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史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5.92 MB
- 文档页数:90
2021年地区世界近现代史单元训练第四章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本卷一共25小题,每一小题2分,一共50分。
在每一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里面,只有一项是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战〞以后,HY凭借其强大的HY事、经济实力,大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实现其统治全世界的野心。
答复第1-5题:1.战后初期,HY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无以伦比的超级大国。
以下关于HY 庞大实力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HY事力量B.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没有对手的总体实力C.在世界各地建立五百个HY事基地D.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黄金储藏2.战后不久,在HY的筹划下,成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这种体系的根底是:A.HY丰富的黄金储藏B.HY强大的HY事威慑力量C.HY最兴旺的科学技术程度D。
HY最强大的经济实力3.在推行霸权主义的过程中,成为HY推行霸权主义工具时间是最长的是:A。
欧盟B.结合国C.国际联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以下行为属于HY霸权主义政策重要组成局部的是:①侵略越南②支持国民HY进展反一共反人民内战③封锁古巴④派遣第七舰队进驻HY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5.在HY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过程中,曾经遭到一系列挫折,使其霸权主义政策遭受沉重打击,其中最大的打击来自于:A.苏联B.中国C.越南D.古巴●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数十年国际关系的最根本体系。
根据相关知识答复第6-9题:6.雅尔塔体系形成的根底是:A。
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B.美苏实力均势C.雅尔塔会议的有关规定D.结合国宪章7.雅尔塔体系的本质是:A。
两种社会制度的斗争B.美苏争霸斗争C.美苏对世界权力范围的划分D.雅尔塔会议精神的贯彻8.雅尔塔体系并不是完全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的精神建立的。
如:A.对德国的分区占领B.HY单独占领HYC.建立结合国D.严厉惩办德国法西斯战犯9.结合国成立初期,所起的主要作用并不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平安。
世界现当代史导言( 2 学时)一、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一)研究的时间范围(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天)关于世界现当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 年开始。
理由主要是: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里程碑,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
叙述的主要内容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
同时,世界现当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对于世界现当代史的结束,没有人提出异议,原因很简单:昨天发生的一切均可纳入该门课程的范畴。
只是因为编写过程中,为了叙述的便利,往往把时间界定在 20 世纪末期。
(二)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同其他历史类课程一样,该门课程研究的是 20 世纪,以及新世纪初的世界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但因为国家力量大小的不同,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不同,因而,更多地侧重讲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涉及数量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内容较少。
探讨的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内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现象,总结若干经验教训,以利于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培养爱国主义、世界主义的胸怀与眼光。
二、世界现当代史的分期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在学术界尚有争议。
同时流行着三种标准:⑴一种是传统的标准: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翁,是决定历史的因素,所以,一般来讲,用无产阶级革命来划分;⑵第二种是按国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来划分;⑶第三种是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来划分。
这是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的观点。
他在《世界历史》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应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重新编写世界史的体系。
本人采用第一、第二两种标准相结合的办法来划分。
因为按无产阶级革命来划分过于传统,有点落后于时代;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来划分,过于超前,由于本人对现代化理论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准确、熟悉,且学术界还在探讨阶段。
第四章世界历史基本常识1.考核知识点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当代史2.考核要求(识记部分)(1)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埃及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国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大,其中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国王哈佛拉的陵墓。
(2)四大文明古国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亚洲的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古巴比伦王国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
公元前3500年出现国家。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空中花园”是古巴比伦国的杰作)(4)居鲁士、大流士、雅利安人、阿育王居鲁士: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公元前550—529年在位)是波斯皇帝。
今天,伊朗人将居鲁士尊称为“国父”。
大流士:波斯帝国国王(前522~前486),不仅是波斯帝国的伟大君主,也是世界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
雅利安人:是欧洲19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
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
阿育王:(约前304~前232)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宾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5)印度“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迈锡尼文明①古代印度发祥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河,约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
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一、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A. 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2. 19世纪最后30年,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除了电灯的发明和使用外,还有()①电话的发明和使用②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使用③汽车的发明和使用④汽船的发明和使用(1997年上海市高考试题)A.①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3.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与下列历史现象有紧密关系的是()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②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胜利③资本主义各种矛盾的空前激化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④B.①②③C.①② D.②③4.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的是()A.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手里B.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适应其发展的垄断组织C.对商品生产、价格和市场控制的加强D.形成跨国组织的国际垄断集团5.以下对19世纪后期垄断组织的出现在政治上的影响,评论不正确的是()A.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国际关系的紧张B.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生活C.破坏了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D.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6.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利用科学技术并使之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成效最显著的国家包括()①英国③日本③美国④德国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③④7.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的原因是()①西部领土大开发②允许欧亚移民进人美国③取消了奴隶制度④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A.①②③③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8.《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的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的贷款以购买原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社会金融的需求。
”这表明()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惟一途径③金融资本对当时的经济生活具有决定作用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下列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近9倍,成为仅次于英、法、德的世界第四号工业国B.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工农业比重发生显著变化C.1913年美国机器的产量占世界机器总产量的四分之一D.石油、电力、汽车等工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18.直接为近代交通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①瓦特②史蒂芬孙③西门子④卡尔·本茨⑤富尔顿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18.列宁说:“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
第一章战后初期的世界教学时间安排:7学时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发生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第二次大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发生的重大变革及其深远的历史影响。
2.全面了解和掌握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及变化。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主要通过哪些国际体系和国际组织表现出来。
2.美国、苏联的崛起与两大阵营形成的关系。
3.试析冷战的起因。
4.试述冷战初期两大阵营对抗的主要表现。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讲授思考题:1、建立联合国的意义有哪些?2、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3、试述美国战后初期建立世界霸权战略的步骤。
4、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
5、美苏冷战有哪些表现?6、德国和朝鲜为何会分裂?7、分析旧金山体制的实质。
参考书目:1.[美]亨利基·辛格:《动乱年代》,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2.方连庆等:《战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节重构世界格局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一)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工业方面1937年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比重为42%,1945年为60%货币金融方面1945年约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进而占74.5%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科学技术方面(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历史背景世界大战造成国际金融关系极度混乱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为美元的霸权地位创造了特殊条件美英争夺领导权的斗争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7月1日,美英苏中等44国在美国新汉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即“布雷顿森林会议”。
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决议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
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27日,协定生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宣告成立。
1947年均并入联合国。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每盎司黄金兑换35 美元;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第三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第四美国作为储备货币的发行国有两点基本责任:美联储保证美元按照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协定成员国对美元的信心;提供足够的美元作为国际清偿手段。
第四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发展进程为从一国到多国B 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C 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 科学家与工程师起了主导作用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有①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③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④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A 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B 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C 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D 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4.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B 轻工业的地位逐步下降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5.下列发明中,直接导致电成为一种动力而最终代替蒸汽机的是A 发电机B 内燃机C 柴油机 D电动力机6.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与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原因是A 远洋轮船的出现B 收音机制造业的发展C 汽车的发明发展D 内燃机的发明与广泛运用7.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
下列各项不属于电力应用的是A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B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C 格拉姆发明电动机D 电灯等电器产品的涌现8.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之实质是A 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B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C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D 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9.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新技术革命的出现B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C 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资本主义的日益腐朽10.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
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内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