本世纪初,作为进攻性现实主义者中的代表性学者,米尔斯海默明确提出了与前者不同的观点:如果中国在未来数十年内仍旧保持其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它也可能会建立起庞大的军事力量,像美国支配西半球一样支配亚洲 ;而且 一国所得为另一国所失 ;所以,美国 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 .⑥事实上,上述两位西方战略家观点上的差异不仅仅是96第1期㊀㊀㊀李冠群,山秀蕾: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影响①②③④⑤⑥正如邵永灵㊁时殷弘所指出的那样:陆海复合型国家是既有陆疆又有海岸线的一类国家;欧洲大西洋沿岸诸国和中国是这类国家较为典型的代表.详见:邵永灵,时殷弘.近代欧洲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命运与当代中国的选择[M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0).[英]杰弗里 蒂尔.21世纪海权指南[M ].师小芹,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391.ПонамаревС.КНР:Новаявеликаяморскаядержава?//Индексбезопасности,2007,ɴ2(82),Том13.C .85.ПевцовД.Китайстремитсявокеан//Независимоевоенноеобозрение.28марта2003.[美]兹比格纽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2007:21.[美]约翰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37.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更多的是因为中国快速发展的势头与其庞大的经济潜力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确实如米尔斯海默所 担忧的那样:实现了 持续强劲增长 ;照其逻辑,中国必将会很快发展成为 日本和俄罗斯,外加印度㊁韩国和越南一同也无法遏制 的 潜在霸权国 .若如此,中国将是一个比 威廉德国㊁日本帝国㊁纳粹德国㊁苏联都更强大㊁更危险的 对手.①无独有偶,部分俄罗斯学者也持与米尔斯海默相类似的观点: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转圜美国新的战略对手,美国会采取尽可能的手段来阻止中国对其霸权地位的挑战 ;而且,为了迎接来自外部的压力并顺应本国的战略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海军再次拓展了自己的防务范围,作战区域扩展至北起日本东南部㊁东至关岛㊁南至印度尼西亚的辽阔空间,最远处距离中国本土1800海里 .②克利缅科对该问题的认识比较理性: 中国政府之所以能够如此大力地推进海权力量建设,其根本原因是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希望能够有效维护日益增长的国家利益 .③当然,中国着力推进海军现代化建设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保障;而且,中国梦就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就是强军梦.④除了对中国海军常规力量有所关注,俄罗斯学者也较为重视战略威慑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海上战略核打击能力将会是中国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军战略核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护中国国土安全的最后保障 ⑤.事实上,中国政府确实将更新水下军事力量视作全面打造强大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从2004年至2010年间的数据看,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更新率已经达到了40%.⑥而从战略构想的层面看,尽管 目前中国海军拥有超过20个较大的海军基地,但是仍旧局限于近海防御战略思维,所以向外拓展以及建立海外07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美]约翰 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王义桅,唐小松,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19-420.АлдонясовВ.ЭволюцияморскойгеостратегииКитая//Мириполитика.2011,ɴ9(60).С.43-44.КлименкоА.Ф.ЭволюциявоенныхдоктринстранАТРвцеляхзащитысвоихинтересовнаморе//СитуациявАТРи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Россиина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направлении.М.,2005.С.59-6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军事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Независимаягазета,03ноября2011.T h eM i l i t a r y B a l a n c e[M].2010.N Y: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2010:115.军事基地可以有效改变中国海洋地缘环境,是中国海权战略的一个发展方向 ①.有美国学者认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中国有计划地同巴基斯坦㊁孟加拉㊁斯里兰卡㊁缅甸㊁柬埔寨等国展开合作,意图在这些国家建立海军基地或者补给站,以延展海军活动半径并保障航线安全,对此俄罗斯学者持赞同态度.②但实际上,所谓的 珍珠链战略 不过是外界杜撰出来的概念,中国并不存在这一宏大的战略构想.③从战略层面看,尽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拥有安全与经济等重大利益,确实具有通过以实际军事存在的方式来有效保护上述利益的客观需要,但对于正在迈向深蓝,且活动区域相距本土基地十分遥远,加之在区域内也没有盟友能够提供有力支援的情况下,中国海军意图实施类似于所谓 珍珠链战略 式的大规模战略部署,不仅难度很大,还极有可能引发未知的风险.与中国东部地区海域已经形成 交通线 不同,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最重要的战略通道马六甲海峡目前尚无征兆可以成为中国海军的 内线 ;因此,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会在没有占据 中央位置 的劣势地缘条件下去同美国等地区主导力量进行激烈的海上安全竞争.④在印度洋地区,中国事实上只是通过积极参与护航与打击海盗等国际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秩序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实际存在.三、俄罗斯学者对中国海洋争端问题的认知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存留了包括南沙与钓鱼岛海域等许多领海划界㊁岛屿主权归属等争端问题.在俄军总参谋部军事科学院的塔什雷科夫教授看来, 这些地区不但面积广阔,且拥有极丰富的石油㊁天然气等自然资源;除此之外,这些岛屿还可以被用作军事基地;所以, 收复失地 将会是中国未来17第1期㊀㊀㊀李冠群,山秀蕾: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影响①②③④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112-113.H a r s hV.C h i n a sN a v a l E x p a n s i o n i n t h e I n d i a nO c e a n a n d I n d i a -C h i n aR i v a l r y [J ].T h eA s i a -P a c i f i c J o u r n a l ,18-4-10,03M a y 2010.关于所谓 珍珠链战略 问题,详见李冠群.中美印关系与所谓的 珍珠链战略[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6):105-110.有关中央位置㊁内线㊁交通线三要素的定义,详见[美]马汉.海军战略[M ].蔡鸿翰,田常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30,31.依照马汉的观点,只有同时拥有上述三要素的国家,才能确保在实施海权战略的时候保持相对优势地位.优先解决的问题 .①克里沃帕洛夫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依赖度也会越来越高, 假如中国在2014年的石油进口比例达到60%,到2035年,这一数值大约会上升到80% .②尽管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有着充足的历史和法理依据 ③,但由于钓鱼岛事关以其为基点半径200海里的巨大现实利益,中日双方都希望能够据有此一地域的油气资源.④ 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多年之后,两国仍旧没有解决这一问题,足见问题的复杂性 .⑤在塔什雷科夫看来, 中方之所以愿意拖延 钓鱼岛问题 的解决,其根本原因有三:首先,为中国海权力量的壮大争取时间,以一种更有利的地位最终解决此一问题;其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还需要与日本的合作来提升包括海上油气开采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再次,钓鱼岛对于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拥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中方志在必得,愿意付出更大的耐心. ⑥当然,尽管中方逐渐开始占据主导权,但是如果坚持要求日方归还钓鱼岛,必然会为双边关系带来严重危机.⑦所以,俄罗斯学者的一般观点是,中日双方并不会因为钓鱼岛争端而走向全面对抗或者军事冲突,而且因为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还不具备单独对抗日美海军的能力,因而中方会采取比较平和的方式逐步解决此一问题.⑧南海问题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海洋争端问题.在俄罗斯科学院27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1期①②③④⑤⑥⑦⑧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31.Ассоциянезависимыхэкспертов«Центризучениякризисногообщества»,ОтветственныйредакторКривопаловА.А.,Китайскаявоеннаямощькакновыйфактормировойполитики.М.:Научныйэксперт,2016.С.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1页.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38-40.ФедороваМ.Истокияпоно-китайскихразногласийвокругархипелагаСэнкаку//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2005,ɴ1.С.133.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43-44.КаргапольцевИ.ОбострениеотношениймеждуКитаемиЯпонией.30сентября2010[E B/O L].h t t p:// r o d o n.o r g/p o l i t-100930110129.ФененкоА.В.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есоперникиВашингтона//Россиявглобальнойполитике.2010,ɴ5.Том8.С.72.院士科科申看来, 对于北京而言,最重要的安全任务就是维护在南海和东海的领海与岛屿主权,与中国在此问题上存有尖锐矛盾的国家几乎背后都有美国的支持;但是南海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每年通过此处海域运输的货品价值将近5.3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5%左右 ①.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阿加福诺夫研究员指出,在南海岛礁争端的问题上,随着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升,尤其是对一些来自海外的战略物资的严重依赖,中国必将致力于收回被侵占的岛礁.而且, 南海岛礁对于中方加强地区航运安全以及修建飞机跑道以延长在南海的战略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②为了能够有效缓和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在这一地区树立良好的合作形象与最终解决南海岛礁争端,中国在1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 爆发后对相关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援助,包括金融支持与低息贷款等等,表现出与 八国集团 所不同的政治态度.尽管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东南亚地区对华友好的力量明显增强,中国的地区影响力也增加了 .但在马莫诺夫看来, 中方所宣扬的南海 U 型线却给部分相关国家带来较大的压力,最近的地方距离这些国家的海岸线只有12海里③.有法国学者甚至在俄罗斯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公开提出,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还是中国国民党,只要坚持维持 九段线 来划定他们认为的中国海洋领土,那么这些领土问题将不会得到解决 ;而俄罗斯为了显示其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 独立性 ,甚至可以 在没有事先征得中国授权的情况下,用军舰成体系地穿越这片海域;与该地区的国家进行海军演习.④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利于 南海问题 和平解决的,因为 任何将南海问题国际化㊁司法化的做法都无助于争议的解决,相反只会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⑤.37第1期㊀㊀㊀李冠群,山秀蕾: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影响①②③④⑤КокошинА.А.ВоеннаяреформавКНР2015-2020гг.:оборонные,внешнеполитическиеивнутриполитическиеаспекты.Издание2-е,расшиоенноеидополненное.М.:ФГБУНИСПИРАН.2016.С.24.АгафоновГ.Д.ПравовыеаспектыпроблемморепользованиявАТРиихвлияниенаморскуюдеятельностьРоссии.М.,2004.С.51.МамоновМ.«Стратегияпрофилактикиопасности»вовнешнейполитикеКНР//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епроцессы.2007.ɴ3.С.89.D a n i e l S c h a e f f e r .S e c u r i t y 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 i nt h eS o u t hC h i n aS e a [R ].R u s s i a nA c a d e m y o fS c i e n c e s I n s t i t u t e o fO r i e n t a l S t u d i e s ,201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M ].北京:人民出版社,第21页.当然,俄罗斯学者中并没有多少人附和这种离奇的观点.塔什雷科夫指出,中国需要把解决现存海洋争端的希望寄托在自身实力强大的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相关国家实力对比的基础之上,而且, 如果中国希望顺利地解决南海岛礁争端,就必须制定出一个长期的政策;一方面要注重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一方面要着力保障地区内的航行与贸易自由;但是,这一切都是在中国拥有强大到足以在地区内建立主导地位与新秩序的海权力量前提之上的 .①除却东海㊁南海争端之外, 台湾问题是另一个攸关中国国家安全与海权战略成败的重要因素,2000年时,陈水扁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其追求台湾 独立的政治意图引起了北京的强烈不满. ②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之后不久发生的 9 11 恐怖袭击事件突如其来地强化了中美战略合作,小布什政府明确宣布反对民进党的政治主张,大大压缩了 台独 的活动空间.③面对美国政策的转向,中国迅速地做出了战略调整,中共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中国不会放弃通过使用武力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权力.④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国家分裂法»,对 台独 势力予以严正警告,这与当时的国际关系大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而且,中国共产党将国家统一视作 伟大的历史使命 ,所以在此问题上中国政府并不存在退让的空间⑤.针对台湾问题,塔什雷科夫指出, 两个中国 的问题是影响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台湾问题也是中美之间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在军力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大陆一方是不会放弃使用武力的权力的;在此情况下,美国会继续坚持自己以往的政策:在不越过 红线 的基础上尽力 维持 两岸之间的 平衡 ,以维47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㊀㊀㊀第1期①②③④⑤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76.ЛексютинаЯ.В.ВнутриполитическаяситуациянаТайванев2000–2006гг.вконтекстеотношениймеждудвумясторонамипролива//Вестник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гоуниверситета.Серия6.2007.Вып.2(Ч.1).С.274.ЛексютинаЯ.В.ПолитикаСШАпоотношениюкТайванювконтекстеамерикано-китайскихотношений//ПОЛИТЭКС.2009,ɴ1.С.198.ЛиГуаньцюнь.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насовременномэтапе.М.:МаксПресс,2012.С.155.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127.护其自身利益.①2016年民进党在台湾再度上台执政并表现出对九 二共识 有所质疑的态度后,中国大陆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了涉台外交力度,中央人民政府先后与圣普㊁巴拿马等恢复了外交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 台独 势力的猖獗发展.四、中国海权战略的发展对中俄关系的影响有美国学者指出,尽管中国并不谋求印度洋的霸权地位,但是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㊁日本与印度等国的警惕.为此,美日印有可能会采取经济上加强联合㊁提升相互间军事合作等手段来遏制中国扩大在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②与美日印等国的出发点相似, 由于中国未来海权力量发展的方向绝不仅仅限于太平洋,还包括大西洋与北冰洋地区,俄罗斯在这些地区是存在许多国家利益的;而且亚太地区的国际安全局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海上军事政策㊁中日之间由于岛屿主权㊁领海划界以及中国同其他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等问题,因而俄十分关注中国海权力量发展的走向③.尽管中国海权力量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出于对中美俄等主要海权国家力量与战略意图的对比以及自身全球性大国身份定位等因素影响,俄罗斯更倾向于将美国海权力量视作未来最主要的战略对手或防范对象,因为 俄罗斯妨碍了美国扩大对世界进程的影响,干扰了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完全控制,因此实现美国国家利益与务必将俄罗斯从世界政治版图上抹去紧密相联 ,所以 21世纪美国推行的经济全球化,其目的就是要肢解俄罗斯,迫使俄罗斯投降,消灭俄罗斯文明㊁控制俄罗斯自然资源 .④事实上,俄国内有许多此类声音,认为俄罗斯文明是独立于西方文明之外的,具有弥赛亚精神的文明,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俄罗斯辽阔的国土也是全球唯一能够制衡美国霸权的战略力量;况且, 在根57第1期㊀㊀㊀李冠群,山秀蕾:中国海权发展战略及其对中俄战略合作关系的影响①②③④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94.H a r s hV.C h i n a sN a v a l E x p a n s i o n i n t h e I n d i a nO c e a na n d I n d i a -C h i n aR i v a l r y [J /O L ].T h e A s i a -P a c i f i c J o u r n a l ,03M a y 2010.ТашлыковС.Л.МорскаяполитикаКНРиеевлияниенаразвитиевоенно-политическойобстановкивАзиатско-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регионе.М.:РИОВАГШВСРФ,2013.С.5.[俄]伊 马 卡皮塔涅茨.第六代战争中的海军[M ].李太生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286,301-302.。
·44·第1卷总第2期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理念与对外政策王树春【内容提要】俄罗斯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俄罗斯人以领土扩张为基本途径,以建立缓冲地带、走向海洋和避免多线作战三位一体为具体手段的地缘政治理念。
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
无论国际形势如何改变,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理念”都反复地加以演绎。
【关 键 词】俄罗斯 地缘政治 对外政策【中图分类号】 D83/87.5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094(2011)02-0044-09拿破仑曾经深刻地指出,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就了解了它的外交政策。
一、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观俄罗斯学者阿尔巴托夫(А.Арбатов)说,“很难找到一个比俄罗斯更恰当的例子,来证明这句至理名言,‘地理——国家的命运’。
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地理位置永远给俄罗斯的地缘政治演变、内部发展和对外政策以强大的影响”①。
(一) 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途径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分为基辅罗斯公国和莫斯科公国两个时期。
但是基辅罗斯公国和莫斯科公国的历史命运却完全不同,基辅罗斯公国在西方强邻和东方游牧民族的双重入侵下灭亡了,而莫斯科公国却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疆土大国。
这与两个公国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在此基础上所采取的政策息息相关。
公元882年,基辅罗斯公国诞生于东欧大平原的中央地带,所处的地缘环境特殊。
周边是广袤平坦的平原地区,既无高山大川可凭,也无雄关要隘可守,河流虽然众多,但流量小,流速缓。
无论是山川,还是河流基本上都是可以跨越的。
几乎没有出海口与外部世界相联。
基辅罗斯公国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任何保障自身安全的天然屏障。
四周强国环绕,西北部和西部的瑞典、立陶宛和波兰,南面的拜占庭帝国,东方强悍勇猛的各游牧民族时刻都威胁着基辅罗斯的生存,毫无安全可言。
因此,有人形象地说,罗斯刚一诞生就被放在一个没有栏杆的婴儿车上。
论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
姚晓瑞
【期刊名称】《人文地理》
【年(卷),期】1999()2
【摘要】俄国控制着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拥有巨大的战略优势,但它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海上大国。
在历史上它建立世界霸权的主要手段是陆军,海军的作用极其有限。
这与俄国国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岸线的性质以及海陆关系这些具体的地理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极其不利的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限制和影响。
【总页数】4页(P74-77)
【关键词】地缘环境;俄国海军;战略思想
【作者】姚晓瑞
【作者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512.53;E512.53
【相关文献】
1.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政治环境研讨分析会综述 [J], 何灵
2.帝俄晚期俄国海军的发展及其影响 [J], 齐石;张广翔
3.地缘环境对俄国海军发展的影响 [J], 姚晓瑞
4.从清末民初中国时局看1917年俄国革命的地缘政治影响 [J], 孔源;
5.论地缘特点对近代俄国外交的影响 [J], 于宁宁;刘晨曦;白胜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3卷第11期 2015年11月 太 平 洋 学 报
PACIFIC JOURNAL Vo1.23,No.11
Novenlber 2015
'0OI:10.14()I5/J.cnk J.1004—8049.2015.1 i 003 5建比、孙瞳杰:“俄罗斯海洋战略媲变 ̄Js<x,l地缘政治的影响 析一… 基于新旧两版 俄联邦海洋学说 的对比”,i太、 汀学{『{》 2015年 铺j1期,第20—30页 MA ¨1 l}lng,SI.rN Q]a,ji ̄ .“Study Oil Ihe vfJjutitⅢ(1I lhISSia‘s Maritime , ( 尉and hs Geofmlitic ̄Il Intlue ̄lt P一一Ba 1 f…the Colnp ̄{Tisorl of lhe()ld and New Vf r ̄;illll(){II'ie M 【}1t 1)¨Im-ilil' ̄f) he}{u ̄sb.m f“ ̄rati【lIl”。 c.,o… nf Vol 23,No t t.2015,PP 20一 {ij.
俄罗斯海洋战略嬗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 影响 探析
基于新旧两版《俄联邦海洋学说》的对比 马建光 孙迁杰 (1.国防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73) 摘要:俄罗斯的海洋地位和海上力量已今非昔比,但作为昔日的全球性海上强国,俄罗斯依旧 拥有重新崛起为海洋强国的巨大潜力。2015年最新颁布的《俄联邦海洋学说》规划了俄罗斯在 新时期的海洋战略和任务。本文分析了俄罗斯重新修订海洋学说的背景,对比了新旧两版《俄 联邦海洋学说》的内容。本文认为,随着力量对比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俄罗斯海洋战略也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维护国家安全和恢复国内经济转为维护战略空间安全和服务国家发展 战略,并致力于谋求地缘政治博弈的优势和海洋强国地位的回归。同时,俄罗斯海洋战略的嬗 变不仅事关俄罗斯国家的兴衰,而且对中国和世界将产生深远影响,不仅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 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而且对中国未来海洋战略的发展和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俄联邦海洋学说》;海洋战略;嬗变;大国博弈 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049(2015)l1—0020—11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濒临三大洋,海岸线 长达3.4万千米,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和 历史悠久的航海传统,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 海洋大国之一。从彼得大帝打通波罗的海出海 口开始,俄罗斯便由一个内陆国家变为海洋国 家,在之后300多年追求“海洋大国”的征途中 不断壮大海上力量、扩展疆土海域,成为近代世 界史上盛极一时的海洋强国。苏联解体后,俄 罗斯的海军活动从全球争霸型变为近海防御 型,海洋战略仅局限于“发展国家经济、保障国 家安全”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周边环境的 变化,俄罗斯不甘心就此失去海洋强国的地位,
收稿日期:2015-10-06;修订日期:2015—10—15。 基金项目: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俄罗斯远东军事安全问题研究”(14J003—2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马建光(1964一),男,山西长治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 i2.常务副主任,俄罗 斯圣彼得堡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俄罗斯军事战略;孙迁杰(1985一),男,山东青岛人,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 会科学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地缘政治与大国关系。 ① “CTpa'rerriu pa3BHTHg MOpCKO ̄皿eHTe兀bHocTH PoccH前cK0 eⅡepaⅡHH且0 2030 rosa”,俄罗斯海洋信息通讯社,2010年l2月8日,ht一 【p://morinforil1.eom/。 第11期马建光等:俄罗斯海洋战略嬗变及其对地缘政治的影响探析——基于新旧两版《俄联邦海洋学说》的对比 21 逐渐改变了近海防御的海上战略,开始将目光 投向远洋和全球,“海洋大国梦”再次上升为俄 罗斯的国家战略。近年来,俄罗斯相继出台了 一系列关于国家海洋战略的法律条文来确立和 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其中《俄联邦海洋学说》是 最全面的纲领性文件,为俄罗斯从事海洋活动 提供了可靠的法律和机制保障。这标志着俄罗 斯海洋战略的发展方向,也为我们认识和解读 俄罗斯海洋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新版《俄联邦海洋学说》 修订的背景 俄罗斯民族对海洋有着特殊的执着和情 结,究其历史,就是一部海洋扩张史和出海口争 夺史。从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到最后一个沙皇 尼古拉二世约370多年里,俄国同欧亚两洲20 多个国家发生的36次主要战争,有一半是直接 为了争夺水域而进行的。①经过300多年的继 承和发展,到冷战时期,苏联拥有不可一世的海 上力量,水下潜艇部队雄霸全球,是唯一可以和 美国匹敌的海洋强国。但是苏联的突然解体, 顷刻间粉碎了俄罗斯海洋强国的现实,从此海 上活动极度萎缩、海外基地迅速减少、海军实力 严重削弱,海军几乎停止了所有远洋活动,②经 费的严重不足甚至导致海军事故频频发生。如 2000年8月12日,当时俄罗斯最大最先进的战 略巡航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演 习时发生爆炸并沉没,这是俄海军历史上最大 的潜艇事故,极大地震动了俄罗斯上下,也激起 了俄罗斯高层对海洋和海军的重新定位,俄罗 斯海洋战略呼之欲出。正是在这样内外交困、 海军赢弱的背景下,2001年7月27日,普京上 台不久后批准了4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海洋学 说》,③从战略角度顶层设计、规划俄罗斯重返大 洋的决心。 时隔l4年,2015年7月26日,普京又批准 了新版《俄联邦海洋学说》(以下简称“新海洋 学说”)④,进一步规划和明确了俄罗斯新时期的 海洋战略。“新海洋学说”的修订有其深厚的国 际国内背景,既是国际形势所迫,也是国家发展 所需。 1.1 美国战略调整引发新的地缘政治危机 俄罗斯拥有众多出海口,但多数出海口和 不冻港均处在地缘政治敏感区,且多数出海口 被其他国家包围并被不同地区隔离,尤其是海 上重要航道均经由他国控制的海域、海湾或海 峡,受地区局势和地缘政治影响较为明显。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调整了“先发制人”战 略,表面上减少了对外军事行动,但却加大了军 事力量的调整和部署。美国在地区战略上,实 施以西式民主和经济为核心的“大中东民主计 划”、以分化弱化欧盟影响力为核心的欧洲新战 略和以遏制潜在对手国为核心的“亚太再平衡” 战略。美国一系列全球性战略的调整带来了地 缘格局和地区局势的变动。在中东,一场场由 内外力量相结合而爆发的“颜色革命”,引发多 数国家国内政治的瓦解和松动,整个中东地区 出现了政治剧变,基本陷入无序状态,为伊斯兰 国(ISIS)等极端组织的肆虐提供了温床,在俄 罗斯南部形成不稳定因素。在欧洲,俄罗斯影 响力的扩大、欧盟的日渐做大是美国不愿看到 的。当乌克兰因“颜色革命”出现动荡时,美国 果断介入乌克兰危机,并积极拉拢欧盟制裁俄 罗斯,借机在欧洲植入楔子,以打压俄罗斯、弱 化欧盟、分化欧洲。在亚洲,美国高调实施“重 返亚太”战略,一方面调整自身军事力量的再部 署,另一方面“拉帮结派”,巩固并升级美日、美 韩、美澳军事同盟关系,拉拢东南亚、南亚等国, 打造“亚太版北约”。美国及其盟国在亚太地区 的一系列举动,在相当程度上对俄罗斯远东地
① 225页。 ② 254页。
张世平著:《史鉴大略》,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 张炜主编:《国家海上安全》,海潮出版社,2008年版,第 ③ “MopcKaa ̄OKTpRHa POCCHflCKOfi e压epaIIHH Ha nepno ̄ no 2020 rosa”,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网站,2001年7月27日, http://www.se正gov.ru/doeuments/34.html。 ④ “Mopcxaa皿oKTpHHa PoccH矗cKo 中eⅡePauHH”,俄罗斯总 统网站,2015年7月26日,http://kremlin.ru/events/president/ news/50060。 太平洋学报第23卷 区的稳定和安全利益带来不小的挑战。 1.2俄罗斯东西两线面临军事力量对比失衡 冷战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一落千丈,已不 再是全球范围内能与美国匹敌、争霸的超级大 国,但昔日苏联的强大和冷战的阴影依旧萦绕 在西方政治家们的心头,俄罗斯的衰落并没有 动摇西方弱化和遏制俄罗斯复兴的既定政策。 在大西洋地区,北约对俄罗斯战略空间挤 压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歇过。2002年东欧七国 加入北约,俄罗斯战略空间遭到空前挤压。普 京执政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选择主动寻求 同西方关系的缓和,对北约东扩一度采取了忍 让的态度。但是俄罗斯在与北约地缘政治博弈 中一味的迁就和忍让并没有获得西方的同情, 反而促使北约和欧盟“双东扩”的步伐不断加 快。近期,北欧的瑞典、芬兰等国,甚至俄罗斯 的近邻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都有谋求加入北 约的倾向。北约的战略范围已经推进到俄罗斯 边境,极大地触动了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底线。 同时,美国反导系统的建设和军事部署也在随 着北约的东扩不断推进。2001美国单方面宣布 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开始谋求在全球范围 内建立反导系统。截至目前,美国已经同波兰、 捷克、土耳其、罗马尼亚等国达成反导基地协 议,丹麦等国家也在谋求加入北约的反导体系, 这将是对俄罗斯核威慑与核打击能力的严重削 弱。乌克兰危机以后,美国还加大了常规军事 力量的存在,仅2015年度北约就在大西洋地区 组织了数场大型军事演习,并利用演习进行调 兵遣将和军事力量的再部署。从某种程度上 讲,俄罗斯西部大门已经向北约敞开。 在太平洋地区,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不容 乐观,且主要威胁来自海洋方向。美国着眼未 来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并提出“重返亚太”战 略,其实质是遏制俄罗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崛 起,以确保美国亚太地区的霸权和主导权,削弱 中俄的影响力和控制力。①军事力量的部署是 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第一步。根据美军计 划,到2020年美海军舰艇的60%将部署在西太
平洋地区。不仅如此,美国还不遗余力地武装 日本。在美国的松绑和支持下,日本一系列强 军备战的举动也对俄罗斯安全提出了挑战,从 放弃“武器出口三原则”到扩大军费开支。从强 化《美日安保条约》到新安保法案的通过,日本 正在不断强化军事实力和扩大自卫队的海内外 军事活动。另外,“美国还计划在韩国部署其反 导系统,以保持在西太平洋的军事潜力和绝对 军事优势。”②反观俄罗斯,多年来俄远东地区经 济发展水平落后,军事力量薄弱,太平洋舰队实 力亦远不如前。远东地区不仅事关俄罗斯的国 土安全,而且是俄罗斯复兴的支撑和关键所在。 美日军事同盟与俄罗斯在太平洋地区军事力量 的对比已经处于严重的失衡状态。在远东方 向,俄罗斯面临着现实的军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